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南極直播:沉積巖採樣破紀錄,新獲魚類標本超280尾

2020-06-22 新民晚報
B站南極直播:沉積巖採樣破紀錄,新獲魚類標本超280尾

圖說:直播截圖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任天寶)6月21日夏至,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聯合主辦首屆「南極科普日」主題活動,直播連線南極中山並發布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發現。

作為本次直播的重磅環節,中國南極科考隊通過視頻直播詳細介紹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進展,首艘國產破冰船雪龍2號首探南極,雪龍號和雪龍2號在南極「雙龍聚首」,多項最新科考發現和珍貴畫面首次公開。

據介紹,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實現了我國在太空人海、阿蒙森海等人跡罕至的南極海域首次進行中層魚調查,獲取了280多尾南極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標本,其中至少17種魚是我國南極科考首次獲得。科考隊還進行了海底沉積巖採樣,獲取了18.36米長的海底沉積巖柱狀樣本,打破我國南極科考沉積巖樣本採集長度紀錄。

B站南極直播:沉積巖採樣破紀錄,新獲魚類標本超280尾

圖說:雪龍2號

「這得益於雪龍2號裝備了先進的長巖芯取樣器。」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唐正表示,在南極周邊的海底沉積物採樣,相當於在南極這個全球氣候變化的「穴位」上做「針灸」,此次破紀錄的成功採樣,能幫助人們了解約200萬年的南極變化歷史,為理解全球氣候變化規律提供重要參考。

B站南極直播:沉積巖採樣破紀錄,新獲魚類標本超280尾

圖說:駐守南極200多天的科考隊員們

直播連線中,駐守南極200多天的科考隊員們通過屏幕講述了他們在南極的極限生存體驗和科考研究日常生活。新華社記者張揚、B站UP主盜月社沐上還以主播身份與資深南極記者劉詩平連線,暢聊南極故事。在「南極萬象雲講堂」環節,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大洋考察隊隊長羅光富、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鄧文洪等多位南極專家還對南極的鳥類、海洋生物、建築、醫學等知識等作了生動科普。兩個多小時的直播,峰值人氣達到140多萬,在歡樂的彈幕中圓滿結束。

首屆「南極科普日」主題活動旨在普及南極科學考察知識,激發了年輕人對南極科考和科學探索的熱情。活動定於夏至日,也是南極仲冬節,這一天陽光從直射北回歸線往南移,漫漫極夜中的南極大陸即將迎來新的曙光。

相關焦點

  • 沉積巖肉眼鑑定
    鑑定內容和方法:碎屑巖:礫巖、砂巖、粉砂巖  粘土巖:頁巖、泥巖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巖:碳酸鹽巖:石灰巖、泥灰巖、白雲巖;矽質巖;鐵質巖等火山碎屑巖:火山角礫巖、凝灰巖對照教材中所列沉積巖的主要鑑定特徵,在肉眼下藉助於放大鏡、小刀等觀察不同巖石類型的主要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特徵。
  • 沉積巖: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及一般特徵
    一、沉積巖的概念沉積巖是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條件下,在常溫常壓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質經過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成巖作用形成的一類巖石。③生物作用——在石灰巖、矽質巖等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中,生物作用很重要。④某些火山作用——指火山活動可形成大量火山碎屑,火山碎屑經過搬運、沉積和成巖作用後形成沉積巖(火山碎屑巖)。
  • B站直播連線南極科考站!南極企鵝能rua嗎?
    6月21日19:00,B站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在夏至日(南極仲冬節)帶來首屆「南極科普日」活動,直播聯線極地科考國家隊,揭開南極的神秘面紗~直播主持人:B站UP主 盜月社 沐上 、新華社記者 張揚中山站隊員的日常生活分享
  • 沉積巖:沉積巖的結構,構造,分類及主要類型
    沉積巖的結構沉積巖的整體結構可分為 5 種基本類型:1)碎屑結構:主要由礫、砂等較粗的陸源碎屑(或它生礦物顆粒)機械堆積形成。這些碎屑顆粒之間的物質稱為填隙物。2)泥狀結構:主要由極細小(泥級)的固態質點機械堆積形成。
  • 89張三大巖高清圖集:火山巖,沉積巖,變質巖!
    >02杏仁狀玄武巖03斜長巖>杏仁狀玄武巖與綠簾石11火山礫凝灰巖12集塊巖輝綠巖21鹼性輝長巖(橄欖石輝長二長巖)22輝長巖>29微晶花崗巖30角斑巖二沉積巖三大巖標本圖集(超全,超高清)!地質現象沉積現象不難,卻難得能解釋得這麼直觀!65種地質現象:聽過不一定見過,見到卻不一定認識!
  • 沉積巖的成因及分類?
    沉積巖是在地殼表層常溫條件下,由風化產物、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一系列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層狀巖石。沉積巖廣泛分布於地表,佔陸地面積的75%。  沉積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地質作用過程,一般可分為風化、搬運、沉積、硬結成巖等四個階段。
  • 沉積巖的結構
    【學員問題】沉積巖的結構?  【解答】沉積巖的結構主要有下列幾種。  ①碎屑結構  碎屑物質被膠結物粘結起來而形成的一種結構。按碎屑粒徑大小,將碎屑結構分為下列幾類:  礫狀結構碎屑粒徑>2mm.  砂質結構碎屑粒徑2.0~0.05mm.
  • 【長知識】沉積巖
    沉積巖的成因及分類特徵沉積巖:沉積巖曾經有過另一個名稱,叫水成巖。
  • 它生沉積巖類:粉砂巖和泥質巖
    粉砂巖多由牽引流的底懸浮物(較粗的懸浮物)在弱水動力條件下沉積後再經成巖作用改造而形成。 炭質粉砂巖:粉砂級顆粒與有機質和泥質共生,顏色深,多為淺湖、湖沼或前三角洲沉積。泥級質點(主要指黏土礦物)體積分數超過50%的沉積巖稱泥質巖。泥質巖與粉砂巖一起(即細碎屑巖)可佔整個沉積記錄的50%以上,位居第一。
  • 三大巖標本圖集——沉積巖
    中文名稱:條帶狀含鐵建造英文名稱:Banded iron formation特性:主要由矽質條帶和富鐵質條帶互層形成的化學沉積巖,是鐵的主要來源中文名稱:燧石英文名稱:Chert特性:一種堅硬、質密的沉積巖,主要由隱晶質石英組成。主要以結核狀和層狀發育在碳酸鹽巖中。火石是一種深色的燧石。
  • 沉積巖層巖性分析
    沉積巖層巖性分析通過前寒武紀地層的地質巖性研究有可能進而編制古巖相圖,並且可以進步對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古地理進行再造。這樣,根據雅圖林巖石厚度的增加、巖層成分的相變和相互補充的古動力資料,在所研究地區發現了二個從早雅圖林期起就存在的雅圖林沉積區。在兩個沉積區,都觀察到前雅圖林基底坳陷的補償沉積作用強度(巖層厚度)和雅圖林沉積物類型之間有直接關係。相應地指出了這裡發育的雅圖林沉積物的主要類型。
  • 史上最精彩的沉積知識圖解!
    小桔採集海量圖片,從沉積物的形成、沉積作用、沉積巖以及沉積巖反映的沉積環境四個方面,帶大家領略一下關於沉積的奧秘。成巖過程包括壓實和膠結的綜合作用,鬆散沉積物經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三種類型的砂巖標本:石英砂巖、長石砂巖和巖屑砂巖02 粘土巖粘土巖:又稱泥質巖,包括泥巖和頁巖等。
  • 它生沉積巖類:礫(角礫)巖
    礫(角礫)巖的一般特徵:礫巖、角礫巖和沉積混雜巖合稱為粗碎屑巖,它是沉積巖中最粗的一類巖石,是母巖物理風化提供的最粗極碎屑而且一般搬運距離不遠,故研究礫巖的成分有助於很好地追溯物源。礫級碎屑含量多少才可稱粗碎屑巖?
  • 沉積巖基本概念{定義、結構、構造、類型}
    由機械懸浮沉積作用或者膠體凝聚作用形成的巖石具有泥狀結構;由化學或生物化學沉積作用形成的巖石則為「晶粒結構」,由火山噴發作用形成的碎屑再經沉積作用所組成的巖石則由「火山碎屑結構」。沉積巖的構造有哪些?沉積巖具有各種各樣的層面、層理構造。常見的有水平層理、沙紋狀層理、交錯層理等。
  • 沉積巖的結構和構造究竟什麼樣?
    有問必答提個醒 沉積巖的結構如何?構造如何? 答: 沉積巖的結構: 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構、生物結構等。
  • 近700尾!4種珍稀特有魚類5種常見魚類,今日入江啦!
    11月27日,在重慶江津區米幫沱碼頭,近700尾魚被放入江中。此次增殖放流活動,由市林業局、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聯合主辦,主題為「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
  • 中華鮡產地確定:採自珠江上遊南盤江鮡屬魚類標本為真正的中華鮡
    近期,西南林業大學周偉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對中華鮡的形態特徵及模式標本產地的論證得到業界的認可,即採自珠江上遊南盤江的鮡屬魚類標本為真正的中華鮡。2020年7月,這一研究結果發表於著名的國際魚類研究期刊《魚類生物學學報》(Journal of Fish Biology) 上。
  • 這部動畫決定了b站的名字:《某科學的超電磁炮》
    生活、娛樂、遊戲、動漫、科技是B站主要的內容品類並開設直播、遊戲中心、周邊等業務板塊。而b站最初的名字卻不叫bilibili,而是叫做mikufans。這個名字一看就知道最早b站鎮站的是初音。1. bilibili,源於《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當媽對美琴的稱呼)2.投幣,源於《某科學的超電磁炮》主角御坂美琴的招式之一「超電磁炮」。2. 手機端一次投幣2枚時會出現穿著常盤臺中學校服的人物形象,投幣時會出現電弧。3.
  • 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放流金沙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三峽集團消息,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24日在向家壩水電站附近放歸金沙江。此次放流活動由三峽集團和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共同主辦,共放流長江鱘、胭脂魚、長薄鰍、厚頜魴、巖原鯉、圓口銅魚6種魚類。
  • 吃黃燜雞拼骨骼標本獲點讚
    盧靜直播拼接骨頭 買一份魚頭泡餅、北京烤鴨,吃完剩下的小骨頭,大部分人都將其直接當作「溼垃圾」扔掉,但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的手中,這些骨頭都能玩出花樣。近日,盧靜將自己「玩骨頭」的科普視頻發布到網上,引發不少網友點讚,有的視頻點讚數甚至超過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