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半島過去50年平均升溫近3℃,生活在那裡的企鵝還好嗎?

2020-11-26 騰訊網

來源: 綠色和平行動派

作者:諾亞·斯特萊克

2020年1月,我與一群充滿毅力的環境保護成員和企鵝科學家從阿根廷乘船,一路向南,穿過驚濤駭浪的德雷克海峽,來到南極的偏遠地區——象島。

2020年1月17日,綠色和平「希望」號在象島靠岸。 Christian Aslund / Greenpeace

我正在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進行一項科研項目,因此我格外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造訪位於象島偏僻角落上的企鵝棲息地。

綠色和平「保護海洋」項目其中一項活動,是邀請科學家團隊登上「希望」號科考船。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為船提供動力,超讚的素食餐點為我們提供能量,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往絕大多數探險隊都無法到達的地方研究企鵝。

如果你覺得「象島」這個地方很耳熟,那是因為在南極探險歷史上,它曾因一段絕地求生的往事而為世人所知。大約一個世紀前,極地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連同 27 位船員,在木船被威德爾海(Weddell Sea)的浮冰撞毀後,被衝到這個島上。

多數船員都躲在翻倒的救生艇下,在荒涼、冰冷的海灘上,靠著生吃企鵝及海豹肉,度過了好幾個月,為了活下來,他們將彼此凍傷的腳趾截肢。

南極象島上的象海豹。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與此同時,沙克爾頓和少數成員進行了一段史上聞名的航程,用敞篷小船橫渡到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最終帶著救援船返回,成為經久不衰的領導力和逆境生存的傳奇。

南極探險的英雄時代早已落幕,如今,沙克爾頓的歷險在象島留下的唯一痕跡是一座智利船長的銅像,正是他當初救了這些船員。在這荒無人煙、人跡罕見的象島上,有著長達46公裡的裸露巖石和冰川帶,周圍環繞著深邃的南大洋,仿佛在過去的一百年裡什麼都沒有改變。

沙克爾頓的歷險沒有留下更多痕跡,但我們在象島卻發現並清除了一個被漁船或轉運船廢棄的橫濱式護舷(Yokohama fender,一種充氣橡膠防碰墊)。 Christian Aslund / Greenpeace

但這裡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數據,在過去的50年裡,南極半島隆冬的溫度上升了近5℃(譯者補充:此外,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過去50年,南極半島的溫度上升了約3°C),是地球上變暖最快的地區之一溫度升高造成的物理性變化正如大家所料:冰架大規模崩裂、冰川消退、海冰減少。

沙克爾頓當初絕對不會預料到,追隨他步伐的南極探險家們會更擔心南極的崩解,而不是人身安全。

海浪迎頭打上我們科學團隊的充氣艇,將我的思緒帶回當下。隨著大家踏上海灘,走在滿是鳥糞的滑溜溜的石塊上,我立刻明白了為何企鵝走起路來總是搖搖晃晃、像踩在香蕉皮上一樣。

我口袋裝著一些會讓早期探險家驚訝的設備:一個GPS裝置、一個數位相機、一個連接到岸上無線網絡的手機、能量棒。附近正好有一群好奇的企鵝,聚在一起。

2020年1月17日,綠色和平「希望」號在南極象島展開科學考察。 Christian Aslund / Greenpeace

南極數量最多的企鵝,不是電影《帝企鵝日記》和《快樂的大腳》中溫文爾雅的帝企鵝,也不是紀錄片《企鵝》中朋克的阿德利企鵝。這兩種企鵝的數量遠不及生活在南極半島和鄰近島嶼(包括象島)的謙遜的帽帶企鵝

它們就像穿著燕尾服的保齡球瓶,走路時搖搖晃晃,像它們的名字「帽帶」,給人一種充滿活力、準備外出騎車兜風的感覺。幾隻帽帶企鵝小心翼翼地打探我的保溫滑雪褲,這也許是它們第一次與人類接觸。

本次科考的研究對象:南極象島岸邊的帽帶企鵝。 Christian Aslund / Greenpeace

帽帶企鵝堅持在開闊、偏遠、布滿巖石的海岸線上築巢。每年上百萬隻帽帶企鵝聚集成「企鵝大城市」,持續數月之久。有些「企鵝城市」位置偏遠,以至於一直沒人可以到達,有些也只能從衛星圖像上觀察。

所以,我們並不確定有多少只帽帶企鵝,以及它們如何應對氣候變化。自從1970年的一次英國研究考察後,再也沒有人對象島上32處的企鵝聚居地進行過調研,直到今年。

南極象島一座冰川前的帽帶企鵝種群。 Christian Aslund / Greenpeace

帽帶企鵝大約佔了該地區鳥類生物量的一半,並且在海洋食物網扮演關鍵的角色它們在生態上尤為重要。計算帽帶企鵝的數量有助於我們量化複雜的南大洋生態系統的整體健康狀況。

由於它們每年都會回到相同的聚居地,比較容易計算它們的數量——前提是你能到達那裡。就像諺語「煤礦裡的金絲雀」一樣,帽帶企鵝數量的變化也能給我們警示(譯者註:金絲雀對有毒氣體十分敏感,煤礦工人曾經帶著金絲雀到井下當報警器用)。

當我在海灘上漫步,身後跟著一群帽帶企鵝時,我的隊友打開了一個塑料盒。他靈巧地組裝並放飛了一架輕型航拍無人機,用iPad屏幕作為取景器和控制器。

真是壯觀!從天空往下俯視,這一大片企鵝棲息地看起來就像粉色的漩渦,呈現在由石頭和雪組成的單色畫布上。帽帶企鵝最喜歡的食物是磷蝦,所以它們的糞便是粉紅色的。每一個巢穴周圍都被一圈圈粉紅圍繞。

南極象島上的帽帶企鵝種群。 Christian Aslund / Greenpeace

從空中俯瞰,每隻企鵝就像糖霜蛋糕上的點綴。這片聚居地從山坡延伸至裂開的冰川,這裡的冰塊像酒店那麼大,企鵝們從冰塊上縱身躍入海中。

無人機可以提供圖像,但無法代替實地走到冰上去數企鵝。我們四個人分散在整個聚居地上,拿著計數器和筆記本,立志要數清所有巢穴的企鵝數量。一個有經驗的觀察研究員,一個小時可以數上1000 個企鵝巢穴。全球帽帶企鵝的總數粗略估計約 800 萬隻。

諾亞的筆記本。 Christian Aslund / Greenpeace

通過對位於帽帶企鵝分布範圍核心位置的象島的調研,我們的目標是進行兩次調研數據的精準對比:以1970年代的調研數據為基準,與我們此次調研數據做對比,可以知道帽帶企鵝50 年來的數量變化。

我爬上一塊巨石,俯瞰著一大群企鵝,就像一個指揮家面對著一個管弦樂隊,一覽全景。每個帽帶企鵝巢都由鬆散的石頭圍成碗狀,細心的父母照看著一兩隻毛茸茸的小傢伙。

公企鵝和母企鵝外表相似,共同撫養幼雛,通常多年維持著伴侶關係。這些巢穴均勻的分散著,保持著不會啄到對方的距離,我將計數器歸零,開始計算。

諾亞·斯特萊克正在用人工方式計數帽帶企鵝的數量。 Christian Aslund / Greenpeace

在接下來的兩周裡,我們的團隊調查了象島98%以上的企鵝種群,只有幾個小型的企鵝聚居地沒有數到,當時因為島上的惡劣天氣,我們不得不呆在船上。

我們數完所有企鵝後,開始匯總統計。我們預料會有壞消息,但實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糟。相比1970年,幾乎每個棲息地都在縮小,一處稱為帽帶企鵝營(Chinstrap Camp)的地方,巢穴數量更從25000個,下降到7000個。整體來說,我們發現整個島上的企鵝,僅僅只是幾代的時間,竟大幅減少超過 50%。

帽帶企鵝的下降趨勢與被研究的比較多的阿德利企鵝的下降趨勢相互呼應,兩種企鵝都是捕食磷蝦的「專家」。磷蝦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非常依賴於海冰,隨著氣候變暖,海冰情況發生改變,磷蝦也會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19世紀和20世紀初在南極遭到大量捕殺的海豹和鯨,數量開始反彈,它們也以磷蝦為食。商業漁業也用高科技的拖網漁船將磷蝦群作為目標,與企鵝爭奪糧食。

南極海域中巨大的南極磷蝦群。 Andrea Izzotti / Thinkstock

帽帶企鵝並不是瀕危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其列為「無危」物種,但它們數量的變化有助於我們一窺南極的未來。當帽帶企鵝數量減少時,另一種企鵝——巴布亞企鵝卻在南極半島和象島迅速增加。

巴布亞企鵝更靈活,能適應無冰環境。巴布亞企鵝快樂地在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沙灘上築巢,看起來就像許多在夏威夷的遊客一樣:而且當沒有磷蝦可吃的時候,它們也可以吃魚。變暖的南極,可能會有利於類似於巴布亞企鵝等適應力較強的物種,而非帽帶企鵝這樣的「專業型」物種。

南極帽帶企鵝和新生的小企鵝。 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令人痛心的是,南極的氣候變化對企鵝的影響,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數千英裡之外的人類活動。帽帶企鵝的未來是什麼?這讓我想起了我最喜歡的卡通裡,一隻企鵝和它的小企鵝凝視著無際的白茫茫。

「總有一天,」企鵝說,「這一切都會是你的。」

相關焦點

  • 過去50年間平均溫度上升3℃!南極大陸氣溫創新高 達18.3℃
    央視網消息:據阿根廷國家氣象局消息,南極大陸的氣溫日前創下新高。阿根廷位於南極的埃斯佩蘭薩研究基地6日記錄到18.3℃的最高氣溫。位於南極半島北端的阿根廷研究基地埃斯佩蘭薩站自1961年以來定期測量氣溫,當地時間6日中午測得創紀錄的18.3℃;此前有記錄的最高氣溫為17.5℃,日期為2015年3月24日。同一天,阿根廷另一個南極科考站馬蘭比奧基地則監測到14.1℃的氣溫,為該站1971年以來測得的2月最高溫紀錄。
  • 南極海冰融化斷裂 南極半島企鵝接近滅絕
    南極半島企鵝接近滅絕南極洲羅斯海的羅伊德斯海角,居住著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阿德利企鵝以及四分之一的帝企鵝的棲息地,這裡可能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保存完好的海洋生態圈。原本也是企鵝主要棲息地的南極半島上,阿德利企鵝數量在過去30年間急劇減少了近九成。它們在那的最大族群已經滅絕。
  • 超全球平均!南極冰川融化,溫度達到創紀錄的18.3度,引發擔憂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地球正在「升溫」,南極洲的最高溫度為18.3攝氏度,打破了2015年17.5攝氏度的紀錄。南極半島是全球升溫最快的地區之一,在過去50年裡升溫了3攝氏度,西海岸87%的冰川正在迅速消退。這個讀數表明,那裡的變暖速度遠遠快於全球平均水平。
  • 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企鵝
    近幾十年來,南極洲的氣候變化大體上是西部南極半島區升溫明顯(平均2攝氏度~5攝氏度),出現冰蓋消融與退縮現象。而東南極溫度則相對穩定,大陸冰蓋未見異常。當氣候發生變化時,企鵝對環境溫度的生理承受因不同的生態習性而不盡相同。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 有關氣溫、企鵝和冰架的傳言
    即便是南極半島在夏季提高了3度,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南極半島溫度相對升高的原因是什麼?是受整個氣候變暖的影響,還是受人類在南極活動的影響?眾所周知,從1954年澳大利亞建第一個常年南極科考站,到目前為止,已有20個國家在這裡建立了40多個越冬考察站。幾乎佔整個南極150多個考察站的1/3。
  • 不挑食、早生育,南極企鵝為適應氣候變暖改變生活方式
    CFP 圖       科學家經常這樣說,「全球氣溫上升、海冰消融等正在日益威脅著企鵝的生存。」他們並沒有說錯,氣候變化的確正在給企鵝原有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化。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居住在南極半島西部的3種帚尾企鵝的數量並沒有減少。他們為了適應氣候變暖,正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 南極3萬億噸冰川成海水:企鵝怎麼辦,人類怎麼辦?
    南極,正在變熱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消息,2018年12月以來,南極周圍的海冰以每天253000平方公裡的速度消減,達到1978年有衛星記錄以來的最快速度。據了解,在過去的25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導致超過3萬億噸的南極冰融化,其中75%是在近10年中融化的。
  • 南極氣溫超過 20 度:當南極不再寒冷,Ta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隨即給出了我國在南極半島建立的與「創紀錄」高溫數據來源的Marambio站很近的科學考察站——南極長城站對於氣溫變化的數據統計記錄:圖表來源: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從上圖中可以明顯看出:1984年以來,南極長城站歷年平均氣溫呈線性升高趨勢。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組圖)
    即便是南極半島在夏季提高了3度,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南極半島溫度相對升高的原因是什麼?是受整個氣候變暖的影響,還是受人類在南極活動的影響?眾所周知,從1954年澳大利亞建第一個常年南極科考站,到目前為止,已有20個國家在這裡建立了40多個越冬考察站。幾乎佔整個南極150多個考察站的1/3。
  • 如果把南極的企鵝帶到北極,它們還能在那裡生存下去嗎?
    企鵝,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遊禽,它們在南極還沒有形成冰川之前,就已經在那裡定居並形成大規模的種群了。這種鳥類翅膀已經進化成短短的鰭狀,與其說那是翅膀,不如說是「漿」。這樣的前肢能讓它們在水中自由穿梭,時速能達到30公裡,可以在水中快速地捕捉魚蝦。它們的羽毛的密度,比其他體型差不多的飛禽的大3到4倍,這樣的羽毛不適合飛行,更適合用來保暖。
  • 看過企鵝的「鵝生」,你還好意思不努力生活嗎?
    企鵝似乎是一種天生自帶好感的生物,無論是它白黑相間的獨特毛髮,還是它獨特的行走方式,反正就是像自帶了聚光燈,把你的視線全部吸引到他那裡。最近看了太多關於企鵝的紀錄片呀,從《冰凍星球》到《我們的星球》,再到《企鵝群裡有特務》,居然是百看不厭,企鵝真是太有魅力了,讓你無法抵擋。
  • 南極洲危險群島發現企鵝世外桃源,150萬隻超過南極半島總和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以前從未探明的阿德利企鵝「超群群落」,它們隱藏在南極洲偏遠的危險群島上。島上生活著超過75萬對企鵝,也就是150萬隻。這比南極半島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是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 不和企鵝搶食,漁企自覺禁漁,能保住南極生態嗎?
    這樣反商業邏輯的共同決定,試圖通過共識對地球「負起責任」的努力,真的是可行的嗎?希望之灣過去幾年,多場災難在南極圈內靜悄悄地發生。極為慘烈的一場發生在2017年東南極的佩特斯島。那一年的繁殖季,島上1.8萬對阿德利企鵝產下的幼崽當中只有2隻活了下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 非洲有企鵝嗎?企鵝的生活圈子不止在南極,赤道……
    非洲有企鵝嗎?企鵝的生活圈子不止在南極,赤道……非洲有企鵝嗎?當然沒有、有的。
  • 北極沒有企鵝,為什麼人類不把南極的企鵝送過去?
    但18種企鵝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的生活區域全在南半球,那麼與南極類似的北極,為什麼沒有企鵝呢?如果人為將企鵝從南極運送至北極,它們是否能在北極繁衍生息呢?企鵝為什麼只在南半球?但好景不長,在1949年之後,這批企鵝就走上了大海雀的滅絕之路。後來科學家就分析原因,雖然引入企鵝的地區沒有北極熊、北極狐,但海豹、虎鯨還是存在的,所以本就不多的企鵝,可能在沒有繁殖出規模以前就被其他動物獵殺了。
  • 南極的不斷升溫!世界是否將面臨災難?
    現在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2.5℃。企鵝只好跑到海拔45米以上的地方去散熱。科學家說,隨著南極的不斷升溫和生態環境的改變,企鵝的生活將日益艱難。隨著溫度的上升,預計有些地區的水災、旱災、火災及熱浪衝擊的發生率也會上升。——IPCC1995年報告。
  • 南極驚現18℃高溫!小企鵝們還能好好玩耍嗎?
    2017年3月,聯合國氣象機構宣布,南極洲的氣溫史無前例地達到了63.5華氏度(18攝氏度)。在過去50年中,南極半島西海岸是全球變暖最迅速的地區之一。在過去12年裡,冰川加速融化。南極半島氣溫上升3攝氏度,是全球變暖平均速度的5倍。這種變化同樣發生在南冰洋,其比全球海洋變暖的平均速度也要快得多。
  • 南極企鵝安好 人類糧食不愁
    「冰蓋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南極半島融化最為劇烈,且冬季焚風事件的增加和異常環流現象造成了融化趨勢增強。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王琦安說。
  • 寶貝,我們去南極看企鵝吧
    金圖企鵝是南極半島最常見的企鵝之一,是第三大的企鵝,僅次於帝企鵝和王企鵝。廣我們在南極看到的大部分企鵝,都同時生活在南極大陸和周邊島嶼上,夏天來南極半島繁殖,冬天就去更溫暖的亞南極島嶼。只有兩種企鵝是全年都生活在南極的土著,那就是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
  • 南極「高燒」20℃,凍土現遠古病毒,世界還好嗎?-虎嗅網
    前段時間,關於南極觀測到歷史最高溫度的新聞層出不窮。2月7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在南極半島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蘭薩觀測到新的創紀錄溫度:18.3℃,打破了2015年創下的17.5℃的紀錄。南極洲包括大陸、陸緣冰、島嶼等在內,總共1424.5萬平方千米,其中最主要的是南極大陸,面積為1200多萬平方千米,95%以上都被厚度驚人的冰雪所覆蓋,年平均氣溫為-25℃,2013年記錄的最低溫甚至達到-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