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 生存基礎漸缺失

2020-11-25 中國網

我國物種數量居北半球國家之首,但據相關媒體報導,我國有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今年歷史罕見的旱情令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面積死亡……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多個物種、一個星球、一個未來」,人類活動使物種滅絕正以比自然淘汰高達1000倍的速度進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提出要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為此,本報派出記者到肇慶鼎湖山、韶關車八嶺等世界級生物圈保護區進行調查,並走訪了大量專家學者,希望以詳實的報導、專家的建議喚起民眾對生物保護的重視。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多個物種、一顆星球、一個未來」(Many Species,One Planet,OneFuture),與今年聯合國確定的「聯合國世界生物多樣性年」高度契合,充分體現了世界對瀕危物種保護的重視。

目前全球共有17291種已知物種有滅絕危險,其中包括鮮為人知的植物、昆蟲、鳥類和哺乳動物。這僅僅是冰山一角,許多物種甚至在發現前就已經消失。人類活動使物種滅絕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達1000倍的速度進行,而人類也正面臨著生存基礎日益缺失的危險。

保護物種多樣性與人類生存發展緊密相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呼籲每個人都要在保護物種多樣性上採取力所能及的行動,投入到這一人類共同使命中來。

全球都開始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但目前人類的努力仍然需要加強。今年5月10日公布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報告指出,44%的陸地生態區域和82%的海洋生態區域沒有達到預期的保護目標,其中包括大多數重點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對於當今社會,特別是一個到2050年人口將達90億的星球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人類還需要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採取「迅速、根本且創造性、可持續的」措施,否則當前的地球自然體系將快速退化甚至崩潰。

人與生物圈計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1年發起、1972年開始實施的一項著重對人和環境關係進行生態學研究的綜合研究計劃,其主要目標是探討生物多樣性缺失對於生態、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以及如何減少這種缺失。

人與生物圈理念強調由傳統的絕對保護過渡到開放式、多功能的積極保護,將科學知識與管理手段相結合,減少生物多樣性缺失,改善生態環境。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目前包括世界上105個國家的529個生物圈保護區。中國已經有28個自然保護區被批准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在廣東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僅為鼎湖山和車八嶺兩處。

我國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陸地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物種數量居北半球國家第一,是世界四大遺傳資源起源中心之一。

然而,在佔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同時,中國面臨的物種保護壓力也是相當艱巨的,根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2003年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我國有422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其中哺乳動物81種、鳥類75種、魚類46種、爬行動物31種、植物184種。在該組織2007年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更多的鳥類和哺乳動物被寫進了嚴重瀕危的名單。2007年6月,第14屆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公約)締約國大會上通過了CITES附錄,這個附錄是受國際貿易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生物名錄、我國的1999個動植物種名列其中,佔到了CITES附錄所收錄的物種總數的6%。

專家認為,人口增長、過度開發、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汙染、氣候變化讓越來越多的物種瀕臨滅絕。

雪災過後,車八嶺的美麗與憂愁

有著「物種寶庫、南嶺明珠」之稱的車八嶺物種十分豐富,擁有伯樂樹、傘花木、觀光木等多種珍稀植物,還擁有如黃腹雉、海南虎斑鳽、穿山甲、蘇門羚、白腹山雕、白鷳和虎紋蛙等珍稀動物。

車八嶺位於廣東和江西交界處,總面積11萬畝,森林覆蓋面積為6.1萬畝,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2005年12月車八嶺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專家委員會評選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基地」,2007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網絡,成為繼鼎湖山後廣東省第二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2008年車八嶺和南嶺一起遭受了特大雪災,受災面積曾達到80%。兩年了,車八嶺是否別來無恙?近日,記者走進車八嶺進行實地探訪。

雪災過後的車八嶺 松樹林一度變成「牙籤林」

2008年從1月持續到2月的冰雪給車八嶺帶來的損失至今讓大家記憶猶新。

「晚上樹木斷枝和倒塌的聲音噼裡啪啦,像是放鞭炮一樣響。」保護區工作人員束祖飛說,雪災過後,放眼望去整個保護區山林呈現出驚人的特點:海拔550米以上的樹木幾乎全部斷枝斷梢,與550米以下的蔥蘢形成強烈對比,其間形成一條十分明顯的受災分界線。

大量斷梢的松樹再也沒能在雪災後發芽,光禿禿的樹幹像一根根褐色的牙籤插滿了山嶺,不少動物也在雪災中餓死和凍死。20多年一直在車八嶺保護區工作的蔡達深稱此前這裡從未遭受過如此慘痛的損失。

此次雪災中,車八嶺550米海拔以上的山林被摧殘嚴重,受災面積達到了8萬畝,佔總面積的近80%。「全面恢復至少需要10~50年的時間。」有專家估算,冰雪災害給粵北自然保護區帶來的損失短時間內無法修復。

受災後的半年時間裡,車八嶺的50多位護林人員幾乎都在忙著統計和清理受災植物。他們砍去珍稀樹木的斷枝,讓它們重新發芽生長。同時清理掉防火林周邊折斷的毛竹,以免乾枯後引起森林火災。

「我們更傾向於讓森林自然恢復。」車八嶺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朝明認為自然保護區不應過多地人為進行幹涉,任其自然發展就是最好的保護。

闊葉林復綠 大樹斷掉 小苗生長

兩年後記者再來到車八嶺,已看不到當年的「受災分界線」,斷枝斷梢的闊葉林再次發芽,綠色樹冠填滿了當年的滿目瘡痍。

但長期工作在這裡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雪災前山上的綠色比現在更深更密,雖然重新發芽的闊葉林早已將山頭復綠,但樹冠還遠不如原來茂盛。

在核心保護區,那些已死掉的松樹仍然屹立在針葉林帶,遠遠望去一棵棵仍清晰可辨。「核心區是不允許砍伐任何樹木的,即使是死掉的也不可以砍。」

令車八嶺最為驕傲的珍稀植物伯樂樹在該保護區發現的數量僅為兩棵,其中一棵樹齡久遠的伯樂樹卻遭受了「滅頂之災」,樹梢被壓斷,被迫鋸掉了樹梢,是死是活都難以保證。然而令人驚喜的是,這株伯樂樹不但沒有死去,一年後,在大樹的根部還長出了無數株小樹,這在此前是絕無僅有的。兩年來,從它根部移栽出來的小伯樂樹已達到了近400株,大大增加了這種珍稀物種的數量。

同這株伯樂樹一樣,在不少斷掉濃密樹冠的大樹下面,無數的植物正以前所未有的生長態勢拼命生長。

「以前大樹樹冠擋住了陽光,讓下面其他植物生長艱難,而巨大的樹冠斷掉以後卻給了其他物種生長的機會。」車八嶺高級工程師宋相金由此認為,雪災給物種帶來的除了傷害還有很多積極的意義,這種影響有待相關專家深入研究。

觀鳥愛好者苦等海南虎斑鳽

在車八嶺最引以為傲的珍稀動物裡,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南虎斑鳽受到觀鳥達人的追捧。然而雪災過後,大家更難看到過這種鳥兒的身影了。

據了解,海南虎斑鳽只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我國浙江、福建、海南等地山區被發現過,之後70多年就再也沒有出現過,20世紀60年代初期,也僅在中部山區採到了兩隻標本。國外有關專家分析稱,海南虎斑鳽的瀕危程度可能更甚於朱䴉。

這種傍晚出來,凌晨歸巢的鳥類近年來更是甚少被發現,珍稀程度不亞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1年車八嶺首次發現活的海南虎斑鳽,引起了生物學界的極大重視。

在此後的多年裡,來自全世界的觀鳥愛好者常常來到車八嶺探訪這位神秘的「隱士」。觀鳥愛好者天沒黑就聚集在當初發現海南虎斑鳽的樟棟水河流下遊一處溪流的拐彎處耐心等待,期望等來覓食魚蝦的海南虎斑鳽。

然而海南虎斑鳽生性怕人,見到溪流旁有人,幾秒鐘就從上空疾馳而過,不留下一點痕跡。

多年來,觀鳥愛好者曾十多次發現海南虎斑鳽的身影,這種瀕危的鳥兒一直隱居在車八嶺,留給人們無限遐想。

在2008年雪災前,車八嶺的工作人員在觀測站,經常在黃昏的時候看到6隻海南虎斑鳽成隊集體出來喝水覓食,然而在2008年雪災後,它們就變得更神秘了。

長白山:過度採挖,野山參瀕臨滅絕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納為「人與生物圈」成員之一,是我國最早加入該組織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長白山物種豐富,而由於連年採挖,聞名中外的長白山野山參現在已瀕臨滅絕。

野山參是東北三寶之一,是一種珍貴的中草藥,具有補氣、生津液之功能,主治虛脫、虛喘、崩漏、失血心悸以及一切元氣虛弱等症。在草本植物中,野山參被譽為百草之王,其數量在世界範圍內都十分有限。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因價格暴漲,大量採參者蜂擁而至,在長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瘋狂採挖,導致野山參急劇減少。據悉,如今在吉林省長白山大森林,難覓一棵蘆頭粗、鬚根長、參形好的野山參,野山參已經瀕臨滅絕。

在採挖野山參的同時,採參者連同草叢蓉、紅景天、未成熟的木靈芝等其他珍貴野生植物一同挖走。有關人士提出,當前維護長白山的生態平衡、保護長白山的生物多樣性和實現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經迫在眉睫。

西雙版納:乾旱致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片死亡

西雙版納1993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與生物圈」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

今年歷史罕見的旱情給雲南地區的動植物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損害: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片死亡,黑頸鶴正面臨食物短缺的困境……生物學專家認為:由於生態系統整體性強,旱災的損害影響在短期內無法恢復。

生活在西雙版納原始森林中的野象群通常在每年的2月10~15日之間走出森林,到三岔河中戲水、覓食、補充鹽分。野象群會在這裡呆上半個月,等其他地方可供它們食用的竹子和樹葉長出來後,又一路吃著回到森林。而今年,野象群提早了半個多月出來覓食,一名常年和野象打交道的工作人員推測,因為今年氣候乾旱,使得森林中食物減少,野象被迫提前走出森林。

乾旱還導致香格裡拉納帕海溼地急劇萎縮,溼地內的高原魚也因為水少而大量死亡,以高原魚為主要食物的黑頸鶴,面臨著食物短缺的困境。納帕海是黑頸鶴越冬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因為缺水它3月份的水位已由往年的近3米降到了現在的30釐米。

獵殺者用被包矇混過關 拯救水鹿遏制偷運

在韶關一帶,野生動物「山牛」在當地百姓的印象中是長著鹿頭、有著牛一般壯碩高大體質和深褐色毛皮的動物,動輒兩三百斤,常被人捕獵。甚至當地有些餐館中都曾能嘗到山牛肉。

山牛學名叫水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介紹,水鹿只吃擬赤楊的樹皮,細心的護林員知道,哪裡有被啃過樹皮的擬赤楊,一般就有水鹿生活。

這種溫順又怕人的動物體態優美,在車八嶺也僅存100多隻。幸運的是,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它們的數量翻了一倍。但增長的數字仍不能掩蓋水鹿被頻繁獵殺的事實。

曾經有人在保護區裡獵殺了水鹿,為了逃出保護區大門,用被子包住謊稱是需要急救的病人來逃過護林員的眼睛。近年來,嚴格的保護使得車八嶺自然保護區的偷獵現象得到較好的遏制,區內已經不存在蓋被偷運水鹿的事件。

說起水鹿的保護,車八嶺的護林員仍然充滿憂慮。「保護區外仍有大片寬闊綿延的山脈,動物隨時可以從保護區內跑到保護區外的森林,難免不被獵殺。」

每年林業公安部門都會收繳到被獵捕致傷的水鹿,但整個廣東除了車八嶺還沒有一個地方可拯救並收留這些可憐的動物。此前,不少水鹿被陸續放歸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今年,車八嶺自然保護區申請了「水鹿的拯救與繁殖」項目,希望能成為收治和繁衍水鹿的基地。

車八嶺的經驗 人與自然共發展

近年來,為了讓村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致富之路,車八嶺自然保護區進行了多種嘗試。他們請來相關專家,扶助當地農民利用山區特有的資源養蜂、養菌(蘑菇),並教授村民如何將水果製作成高附加值的乾果,增加他們的收入。

車八嶺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朝明認為,只有村民們富裕了,才能提高他們保護森林的積極性,真正杜絕他們上山打獵和砍伐樹木。

幾年來,車八嶺還為村民修建了無公害廁所和環保沼氣池等設施。「修建沼氣池就是希望他們不要上山砍柴。」

「保護森林的同時也要保護人,只有人和諧了自然才能和諧。」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組來到車八嶺考察時,他們驚異於這裡和諧的社區關係與古老的森林保護區並存。車八嶺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肯定,2007年車八嶺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中國入選世界 生物圈保護區名錄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臥龍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鹽城自然保護區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茂蘭自然保護區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豐林自然保護區

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

山口自然保護區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黃龍自然保護區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

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亞丁自然保護區

珠峰自然保護區

佛坪自然保護區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興凱湖自然保護區

相關焦點

  • 我國約15%的動植物瀕臨滅絕
    2003-10-05 10:21:49 | 來源:來源:新華社 | 作者:姚潤豐   由於森林資源稀少和野外動植物棲息地的破壞
  • 巴西一年有3299種動植物瀕臨滅絕
    華輿訊據南美僑報網報導 巴西國家地理與統計研究所(IBGE)5日公布的「2014年巴西瀕危物種」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3299種動植物瀕臨滅絕,約相當於所評估物種總數的20%。 巴西國家通訊社報導,報告稱,目前巴西共識別出49168種植物和117096種動物。
  • 約有1.1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0月8日消息: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一個國際組織——世界資源保護聯盟9月28日發表報告說,在對1.8萬個動植物種類所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有11046個生物物種瀕臨滅絕。過去500年內,已有816種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目前,地球物種消亡的速度最高已達到自然狀態下的一萬倍。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生靈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生靈 (1/12) "← →"翻頁
  • 疫情期間,他們做了一場關於野生動植物的調查,結果...
    2000份調查問卷被調查者年齡分布在31歲至50歲之間該班的調查問卷共設置了18道題,這18道題從被調查者年齡、學歷到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到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滅絕原因以及保護力度和意識、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設置。
  • 100萬物種瀕臨滅絕,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然而,隨著環境的汙染與破壞等原因,如今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消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聯合國一項最新研究報告警告說,地球上正有一百萬個物種正瀕臨滅絕。難以維持生物多樣性將為地球和人類生活帶來嚴重後果,但解決方案的出臺卻遙遙無期。
  • 全球23種面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其中我國有10種
    根據2018年最新更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我們了解到目前截止目前已經有96951個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它們代表著這些動物數量稀少,物種的繁衍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代表著它們它們已經接近於無法存續物種的基因。
  • 我國五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最少的僅存一隻,滅絕或成定數
    伊利屬兔,這一物種首次於1983年在我國天山山脈中被科學家所偶然發現到,屬於我國特有的小型山地哺乳動物,其外貌憨態可掬像兔子又像老鼠。實際上,伊利屬兔的野生種群數量僅有不到三千隻,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華南虎,我國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在野外環境已經滅絕,先僅有少部分生存在我國的保護園區之內,而在上世紀,華南虎還是我國野生環境中分布較為廣泛的虎類亞種之一,因為人為捕殺才將華南虎逼至瀕臨滅絕的的處境。
  • BBC《滅絕的真相》,100萬物種瀕臨滅絕!
    其中《滅絕的真相》一集最受矚目,觀眾將在大衛·愛登堡爵士的帶領下,深入了解地球上脆弱的群體與物種面臨的險境。60 分鐘的探索旅程中,觀眾將見識史無前例的野生動物滅絕速度。並認識到工業和人為因素如何導致滅絕的悲劇發生,如果不採取積極行動將要導致的嚴重後果。
  • 獵奇:五十種海馬,瀕臨滅絕?一夫一妻制的海馬生存舉步維艱
    可是如果你是一個真正了解動物的人,並且比較關注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環境,就會擔心海馬的生存狀況和總體數量。它們的生存狀況實在是令人堪憂。全球有將近50種海馬已經被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列為瀕危保護動物。並且沒有被列入的保護的海馬,甚至可能已經滅絕,有幾種海馬,生物學家通過尋找採樣都無法確切的估算它們的大致數量。
  • 世界動植物保護日,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每年3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世界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我國很多珍貴的動植物正瀕臨滅絕。瀕危物種,指在滅絕邊緣的物種;滅絕,指永遠消失在地球上。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經過探索實踐,我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較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26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 江山8種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輪番出鏡
    浙江在線11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包敦遠 報導組 姜偉鋒)近日,錢江源頭之一、江山仙霞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傳出好消息,這裡布設的紅外相機首次捕捉到黑麂、黃腹角雉和白頸長尾雉等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另有獼猴、鬣羚、白鷳、蛇雕、勺雞等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輪番到鏡頭前擺造型。
  • 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在這種包含錯誤的人類道路上,許多動物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有一些動物被認為永遠消失了。好消息是,今天我們掌握了重要的信息,可以去了解和應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例如,擁有最完整的物種保護現狀清單,即被稱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它可以表示物種類別滅絕的風險,並告訴我們哪些動植物正在恢復。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總體穩中有升
    3月3日是聯合國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全球的主題是「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英文原文:Sustaining all life on earth),我國的主題是「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從今天起,以「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2020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在全國拉開帷幕。
  • 野生動物藥材瀕臨滅絕 如何才能持續發展?
    在中國,從很早的時候,人們就發現許多野生動植物具有藥用價值,直到現在,野生植物仍然是重要的藥物來源。很多野生動物的器官、毛皮、分泌物甚至是糞便都可入藥,藥用價值很大,同時也因如此,很多野生動物被捕殺利用以致瀕臨滅絕。    國內所有亞種的老虎,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字收入「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
  • 科學家:地球百萬物種瀕臨滅絕,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面臨生存威脅
    不久前,聯合國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地球上有100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而處於食物鏈頂層的人類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這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報告由來自全球知名大學的七位科學家聯合完成,研究內容則由來自50多個國家的150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比以往研究更具有參考價值。報告顯示,在南極洲,第二大帝企鵝群已經連續三年沒有繁殖後代,這導致帝企鵝數量崩塌式的下跌。
  • 政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再修訂,擬新增鐵皮石斛等數百種野生植物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34450種已知高等植物評估結果顯示,需要重點關注和保護的高等植物10102種,佔評估物種總數的29.3%,其中受威脅的3767種、近危等級的2723種、數據缺乏等級的3612種。
  • 調查顯示:中國約百分之十五動植物瀕臨滅絕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七日電 由於森林資源稀少和野外動植物棲息地的破壞,中國很多珍稀動植物都處於瀕危狀態。初步調查顯示,中國處於瀕危狀態的動植物物種為總數的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  據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國已有近二百個特有物種消失,有些已經瀕臨滅絕。
  • 新研究表明 全球近1/4豚類及鯨類瀕臨滅絕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近1/4的豚類及鯨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全球近四分之一的豚類及鯨類瀕臨滅絕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2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