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驚現野生大鯢!

2021-02-12 今日丹東

7月27日早上,長山鎮臥龍村五組村民侯傳茂在自家附近的河套下網捕螃蟹時意外地發現,網裡有一隻特別的動物,全身沾滿泥,完全看不清長什麼樣。

出於好奇,侯傳茂將這隻奇怪的東西帶回家裡,用水清洗一番,終於見到它的真容,仔細一看,竟是平常很少見的娃娃魚,於是他和家人就將這一消息向東港市漁業漁民漁船事務服務中心報告,等待其前來處理。

得知消息後,記者隨市漁業漁民漁船事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長山鎮臥龍村五組村民侯傳茂家中,看到一隻背部呈黑棕色、四肢短小的娃娃魚正在大水盆一動不動。根據對娃娃魚的外形和膚色特點進行現場研究、分析,判斷這隻娃娃魚是我國野生大鯢

據市漁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鯢幼年期用腮呼吸,長大以後用肺呼吸。這條大鯢前面是四個爪,後邊是五個爪,很明顯是一條成年大鯢,長成了應該在1米8左右,據工作人員辨析,這條大鯢體量8斤左右,體長68公分,年齡在6歲到8歲。

據了解,大鯢,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為叫聲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是中國的國寶之一,而且是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由於娃娃魚的生活環境較為獨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的山間溪流等優良的水生環境之中。

據執法人員仔細觀察,這條娃娃魚身上沒有外傷,狀態良好,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於是執法人員將大鯢帶往鐵甲水庫將其放生,讓其回歸大自然。


孔麗娜 李依霖 見習記者│孫新語

編輯│佳澤

©丹東日報社/丹東報業傳媒發展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東港驚現野生「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哭,四肢似人手腳~
    東港驚現野生「娃娃魚」!
  • 丹東東港驚現野生「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哭,四肢似人手腳~
    根據對娃娃魚的外形和膚色特點進行現場研究、分析,判斷這隻娃娃魚是我國野生大鯢。  據市漁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鯢幼年期用腮呼吸,長大以後用肺呼吸。這條大鯢前面是四個爪,後邊是五個爪,很明顯是一條成年大鯢,長成了應該在1米8左右,據工作人員辨析,這條大鯢體量8斤左右,體長68公分,年齡在6歲到8歲。
  • 英國動物學會: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但中國人每年吃掉上百萬條
    年初一場浩浩蕩蕩的「野味風波」席捲了我們每個人,對於吃野生動物這件事,許多網友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明確反對食用野生動物,尤其是那些被列入國家保護名單的動物如果珍稀的野生動物不斷滅絕,那麼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勢必受到影響,最終的惡果也會回到我們人類身上。
  • 重慶驚現「巨型」娃娃魚 體重超過40斤
    重報移動傳媒消息,3日早上7點左右,重慶永川神女湖水域驚現一隻「巨型」娃娃魚,體長近1.3米,重達40多斤。記者查詢中國科學院官網得知:「娃娃魚」學名大鯢,體長可達兩米,中國大鯢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度瀕危物種,在我國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又稱「水中熊貓」。
  • 研究者4年僅發現24隻野生大鯢,曾賣出萬元高價
    在研究人員沒有監測到中國大鯢的93個分布點中,有74個分布點的被調查者稱沒有見過大鯢,另外19個分布點都有人目擊過大鯢,但是在這19個分布點中,其中有18個分布點擁有中國大鯢養殖場或者附近有過大鯢放歸活動。只有一個分布點周圍沒有養殖場也沒有過放歸活動,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被看到的中國大鯢應為野生。
  • 專訪「中國大鯢人工繁殖第一人」陽愛生:大鯢的價值應該被看到
    中國大鯢,是中國特產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因叫聲酷似小孩兒啼哭,俗稱「娃娃魚」,但它卻並非魚類,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棲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約3.5億年,是比恐龍還早的「地球紀念物」和極其珍貴的「活化石」,被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中國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 濟源仿生態大鯢繁殖技術在河南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提示:大鯢俗稱娃娃魚,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濟源市王屋山銀魚溝一帶是我省野生大鯢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
  • 大連東港海域驚現「龍吸水」
    9月11日下午2點許,大連東港附近海域出現水龍捲(俗稱「龍吸水」)。據網友分享,當天在冷渦天氣影響下,大連地區出現強雷雨天氣,大連東港附近海域出現水龍捲,場面頗為壯觀。
  • 中國大鯢遺傳多樣性與保護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自20世紀50年代起,由於棲息地連續破壞以及80年代末左右開始的人為過度捕捉,中國大鯢的野生資源迅速減少,部分地方的野生種群甚至面臨滅絕。中國大鯢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CE),並收錄入CITES公約附錄I,在我國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中國大鯢的保護問題受到了國內外極大的關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中國大鯢的保護,在就地保護和人工增殖放流兩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娃娃魚的娃娃--大鯢卵的人工孵化揭秘!
    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但所幸人工繁育種群數量較大,將其作為家庭觀賞爬寵的人也與日俱增,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鯢卵的人工孵化技術,有想嘗試繁殖的爬友可以參考。
  • 沅陵驚現「國蝶」寬尾鳳蝶
    沅陵驚現「國蝶」寬尾鳳蝶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2015年07月26日09:05 據了解,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沅陵縣借母溪鄉,有2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和林麝,33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如虎紋蛙、大鯢、鳳頭鵑隼、白冠長尾雉、鳶、穿山甲、水獺、大靈貓、豺、蘇門羚等。此次寬尾鳳蝶的發現,表明借母溪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物種資源日趨豐富。
  • 專家:人工馴養的大鯢可以吃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1月21日訊(文新)本報96333愛心熱線自開展「情暖湖湘·義賣大鯢公益行動」以來,在廣大讀者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同時也有人提出很多疑惑:大鯢是保護動物怎麼還能吃呢?大鯢的食用價值如何?張家界大鯢有什麼特點?長沙哪兒有大鯢吃?
  • 雲南省祥雲縣大鯢養殖技術
    雲南省祥雲縣大鯢養殖技術隨著人們物質文化需求的提高,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大鯢在肉食、醫藥製品、野生養殖等行業不斷興起,為大鯢養殖提供了較大空間。2016 年,祥雲豐盈水運有限責任公司引入大鯢養殖,引種、馴養現已取得成功。
  • 浙江建德:微信朋友圈有人在曬殺娃娃魚 經查證是人工養殖大鯢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大鯢,又稱娃娃魚,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私人捕殺及食用。然而近日有微友在微信上發布了一組圖片,一男子將娃娃魚按在砧板上宰殺,且宰殺地點就在大洋鎮內。市森林公安局民警獲知線索第一時間介入調查,經查,該男子所宰殺的娃娃魚為人工養殖的大鯢,可以食用。
  • 【趣事雜談】大鯢為何被稱為娃娃魚?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嗎?
    「大鯢的四肢胖胖的短短的,就像小娃娃的手一樣,所以被稱為娃娃魚。」鄧學建告訴記者,大鯢被稱為娃娃魚,是因為「形似」而非「聲似」。  然而,據張家界市委市政府編纂的《中國大鯢文化手冊》,大鯢是肉食性動物,屬於水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幼鯢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如絲蚯蚓、水蚤、昆蟲幼蟲以及水生的蟹類、蝦類的幼體為食,成年鯢則以食魚、蝦、蛙、螃蟹、蝌蚪、蛇、甲魚、水鳥、水生昆蟲為主。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主要攝食各種鮮活魚蝦。
  • 萬州周邊驚現野生黑熊!
    萬州周邊驚現野生黑熊!>10月25日,重慶五裡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陽管理站發現一隻受傷野生黑熊,目前已送往重慶動物園進行救治。哺乳動物,身體肥大,會遊泳,能爬樹,喜歡在夜間出行,白天則躲在樹洞或巖洞中休息,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列為二級保護動物。五裡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3000公頃原始森林,不僅是「植物的王國」,還是「動物的天堂」,境內擁有大量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現有野生陸生脊椎動物422種,其中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動物達79種。
  • 解密「山溪隱士」中國大鯢 叫聲似嬰兒啼哭得名娃娃魚
    中國大鯢是地球上最大的兩棲動物記得30年前,在秦嶺南北的河流裡抓螃蟹時,翻開一塊石頭,就有可能遇見「娃娃魚」,長大後才知道,它叫「大鯢」其實陝西的兩棲動物種類並不多,只分布四種鯢,中國大鯢、太白山溪鯢、秦巴北鯢和西藏山溪鯢。其中,中國大鯢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中國特有種類,是地球上最大兩棲類動物。因為它的叫聲類似嬰兒的啼哭聲,所以得名「娃娃魚」。
  • 大鯢保護區開展關愛水生動物
    11月中下旬 , 大鯢保護區組織開展為期一周的「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主題科普宣傳活動 。 科普宣傳走進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金鞭溪風景區 , 傳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理念。藉助景區優勢客流資源 , 現場宣講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吸引諸多遊客駐足 。 部分遊客表示,「大自然賦予的珍稀野生動植物 , 人類是應該保護好,這樣我們旅遊的才有看頭」 。 科普宣傳走進武陵源寶峰路社區 , 呼籲廣大居民不非法捕撈、不食野生動物,並帶動周圍親朋好友、鄰居 , 形成保護野生動物、崇尚健康生活的良好風尚。
  • 螞蟻集團牽手東港股份,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增資東港瑞宏
    12月2日晚,東港股份披露,由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螞蟻集團」)持股100%的上海雲鑫擬分期增資北京東港瑞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港瑞宏」),東港股份的全資子公司東港嘉華持有東港瑞宏90%股權。
  • BW驚現「野生」烏鴉?現場真的是太太太火爆了!
    BW驚現「野生」烏鴉?現場真的是太太太火爆了! BW現場驚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