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芯——封存的過去與蘊含的未來

2020-12-05 三叉貓

三千四百萬年(34ma)前,地球結束了持續三千多萬年溫暖的無冰期。起初,南極的冰蓋開始發育。在距今六百萬年(6ma)到三百六十萬年(3.6ma)前的數百萬年間,格陵蘭島出現非永久冰蓋。三百六十萬年來,兩極冰蓋再未曾消亡,靜默在地球的南北兩端,在南極和格陵蘭島,它們將無數的奧秘封藏在茫茫冰原之下。

如今,南極大陸的冰蓋平均厚度2500m,覆蓋了1398萬平方公裡的面積,比中國陸地面積還要大。格陵蘭島的冰蓋平均厚度1500m,面積182萬平方公裡,是北半球最大的冰體。

當雪降落在極地,極低的溫度讓它在還未融化時便因為被不斷累積的雪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而變成冰,成為冰蓋的一部分。冰蓋逐漸增厚,受到自身重力的影響,加之極地的狂風的推動和冰融水的潤滑,極地的冰層夜以繼日地流動著。從最厚的冰穹頂部開始,冰層向外流動。流動的速度受到地表坡度和冰層厚度的影響。在冰穹頂部,冰層流速一般在每年幾釐米到幾米之間。而在冰蓋邊緣,這一速度可以達到每年幾百米甚至幾公裡。

當更多的雪降落、堆積,之前的落雪被埋藏、壓實轉化為冰的過程中,空隙在減小,其中的空氣也一點點減少。當被埋藏至50m深度處,空隙中的空氣便幾乎不流動,作為氣泡被封存。

這些氣泡是冰初形成時的地球大氣,蘊含了關於過去的無窮訊息。

除了氣泡可以反映古大氣成分,冰芯中可以分析的每一個參數都承載著地球系統變化過程的信息。

冰芯的氧同位素比率的變化指示氣溫高低的變化;

冰芯的積累速率指示降水量大小的變化;

冰芯中微粒含量和各種化學物質的變化可以指示各時期的大氣粉塵濃度、火山活動。

它們就像標本和化石,等待著我們解譯。

冰芯,就是我們解讀這莽莽冰原所蘊含秘密的鑰匙。在過去的五十多年中,冰芯為人們了解過去氣候環境變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人們在南極、格陵蘭鑽取了涵蓋多種時間尺度的冰芯,為重建古氣候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選擇打鑽的地點對於獲得高質量的冰芯至關重要。受冰蓋流動的影響,冰蓋下部的冰層處在變形當中。首先,為選擇一個合適的鑽取點,一般會在冰穹頂點進行鑽取。因為冰穹頂點下部的冰層流動緩慢,這一處的底部冰層的層序較其他位置保存較好。

其次,還要考慮冰蓋下部的地形。如果冰蓋下部的基床不平整,便會造成冰流的不規則運動,最終導致冰層擾亂。

之後,冰層的厚度、鑽取點的降水量也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冰層越厚,在相同的累積速率下,累積的時間便越久,我們能從中獲取的氣候信息便有更長的時間跨度。鑽取點降水量要適中。較小的降水量意味著冰蓋累積慢,在較長時間內冰蓋只能增長較小厚度,為我們區分不同年代的層位帶來困難。而過大的降水量將造成較大的冰流,使下部的古老冰層受到影響。如果你讀過《偉大的悲劇》一文,一定能經由茨威格的文字感受到極地那極端惡劣的氣候。「層層疊疊的冰障隱藏著這最後的秘密……永恆的冬天作守護神,用嚴寒和暴風雪築起最雄偉的壁壘,擋住進去的通道。死的恐懼和危險使勇士們望而卻步。」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兩極的神秘面紗正逐步揭開。科學家在那裡進行著逐步深入的考察,世人對於兩極的了解日益增長。但有一點還是讓人忍不住好奇。考察者們是如何在徹骨寒風、狂飛雨雪裡打通堅硬的冰層,獲得冰芯的呢?就冰芯鑽探技術目前的發展而言,鑽取冰芯的方法主要分為兩類:機械方法(mechanical)或者熱力學方法(thermal)。兩種鑽機的區別在於,機電鑽機的鑽頭是切割器,通過切割打入冰蓋內部。

而熱電鑽機的鑽頭是環狀加熱器,通過加熱使冰柱周圍的冰融化,來獲得柱狀冰芯。

根據所需要獲得的冰芯長度,野外工作者會採用不同的打鑽工具。如果想要獲得一根20~30m長的冰芯,野外工作者會使用手動螺旋鑽(hand auger)。手動螺旋鑽是最常見的機械鑽,由取冰管和切割頭組成。

我們可以看到,自鑽頭沿取樣管而上螺旋環繞著一圈突出的線,這是為了在鑽取冰芯時將切割下的冰芯周圍的碎冰沿著線纜運移,使冰屑離開鑽頭下的切割面。當需要40m以上長度的冰芯時,就需要使用機電鑽機(electromechanical drills )或熱電鑽機(electrothermal drills),在打鑽時要將鑽機用線纜支撐在鑽塔上。下圖為一種使用機電鑽機的鑽井。鑽塔支撐著線纜來懸掛鑽機。這種鑽井叫做懸索鑽井,是現在鑽取中等和深度冰芯最常用的鑽井。

鑽機使用的電機通過線纜中的電線獲得動力。因為機電鑽機是通過電力旋轉鑽頭進行鑽探,所以需要使用反扭距器,來防止懸掛的線纜跟隨鑽機轉動而擰結。鑽管分為兩個部分,內管和外管。內管用來存放切割下的冰芯,外管則是存放切割過程中產生的冰屑,冰屑沿內管外部的螺旋線(被叫做Flights)移動。使用熱電鑽機的鑽井結構也基本如此,但是因為打鑽過程中不需要旋轉切破冰體,所以沒有反扭距設備。熱電鑽機只有一層鑽管用來存放冰芯,鑽頭加熱器產生的融水被存儲在鑽機上部的蓄水罐內。也有一些鑽機使用蓄水罐存儲防凍液,將防凍液注入融水中,防止融水結冰幹擾取鑽。

熱電鑽機的原理是通過加熱將冰芯周圍一圈的冰體融化,來達到鑽入冰蓋內部的目的。當冰蓋溫度低於-15°C時,熱電鑽機需要產生大量的熱才能融化冰體,而這些熱量會對冰芯產生影響。因此,一般冰蓋的溫度在-10°C以上時,野外工作人員才會使用熱電鑽機。在鑽取長冰芯時,一定深度處的冰體會膨脹,將鑽孔重新封閉。因此,在鑽取冰芯過程中,大多野外項目會選擇注入防凍液,來防止融水重新結冰,並保持壓力平衡,防止鑽孔周圍冰體膨脹、閉合鑽孔。現在,我們知道了冰蓋下為何會封藏千百萬年來的記錄;明白了為什麼需要冰芯來解讀古氣候信息;了解了科研人員在兩極選擇打鑽地點、打鑽工具的依據。

相關焦點

  • 「無字天書」——冰芯是怎麼生成的?
    它不僅記錄著過去氣候環境自然變化的信息,還記錄著過去人類活動對於氣候環境的影響。「冰芯裡的冰形成於哪一年的降雪,就記錄了哪一年的環境信息,因此研究冰芯就像讀歷史書一樣,從底部到頂部,從老到新,我們可以把整個氣候環境變化的歷史恢復出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徐柏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同為「無字天書」 冰芯凝氣候歷史 湖芯藏環境檔案
    視覺中國供圖科考隊鑽取的冰芯樣品 受訪單位供圖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境密碼檔案庫」。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這些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什麼是冰芯
    冰芯,顧名思義,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在大氣中的物質會隨大氣環流而抵達冰川上空,並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終形成冰芯記錄。
  • 南極十年前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南極洲沿海收集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的證據在這項新研究當中,塔斯馬尼亞的團隊在十年前在南極洲收集的冰芯中發現了微塑料的證據。這些冰芯來自於距離南極洲海岸約2公裡的地點,一直存放在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的一個設施之中,等待分析。這些冰芯來自於在海岸周圍形成的冰塊,因此,與封存冰不同,這些冰塊不會移動。
  • 南極獲取270萬年前冰芯!「最老冰棍」刷新紀錄
    而在此之前最長時間序列的冰芯來自約80萬年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國科學家,近年來苦苦尋找超過100萬年的冰芯,但遲遲不見結果,這塊來自270萬年前的「老冰棍」一經發現就吸引了全球科學家的紛紛注目,因為「高齡」冰芯對於氣候的演變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一片「冰芯」在南極
    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海拔4000多米、冰層厚度3000多米,是國際公認的南極冰蓋理想的深冰芯鑽取地點。深冰芯則如同大自然的「年輪」和歷史檔案館,展現出百萬年來地球氣候環境的演變狀況。   崑崙站於2009年1月建成後,科考隊員在挖出來的一個40米長、5米寬、3米深的雪坑裡搭建起一間深冰芯房,隨後相繼鑽出了深冰芯鑽探導向孔並安放套管,安裝了深冰芯鑽機系統。2013年1月21日,中國深冰芯第一鑽在崑崙站深冰芯房正式開鑽。隨後,各次科考隊繼續向深處鑽進,將鑽探深度推進至800米。
  • 南極、北極、第三極山地冰芯記錄的氣候環境變化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冰芯是從冰川上鑽取的圓柱狀雪冰樣品。取自冰川積累區的冰芯,包含著過去逐年積累的降雪和幹、溼沉降物質,這些物質保存著其沉積時的氣候環境信息。
  • 冰芯會記住這次新冠狀病毒的爆發?
    哥倫比亞大學最近有篇文章稱冰芯也許會記錄下人類歷史上的這一特殊事件。冰芯中,已經記錄下了人類歷史上過去發生過的許多事情,包括火山爆發,其他病毒大流行,古代文明和人為因素引起的氣候變化。這段冰芯裡的一層黑色火山灰記錄了西南極2.1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大氣風將空氣和其中的一些微粒帶到冰川上空,通過降雪的形式被密封在冰層中。科學家通過在冰川上往地下鑽探,就可以提取出包含這些空氣和顆粒的冰芯,它們是分析隨時間變化的空氣的媒介。
  • 冰芯:氣候變化的記錄者
    有科研團隊宣布,他們從南極洲鑽取出的一塊來自270萬年前的「百萬年冰芯」相比此前的「記錄保持者」還要早出170萬年。在該冰芯的氣泡孔裡,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氣體。由此證明,270萬年前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
  • 青藏高原冰芯有多老
    由於近期多項獨立證據證實崇測冰芯年代囿於全新世,則古裡雅冰芯定年結果可能比實際值高估了~2個量級。相關研究發表於《科學通報》2019年第23期。冰芯研究是恢復過去氣候環境變化記錄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主要特點是保真度好、解析度高、信息量大等。1987年鑽取的祁連山敦德冰芯揭開了青藏高原冰芯研究的序幕。
  • 青藏高原冰芯有多老?
    冰芯研究是恢復過去氣候環境變化記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特點是保真度好、解析度高、信息量大等。
  • 冰芯@喀喇崑崙山脈
    近日,我國青藏科考隊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該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超過100萬年歷史,堪比移動的氣候圖
    「冰芯」,超過100萬年歷史,堪比移動的氣候圖。所謂的「冰芯」指的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只有在某些寒冷的地帶才容易看到,比如南北兩極以及附近的極圈地帶則比較常出現,特別是寒冷的南極,到目前為止,在南極已經發現過很多年代久遠的冰芯了,最出名的一根冰芯便是在十多年前日本南極觀察對發現的一根冰芯了。
  • 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超過100萬年歷史,堪比移動的氣候圖
    1:冰芯在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前,我們不如來了解下「冰芯」的意義吧。所謂的「冰芯」指的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都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所以也不存在所謂的積雪冰川,因此冰芯在很多地方都是比較難見到的,只有在某些寒冷的地帶才容易看到,比如南北兩極以及附近的極圈地帶則比較常出現,特別是寒冷的南極,到目前為止,在南極已經發現過很多年代久遠的冰芯了,最出名的一根冰芯便是在十多年前日本南極觀察對發現的一根冰芯了。
  • 冰芯凝結氣候歷史湖芯環境檔案 也是「無字天書」
    它不僅記錄了過去氣候和環境的自然變化信息,還記錄了過去人類活動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冰芯中的雪是哪一年形成的,哪一年的環境信息被記錄下來。因此,研究冰核就像讀一本歷史書。從下到上,從舊到新,我們可以把整個氣候和環境。變革的歷史已經恢復。」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徐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與冰芯相似,湖芯也是研究人員鑽出的圓柱體。
  • 南極270萬年前冰芯被挖出 科研領頭人打算挖更多
    在這塊剛被挖出的冰芯的氣泡孔裡,還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溫室氣體。當時,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這塊冰芯向我們揭示出,當時的二氧化碳水平還不到300ppm(百萬分之一)——比今天的405ppm要低不少——這或許能為我們尋找「是什麼觸發了冰河時代?」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提供線索。
  • 冰芯與湖芯:揭秘青藏高原的兩部「無字天書」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那麼,這些冰芯和湖芯到底如何生成的?它們測定出的數據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圖為研究人員展示冰芯樣本。來源/新華社鑽取冰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我國青藏科考隊首獲喀喇崑崙山脈境外深冰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我國青藏科考隊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於近日首次獲得境外喀喇崑崙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該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成功鑽取170米高質量冰芯!青海三江源冰川科考取得重大進展
    新京報快訊 據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官網消息,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發揚青藏科考精神,克服嚴重高原反應,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這支冰芯隱藏著冰川密碼,研究員:和人類息息相關
    由於這裡地勢險峻,所以,想要在這裡接近6000米海拔高度的地方獲取冰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次為了獲取冰芯,也是有史以來在阿尼瑪卿地區執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科學考察,一共有50多名科學研究人員加入,並且在運送各類大型設備的過程中,還使用了直升機,為這次獲取冰芯,進行了非常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