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1月19日訊(記者李波)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中韓兩國的雙邊貿易更加頻繁,同時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深,中韓之間客箱船營運對於促進中韓煙臺產業園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11月19日,中韓煙臺產業園媒體行採訪團來到煙臺國際貨櫃碼頭和渤海國際輪渡,感受中韓海上高速綠色客貨運輸大通道的魅力。
19日下午,採訪團一行來到煙臺國際貨櫃碼頭看到,碼頭一片繁忙,貨輪停靠在泊位裡,工作人員正操作岸橋設備把貨輪上的貨櫃卸下來,吊到依次排隊的拖車上,再轉運到旁邊的堆場裡。
據了解,這裡每周共六班中韓客箱船密度是目前中國與韓國之間最高的,國際貨櫃碼頭成為助推中韓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與動力。關於國際碼頭助力中韓煙臺產業園發展的核心優勢,國際貨櫃碼頭公司總經理周波這樣評價:「兩條中韓客箱船航線,煙臺平澤每周三班海藍鯨,煙臺仁川每周三班香雪蘭是目前中國與韓國之間客箱船密度最高的。這兩個特色航線是煙臺市對韓國經濟貿易活動的大通道,為中韓煙臺產業園提供最順暢的門戶與舞臺。」同時,中韓純貨櫃班輪的航線網絡,煙臺到釜山,群山,光陽,仁川,平澤等每周13班船主導著煙臺與韓國經濟貿易活動,其中小商品業務一枝獨秀逐年增長。成為中韓貿易最有特色的兩點。
「煙臺港是全國保稅港區唯一的100%外貿碼頭都在保稅港區之裡的,內外貿一體化以後形成芝罘灣港區所有內外貿碼頭業務都在保稅港區實現碼頭內部短倒零距離,客服服務一站式。」周波受訪時表示,這種布局結構能幫助煙臺國際碼頭最大限度利用國家政策優勢,為煙臺產業園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時間回到2017年6月29日,煙臺國際貨櫃碼頭,隨著第一個貨櫃穩穩地被吊裝上船,「海藍鯨」輪客箱船正式開啟中國煙臺到韓國平澤的運營,擔負起中韓國際航線的通航重任。 「海藍鯨」輪搭載著675名旅客,重箱241TEU出港駛往韓國平澤港,正式投入中國煙臺至韓國平澤航線運營。 "海藍鯨"輪的投入營運,翻開了中韓國際航線發展歷史新的一頁。
「海藍鯨」輪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客箱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載重噸現代化客箱船,船長182.6米,型寬25.2米,船舶總噸2萬多噸。在貨物裝載能力和裝載效率上具備優勢,同時又能給旅客提供豪華郵輪的乘坐體驗;相較於貨輪,其作為客班輪可實現貨櫃快速通關,大大節省了時間和運營成本。
煙臺至平澤航線自開通以來,共運載旅客42萬人次,運載貨櫃15萬TEU,營業收入近5億元。煙臺渤海國際輪渡有限公司是由渤海輪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煙臺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韓國HANARO海運(株)等知名港航企業合資成立的中韓合資公司,在中韓兩國之間成功搭建起一條安全、經濟、通暢的海上黃金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