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也是目前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人類在自身不斷發展和演化的過程中對其所生存的星球從來就沒停止過探索。在浩渺的宇宙中,為何只有小小地球能適合人類居住?地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人們一直在思索著這些問題。
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對地球充滿了好奇。那時的人們認為大自然裡存在的一切都是由上天創造的,一切都是與生俱來的。西方的「上帝創世說」曾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佔據統治地位,人們都相信有一個超乎人力之上的上帝創造了一切。然而,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遠遠不滿足於「上帝創世"那樣的答案了。
歷史在前進,人類探索的腳步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在關於地球起源的各種理論中,比較普遍被人接受且較早就產生的是星雲說。科學家們認為在距今約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太陽系星雲收縮形成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約4億年後,地球開始形成。
另外,法國生物學家布豐提出的「彗星碰撞說」曾一度引起人們的注意。法國生物學家布豐在 18世紀就創造了「彗星碰撞說」。他認為彗星落到太陽上,把太陽打下一塊碎片,碎片冷卻以後形成了地球,即地球是由彗星碰撞太陽所形成的。這一學說打破了神學的禁錮。
此後,其他科學家繼承和發展了布豐的學說,將地球形成原因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然而,1920年,英國天文學家阿瑟•斯坦萊•愛丁頓卻指出,從太陽或其他恆星上分離下來的物質都很熱,以至於它們擴散到宇宙空間前還來不及冷卻。美國天文學家萊曼•斯皮特澤在1936年證實了這一理論。
1944年,德國科學家卡爾•夫蘭垂•克•馮•韋茨薩克對以往的「星雲假說」進行了進一步發展,他認為,是旋轉的星雲逐漸收縮形成了行星。如果把星雲中的電磁作用考慮進去,可以解釋角動量是以什麼形式由太陽轉移到行星上去的。
隨著人們在該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科學家們提出的有關地球起源的學說已多達十餘種。除以上兩種外,主要還有以下一些學說:
1.隕星說。1755年,康德在《宇宙發展史概論》中提出了該學說。他認為,隕星的積聚形成了太陽和行星。
2.雙星說。此學說認為行星都是由除太陽之外的另一顆恆星產生的。
3.行星平面說。該學說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個平面上繞太陽轉,原始的星雲盤產生了太陽系。
4.衛星說。該學說認為可能存在著數百個同月球一樣大的天體,如海王星、土星的衛星等,它們共同構成了太陽系。
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進步,人類對地球的形成的認識將越來越深入和趨向統一。我們有理由相信,揭開地球起源之謎並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
關注我,探索你所不知道的有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