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為什麼沒有企鵝?
小朋友們都知道,冰雪覆蓋的南極才是企鵝主要的生存和繁衍之地。除了南極以外,在南半球的許多島嶼上,也生活著企鵝。
可是,在同樣的寒冷氣候下,同樣是冰雪茫茫的極地,北極卻看不到企鵝的影子。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啊,在北極以及北極附近的地區,以前生活著一種大海鳥,他們的樣子和骨骼都跟現在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差不多,人們就把這種海鳥,叫大企鵝,也叫北極大海雀。
只不過,這種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企鵝,已經在多年以前就在地球上滅絕了。考古學家只能通過在北極地區找到的大企鵝的骨骼,來研究它們的樣子和生活習性。
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這種大企鵝的身高大約有60釐米,它們頭部的羽毛是棕色的,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子上的羽毛是雪白的。它們的骨骼結構也能顯示出,大企鵝跟南極企鵝一樣,也有著笨拙搖擺行走的方式,而在海裡也同樣善於遊泳,它們可以使用翅膀在水下快速的划水。
它們的食物主要是以小魚為主。
在陸地上,大企鵝行走比較緩慢,在一些起伏的地面上,有時也要用翅膀來幫忙。北極的大企鵝主要生活在歐洲的斯堪地納維亞半島,還有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的海濱地區,以及所有北極和北極附近的島嶼上。那時候,北極的大企鵝數量特別的多,達到了上百萬隻。
因為它們不會飛行,行走又比較緩慢,還不害怕人類,所以,北極的這些大企鵝就常常受到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和一些猛禽的攻擊,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遭到了人類的大量捕殺。這種動物就從地球上滅絕了。
在早期人類到達北極地區的時候,北極大企鵝平靜的生活就開始遭到了一些破壞。
大約1000多年以前,人們發現這種動物幾乎全身都是寶,更讓他們高興的是,這種大企鵝對於人類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於是,人們就開始大量的捕殺大企鵝了。
到了1844年的一天,北半球的最後兩隻大企鵝在一個小島上被獵殺了。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看到過這種不會飛的海鳥了。
(本期圖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