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2.5℃。企鵝只好跑到海拔45米以上的地方去散熱。科學家說,隨著南極的不斷升溫和生態環境的改變,企鵝的生活將日益艱難。
隨著溫度的上升,預計有些地區的水災、旱災、火災及熱浪衝擊的發生率也會上升。——IPCC1995年報告。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並進一步發展,有些國家的整個國土最終將變得連人類也不適於居住。
將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所造成的危害,誰也無法確切地說明將來會有多嚴重?科學家正在估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害。按目前的技術水平計算,2004年才能闡明大氣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機理,這樣就能發現溫室效應是如何產生的。2006年才能準確的預知因地球升溫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這一切要到2050年。
顯然,科學家和政治家都不會等到進一步的結果出來才採取防治措施,現在的觀察和研究成果應該都讓公眾了解,才不至於使人們不得不在50年後自咽苦果。
當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升高1攝氏度,巨大的變化就會產生:海平面會上升,山區冰川會後退,積雪區會縮小。由於全球氣溫升高,就會導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區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區降水減少。
如西非的薩赫勒地區從1965年以後乾旱化嚴重;我國華北地區從1965 年起,降水連年減少,與50年代相比,現在華北地區的降水已減少了1/3,水資源減少了1/2;我國每年因乾旱受災的面積約4億畝,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
由於氣溫升高,在過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繼續上升30——50釐米,這將淹沒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旱澇、低溫等氣候災害加劇,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約數百億以上美元的經濟損失。
因此,全球氣候變化預測不僅成為國際上重要的科學研究課題,而且已成為我國政府在制定政策與進行經濟建設決策的依據。
特別是1992年6月聯合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許多國家已籤署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並於1995年3月已開締約國第一次大會,這標場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已成為我國政府為促進本國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所發須考慮的一個重要的科學和有關環境政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