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阿壩州達古冰川風景區正在進行一場重要的科學實驗:給冰川蓋被子。
科研人員用5-8毫米的土工布蓋住500平米的冰川,試圖減緩冰川消融速度。
如果試驗結果理想,這項技術將成規模地推廣使用。
01
太陽系中有一顆恆星和八顆行星,太陽作為太陽系唯一一顆恆星,其質量約佔整個太陽系的99%以上,八顆行星則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旋轉。
由於軌道是橢圓形的,就必然存在近日點和遠日點。
當地球向近日點運行時,距離太陽越來越近,氣候變暖,當地球向遠日點運行時,距離太陽越來越遠,氣候變冷。
地球的公轉軌道
目前的氣候變暖就與地球的公轉軌道有關,因此,正是氣候變暖這種氣候的自然變遷,導致冰川消融加劇。
最近幾年,祁連山冰川嚴重退縮,雪線上升,10年間,祁連山冰川面積減少了3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4.2%,導致依賴祁連山冰川融水的甘肅民勤縣沙化嚴重。
除了氣候自身的變遷外,人類活動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工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燃燒空前增加,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加。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會產生溫室效應:像一個蓋子一樣阻止地球熱量向外釋放,導致地球熱量增加,全球變暖。
CO2排放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二氧化碳外,水蒸汽,甲烷等也屬於溫室氣體,但由於這部分氣體本身存在,受人為影響較小,常常不去討論。
可見,除了地球氣候的自然變遷,人為因素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自然規律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但可以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做出努力,從而減緩冰川消融。
02
近期,NASA科學家表示:北極的冰快要化光了,預估時間就在十年後的2030年。
一,冰川消融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海平面上升,冰川分海冰和陸冰,能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是陸冰,這些陸冰主要為格陵蘭冰架和南極冰架。
格陵蘭冰架平均厚度約1500米,最大厚度為3200米,融化後可造成海平面上升7米。
南極冰架平均厚度約2000到2500米,已知最大厚度為4267米,若整個南極冰架融化,將使世界海平面上升約61米。
極地動物受到影響
海平面上升後,沿海城市勢必會遭受重創。
二,冰川消融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對於生存在極地的北極熊,企鵝等動物來說,冰川融化意味著失去了可以休息的冰面,它們不得不呆在水裡四處遊動,無法保存體力,最終會因為體力耗盡而死亡或因為無法捕食而活活餓死。
冰川融化也意味著淡水減少,所有依賴淡水資源生存的陸地生物,將面臨淡水資源緊缺所造成的食物減少等各種連鎖問題。
海平面上升
三,冰川消融會使板塊發生偏移,從而造成地震,海嘯,冰川融化後,海水變多,月球對海洋的潮汐力增大,地球板塊的重量分布發生改變,造成板塊偏移,從而引發地震,海嘯等各種自然災害,而且這種板塊偏移是很難預測的。
地球結構
受力改變
板塊偏移
四,冰川融化會使冰川中的古老病毒釋放,我們無法得知哪些冰川中存在古老病毒,以及存在哪種類型的病毒,因此,冰川融化後,一旦出現一些難以應對的古老病毒,將成為人類的難題。
冰川是古代降雪落到地面後無法融化,逐漸堆積壓實形成的冰體。從蓬鬆的積雪轉變為冰的過程中,也會將一些空氣,落塵和表面的各種物質凍結起來。隨著冰川越積越厚,它便成為保存古代大氣和冰面物質的」時間膠囊」。
資料顯示:從距今520到15000年範圍內的冰芯裡分離出了較豐富的微生物,包括18種細菌和33種病毒,其中29種病毒是人類之前從未遇到過的種類。
遠古病毒
人類總是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和不安,面對未知古老病毒,人類真的有辦法解決嗎?
冰川消融是個連鎖反應,可使淡水資源減少,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全球變暖因冰川的反射作用消失而加劇,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陸生生物的棲息環境,食物來源遭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海平面的上升導致陸地面積減小,耕地和城市用地受到影響,大氣熱力環流,洋流等發生改變,極端天氣增多,板塊偏移,未知遠古病毒釋放............
作者簡介:一個985理科男,擅長領域:所有領域,微信公眾號:藥和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