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輿訊據澳洲網報導隨著世界變暖,南北極融化的冰蓋暴露了從捕獲的甲烷氣體到維京遺骸的一切。
而在2020年10月4日,科學家在不斷消退的積雪中有了一個新發現——800年歷史的企鵝遺骸。他們最初看起來是新鮮的阿德利企鵝的遺骸後,於是留在了南極海岸線的伊裡扎爾角,最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碳12確定後的屍體至少有800年的歷史。研究小組說,其中一些保存得較差的遺物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約5,000年以前。
企鵝遺骸。
該地點最初由用於建造企鵝巢的鵝卵石丘識別,企鵝幼鳥骨頭散布在表面。
其實自從1900年代初開始記錄以來,那裡就沒有企鵝棲息地的記錄。
在進一步挖掘並恢復了企鵝的骨頭、羽毛和蛋殼之後,隨後的分析表明這實際上是一個被遺棄的企鵝棲息地。
由於積雪增加或其他氣候變化,企鵝已從該地點遷出,但是隨著更多的降雪,這些遺骸被保存並冷凍, 幾乎保持新鮮狀態,直到科學家們碰到它們。
以前隨著溫度的降低,從海洋向內陸延伸的所謂「快速冰」形成,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企鵝都不適宜居住。現在,隨著冰的融化,反作用正在發生。
目前,我們星球上發生的氣候變化不僅揭示了長死動物的遺體,還使一些生物恢復了生命。不幸的是,總的來說,地球正在流失的物種比獲得的更多。
丨末日下的冰川
冰川是什麼呢?實際上就是冬季下的雪在夏季無法融化,這些雪花年復一年的堆積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山坡向山腳下流動,從而形成河流一樣的地貌。曾經有一部電影叫做《冰河世紀》,電影名字裡面的冰河,實際上就是冰川。
冰河世紀,指的就是2萬年前,地球上寒冷異常,冰川到處都是的一個時代。我們把這種地球上冰川到處都是的時代稱為冰期,而在冰期之間比較溫暖的時期稱為間冰期。我們現在就處於一個小的間冰期之中。
思韋茨冰川是南極最大、移動速度最快的兩個冰川之一(另一個是松島冰川),位於南極州的西部,冰川厚度達4千米,面積超過18萬平方公裡,略小於英國,和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大小相當。
思韋茨冰川被認為是預測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關鍵。數據顯示,它擁有足夠的冰來將海平面提高65釐米,它融化後注入阿蒙森海的冰水約佔全球海平面上升總量的4%。
衛星數據顯示,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思韋茨冰川明顯退縮,1992~2017年,冰川接地線以每年0.6至0.8公裡的速度退縮。上個世紀90年代,思韋茨冰川每年融化100億噸冰,現在差不多是800億噸。
正在融化的冰川。
各種探測數據顯示,思韋茨冰川前端底部懸空,海洋暖流由一個巨大的通道插入大陸架和冰川底部之間;暴露在水中的冰面越大,融化就越多,而湧入的暖流水量更大,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冰川底部的這個空隙比以前認為的更深,大約600米,相當於六個足球場首尾相連。
這股海底暖流被形容為有數百萬年歷史的思韋茨冰川致命的弱點。如果思韋茨以現在的速度持續融化,則冰架最終崩塌不可避免,地球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將被嚴重扭曲,後果極其堪憂。
NASA的研究結果證實了科學界多年來的懷疑,即思韋茨冰川前端並不是緊貼著大陸架的基巖,所以暖流可以像梭子一樣嵌入冰層和海床之間;切面越大,冰川融化越快。
南極洲西部是南極大陸上風暴最頻繁的地方,而這裡的冰川穩定性不如東部,受氣候和洋流的影響更大。關鍵是水溫較高的大西洋暖流,從墨西哥灣來到南極,神不知鬼不覺地衝刷冰川底部和懸浮的前緣,使冰層從底部開始融化。
地球上90%的淡水就以冰的形式集中在南極,其中西部佔20%,其餘在東部。東部的冰層在地勢較高的陸地上,而西部的冰川則低於海平面;如果沒有結冰,那裡就是一片深海,海面上有若干島嶼。這個布局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
它的坍塌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約65釐米,同時會釋放出南極洲西部的其他主要冰體,這些冰體加起來可能會使海平面上升2~3米。這對許多國家,包括世界上大多數沿海城市來說,將是災難性的,還會讓一些地勢低的海島消失。
但是,更重大的危險在於海洋風暴的烈度將因此加劇。英國南極勘察科學部負責人沃恩教授(David Vaughan)說,如果海平面升高50釐米,本來千年一遇的風暴可能更頻繁,變成百年一遇;如果升高一米,那就可能每10年發生一次。
但不可否認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多,使得更多熱量進入大氣和海洋,意味著地球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增多,必然導致全球大循環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已經在北極發生,南極的跡象也日益清晰。
如果不控制全球變暖及穩定南極冰層,未來的紐約、漢堡、孟買、上海、墨爾本及雪梨這樣的城市基本會消失。
可能消失的紐約。
不光極地冰川有這樣的危險。印度科學家比較了衛星圖像,發現喜馬拉雅山75%的冰川在萎縮。在這項由印度環境和森林部等完成的研究中,印度科學家比較了喜馬拉雅山2190條冰川在不同時期的衛星圖像,發現75%的冰川在萎縮,只有8%的冰川面積增長,17%的冰川顯示穩定。
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報告說,喜馬拉雅山的冰川可能會在2035年消逝。
丨企鵝皇帝走向滅絕
煤礦中的金絲雀的概念(一種敏感的物種,可以發出危險警報)起源於英國的礦工,他們在1980年代中期將實際的金絲雀運送到地下,以檢測是否存在致命的一氧化碳氣體。
今天,另一個物種企鵝對我們的地球發出了類似的警告。企鵝儘管遠離人類文明,但它們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持著如此微妙的平衡,以至於它們已成為現代的金絲雀。
每年,南極洲周圍的海洋表面在冬天結冰,在夏天融化。企鵝將冰作為繁殖,取食和蛻皮的基地,在南半球冬季形成海冰後,企鵝於三月或四月從海水到達基地。
南極洲周圍有54個已知的帝企鵝(Emperor Penguin)基地和海冰蓋。五月中旬,雌性產下一個卵。在整個冬季,雄性會保持卵變暖,而雌性則要跋涉很長時間才能在地球上最惡劣的天氣中餵養。
未來人類還能看到企鵝嗎?
當雌性企鵝帶著食物回到它們剛孵出的雛雞時,雄性企鵝禁食四個月,體重幾乎減輕了一半。卵孵化後,父母雙方輪流餵養和保護小企鵝。9月,成年鳥離開了他們的幼崽,以便他們都能覓食以滿足小企鵝不斷增長的食慾。在十二月,每個企鵝都離開了基地,回到了海洋。
在整個年度周期中,企鵝都依靠海冰條件繁衍生息。他們需要在冰上開孔,以便能取水、進食,而且需要厚而穩定的冰平臺來飼養小企鵝。
南極冰川的融化正在讓帝企鵝的生存漸次危險,不會飛的帝企鵝只能依靠南極冰架生存(以冰架為基地尋找附近水域的食物)和繁殖(在冰架上孵化幼鳥)。
正如許多科學報告顯示的那樣,人類活動正在增加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這正在使地球變暖。如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高於百萬分之410,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數百萬年來的經歷。
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科學家預測,到2100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將達到950 ppm,這將產生與當今截然不同的世界。
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鳥生物學家Stéphanie Jenouvrier研究發現,如果不控制碳排放,到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可能會升高3至5攝氏度,這將使南極洲的帝企鵝棲息地消失80%。而目前有近60萬隻帝企鵝生活在那裡。Stéphanie認為,「照這種情況來看,帝企鵝或將難逃滅絕。」
而最保守的估計54個已知的帝企鵝殖民地將在2100年之前下降,而80%他們將是準絕種。因此,如果各國未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企鵝的總數相對於目前的大約25萬隻將下降86%。
再清楚不過的是國家氣候政策對地球及企鵝未來的深遠影響, 但其實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政客卻無視這個問題。遏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對帝企鵝和數量眾多的其他物種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020年人類在想辦法去除疫情,企鵝在思考如何在地球上生存下來……(原標題:科學家在融化的南極冰發現800年前的企鵝殘骸,2020企鵝的命運比人類還差)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