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為冰川蓋被子,冰川消融後:板塊偏移,未知遠古病毒釋放

2020-08-27 藥和口香糖

近日,四川省阿壩州達古冰川風景區正在進行一場重要的科學實驗:給冰川蓋被子。

科研人員用5-8毫米的土工布蓋住500平米的冰川,試圖減緩冰川消融速度。

如果試驗結果理想,這項技術將成規模地推廣使用。

01

冰川消融與地球的公轉軌道有關

太陽系中有一顆恆星和八顆行星,太陽作為太陽系唯一一顆恆星,其質量約佔整個太陽系的99%以上,八顆行星則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旋轉。

由於軌道是橢圓形的,就必然存在近日點和遠日點

當地球向近日點運行時,距離太陽越來越近,氣候變暖,當地球向遠日點運行時,距離太陽越來越遠,氣候變冷。

地球的公轉軌道

目前的氣候變暖就與地球的公轉軌道有關,因此,正是氣候變暖這種氣候的自然變遷,導致冰川消融加劇。

最近幾年,祁連山冰川嚴重退縮,雪線上升,10年間,祁連山冰川面積減少了3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4.2%,導致依賴祁連山冰川融水的甘肅民勤縣沙化嚴重。

除了氣候自身的變遷外,人類活動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工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的燃燒空前增加,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使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加。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會產生溫室效應:像一個蓋子一樣阻止地球熱量向外釋放,導致地球熱量增加,全球變暖。

CO2排放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二氧化碳外,水蒸汽,甲烷等也屬於溫室氣體,但由於這部分氣體本身存在,受人為影響較小,常常不去討論。

可見,除了地球氣候的自然變遷,人為因素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自然規律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但可以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做出努力,從而減緩冰川消融。

02

冰川消融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近期,NASA科學家表示:北極的冰快要化光了,預估時間就在十年後的2030年。

一,冰川消融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海平面上升,冰川分海冰和陸冰,能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是陸冰,這些陸冰主要為格陵蘭冰架和南極冰架。

格陵蘭冰架平均厚度約1500米,最大厚度為3200米,融化後可造成海平面上升7米

南極冰架平均厚度約2000到2500米,已知最大厚度為4267米,若整個南極冰架融化,將使世界海平面上升約61米

極地動物受到影響

海平面上升後,沿海城市勢必會遭受重創。

二,冰川消融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對於生存在極地的北極熊,企鵝等動物來說,冰川融化意味著失去了可以休息的冰面,它們不得不呆在水裡四處遊動,無法保存體力,最終會因為體力耗盡而死亡或因為無法捕食而活活餓死。

冰川融化也意味著淡水減少,所有依賴淡水資源生存的陸地生物,將面臨淡水資源緊缺所造成的食物減少等各種連鎖問題。

海平面上升

三,冰川消融會使板塊發生偏移,從而造成地震,海嘯,冰川融化後,海水變多,月球對海洋的潮汐力增大,地球板塊的重量分布發生改變,造成板塊偏移,從而引發地震,海嘯等各種自然災害,而且這種板塊偏移是很難預測的。

地球結構

受力改變

板塊偏移

四,冰川融化會使冰川中的古老病毒釋放,我們無法得知哪些冰川中存在古老病毒,以及存在哪種類型的病毒,因此,冰川融化後,一旦出現一些難以應對的古老病毒,將成為人類的難題。

冰川是古代降雪落到地面後無法融化,逐漸堆積壓實形成的冰體。從蓬鬆的積雪轉變為冰的過程中,也會將一些空氣,落塵和表面的各種物質凍結起來。隨著冰川越積越厚,它便成為保存古代大氣和冰面物質的」時間膠囊」

資料顯示:從距今520到15000年範圍內的冰芯裡分離出了較豐富的微生物,包括18種細菌和33種病毒,其中29種病毒是人類之前從未遇到過的種類

遠古病毒

人類總是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和不安,面對未知古老病毒,人類真的有辦法解決嗎?

冰川消融是個連鎖反應,可使淡水資源減少,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全球變暖因冰川的反射作用消失而加劇,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陸生生物的棲息環境,食物來源遭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海平面的上升導致陸地面積減小,耕地和城市用地受到影響,大氣熱力環流,洋流等發生改變,極端天氣增多,板塊偏移,未知遠古病毒釋放............

作者簡介:一個985理科男,擅長領域:所有領域,微信公眾號:藥和口香糖

相關焦點

  • 為減緩消融 我國科研人員為冰川蓋上了「被子」
    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四川阿壩達古冰川風景區正在給冰川「蓋被子」。三伏天蓋被子,這是什麼神奇操作?原來這是正在進行的一場重要的科學試驗——應用「地球工程學」措施,:用土工布蓋住500平米的冰川,試圖減緩冰川消融速度。
  • 為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現場考察發現,「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蓋「被子」為什麼會讓冰川減緩消融?給冰川蓋的「被子」到底什麼樣?「蓋被子」的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的冰川保護行動中嗎?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研究員。
  • 給冰川「蓋被子」!科研人員運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
    人睡覺冷要蓋被子,可是,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我們的科研人員居然說要給冰川蓋被子,到底怎麼回事呢?原來,在過去幾十年,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全球各地大部分的冰川都在快速地消退。位於四川阿壩州的達古冰川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
  • 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現場考察發現,「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蓋「被子」為什麼會讓冰川減緩消融?給冰川蓋的「被子」到底什麼樣?「蓋被子」的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的冰川保護行動中嗎?
  • 冰川有救了!他們給冰川「蓋被子」,有效減緩了冰川融化
    給冰川蓋被子今年8月份時,我國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實驗室,與達古冰川風景名勝管理局進行合作,在這裡進行了一次給冰川蓋被子的實驗給達古冰川蓋被子的實驗團隊一共由20人組成,它們在達古冰川海拔約5000米的高度,建立了一個500平方米的冰川試驗區,在試驗區內,研究人員為冰川表面覆蓋了一層隔熱反光材料。每隔15天,科研人員就將到現場測量一次。
  • 為減緩冰川消融,中科院科研團隊給冰川蓋上500平米「被子」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彭衝)達古冰川位於青藏高原東緣,日前,中科院研究團隊給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黃仕海 攝中科院研究團隊給冰川蓋「被子」今年8月5日,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帶領團隊,來到了達古冰川海拔5000米處的冰川消融區。據王飛騰介紹,達古雪山觀光區現存冰川10條,總面積為0.41平方千米。
  • 減緩冰川消融 我國首次給冰川「蓋被子」效果顯著
    2020-10-19 14:38:4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全球大多數冰川快速消融。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尤為敏感。近日,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給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評估試驗成效。
  • 給達古冰川「蓋被子」:冰川消融速度明顯減慢,初步估計可減緩70%
    紅星新聞此前報導,8月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了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進行了一次給冰川「蓋被子」減緩其消融速度的試驗。10月17日,中科院冰凍圈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研究員帶領團隊再次抵達該區域進行科考工作。本次現場考察發現,兩個月期間內,「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慢。
  • 給冰川蓋被子試驗效果顯著,初步估計能減緩70%冰川消融
    此前報導,8月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了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進行了一次給冰川「蓋被子」減緩其消融速度的試驗。10月17日,中科院冰凍圈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研究員帶領團隊再次抵達該區域進行科考工作。本次現場考察發現,兩個月期間內,「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慢。
  • 全國首個給達古冰川「蓋被子」顯成效,預計可減緩70%冰川消融
    達古冰川屬於青藏高原東緣,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研究發現,過去的50餘年時間,達古冰川的面積縮減了70%,因此應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尤為迫切。「蓋被子」的手段,在達古冰川海拔約5000米的冰川消融區,建立了500平方米區域的試驗區。
  • 為緩解冰川消融,我國科學家給它蓋上「被子」,被稱讚為不錯點子
    根據數據統計,在過去的50年時間裡,全球冰川都在快速消融,而進入到21世紀之後,這種情況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那麼,究竟該如何減緩冰川消融呢?前段時間,中國科學家找到了一個好辦法——給冰川蓋被子。「蓋被子」據報導,從今年8月份開始,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團隊,就來到青藏高原的達古冰川,為其蓋上了「被子」。
  • 中科院給冰川蓋被子減緩消融
    離開會取消及關閉視窗結束對話視窗過去50年來,全球大多數冰川快速消融。今年8月,中科院研究團隊給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試驗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日前,研究團隊測量,「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在兩個月內綜合減少了1米的消融量。
  • 達古冰川「蓋被子」兩個多月消融厚度減少1米
    原標題:四川達古冰川「蓋被子」 兩個多月消融厚度減少1米氣候變暖這一問題正威脅著全球冰川。科技工作者正嘗試以各種方法減緩冰川消融,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的達古冰川,也進入了科技工作者的視野。
  • 中科院給冰川蓋被子減緩消融
    今年8月,中科院研究團隊採用表面鋪蓋隔熱反光材料的方式,給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經測量,「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在兩個月內綜合減少了1米的消融量。
  • 冰川融化怎麼辦?科學家建議「蓋被子」保保寒
    被子的作用是保溫,或者說是阻止熱傳遞。在冬天蓋著棉被暖和,不是因為棉被本身暖和,而是因為棉被蓋在身上,可以保持身體的熱度不流失。因此,棉被不僅能夠保暖,還可以用來保寒。如果冰棍可以通過蓋被子來保寒,那麼冰川也可以蓋被子嗎?答案是肯定的。等等!
  • 達古冰川景區全國首個冰川「蓋被子」試驗
    10月17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前往達古冰川17號冰川,開展應用人工措施減緩冰川保護試驗科考工作。王飛騰研究員說,過去幾十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球各地的大多數冰川呈現出快速的退縮。達古冰川屬於青藏高原東緣,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研究發現,過去的50餘年時間,達古冰川的面積縮減了70%,因此應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尤為迫切。
  • 四川達古冰川「蓋被子」兩個多月消融厚度減少1米
    王飛騰研究員說,過去幾十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球各地的大多數冰川快速退縮。達古冰川位於青藏高原東緣,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研究發現,過去50餘年時間,達古冰川的面積縮減了70%,因此應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尤為迫切。
  • 達古冰川50年消融70% 科學家試驗「蓋被子」緩解
    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了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不是為了旅遊,而是為了給達古冰川「蓋被子」。之前國家從節能減排、阻止氣候變暖方面著手保護冰川,我們將這兩個問題合為一個行動方案,從具體方面直接針對冰川進行保護。」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表示,此次試驗是中國科學家在面對冰川消融問題上首次應用「地球工程學」措施開展的科學試驗。「地球工程學」指大規模地改造地表環境,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 達古冰川50年消融70%,科學家試驗「蓋被子」緩解
    8月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了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不是為了旅遊,而是為了給達古冰川「蓋被子」。為了找到適合的材料,科研人員在室內模擬達古冰川的氣候、地形製造了小生態環境,做了一系列室內實驗。科研人員選取了冰川中下部的17號冰川,在這裡建立了1個500平方米左右的試驗場。
  • 給達古冰川「蓋被子」:首個試驗效果顯著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此前報導,8月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四川阿壩的達古冰川,進行了一次給冰川「蓋被子」減緩其消融速度的試驗。本次現場考察發現,兩個月內,「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慢。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到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