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認為北極也有企鵝,又或者認為企鵝只分布在南極,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
北極的「企鵝」其實不是企鵝,而是趨同進化的產物,它們就是北極大海雀,屬於鳥綱鴴形目海雀科,雖然看上去跟企鵝差不多,但確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企鵝。
而企鵝也不僅僅分布於南極,如今全球企鵝共有18種,其中帝企鵝跟阿德利企鵝在南極之外,其餘16種並非南極專屬,比如王企鵝的生存區域就包括印度洋與大西洋,麥哲倫企鵝生存在熱帶南美洲區域,甚至斑嘴環企鵝生存在非洲西南海岸。
但18種企鵝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的生活區域全在南半球,那麼與南極類似的北極,為什麼沒有企鵝呢?
如果人為將企鵝從南極運送至北極,它們是否能在北極繁衍生息呢?
企鵝為什麼只在南半球?
在7000多萬年之前,地球曾經是一塊完整的大陸,我們稱之為「岡瓦納大陸」。
因為企鵝跟其他鳥類無論是形態還是基因,都存在極大的區別,所以18種企鵝單獨構成了企鵝目,而關於企鵝目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6200萬年前。
在紐西蘭威馬奴化石區挖掘到的企鵝化石中,可以明顯看到企鵝的翅膀早就已經高度退化了。
隨著大陸板塊的運動,南極大陸逐漸被單獨分裂開來,近代發現大量遠古企鵝化石的區域,基本上都存在於南極洲或者秘魯附近。
所以,如今我們有理由相信,企鵝之所以分布在南半球,完全是因為板塊運動,而除了南極洲以外,其他南半球部分區域的企鵝,可能是原大陸的企鵝,或者是南極洲的企鵝通過海洋,轉移到南半球部分區域生活。
正是因為企鵝的翅膀高度退化,所以只會遊泳的企鵝,最多只能在南半球某些區域生存,這也是我認為北半球沒有企鵝的主要原因,此外企鵝的生存,還必須要考慮到要素環境、食物來源、天敵等因素。
北半球的「企鵝」
如今為什麼會流傳「北極有企鵝」呢?
行走笨重且不會飛行的南極企鵝,根本不足以靠自身力量到達北極,除非南極環境不適合企鵝生長,但如今,南極企鵝還活得好好的,所以它們沒有轉移的必要。
北極是不存在企鵝的,而流傳的「北極企鵝」其實是一種鳥類,名為大海雀,又被稱為北極大企鵝。
雖然南北極地理位置相差甚遠,但生態環境卻相差不多,所以在趨同進化的過程中,北半球也衍生出了一種不會飛的鳥類,它們同企鵝有著極其相似的形態,而且生活習性也類似。
雖然大海雀曾在北半球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但在19世紀時,大海雀就已經全部滅絕了。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大海雀之所以在北極滅絕,是因為北極食肉生物多,比如兇猛的北極熊。
但在大自然中,除了人類以外,越處於食物鏈頂端,生物數量就越少,因為在能量傳遞過程中會造成衰減,而有限的北極熊等食肉生物,捕食的大海雀數量必然在有一個有限的範圍之內。
所以,大海雀的滅絕,並非來源於其他食肉動物的捕食,而是來源於人類。
人類獵殺大海雀最早可以追溯至舊石器時代,這種獵殺行為一直到公元8世紀以前,都沒有產生破壞平衡的效果。
但從16世紀開始,大海雀迎來了災難,當時歐洲各國開始探索新世界,所以來到了大海雀居住地附近,飢餓的船員開始大量獵殺大海雀,因為他們發現,大海雀不會飛,捕捉難度低,而且肉質鮮美,皮毛也有很大的價值。
因此,人類肆無忌憚的捕殺,最終造成了大海雀於19世紀中期全部滅絕。
為什麼不把南極的企鵝運送到北極?
大海雀的滅絕,使得北極暫時出現了「大海雀」或者類似生物的空缺,如果將南極的企鵝運送至北極,很有可能取代大海雀的位置,並且成功繁衍下去。
其實這個想法,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過,而且還真的就做過實驗。
20世紀30年代,歐洲兩家公司把帝企鵝、通心粉企鵝以及公驢企鵝引入沒有北極熊北極狐的羅弗敦群島。
照理說,減少了很多掠食動物的威脅,再加上類似的環境,企鵝應該能生存下去,而且初期,人們確實在芬馬克郡西部跟諾德蘭沿海地區,依稀捕捉到企鵝的身影。
但好景不長,在1949年之後,這批企鵝就走上了大海雀的滅絕之路。
後來科學家就分析原因,雖然引入企鵝的地區沒有北極熊、北極狐,但海豹、虎鯨還是存在的,所以本就不多的企鵝,可能在沒有繁殖出規模以前就被其他動物獵殺了。
但也有部分實錘證據表明,人類的破壞才是主要原因,比如一隻帝企鵝被當地婦女殺死,原因是這位婦女,認為帝企鵝是某種惡魔……
再比如人類發現一隻通心粉企鵝的屍體上,還有一根釣魚線……
下面再細談一下,為什麼南極企鵝無法在北半球生存。
1.生存環境的差異性
南極平均氣溫在-25℃,陸地面積約1239萬平方公裡,而北極平均氣溫在-18℃,陸地面積約為800萬平方公裡,但無論氣候還是居住區域的大小,這些都不是影響企鵝繁衍的因素,畢竟企鵝的族群數量還遠沒有達到南北極所能承受的上限。
南北極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北極圈附近存在大量的人類,而南極除了少量的科研人員之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塊與世隔絕的寶地。
2.北極天敵數量多
這裡拋開人類的因素,一般企鵝的天敵有海獅、海豹、大賊鷗、虎鯨,但隨著企鵝逐漸長大,這些威脅會逐漸減弱。
而企鵝到了北極後,一旦遇上奔跑時速高達40公裡/小時的北極熊,笨重的企鵝就是能量來源,此外還有北極狐等等。
所以相對來說,在南極生存的企鵝,更加安全一些。
3.南極食物眾多
企鵝的能量攝取來源於海中,基本上都是南極磷蝦,偶爾會捕捉一些魚類。
南極磷蝦屬於高密度群居生物,一立方米南極磷蝦的數量甚至可以高達30000隻,所以這種極易捕捉的生物,源源不斷給企鵝族群提供生存所需要的能量。
但在北極,南大洋的磷蝦不見了,企鵝就得努力去捕捉其他生物,而動物的「菜單」又是經過漫長演變得來的,突然之間改變「主菜單」,大量企鵝很有可能會因飢餓而死。
結語
所以,哪怕拋開人類因素,企鵝到了北極也會因為生存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生存難度急劇增加,是否能成功繁衍下去還不一定。
而且弄懂趨同進化的概念很重要,跟企鵝類似的大海雀,在短短幾百年就走向了滅絕,企鵝過去難道不是一樣嗎?
趨同進化:即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於相似的生活方式,整體或部分形態結構向著同一方向改變。
所以我認為,一個相對安逸的生存環境,才是企鵝能否生存下去的前提,如果再加上大量食物來源,那麼企鵝才有可能繁衍生息下去。
把企鵝送去北極,完全是送它們早點「走」……你覺得呢?
——END——
感謝您的點讚與關注。
如有偏差,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