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融化恐釋放病毒?不速之客還有更多

2020-12-04 科學闢謠

冰川來客遲早要來,不如抓緊時間做好訪客登記工作。

作者 | 於淼 西奈山伊坎醫學院 環境醫藥與公共衛生系

近期,一篇預印本論文指出青藏高原的冰芯中發現了許多未知病毒,結合全球變暖的大環境,很多人開始擔心:冰川融化後,會不會釋放這些被歷史冰封的「不速之客」?它們會不會對人產生危害呢?

本次採樣的古裡雅冰川(又稱古裡雅冰帽),位於青藏高原西崑侖山,因冰芯記錄的採集而知名 | 網絡圖片

無處不在的病毒:海洋輸出更勝一籌

這次研究使用的冰芯採自青藏高原的古裡雅冰川,其中一根來自冰川頂部,一根來自高原區域(山腰),最深一個樣本在冰川表面以下49米。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對其中的病毒與微生物進行分析,發現一些古老病毒,包括28種未知病毒。

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人類的文明史不是消過毒的,環境中其實長期存在各類病毒與細菌,除了冰川,在深海與高空都有。

過往研究表明,冰川冰芯樣品裡微生物數量大概為每毫升100~10000個細胞,而深海海水裡,每毫升含微生物數量在10000~1000000個,比冰川裡多得多。如果是更小的病毒,整體的數量級還要更高。

相比於相對清潔的冰川融化釋放的未知病毒,海洋大氣間的循環也在不斷輸送深海微生物到人類可接觸的環境中:病毒可以在熱鹽環流作用下從深海提升到海面,然後通過海面氣溶膠參與大氣循環甚至在其中進行變異,之後再通過大氣輸送到陸地上空通過降水衝刷到地面。當然,適應了高壓高鹽環境的深海微生物能不能在地表存活是另一個問題。

一些未知海洋病毒的顯微圖像 | Jennifer Brum, Sullivan Lab at Ohio State

人們的認知對於相對熟悉的風險會弱化,而對新產生的風險例如冰川融化會更為關心,特別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伴隨冰川消融,未知病毒的釋放就是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事件,是一定會發生的事。(註:「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灰犀牛」事件指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更有可能,同等風險的事可能已經發生過了,只不過相對環境的瞬息萬變,人的認知理解是滯後的。

舉個例子,我們會使用大量紫外燈殺毒,但紫外線同樣是誘導基因變異的手段,使用紫外燈我們可以有殺菌的收益,也會有誘變出超級細菌的風險,行為的目的並不一定與事實符合。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更多關於病毒的研究,對其可能造成的危險作定量估計。

單就這篇文章而言,其實並未涉及風險評估的部分,更多是通過宏基因組測序手段對新病毒進行了分類嘗試。論文作者還提供了一種比較靠譜的對樣本作抗汙染處理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切掉樣品表面,然後用酒精和清水各洗掉一層,這樣剩下的冰芯樣品就是「乾淨」的沒有外界汙染的了。對其測試,就可以知道裡面有沒有病毒,有哪些種類病毒了。

整體來說,該領域目前還處於研究的初期,對於實驗結果不用過度解讀。

自然記錄:南極冰川藏毒更久

看到「古老病毒」大多數人會感覺興奮,但更古老病毒應該封存在南極。因為冰川的形成需要有降雪成冰併到今天還能存在,地球上最符合這個條件的地方在南極洲。2017年《科學》雜誌曾報導過來自南極洲270萬年前的冰芯,這已經是當時能測到的最古老的冰芯,而科學家估計南極洲冰芯可能有最長3000萬年前的記錄。而對於其他常年冰雪覆蓋的地方,例如格陵蘭島或阿拉斯加,最古老的冰川也不超過10萬年。

南極洲藍冰區(通過地質運動來到地表的古老冰川)分布。| H. Fischer et al. Clim. Past 9, 2489–2505 (2013)

這篇文章使用的冰芯來自於 520 到 15000 年之前,相比地質時期動輒百萬年的時間跨度,還不算特別古老。根據形成時間來看,這部分冰芯累積的是第四紀全新世的病毒或微生物,更直觀地說,這部分病毒曾經與我們的智人祖先在同一歷史時期共存過(但不一定接觸過)。

雖然這可能是我們第一次檢測到它們,但卻不一定是第一次跟它們打交道。我們對環境的認識其實非常有限,一方面分析方法需要進步,另一方面是存在「未知的未知」。大自然在地球上埋伏了很多線索,冰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冰芯樣品可以返溯幾萬到幾十萬年前大氣環境的樣子,是歷史的一個斷面。這樣帶有時間戳的線索可以讓我們了解病毒的演化過程,但很可能這些病毒在今天其他環境介質裡也存在,只是還沒有被研究人員關注到。所謂「新」,指的是我們的發現時間而不是其出現的時間。

理性探討:病毒毒性究竟如何?

那麼,如果冰川縮小真釋放了未知病毒,其毒性會如何呢?人類基因組計劃檢測到了人類大概2萬個基因,然而基因只是DNA序列裡有功能的那一部分,人類基因組裡其實還保留了大量的所謂「垃圾信息」。在這些垃圾信息裡,有相當一部分被認為來自於病毒。據估計,人類基因組裡大概有10萬個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片段(已嵌入細胞基因組中可遺傳的病毒片段),佔了人類基因組總序列的8%。

病毒只能通過宿主生存,對其最有利的進化策略不是把宿主幹掉而是整合到宿主的DNA裡去表達,甚至都不用表達,安靜地複製就好。因此,人類個體是「我」,也是「我們」,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可能無數次被病毒襲擊,但通過疾病表現出來的卻可能是生存策略上的「失敗者」,例如馬爾堡病毒,在發展中國家致死率可達100%,但爆發後一個區域的人都死光了也就無法繼續傳播了。

最成功的病毒已經學會與人體和平共處了,例如流感病毒,較高的傳播能力與較弱的致死率可以讓其每年都形成一次人群間的流行。另一個正在發生的病毒侵襲出現在澳大利亞的考拉身上,但這種逆轉錄病毒卻並未讓考拉患病,只是整合進了考拉的基因組進行複製。

宿主死亡後,病毒也就成了環境中的顆粒物,蛋白外殼其實對惡劣環境並不耐受,或者說其耐受的惡劣環境是人為定義的,人們習慣的環境參數對於這些外來戶可能是致命的。

科普讀物《病毒星球》,揭示了病毒的廣泛分布 | 來自網絡

當我們看到未知病毒,沒必要特別往病與毒方向考慮,正如細菌有鼠疫桿菌這類有害菌,也有輔助消化的有益腸道菌群,病毒也存在有益病毒,比如,很多腸道菌中寄生的噬菌體實際在幫助我們抵禦外來有害菌種。而且病毒為物種多樣性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基因庫,相比於高等生物相對穩定的內環境,病毒的基因突變速率要快很多,在侵染過程中可能成為物種滅絕的推手,但也很可能為宿主提供應對生存危機的外來援助。

當前疫情流行,人們對病毒持負面態度,但具體到病毒本身是沒有態度的,它們只是在不斷通過對環境的適應來複製延續自己,所以也許是「不速之客」,但目前需要更多證據來說明其(病毒群體)危害,甚至是優點。進化很多時候是一把雙刃劍,經常有得有失,比如,患有鐮刀型血紅細胞貧血症的患者就對瘧疾具有免疫力,在沒搞清楚其毒性前,對未知病毒的風險需要謹慎考量而不是因為名字就產生恐懼。

不止病毒:冰川裡來客還有更多

其實從冰川裡過來的客人並不單是病毒,還有大型運輸船。近些年來由於北冰洋冰川融化,北極航道有可能從季節性航線轉變為常規航線而不再需要核動力破冰船。由於地球是圓的,極地航道在經濟上存在很大的優勢,直接穿越極地,可大幅降低海運通航成本。

經濟發展作為內在動力,在事實上推動了物種遷移與入侵,為物種傳播提供了快速通路。舉個例子,大型航船的壓載水倉事實上促進了很多物種入侵事件,例如美國五大湖的斑馬貽貝泛濫就是壓艙水的釋放引發的。因此,物種入侵的風險會伴隨航線縮短而提高。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病毒傳播風險。

被斑馬貽貝侵蝕的船隻螺旋槳 | waterfrontrestoration.com

假設未知病毒釋放在無人區,那麼其最終還是會以另一種形式沉積而無緣跟人類接觸,但如果氣候變化開拓了人類活動範圍,路過冰川消融的遠洋貨輪可能成為風險載體,將未知病毒送到其可以生根發芽的地方。

目前我們一直缺少對未知病毒的公共醫療負擔的經濟評價,一條航線的開通所提高的經濟收益是否可以對衝公共醫療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風險,眼下是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對未知病毒的了解還是太少。不過就已知的物種入侵事件而言,相比後面的損失,初期的獲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總之一句話,冰川裡的來客遲早要來,但不必恐慌,我們只是需要些時間與研究來做好訪客登記工作。

(責編 高佩雯)

參考資料:

[1] 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03.894675v1

[2]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8/record-shattering-27-million-year-old-ice-core-reveals-start-ice-ages

[3]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we-are-viral-from-the-beginning

[4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794577/

[5]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4/150430170750.htm

相關焦點

  • 北極凍土層融化,4萬年遠古生物重現,「超級病毒」恐將釋放!
    北極凍土層融化,4萬年遠古生物重現,「超級病毒」恐將釋放!地球上有很多極端氣候地帶,令人印象頗深的是南北極。它們常年溫度低下,最低可達零下六七十攝氏度,普通的生物很難在此生存,唯有企鵝、北極熊漸漸適應了,這樣的環境有了根深蒂固的歷史。
  • 南極突現高溫,冰川大量融化,被冰凍的遠古病毒將被釋放?
    遠古病毒藏在冰川下南極突現高溫導致的最直接現象,就是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更令人擔憂的是,南極至少50%的冰川年份都不可預計,由於南極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沒有被人類大肆開發的陸地,這裡還保留著億萬年前的古老面貌。
  • 青藏高原發現多種新病毒,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將會釋放未知病毒!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不斷發展,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出來,全球變暖正促使極地冰川融化,以現有趨勢,也許幾十年後地球上的冰川就會完全消失,而這一切給人類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氣候災難,伴隨著冰川的消融,沉睡的病毒是否將重新返回世界?人類是否即將面臨氣候和疾病的雙重災難?
  • 氣溫直逼38度,科學家恐冰川融化遠古病毒復活
    這種融化可能導致永凍層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這是預示氣候失控的標誌之一。(圖源:BBC)隨著永凍層逐漸融化,釋放出的甲烷碰到高溫開始燃燒產生更多溫室氣體,同時在地下蔓延至更多的著火點,造成了更大範圍的火災
  • 氣溫直逼38度,科學家恐冰川融化遠古病毒復活
    這種融化可能導致永凍層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這是預示氣候失控的標誌之一。永凍層下的悶火釋放了更多碳(圖源:哈佛大學)北半球近四分之一的陸地都被永凍層覆蓋著,這一大片凍土中還保存著大約有1.46萬億到1.6萬億公噸的甲烷。
  • 全球變暖不止冰川融化,還會釋放大量細菌病毒,人類災難或將來臨
    全球變暖不止冰川融化,還會釋放大量細菌病毒,人類災難或將來臨全球變暖相信對於這個話題大家也都並不陌生,了解的都知道不僅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其中的極地冰川融化也是全球變暖帶給我們的影響之一,但是千萬不要小看冰川的融化,這對於人類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災難
  • 冰川融化釋放遠古病毒,人類會就此滅絕?
    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的一句話激起千層浪:「新冠肺炎病毒特別的『不怕冷』,在零下4攝氏度該病毒可以存活數個月,在零下20攝氏度該病毒可存活20年。」很多人開始思考,如果南極的冰川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開始融化,會不會讓冰封數千萬年的遠古病毒覺醒?如果冰川真的融化,裡面病毒甦醒,確實是有概率傳染開來,但概率極低,致命的概率那就更低了,完全不必恐慌。首先我們得知道病毒感染人的方式。
  • 南極突破20℃,科學家擔憂:冰川融化釋放遠古病毒,後果無法估量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最近,南極大陸氣溫突破20℃,持續一周的「極端高溫」席捲了南極洲,導致南極冰川大範圍融化,僅這一次危機就造成了大約五分之一面積的冰雪流失。不過更嚴重的是,冰封在數十米冰層下的遠古病毒也隨著冰川 的消融而被釋放,這引發了科學家的擔憂。
  • 南極冰川融化,或將釋放超級病毒
    疫情還沒結束 蝗蟲災滿天飛 南極冰川融化 全球氣候變暖 這個世界打破了141年以來的最熱記錄 然而,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
  • 冰川融化,釋放遠古病毒組團來襲,科技進步能否應對人類未來危機
    就以現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為例,即便以如今在大多人想像中相比以前發達的多得醫學技術,要想快速研發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仍然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人物。據目前專家最樂觀的估計,新冠疫苗最快也要一年時間,才能真正問世,並通過檢測,能夠安全的大規模應用於人類。如果僅僅一個新冠病毒就已經讓整個人類社會焦頭爛額,疲於應對。
  • 全球變暖加速:西伯利亞永凍層解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
    根據對100個野外站點的觀察,科學家們估計,從2003年到2017年,全球變暖導致的北部多年凍土層融化釋放的碳,平均每年比植被吸收的要多出6億噸。西伯利亞凍土融化釋放致命細菌2016年,西伯利亞爆發的炭疽熱殺死了2000多隻馴鹿,致使96人入院治療。炭疽芽孢可以存活數年,而那次爆發很可能是由於西伯利亞多年凍土層的融化使一具多年前感染了炭疽菌的鹿屍解凍而引起的。西伯利亞凍土層融化帶來了許多潛在的災難和危害,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冰川融化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 如果冰川融化帶來後果,難以承受,冰川下面病毒「復活」讓人頭疼
    就是這樣使得南北兩極的冰川不斷的開始融化,所以海平面也在不斷的上升,冰川下面藏著億萬年前的,假如冰川全部融化,病毒復活可能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三個一環接著一環的災難會不會使人類滅絕。
  • 如果氣候變暖繼續下去,冰川裡的古老病毒會被釋放嗎?
    根據最新的報導,南極大陸上已經有15%的冰川出現融化現象,基於之前有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地區的永久凍土中發現了休眠長達3萬年的古老病毒,很多人想知道冰川的融化是否相當於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大量未知病毒從此得到解凍,通過流水、空氣等途徑感染自然生物,進而感染人類。如果設想的這一幕在未來上演了,人類能夠應對得了嗎?
  • 萬年前古老病毒釋放, 1.5萬億噸冰川融化...
    20.75攝氏度 而氣溫上升帶來的 自然就是大面積的冰川融化 冰川不斷地崩解融化 讓北極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
  • 2020最後警告:冰川融化,遠古病毒,2021還有多少大事等著我們?
    關乎人類未來冰川融化,遠古病毒釋放2020年關於冰川的大事從1月份的珠峰長草開始,珠峰6159米高度出現了植被,2月份南極西摩島夏季溫度20度,再有就是3月份南極的烏克蘭國家南極科學中心外的雪地上出現了大片詭異的「西瓜雪」事件!
  • 隨著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南極發現神秘病毒(圖)
    中新網4月2日電 據青年參考報導,繼俄羅斯、法國、比利時科學家在南極大陸發現了具有生命形態的細菌、病毒、真菌類微生物後,美國科學家立即就「神秘病毒」的發現發出警告:隨著南極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當全球氣候變暖到一定程度時,這種未知病毒會立刻復甦並四處散播,地球上成千上萬的物種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 全球變暖不止冰川融化,還會將封印3萬年的「怪物」釋放出來!
    都在說全球變暖,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者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可能很多人第一的直觀反應是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從而淹沒一些地勢比較低的地區,當然這是極地冰川融化
  • 西伯利亞發現萬年前的猛獁象骨,代表著冰川逐漸在融化
    全球變暖已經是現代關心的話題,其中冰川融化、室外溫度升高,個別地區環境出現異常等等。我們生活的家園,就像生了一場「大病」,北極熊也將失去它們的家。冰川融化會導致未知病毒的出現環保學者警告稱,如果冰川融化,會導致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這樣的情況只能加劇全球變暖的時間。就像之前有些衛生學家曾說過,凍土融化後,凍結的病毒和細菌可能會藉此機會重新出現。那時應該會出現更大的災難。
  • 科研人員為冰川蓋被子,冰川消融後:板塊偏移,未知遠古病毒釋放
    工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燃燒空前增加,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會產生溫室效應:像一個蓋子一樣阻止地球熱量向外釋放,導致地球熱量增加,全球變暖。冰川融化也意味著淡水減少,所有依賴淡水資源生存的陸地生物,將面臨淡水資源緊缺所造成的食物減少等各種連鎖問題。
  • 冰川融化將放出遠古病毒,人類危險了?
    DANIEL BEREHULAK, THE NEW YORK TIMES, REDUX病毒——自然創造的冷血殺手,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佔領了這顆星球。隨著全球變暖,冰層融化,潛伏在冰川和永久凍土中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病毒可能會「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