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幾乎是唯一的大混亂、大顛覆的時代。英雄小丑,奸雄淫婦,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筆者非常喜歡這一時期的歷史,下面推出一個新的系列,追憶兩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是一段金戈鐵馬,戰亂頻仍的年代。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五胡亂華促進了多民族的大融合。但在1700多年前的東晉時代,五胡亂華恐怕是當時南方漢族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如今這些種族,大部分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了。今天筆者就來說一說在當時赫赫有名的鮮卑族。
讀遍歷史,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個事情。華夏族以及後來的漢族,它的對外戰爭史實際上大部分是農耕文明對抗遊牧文明的歷史。一般地來說,長城以南,以農耕文明為主,主要集中在黃河,淮河,長江流域。長城以北,以遊牧文明為主,主要的區域就是大草原。中原王朝一直在對戰草原上的各種族群。打敗了一個又來一個,徹底消滅了一個族群,另一個族群又興盛起來。連綿不絕,似乎永遠也不能消滅乾淨。先有匈奴,再有鮮卑,後有柔然,然後是突厥,契丹,蒙古。這些名字都耳熟能詳了,但其實遠遠不止這些族群。筆者認為,就跟中原王朝有幽州、冀州、涼州、豫州的劃分一樣,草原上的族群也是分地域而居的,不同區域居住的族群被中原王朝命名為不同的族群。草原上族群多數以部落聯盟的方式集結。今天草原西邊的族群強大了,徵服了草原,那麼大家都聽他的。明天草原東邊某個族群強大了,打跑了西邊的,那麼草原上就聽東邊的號令。中原王朝永遠不能徹底將遊牧民族消滅,就像草原上的永遠都有牛羊一樣。偌大的草原,總會有它的主人。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分布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雖然在秦漢時代,鮮卑族就在史書中出現了,不過鮮卑族真正的舞臺,是兩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候,鮮卑族的幾個部落都湧進了歷史畫卷之中,群雄逐鹿,大展身手。鮮卑族的幾個主要的分支部落如下。
1.鮮卑慕容部。區域主要在蒙古草原的東部。
2.鮮卑宇文部。區域主要在蒙古草原的東北部。與其他鮮卑族不同源,不是出自東胡-鮮卑族群,而是加入鮮卑的各族人,主要是匈奴人。
3.鮮卑段部。區域主要在蒙古草原的東北部。
4.鮮卑拓跋部。區域主要在蒙古草原的北部。
5.鮮卑禿髮部。區域主要在蒙古草原的西部。拓跋跟禿髮發音相似,大部分認為是同一部落,分裂成兩支。
6.鮮卑乞伏部。區域主要在蒙古草原的西北部。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個鮮卑部落都是融合了匈奴、漢族等形成的族群,互相有聯合,也有征戰。鮮卑諸部陸續建立了幾個國家。如下所示。
1.前燕。慕容儁建立,國祚18年。
2.後燕。慕容垂建立,國祚23年。
3.西燕。慕容泓建立,國祚10年。
4.南燕。慕容德建立,國祚12年。
5.吐谷渾。慕容吐谷渾建立。鮮卑慕容部分出來的吐谷渾部,在西南建立政權,國祚350年,後被吐蕃所滅。
6.南涼。禿髮部禿髮烏孤建立,國祚17年。
7.西秦。乞伏部乞伏國仁建立,國祚46年。
8.北魏。拓跋部拓跋珪建立,國祚148年。
9.西魏。拓跋部北魏皇族元寶炬在宇文泰的擁立下即位,歷時22年。
10.東魏。拓跋部北魏皇族元善見在高歡的擁立下即位,歷時16年。
11.北周。宇文部後代宇文覺建立,國祚24年。
秦漢以來,鮮卑民族是影響中華文明進程最為持久的北方遊牧民族。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族政權為數最多,持續最久。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鮮卑族雖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其生命早都融合進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