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動物學會: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但中國人每年吃掉上百萬條

2020-09-05 初談天下

中國人有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吃飯向來是我們一件人生大事,相比於從前物資匱乏的時期,人們現在比起吃得飽,更追求吃得好。不僅要美味,還要營養健康。對於美食的追求和熱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法,一些人選擇去到各地旅遊,吃遍天下美味。而有些人則不滿足於養殖的雞鴨鵝魚,把眼光放在了更另類的「美食」上。

年初一場浩浩蕩蕩的「野味風波」席捲了我們每個人,對於吃野生動物這件事,許多網友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明確反對食用野生動物,尤其是那些被列入國家保護名單的動物。如果珍稀的野生動物不斷滅絕,那麼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勢必受到影響,最終的惡果也會回到我們人類身上。

而在去年的9月,有一家英國媒體《英國新科學家網》就對英國倫敦動物學會進行了一次採訪,在採訪中,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的會長塞繆爾·圖爾維就說出他了對瀕危生物的看法。他說: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一些中國本土的大鯢,正在消失的邊緣。

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人每年吃掉上百萬條大鯢,大鯢也叫娃娃魚,是中國一種國寶級的珍稀動物。

但是中國人有一點好,能吃東西要麼就種著,要麼就養著。隨著大鯢的身價水漲船高,養殖大鯢的產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每年的產量達到上百萬隻,雖然不一定都能被送上餐桌,但至少也會被吃掉七八十萬隻。

根據數據統計,每年都會有大約六萬隻大鯢被放歸到野外,目前中國野外的大鯢數量預計達到十萬隻。為什麼這位英國專家會警告,大鯢正在消失呢?原來,中國的大鯢其實分為三個亞種,中國南方、中原、西部各自有一種獨特亞種。

而因為養殖大鯢產業最早發源自陝西,所以中部大鯢就隨著其他地區學習陝西的養殖經驗和品種,擴散到了全國各個地方。而南方大鯢和西部大鯢則成為了被忽視的存在。看來,南方和西部吃貨,還要再加把勁,爭取把當地的娃娃魚也給養起來!


相關焦點

  • 中國人不吃的東西,在非洲吃到快滅絕,一年還吃掉上千萬公斤
    導語:中國人不吃的東西,在非洲快吃到快滅絕,一年還吃掉上千萬公斤我們都知道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以及環境不同,造成的飲食習慣也不同。相信去過很多國家的中國遊客會發現,在別的國家泛濫成災的物種,卻很少有人吃。而在我國幾乎吃到缺貨、甚至需要人工養殖,比如小龍蝦,每逢夏季對於主做龍蝦美食的商家來說,龍蝦需要提前預定,否則就會吃到斷貨。我國是一個吃貨大國這個毋庸置疑,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爬的幾乎都可以當做美食。但是有一種動物,中國人卻很少有人吃,而在非洲卻吃到快要滅絕。
  • 中國娃娃魚極危!研究者4年僅發現24隻野生大鯢,曾賣出萬元高價
    中國大鯢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1.7億年,曾與恐龍處於同一時代,被認為是「活化石」。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車靜和中國大鯢(攝影:Robert Murphy)然而,在野外,這種古老而珍稀的野生動物,卻面臨著危險的境地。目前,中國特有的中國大鯢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比中國大熊貓的絕滅風險更高,同時還位列全球進化地位最獨特和最瀕危兩棲動物名錄。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可以說,野生動物是人類擁有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擁有無法替代的可能性,而保護頻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更是人人有責。在6月1日《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而《中國藥典》才把穿山甲劃為了不再入藥之列不久,國家便在6月5日將穿山甲的保護等級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會如此快的再度提升保護等級,其實早有跡象預示。
  • 中國大鯢遺傳多樣性與保護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自20世紀50年代起,由於棲息地連續破壞以及80年代末左右開始的人為過度捕捉,中國大鯢的野生資源迅速減少,部分地方的野生種群甚至面臨滅絕。中國大鯢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CE),並收錄入CITES公約附錄I,在我國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中國大鯢的保護問題受到了國內外極大的關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中國大鯢的保護,在就地保護和人工增殖放流兩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穿山甲平常無固定住所,隨覓食時所挖洞穴而居,棲息一兩晚,如果覓得地下的大蟻巢,停留時間就會長一些,吃完巢蟻才走。穿山甲白天多蜷縮於洞內酣睡,無洞不能度日;入夜外出覓食,一個夜晚常於數個山體中活動,達5~6千米之遙。中國人早在2000年前就對穿山甲有了認知,屈原在《天問》中寫道:「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 濟源仿生態大鯢繁殖技術在河南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提示:大鯢俗稱娃娃魚,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濟源市王屋山銀魚溝一帶是我省野生大鯢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
  • 娃娃魚是保護動物能吃嗎?專家:人工馴養的大鯢可以吃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1月21日訊(文新)本報96333愛心熱線自開展「情暖湖湘·義賣大鯢公益行動」以來,在廣大讀者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同時也有人提出很多疑惑:大鯢是保護動物怎麼還能吃呢?大鯢的食用價值如何?張家界大鯢有什麼特點?長沙哪兒有大鯢吃?
  • 為了滿足吃蝙蝠的中國人,東南亞有一整條野味產業鏈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吃野生動物的?有研究指《神農本草經》是中國人食用野生動物的最早記錄,其中包含了67種動物製藥。千年來,食用野生動物的習慣與中藥一起延續到了現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年均中藥出口值為5.46億美元,保健品市場年銷售額頂峰達到過接近400億人民幣。而其中,野生動植物佔去了一大部分。
  • 被吃到「瀕臨滅絕」的生物,又在英國泛濫,中國吃貨:我願意幫忙
    提到史前動物的話,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例如恐龍之類的,今天要分享的是一種不被大家熟知的史前生物,是魚形動物之中相對比較原始的一種,聽過或見過這種動物的人真是不多,這種魚的嘴巴是可怕的圓筒狀,而且不存在上下顎,擁有著相當鋒利的牙齒,被吃到「瀕臨滅絕」的生物,又在英國泛濫,
  • 被吃到「瀕臨滅絕」的生物,又在英國泛濫,中國吃貨:我願意幫忙
    提到史前動物的話,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例如恐龍之類的,今天要分享的是一種不被大家熟知的史前生物,是魚形動物之中相對比較原始的一種,聽過或見過這種動物的人真是不多,這種魚的嘴巴是可怕的圓筒狀,而且不存在上下顎,擁有著相當鋒利的牙齒,被吃到「瀕臨滅絕」的生物,又在英國泛濫,中國吃貨:我願意幫忙!
  • 盤點世界10大瀕臨滅絕野生動物
    盤點世界10大瀕臨滅絕野生動物 中國日報網 2014-11-18 12:10:01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目前有41410到52345頭野生亞洲象。爪哇犀牛(圖片來源:《赫芬頓郵報》)爪哇犀牛已經瀕臨滅絕。
  • 蝙蝠不能吃,野生動物不能吃,那海鮮算野生動物嗎?能吃嗎?
    仍在延續的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也讓很多人都知道了帶病毒的蝙蝠是不能吃的,病毒的宿主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也是不能吃的,很多人都在呼籲立法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也有很多人在疑惑:如果野生動物都不能吃,那麼大海、河流裡的魚、蝦、蟹、貝是不是野生動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 這4種動物因太美味被吃到瀕臨滅絕,第三種現在是中國的保護動物
    這4種動物因太美味被吃到瀕臨滅絕,第三種現在是中國的保護動物以前世界上有很多的生物,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好像都沒有了蹤影。人類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所以很多的生物的生還是死就掌握在了我們的手裡。我們可以是可以做到和這些生物和平相處的,你看我們平時吃的豬肉、牛肉什麼的,所以經常吃但是還是有的。但是對於那些本來就很稀少的動物來說,還沒來得及孕育新的生命,就早已經被人類滅殺了。在金錢面前,真的是太殘忍了。看了小編今天的文章,還是喜歡你們可以好好愛護身邊的動物。動物滅絕的新聞我們也是很經常的聽到,但是報導的再多也不及人們的適可而止。
  • 中國人不願吃的食物,非洲國家卻吃到瀕臨滅絕,一年吃上千萬噸
    說到吃,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第一時間應該想到的就是我們中國人。可以說中國是吃貨的天堂,我們有著幾千年的飲食文化,那些西方人看起來醃髒不能入口的動物內臟,下水,往往在我們中國的廚師刀下就會變成一道可口的飯菜。就連很多老外吃了之後都忘記了他們的忌諱,那叫一個讚不絕口啊。
  • 19名院士學者聯名呼籲:立法禁食野生動物!敬畏自然才是珍愛生命
    統計顯示,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共破獲非法獵捕珍貴野生動物、非法狩獵19起。全球300種哺乳動物瀕臨滅絕近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疫情發生之後,人們對於「野生動物」的搜索和關注度達到了歷史峰值,野生動物的危害、野生動物有哪些、蝙蝠攜帶的病毒等問題成為網民搜索野生動物時最關注的內容。
  • 東港驚現野生大鯢!
    7月27日早上,長山鎮臥龍村五組村民侯傳茂在自家附近的河套下網捕螃蟹時意外地發現,網裡有一隻特別的動物
  • 瀕臨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 比大熊貓更稀有
    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從而保證了各種動物能夠相依相存,但是隨著人類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張,侵入了更多其他物種的生活費安慰,導致一些本已稀少的物種瀕臨滅絕
  • 除了鱟之外,又有一個國外泛濫的物種,在中國被吃成了保護動物!
    要說到吃,中國人可是最有話語權的,首先中國人多,而且大都喜歡吃,不管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到了中國人的手中都可以做成一個美食,鱟就是一種,這種生物看起來十分噁心,而且往往有毒,但是人們就是樂此不疲的去吃,導致現在鱟已經變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了,那麼除了鱟,實際上還有一個物種,在國外泛濫成災
  • 我國五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最少的僅存一隻,滅絕或成定數
    實際上,伊利屬兔的野生種群數量僅有不到三千隻,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華南虎,我國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在野外環境已經滅絕,先僅有少部分生存在我國的保護園區之內,而在上世紀,華南虎還是我國野生環境中分布較為廣泛的虎類亞種之一,因為人為捕殺才將華南虎逼至瀕臨滅絕的的處境。
  • 《動物眼中的人類》: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文末有粉絲福利,評論有獎)人類的文明是從與野生動植物打交道開始的。早在幾千年前的五帝時代,中國就非常重視野生動物保護。當時管理山澤鳥獸的官員被稱為「虞」。大禹治水時,舜帝同時派益為「虞」。中國人早在2 000年前就對穿山甲有了認知,屈原在《天問》中寫道:「延年不死,壽何所止?鯪魚何所?鬿堆焉處?」這裡的鯪魚,也被稱作鯪鯉,其實就是穿山甲。古人認為穿山甲身上布滿鱗片,如鯉魚一般,因此稱之為「鯪魚」。穿山甲棲居於丘陵山地的樹林、灌叢、草叢等各種環境,其洞穴多築在山體的一面。它們隨覓食時所挖洞穴而居,棲息一兩晚,如果覓得地下的大蟻巢,停留時間就會長一些,吃完巢蟻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