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冰芯密碼 探尋三江源地區歷史演化

2020-11-07 中工網

2020-11-07 17:30:26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多家機構參與的三江源內黃河源區和瀾滄江源區聯合冰川科學考察活動日前在青海啟動。黃河流域的阿尼瑪卿雪山是本次科考的第一站。

阿尼瑪卿地區是黃河源區冰川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而維格勒當雄冰川位於主峰海拔6000米的阿尼瑪卿雪山,科考隊要在維格勒當雄冰川上鑽取透底冰芯,研究阿尼瑪卿冰川物質平衡變化,進而評估三江源地區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以及冰川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現狀。

據了解,此次科考工作,必須要用直升機將科考隊員和物資從海拔4200米的大本營運送到海拔6000米的阿尼瑪卿雪山主峰冰面。

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後,為了獲取後期冰芯鑽取和研究的精準數據,隊員們要以營地為圓心對直徑1公裡範圍內的冰面厚度進行測量。

紮營、選點、搭鑽,科考隊在高海拔氣候多變、不確定因素多的冰川上作業並非一帆風順,在第一天連夜開鑽冰芯後他們就遇到了第一個挑戰。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隊長 中科院青藏研究所研究員 徐柏青:有我們始料不及的一個現象,我們昨天晚上鑽到一點半,鑽探到28米,發現它是典型的溫冰川,在北緯35℃附近能發育溫冰川,我們是從沒見過。那裡的冰川溫度非常高,接近為0℃,都是負的零點幾℃的冰溫,所以說這是典型的或者是海洋性冰川或者說是溫冰川,我們要更新我們的鑽探設備,要用熱鑽才能鑽探。

編輯:高爽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徐柏青 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青海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徐柏青 攝 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通訊員 馬本元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於10月31日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取得新進展
    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31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黃河源區阿尼瑪卿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的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資料圖,新華社供圖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表示,冰川是地球冰凍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極之外全球冰川分布最廣泛的地區
  • 成功鑽取170米高質量冰芯!青海三江源冰川科考取得重大進展
    新京報快訊 據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官網消息,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發揚青藏科考精神,克服嚴重高原反應,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三江源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長啥樣?
    三江源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長啥樣?】10月31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黃河源區阿尼瑪卿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的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冰芯凝結氣候歷史湖芯環境檔案 也是「無字天書」
    照片由科學研究小組鑽探的冰芯樣本提供冰芯被稱為「無文字環境密碼檔案」。最近,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利用自行設計的冰芯熱鑽井系統和湖芯重力鑽井系統獲得了喀喇崑崙山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品。這些冰芯和湖芯樣品可用於重建世界地區的氣候和環境變化歷史。那麼,冰核和湖核是如何形成的呢?他們有什麼指標來記錄環境變化?冰芯和湖芯測量數據的實際意義是什麼?就上述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同為「無字天書」 冰芯凝氣候歷史 湖芯藏環境檔案
    視覺中國供圖科考隊鑽取的冰芯樣品 受訪單位供圖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境密碼檔案庫」。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這些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
  • 這支冰芯隱藏著冰川密碼,研究員:和人類息息相關
    據報導,近日,來自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的隊員們,在黃河源區的阿尼瑪卿冰川的積累區頂部,成功在海拔將近6000米的地方,找到了一個鑽取點,從中獲得了一支寶貴的,總長度達170米的冰芯,這也是我國科學家們,首次在黃河源冰川成功獲取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對於研究氣候環境,意義非凡。
  • 《中華水塔》:探尋三江源的風情與質地
    通過艱辛萬難但卓有成效的行走,作者將三江源地區的地理面貌、氣候溫度變化、人及其他生物活動的相互勾連互動影響等細膩地再現出來。作品對於三江源地區嚴峻生態情勢的形象再現告知我們,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扼制惡性的生態循環,最終就有可能使地球及人類墜入萬劫不復的危境。真正的報告文學作家不應以「零度」態度描述現實,而是需要以「思想家」的姿態反思現實。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
  • 冰芯與湖芯:揭秘青藏高原的兩部「無字天書」
    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境密碼檔案庫」。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非樹型包括苔原、半荒漠、寒溫帶草原/灌木。
  • 「無字天書」——冰芯是怎麼生成的?
    本報記者 陸成寬冰芯被稱為「無字的環境密碼檔案庫」。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設計的冰芯熱鑽系統和湖芯重力鑽系統,首次獲得喀喇崑崙山脈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樣本。這些冰芯和湖芯樣本可用於重建泛第三極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那麼,冰芯和湖芯到底如何生成的?它們有哪些記錄環境變化的指標?冰芯和湖芯測定出的數據,有什麼現實意義?
  • 冰芯:氣候變化的記錄者
    有科研團隊宣布,他們從南極洲鑽取出的一塊來自270萬年前的「百萬年冰芯」相比此前的「記錄保持者」還要早出170萬年。在該冰芯的氣泡孔裡,儲藏著一些來自270萬年前地球大氣層的氣體。由此證明,270萬年前冰河時代才剛剛開始。
  • 如何推測地球溫度和大氣的演化歷史
    在溫度高的地方,雨雪中18O的含量高;在溫度低的地區18O的含量低。於是,他建議提取南極和格陵蘭島冰原下的冰雪樣本,來研究歷史上地球氣溫的變化。科學家用機器鑽到幾千米深的冰層,採集出冰芯。這一層層冰,層次非常清楚,像年輪一樣。
  • 什麼是冰芯
    其條件是,必須選取風速很小地區的冰巖芯資料才能排除風吹雪的影響。如在南極內陸區域,由於風速小,冰芯資料最理想。中國是在2009年提出冰芯計劃,目前中國已經在南極鑽了一個全世界最深的冰芯,令全世界科學界轟動。獲取資料首先,談談怎樣獲取冰齡的資料。南極大陸冰蓋是由積雪本身的重量長年擠壓而成,稱作重力冰。在南極地區,由於氣溫低,積雪不融化,每年的積雪形成一層層沉積物,年覆一年,從底部至上逐漸形成一層層的冰層,越向上年代越新。
  • 三江源:全球雪豹連片分布最集中地區
    雪豹的存在表明三江源區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  記者:三江源地區有眾多國家一級珍稀保護動物。一提起雪豹,人們的關注度甚至超過藏羚羊,這是為什麼,能否談談您的看法?  張同作:雪豹和藏羚羊都是青藏高原的旗艦物種,都有極高的公眾關注度。
  • 科學時報:三江源與文明的嬗變
    ,三江源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將承擔實現山川秀美、經濟發展、人民富裕、民族團結總目標的重任。」他們利用遙感圖像對整個三江源地區進行研判,最早可得的遙感圖像為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由此一直延續到2004年。遙感圖像顯示,自70年代以來,三江源地區持續發生著草地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