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究竟是怎樣出現的,這個問題纏繞了人類社會很久,但至今沒人可以信心十足地給出答案。這個問題就如同「我是誰,我從哪裡,我到哪裡去」一樣不同的人帶來的觀點就不同,在無數次的爭論、探討中,有人提出了目前普遍可以接受的想法,生命是從慢慢進化而來的。
但這個想法並不能說服所有人,既然在地球上找不到答案,不如我們將眼光放到地球之外的地方。於是有天文學家就提出了「生命來自宇宙」這一大膽的想法。
支持這個觀點的人也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宇宙,是其它文明的外星人帶到地球上的;另一派認為,地球生命是宇宙自然出現的,在地球環境成型之初,彗星的隕落給地球帶來了形成生命的原材料,即水和有機生物,之後具體的進化與生命的誕生都是在地球上完成的。
2012年上映過一部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這部電影中對於生命來源的觀點就傾向於外星文明的傳播。在地球環境適合存在生命後,外星文明將生命的種子帶到了地球上,在經過了數億年的進化後出現了第一批生命。外星派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其實是外星文明的造物,並不是自然演化而來的。
至於文明來源於宇宙星體這一派對自己的觀點也有一定的研究。
在1969年墜落的默奇森隕石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至少35種胺基酸只是形成生命的因素之一。而默奇森隕石以及所有早期微行星一樣都能夠自行產生能量,並且這種能量能夠全方面加熱微行星,致使部分微行星產生效果不一的熔化效果,有的只熔化部分有的則全部熔化。
只熔化部分地方的微行星在內部會逐漸形成類似地心的結構,金屬核、熔巖幔以及原始巖殼,形成一種內熱外冷的小型天體結構,其內部流體會在熱量的影響下湧向表面,而這些液體中可能就包含水,並且其內部結構在科學家研究後表示可以存在5000萬年。這樣小型的類生態環境,難免讓人產生其中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出現生命的條件、環境以及相當長的存在時間,似乎坐實了生命是通過隕石傳播的可能性,但科學家表示並不能確保在微行星存在的5000萬年內能否誕生生命,生命的誕生到底需要多長時間,這在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答案。
而且研究人員表示,隕石可能只是生命流向宇宙的交通方式,而不是真正誕生於隕石上,畢竟隕石是星體碰撞後的殘留物,可能在某個星球上有存在個生命,但是與其它星體碰撞後帶著生命的種子於宇宙中流浪,並在偶然間接觸到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後誕生新的生命。
以我們目前的科技來說,關於生命的起源我們能做到的研究很少很少,但人類對於生命誕生的起源一定不會就此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