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鑽取170米高質量冰芯!青海三江源冰川科考取得重大進展

2020-11-03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 據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官網消息,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發揚青藏科考精神,克服嚴重高原反應,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院士表示,冰川是地球冰凍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極之外全球冰川分布最廣泛的地區。冰芯作為高分辨地記錄全球變化最重要的研究載體之一,不僅是過去氣候環境自然變化的信息載體,更是過去人類活動對於氣候環境影響的環境檔案,能以高解析度記錄不同時間尺度區域乃至全球氣候環境變化過程。三江源地區具有豐富的雪山冰川、湖泊溼地等生態資源,在冰川—湖泊自然生態體系科學研究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是理想的冰川、湖泊野外觀測和科學研究綜合科考基地。

第二次青藏科考是一項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這次科考工作也得到了青海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取得了一些重要科學突破,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加強與青海省相關科研部門和地方政府的交流與合作,圍繞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為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和推動地方綠色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據三江源冰川科考分隊介紹,這次開展冰芯鑽取作業的阿尼瑪卿地區是黃河源區冰川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這裡冰川廣泛發育,獲取透底冰芯對了解過去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下黃河源區的生態氣候環境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獲取的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為研究該區域過去幾千年以來季節至年際解析度的氣候和環境變化提供了準確科學信息,通過對阿尼瑪卿冰川物質平衡變化研究,進而評估我省三江源地區冰川對氣候變化響應以及冰川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現狀具有重大借鑑意義。同時,根據目前科考進展發現,黃河源區的維格勒當雄冰川、哈龍冰川、耶和龍冰川等典型大冰川表面高程整體均有所下降,冰川總體處於退縮狀態,尤其是維格勒當雄冰川積累區表層粒雪26m深度處出現了溼粒雪含水層,這一部位冰川內部的冰溫近於零度。因此,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此次成功鑽取的冰芯將成為青藏高原尤其三江源區自然環境歷史演化的寶貴科學資料。

圖片均來自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官網

編輯 劉佳妮

來源: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官網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徐柏青 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青海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徐柏青 攝 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冰川科考新進展!三江源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長啥樣?
    【冰川科考新進展!三江源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長啥樣?】10月31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黃河源區阿尼瑪卿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的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通訊員 馬本元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於10月31日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取得新進展
    新華社西寧11月3日電 (記者 白瑪央措)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31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黃河源區阿尼瑪卿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的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取得新進展
    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31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黃河源區阿尼瑪卿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的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資料圖,新華社供圖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表示,冰川是地球冰凍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長達170米!這支冰芯隱藏著冰川密碼,研究員:和人類息息相關
    據報導,近日,來自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的隊員們,在黃河源區的阿尼瑪卿冰川的積累區頂部,成功在海拔將近6000米的地方,找到了一個鑽取點,從中獲得了一支寶貴的,總長度達170米的冰芯,這也是我國科學家們,首次在黃河源冰川成功獲取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對於研究氣候環境,意義非凡。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原標題: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
  • 解讀冰芯密碼 探尋三江源地區歷史演化
    2020-11-07 17:30:26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多家機構參與的三江源內黃河源區和瀾滄江源區聯合冰川科學考察活動日前在青海啟動。黃河流域的阿尼瑪卿雪山是本次科考的第一站。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白瑪央措)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省啟動
    直升機成功將首批科考隊員和物資運送至阿尼瑪卿雪山主峰冰面。目前,科考分隊已在阿尼瑪卿主峰附近建立大本營,並利用直升機成功將首批科考隊員和物資運送至阿尼瑪卿雪山主峰冰面,創造了國內海拔6000米以上的人員和物資輸送記錄。同時,科考隊將利用無人機、智慧機器人、北鬥定位儀等高新技術手段,輔助開展冰川地貌觀測、機載雷達測厚、人員物資調運和冰芯鑽探等系統工作,這在國內冰川科考史上實屬首次,在國外也少有先例。
  • 從冰川中取出的「冰棍」!「無字天書」——冰芯是怎麼生成的?
    與冰芯類似的是,湖芯也是研究人員鑽取而出的圓柱體,不同的是,湖芯來自湖泊沉積物,是從氣體或水體中自然沉降到湖底並堆積起來的物質,各個年代的沉積物一層層累積,其中的一些化學或生物指標可以反映當時的沉積環境和氣候條件。「與大尺度的環境變化記錄者冰芯相比,湖芯是區域氣候環境變遷以及人類活動歷史等的忠實記錄者。」徐柏青說。
  • 冰芯@喀喇崑崙山脈
    (圖為冰芯樣本。)此次科考任務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徐柏青帶隊,科考區域位於中巴經濟走廊北段,地勢高峻、河谷深切的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系交匯區,也是西風與季風交匯區。據徐柏青介紹,此次科考區域受山體抬升影響,匯集來自北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水汽,為發育大規模冰川、河流、湖泊提供豐富的降水補給。
  • 我國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新華社發(陳春石 攝)  「這是今年以來在青海開展的海拔最高、規模最大、技術手段最新、參與單位最多的一次冰川綜合科學考察。」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隊長徐柏青研究員介紹,此次科考先後將有50餘名科考隊員,在黃河源區和瀾滄江源區開展為期40多天的冰川科學考察。
  • 我國青藏科考隊首獲喀喇崑崙山脈境外深冰芯
    (圖為冰芯樣本,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此次科考任務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徐柏青帶隊,科考區域位於中巴經濟走廊北段,地勢高峻、河谷深切的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系交匯區,也是西風與季風交匯區。據徐柏青介紹,此次科考區域受山體抬升影響,匯集來自北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水汽,為發育大規模冰川、河流、湖泊提供豐富的降水補給。已有研究表明,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這一區域氣候發生重大轉型,最突出表現是降水量大幅增加。在第三極冰川總體加速退縮背景下,其冰川相對穩定甚至部分冰川前進,這一異常現象,也是國際學術界持續關注的焦點。
  • 冰芯與湖芯:揭秘青藏高原的兩部「無字天書」
    與冰芯類似的是,湖芯也是研究人員鑽取而出的圓柱體。不同的是,湖芯來自湖泊沉積物,是從氣體或水體中自然沉降到湖底並堆積起來的物質。鑽取冰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冰川中獲取冰芯,需要用一套特殊的鑽探系統。「一般都在冰川的頂部、地勢比較平坦的地方進行鑽探,這樣可以保證冰層信息的完整性以及連續性。」徐柏青說,為了保證打上來的冰芯不會融化,所以冰芯都要在夜裡打。
  • 冰芯:氣候變化的記錄者
    有科研團隊宣布,他們從南極洲鑽取出的一塊來自270萬年前的「百萬年冰芯」相比此前的「記錄保持者」還要早出170萬年。在該冰芯的氣泡孔裡,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氣體。由此證明,270萬年前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
  • 一片「冰芯」在南極
    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海拔4000多米、冰層厚度3000多米,是國際公認的南極冰蓋理想的深冰芯鑽取地點。深冰芯則如同大自然的「年輪」和歷史檔案館,展現出百萬年來地球氣候環境的演變狀況。   崑崙站於2009年1月建成後,科考隊員在挖出來的一個40米長、5米寬、3米深的雪坑裡搭建起一間深冰芯房,隨後相繼鑽出了深冰芯鑽探導向孔並安放套管,安裝了深冰芯鑽機系統。2013年1月21日,中國深冰芯第一鑽在崑崙站深冰芯房正式開鑽。隨後,各次科考隊繼續向深處鑽進,將鑽探深度推進至800米。
  • 青海省最大規模冰川科學考察啟動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天津極致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等單位參與,在青海省三江源內黃河源區和瀾滄江源區聯合開展的冰川科學考察
  • 同為「無字天書」 冰芯凝氣候歷史 湖芯藏環境檔案
    視覺中國供圖科考隊鑽取的冰芯樣品 受訪單位供圖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境密碼檔案庫」。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這些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