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萬王企鵝瀕臨滅絕

2021-01-12 濟南時報
  

  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企鵝憨態可掬,其中色彩最豔麗的國王企鵝(俗稱「王企鵝」)則是氣派十足,惹人喜愛。
  最新研究發現,這種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企鵝正遭遇數量銳減的危機。數據顯示,在全球最大國王企鵝棲息地——位於南印度洋的科雄島(亦稱為豬島,Pig Island)上,生活在這裡的王企鵝數量自1982年以來銳減了近9成,從最龐大時的50萬對變成了現在的不到6萬對。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現象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著極大的關係,厄爾尼諾造成這些企鵝棲息地附近的食物銳減,最終使得近百萬的王企鵝在過去30多年逐漸走向消亡。
[驚人縮水]

最大群落數量銳減近9成
  關於科雄島的王企鵝數量銳減的研究報告發表在最近一期的《南極科學》雜誌上。2016年,來自法國的研究人員時隔34年對該島進行首次重訪時得到這一驚人發現。
  人類上一次走進這個王企鵝的世界還是在1982年。科雄島屬於組成克洛澤群島的五座火山島之一,1772年被發現的克洛澤群島位於印度洋最南端,一直是法國領土。統計發現,全世界王企鵝總數量約為200萬對,其中一半生活在克洛澤群島。1982年,研究人員對科雄島上的王企鵝群落進行了全面考察,估算出當時王企鵝的總數量大約為50萬對,這意味著克洛澤群島上近一半王企鵝生活在科雄島上,這個面積67平方公裡的火山島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王企鵝棲息地。
  2016年,科研人員為了不影響科雄島上的生物群落,並沒有登島,而是乘坐直升機俯瞰整個海島,對島上情況進行了全方位拍攝。研究人員分析拍攝照片後驚訝地發現,原本以為會密密麻麻站滿科雄島的王企鵝,竟然稀稀落落,看起來數量少得可憐。這一非常反常的現象引起研究人員的注意,他們曾計劃對科雄島進行一次登陸考察。不過,最終因天氣和經費等原因放棄,而最快實施該計劃也得等到2019年秋天。於是,來自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生物學者另闢蹊徑,他們調取了從1982年以來該區域的衛星照片,藉助計算機技術對圖中的王企鵝族群信息進行逐年對比分析。經過近兩年的研究,生物學家們最終得出結論: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王企鵝群落數量出現了驚人的大縮水,相比1982年時的50萬對,目前只有約6萬對,也就是在30多年裡,有88%的王企鵝消失了。
[原因探究]

又是全球變暖惹的禍?
  世界上最大的王企鵝群落為何在30年間大幅銳減?因為研究人員沒能上島一探究竟,因此對於這個問題還無法給出最準確的解釋。不過,法國研究人員認為,很有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研究人員在回顧過去30多年的衛星照片時發現,科雄島上王企鵝數量的衰減大致是從1997年開始的。那一年,一次異常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了印度洋南部,急劇升高的氣溫將這片靠近南極洲的海域加熱,也導致這個區域的洋流運動發生異動,從而帶動著眾多的魚蝦等海洋生物遊向了全新的海域。
  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民眾逐認識到,全球變暖造成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強烈地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
  正是這種洋流異動對王企鵝的生存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王企鵝主要分布在南印度洋靠近南極大陸的若干無冰島嶼上,他們會一直生活在同一個棲息地,然後在附近海域尋找磷蝦等甲殼類動物及小魚、烏賊等為食。研究人員認為,從1997年開始加劇的全球氣候變化最終使魚蝦等食物離開王企鵝棲息地附近的覓食範圍,進而導致該棲息地的王企鵝數量減少。
  科雄島上的消失的近百萬王企鵝究竟去哪兒了?它們是因為食物短缺而死亡了,還是追隨攜帶魚蝦的洋流去了新的棲息地?法國研究人員表示,目前研究主要是基於衛星圖片,因此還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準確的解釋。不過,研究人員藉助衛星圖片,對科雄島乃至克洛澤群島周邊適宜王企鵝棲息的海島進行了搜索,最終發現,並沒有新的大型王企鵝棲息地出現,也沒有發現大規模遷徙發生的痕跡。因此,科雄島上的王企鵝群落很有可能在過去30多年間因為天氣的變化、食物的短缺而逐漸消亡了。
  不過,有研究人員指出,種群密度增大所致生存競爭加劇、禽霍亂等因素也會是引發王企鵝數量銳減的原因。 (記者孟祥君編譯)
●延伸閱讀
王企鵝≠帝企鵝
  帝企鵝和王企鵝是同屬、異種。
  帝企鵝學名為Aptenodytes forsteri,英文名為Emperor Penguin。帝企鵝的體高在90釐米以上,最大可達到120釐米,體重可達30-38公斤,是企鵝中最大的,在所有鳥類中也僅次於鴕鳥等幾種大型走禽。帝企鵝分布在南極一帶,是僅有的兩種在南極繁殖的企鵝之一。它們在冰上繁殖,每次產一枚卵,產在腳上以防卵被凍壞,剛孵化出來的小企鵝也被放在腳面上。
  王企鵝學名是Aptenodytes patagonicus,英文名為King Penguin。王企鵝的體型比帝企鵝小一些,體高在90釐米左右,體重約12-14公斤,不到帝企鵝的一半,嘴巴細長,脖子下的紅色羽毛較為鮮豔,向下和向後延伸的面積較大,是企鵝中色彩最鮮豔的,可以說是最漂亮的企鵝。王企鵝一般是在南印度洋上海島繁殖。

相關焦點

  • 人類搶食沙丁魚 非洲企鵝瀕臨滅絕
    隨著生存環境的惡化,物種滅絕依舊每天上演,不過下面這個物種的絕種就太悲催了,因為它們的食物被人類搶了。南非媒體日前引述該國環境保護部門表示,近10年來,因人類大量捕捉非洲企鵝的主食沙丁魚,導致企鵝沒東西吃,以致其數量銳減九成。
  • 北極熊瀕危,企鵝數量銳減,百萬物種瀕臨滅絕,地球何去何從?
    近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由於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緣故,北極熊將會在2100年滅絕!他還表示,北極熊的滅絕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雖然,人類能夠將全球全暖的上限控制在2.4攝氏度(比《巴黎協定》的目標2度高出0.4度),這可能只會延遲北極熊的滅絕。」
  • 綜述:全球百萬物種瀕臨滅絕 生物多樣性保護亟待變革
    新華社巴黎5月6日電綜述:全球百萬物種瀕臨滅絕 生物多樣性保護亟待變革新華社記者陳晨聯合國6日在巴黎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約百萬物種面臨滅絕威脅,人類活動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報告顯示,目前約有100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許多物種將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當前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值高出幾十到幾百倍,而且正在加速。報告發現,自1900年以來,大多數「主要陸地棲息地」的本地物種的平均豐度至少下降了20%。
  • 今天介紹的主角:帝王企鵝,不是帝王蟹哦
    帝王企鵝生活在南半球的海洋,靠近南極洲,他們築巢位於南喬治亞南喬治亞在島上的火島,與海豹,象等上,與海豹,大象,信天翁和另外30種海鳥相鄰。在築巢期間,雄性在殖民地周圍走來走去,在他的頭上顯示出橙色斑點,他已進入青春期,然後大聲尖叫,然後將豎起舉起起空天空。
  • 紐西蘭年度鳥類評選出爐:冠軍稀有,瀕臨滅絕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備受紐西蘭人歡迎的年度鳥類(Bird of the Year)評選結果出爐,黃眼企鵝贏得了2019年度鳥類冠軍。據悉,黃眼企鵝是有史以來第一隻贏得「紐西蘭年度鳥類」冠軍的海鳥生物,它擊敗了鴞鸚鵡、黑知更鳥、慄胸鴴以及紐西蘭扇尾鶲,獲得桂冠。評選組織方Forest & Bird發言人Megan Hubscher稱,這次評選黃眼企鵝獲得了12022張選票,和第二名鴞鸚鵡所獲票數幾乎勢均力敵。
  • 北極其實也有企鵝!而且是」正統「的企鵝,很可惜它們滅絕近兩百年...
    大家聽了前面的描述,是不是都在想,這不就是企鵝嗎!但實際上,這是另一種和企鵝長相極為相似的鳥類——大海雀。大海雀,又被稱為北極大企鵝,體長75~80釐米,體重5千克。頭部兩側、頦、喉和翅膀黑褐色。大海雀全身以白黑兩色為主,後背為黑色,胸部和腹部為白色,這種保護色使它們在海岸巖石上不易被發現。
  • 恢復策略為時已晚 紐西蘭黃眼企鵝瀕臨滅絕
    科學家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表示,10年內,紐西蘭大陸上的黃眼企鵝可能會滅絕,而實施恢復策略已為時晚矣。奧塔哥大學動物學研究員Thomas Mattern博士在兩年前就創建了一個模型,用來評估黃眼企鵝減少的情況。根據評估,到2060年,黃眼企鵝將從紐西蘭大陸徹底消失。
  • 萬獸之王的東北虎,也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了嗎
    頭大而圓,因頭上紋路極像『王』字,故有」叢林之王「的美稱。分布於亞洲東北部,既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但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偷獵,至2015年初統計,世界上僅存野生東北虎500頭了。雖然它擁有巨大體型和驚人的力量,野生的東北虎卻依然瀕臨滅絕,這支珍稀物種的生死存亡已經繫於一線了。
  • 世界6大瀕臨滅絕的美麗動物,你有見過它們嗎?
    小編給大家介紹是世界6大瀕臨滅絕的美麗動物。這一張圖上是雪豹,處於高原生態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目前有著滅絕的危險,人為捕獵,氣候變化使得棲息地開始減少,都是雪豹面臨瀕危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張圖上是西伯利亞虎,老虎是所有現存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目前只有不到550隻西伯利亞虎在野外生存,棲息地的喪失和偷獵是西伯利亞虎所面臨的主要威脅,真的是很可憐。
  • 愛滋病成非洲獅數目銳減元兇 動物之王瀕臨滅絕
    本報北京專電 據英國媒體10月25日報導,在非洲地區,愛滋病不但每年奪去上百萬人的生命,還使威猛雄壯的非洲獅瀕臨滅絕。據科學家統計,近20年來,愛滋病已經成為非洲獅數目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  拯救非洲獅迫在眉睫  尼科爾斯夫婦表示,其實現在非洲獅的很可能不是2萬頭,而只有1.5萬頭,一些美國專家也表示,非洲獅的數目在1.2到1.8萬頭之間,威風凜凜的非洲雄師已經瀕臨滅絕了。
  • 新研究表明 全球近1/4豚類及鯨類瀕臨滅絕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近1/4的豚類及鯨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全球近四分之一的豚類及鯨類瀕臨滅絕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2日報導,
  •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08年08月06日 0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巴黎八月五日電(衛中 王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五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世界上近一半的猴子、猿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 一隻狗用自己的力量挽救了即將滅絕的小藍企鵝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叫Middle Island的小島上,生活著一群「神仙企鵝」。跟我們常見的企鵝不一樣,它們身高迷你,只有40幾公分,也是企鵝家族裡體型最小的族群。嬌小可愛,模樣十分討喜,因為外表一身漂亮的藍色羽毛,故而得名——小藍企鵝小藍企鵝數量稀少,所以十分珍貴。這些小可愛們在這個島上無憂無慮的生活著,一度數量增加近800隻。直到外來物種赤狐的到來,讓它們的生存岌岌可危...
  • 我國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 生存基礎漸缺失
    我國物種數量居北半球國家之首,但據相關媒體報導,我國有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今年歷史罕見的旱情令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面積死亡……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多個物種、一個星球、一個未來」,人類活動使物種滅絕正以比自然淘汰高達1000倍的速度進行。
  • 百萬物種瀕臨滅絕,你我都是「兇手」
    物種滅絕速度前所未有「我們和其他物種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其健康狀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我們正在侵蝕全球經濟、人類生計、糧食安全、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基礎。」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臺(IPBES)主席羅伯特·沃特森表示。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100萬個物種面臨滅絕,其中許多物種可能在幾十年內滅絕,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多。
  • 你不知道的十種瀕臨滅絕物種!中華鱘上榜,竟然還有它!
    大家都知道現在環境越來越惡劣,不少動物、植物的數量都在急劇減少,甚至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程度!下面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看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吧!看看你能認識幾個呢!第九名:黃眼企鵝這種企鵝一般都住在森鈴或者是岸邊,它們以魚為食,如果你想見他們的話可以前往奧塔哥半島,這種企鵝因為新生死亡率較高,所以他們成為世界上最為稀有的企鵝,目前估計只有4000隻。第八名:小嘴狐猴小嘴狐猴是世界上目前現存最小的猴類,主要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森林裡,它們的動作非常的迅速,一眨眼就消失不見了。
  • 一度瀕臨滅絕……
    ↑薄萬軍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遺傳育種中心主任仙胎魚一直被亞洲人民視為「魚中珍品」,特別是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更稱之為「淡水魚之王」。不過,由於捕撈過度、水系斷流等原因,仙胎魚野生資源急劇減少,一度瀕臨滅絕。十多年來,黃海水產研究所致力於仙胎魚的搶救性保護,成功突破了仙胎魚全人工繁育、反季節苗種培育以及工廠化養殖等技術,每年可繁育魚苗百萬尾。
  • 南澳神仙企鵝瀕臨滅絕 海豹增加或為主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新快網7月30日報導,澳大利亞南部袋鼠島企鵝中心的經營者艾裡弗(John Ayliffe)認為,若不即時採取補救措施,南澳水域的小企鵝將在5年內滅絕。小企鵝又名神仙企鵝,目前僅在澳大利亞南部和紐西蘭能看到。小企鵝的數量在整個南澳,包括袋鼠島、格萊奈特島和皮爾遜島都一直在減少。
  • 英國動物學會: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但中國人每年吃掉上百萬條
    如果珍稀的野生動物不斷滅絕,那麼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勢必受到影響,最終的惡果也會回到我們人類身上。他說: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一些中國本土的大鯢,正在消失的邊緣。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人每年吃掉上百萬條大鯢,大鯢也叫娃娃魚,是中國一種國寶級的珍稀動物。
  • 聯合國:全球百萬物種正瀕臨滅絕
    ◆記者鄧玥聯合國近日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報告》顯示,當前,在全世界800萬個物種中,逾100萬個正瀕臨滅絕。滅絕速度至少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值高出數十到數百倍。科學家認為,事態緊迫,但只要從現在開始、從全球到地方各層面進行「革命性改變」,依然有機會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