科學家發現2300萬年前的「樹葉」,給人類提了個醒?

2020-09-05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地球經歷了五次的生物大滅絕過程,我相信科學記錄很多人都看到過了,而每次出現都導致了大規模的動植物滅絕,最終能夠避免進入到下一個生命周期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而如今我們要想找這些生物的足跡,基本也就是通過相同「祖先」類的生物,或者是從保存上萬年的化石之中去發現,這樣來推算出地球曾經的一個變化。

所以如今科學家們去挖掘化石,來研究地球曾經的一個變化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因為大部分的遠古化石都具有記錄作用。而根據新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們又找到了一個完整的化石,預計對我們了解氣候的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

2300萬年前「樹葉」被發現

這一片樹葉是在「紐西蘭南部城市達尼丁附近一個農場」區域所發現的,這個區域屬於葉片化石沉積區。按照初期的探索數據顯示,這個地區以前是「遠古湖泊」的區域,並且很深,含氧量很低。

所以才保存下來了這麼好的結構,比較完整的,科學家們已經將這塊沉積區命名為「Foulden Maar」,也是這是南半球唯一該類型的沉積區,但比北半球已知的少數類似沉積區保存得更好。

所以具有極高的價值,而科學家們也通過這塊2300萬年前「樹葉」發現了與大氣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之間的關係,所以有利於對未來氣候變化的趨勢做出一個預測,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樹葉」仍然可以看到紋理,被昆蟲咬破的洞和疤痕結構,算是極其罕見了。

同時在這個乾涸的湖底,科學家們還發現其他植物、藻類、甲蟲、蒼蠅、真菌和其他生物殘骸,所以該區域相當於是一個記錄地球遠古時期氣候變遷的證據。

這片「樹葉」與如今氣候有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地球在演變的過程之中,出現過極高溫度,極寒溫度(小冰河)時期,而在這些時期之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也是判斷當時氣候的主要指標,遠古「樹葉」的生存也是需要常規的植物光合作用來實施,所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而通過挖掘出來的植物殘餘來看,這些生物的歷史可追溯至中新世早期的一處氣候溫暖時期,當時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3-7攝氏度,兩極冰層大部分都已消失。

而如今我們的地球氣候也是在處於極端化的模式,科學家通過分析發現,當前大氣二氧化碳指數逐年上升,現在已經接近遠古時期指數。所以同樣可能產生更高的地球溫度,兩極冰川徹底融化情況,這些化石的記錄情況正是如今地球演變的一個前期過程。

同時科學家們通過樹葉化石的不同化學形式,多種樹葉的分析結果顯示,當時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大約0.045%,這個數據比之前的遠古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大約0.03%要高很多,所以這直接證明了地球如今的危機感加強,讓我們對氣候的擔憂更加強了。

這個大氣數值的含量與前工業時代的相應數值相似,那意味著我們已經「越過」了這個界限,所以這表明了如今的氣候更加極端化。

化石「樹葉」給人類提了個醒?

竟然如今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已經是大約0.0415%。那麼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之下,預計未來幾十年,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將達到0.045%左右,這與2300萬年前紐西蘭森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相近。

那這也意味著濃度的升高可能會再次改變我們地球的氣候變化,這對人類來說不是一個好事情,2020年以來,科學家們一再警告人類要減排,減少植被破壞等等,但是這種情況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

所以說化石「樹葉」的未來幾十年氣候變化,將可能就是人類的未來面臨的氣候變化,這個就不用說了,隨著全球變暖的增強,人類如今面臨的高溫,乾旱,強風暴,洪水等等已經影響非常大,2020年的種種跡象也告訴了我們,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包括動植物的滅絕可能也正在上演。

例如: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這都是表明了我們地球可能在逐步趨向於「盡頭」,但是人類似乎還並沒有覺醒。

可能如今大家看到了人類在實行「火星移居」,未來地球就算是變成「火球」,糟蹋到不成形的樣子,依然可以在火星上去延續文明,但是如今的火星我們人類還是沒有辦法直接居住上去的,並且第1批次的人類還沒有上去過,同時在上去過後還要進行改造。

按照科學家的說法,預計兩三百年才可能不穿太空人服裝行走,那麼這兩三百年之中,按照人類如今的破壞程度,估計還堅持不了多久,氣候的「臨界點」觸發足以快速威脅人類的生存,所以先加速保護地球吧,火星還是未來的事情了,當然也不排除未來移居太空成為真實的景象。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2300萬年前的「樹葉」!給人類提了個醒?
    現在我們要找到這些生物的足跡,基本上是通過相同的「祖先」類型的生物,或者從保存數萬年的化石中找出地球的變化。根據新的科學報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完整的化石,預計將在理解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它是非常有價值的,科學家在2300萬年前發現了與大氣中高水平二氧化碳的關係,因此對未來的氣候變化趨勢進行預測是有幫助的
  • 重大發現!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生物,人類祖先是「樹葉」?
    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來人類的來源一直都是從進化論而來的,主流的說法人類的先祖是猿人,雖然有一些人不認同這種說法,但是就目前來看還沒有其他論據能推翻進化論。而根據這些年的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哺乳動物最開始都是從海洋中進化到陸地動物的,也就是人類的先祖可能是海洋動物。
  • 2300萬年以來最高紀錄,二氧化碳濃度刷新紀錄,如今還在飆升
    >》6月份的報導,有研究人員發現,當下地球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達到了230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這是經由《地質學》期刊的一項科學研究而得到的結論,其中指出,在當今大氣的CO2濃度上,已經遠遠超過了過去2300萬年前的最高紀錄,更為嚴重的是,CO2濃度似乎還沒有減緩,可能還會持續上升。
  • 二氧化碳水平超過2300萬年最高紀錄,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根據美國《美國地質學會》新研究表明,地球生態系統可能又會發生新一輪的變化,那就是二氧化碳再超「臨界點」,達到了人類如今無法想像的地步,這不得不得說,給人類剩餘的時間不多了,再不進行生態系統維護就晚了。二氧化碳水平超過2300萬年最高紀錄根據《美國地質學會》新報告指出,科學家布萊恩·舒伯特(Brian Schubert)、Ying Cui和A.
  • 科學家發現30萬年前人類的武器,遠古時代的人類,已經如此強悍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還是存在很多的生命的,但是在地球誕生初期的時候,自然界也是沒有任何生命的,所有的一切都在孕育中的,隨著地球的逐漸穩定,海洋中開始出現了簡單的生命,科學家最近發現了30萬年前人類的武器,原來遠古時代的人類就已經如此強悍了。
  • 3億年前的標本警告:珊瑚礁崩潰後恢復生機需要2300萬年
    珊瑚礁崩潰後恢復生機需要2300萬年。3.7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華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碧藍的海水輕輕拍打著沙灘,距離海岸線不遠處,是大大小小的生物礁體系。在甘肅平川大水溝剖面前黑山組疊層石中,他們發現大量的泥晶、泥粒、核形石和亮晶方解石,「這些物質都是非常細小的碳酸鈣顆粒,比如泥晶直徑不超過4微米,它們指示疊層石可能由微生物的黏結、捕獲和鈣化作用共同形成。」要樂說,這就是泥盆紀生物大滅絕後替代後生動物礁的微生物礁。而在廣西田林甘垌子剖面,也發現了豐富的礁體標本,小的幾米,大的有幾十米。
  • 今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2300萬年來的最高水平,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最新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已將當今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推高到過去2300萬年來的最高水平,可能對地球上的生態系統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據關注科學家聯盟稱,氣候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不成比例增長引起的,這主要是由於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以及砍伐或燃燒用作碳儲存的森林而造成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的2013年研究發現,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不僅是人類造成的,而且「對人類和自然系統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4.4萬年前人類漫畫被發現,科學家發現早期人類已具備複雜想像力
    以往人類總是認為,遠古時期的人類,過著漫無目的的生活,他們渾渾噩噩的演化了很多年,之後才逐漸的進入到文明社會。在幾萬年的歷史之中,遠古人類沒有什麼思想,也不會創造任何的藝術作品,只能日復一日的勞作。但是近期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這次科學家在四點四萬年前,發現了一個壁畫,其內容的豐富程度,堪稱經典之作,而且與其說是畫作,不如說是一部漫畫作品,因為裡面有很多的情節,令人嘆為觀止。
  • 科學家發現:所有人類都是20萬年前一對夫婦的後代
    科學家發現:所有人類都是20萬年前一對夫婦的後代這不是典型的亞當和夏娃故事。而是一項新的、革命性的科學研究發現,所有現代人都是由幾十萬年前的一對夫婦所生。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根據巴塞爾大學(瑞士)和洛克菲勒大學(美國紐約)的科學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10種動物中有9種也來自一對特定的夫婦。
  • 2300萬年前的二氧化碳濃度有多高?人類出現後,頻繁打破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今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遠遠超過了2300萬年前的紀錄。也就是說人類的出現,破壞了地球的絕大一部分平衡。當今的二氧化碳濃度遠超2300萬年前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能夠通過化石來研究遠古時候的歷史。在生活中,大家可能對化石的印象可能還只是停留在動物化石。
  • 直立人早期 百萬年前人類開始用火:非79萬年前(圖)
    旺德韋克洞穴內的考古發掘區域4月2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科學家對南非旺德韋克洞穴遺址沉積物的最新分析成果。研究表明,人類最早控制和使用火的時間不是原來認為的79萬年前,而是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00萬年前。旺德韋克(南非荷蘭語中意為「奇蹟」)是非洲中南部卡拉哈裡沙漠邊緣的一個洞穴,洞內經過200萬年漫長時間累積的沉積物厚達7米,不同的沉積層很好地反映了水、風以及動物、鳥類和人類祖先活動的影響,這些自然沉積對研究從石器時代到現在的人類和環境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 終於搞清楚了:人類35萬年前起源於南部非洲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9月29日報導,對在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發現的人體遺骸進行基因組分析發現,南部非洲在人類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之前,我們對人類起源的共識是,約18萬年前起源於非洲。但是,通過追蹤科依桑人的遺傳起源,專家把人類起源時間向前推到26萬年至35萬年之前。
  • 科學家發現距今143萬年前,帶DNA的史前人類「糞便化石」
    什麼是糞便化石關於史前的生物糞便化石,據科學家說,可以在其糞便化石內,了解到遠古滅絕動物的大量信息。其實在地球上從有生命開始,任何事物都不停的在歲月中變遷。其中有很多史前生物,連些痕跡我們都沒有觀察到,但科學家就可以在一些糞化石身上,提取到非常有價值的線索。
  • 二氧化碳還在飆升,已超2300萬年前的含量,未來人類該怎麼辦
    這次工業革命開始出現了第一批生產機器,這意味著人類文明提升到了另一個境界,但同時也開始對大氣質量造成影響。如今一百多年已經過去了,人類工業化一直進行中,那麼大氣質量情況如何呢?根據科技日報6月8日最新的報導,美國《地質學》期刊上出現了一篇揭示大氣情況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如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遠超過過去2300萬年的任何一個時期。
  • 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態奇特似樹葉
    海底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形態上看,這4種古生物大體相似,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長得很像樹葉葉片。獨特的是,這些遠古「樹葉」底端長著圓形吸盤。
  • 2300萬年來都沒這麼高過,會有何種後果
    科學家們通過長期的研究表明,從19世紀初開始,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上升,而這個時間恰巧就是人類的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通過不斷的測量發現從那個時期以來,二氧化碳濃度值就一直處於升高中,而目前恰恰是其最高的階段,科學家認為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值還會繼續升高
  • 3億年前的標本警告你,珊瑚礁崩潰後恢復生機需要2300萬年
    甘肅、廣西兩處標本還原生物礁重生之路  在3.85億—3.71億年前的泥盆紀中晚期,地球迎來了生命演化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海洋中發育了生命起源以來最大規模的後生動物礁體系,以層孔蟲和珊瑚為主要造礁動物。但是在3.71億年前和3.59億年前,分別發生了兩次生物滅絕事件,層孔蟲—珊瑚礁生態系統隨之崩潰和消失。
  • 科技日曆|440萬年前的「最早人類化石」被發現,揭秘人類與類人猿...
    科技日曆|440萬年前的「最早人類化石」被發現,揭秘人類與類人猿之間的進化  Evelyn Zhang • 2019-09
  • 地球二氧化碳濃度達2300萬年以來最高
    6月4日,據媒體報導,美國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地質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根據對植物化石的測量,當今的二氧化碳水平比過去的2300萬年都要高,今日人類面臨的氣候問題,已刻不容緩。此前研究表明,隨著植物生長,植物中碳同位素,碳12和碳13的相對含量會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變化。
  • 科學家在三峽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似樹葉的動物
    據國內媒體報導,中美科學家在我國三峽發現了4種遠古生物,它們形似樹葉,生活在約5.5億年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了這4種遠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