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上海開始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中規定,違反條文的垃圾處置單位,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針對個人違反該條例相關條文的情況,可處以人民幣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在上海垃圾被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以及幹垃圾四大類,而自從垃圾上海實行來及分類後,上海人民在每天扔垃圾時都會面臨著「你是什麼垃圾」這樣的靈魂拷問。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日常能見到或用到的一些如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手機、電腦、移動電源、耳機、U盤等電子產品是什麼垃圾呢?
很多小夥伴估計會說是可回收物,但實際上還是要再細分一下的。像完整的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空調、洗衣機等電子產品都屬於電子廢棄物。其中像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型家電是不能像垃圾一樣丟棄的,應該聯繫規範的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進行預約回收,或者按照大件垃圾管理的要求進行投放。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而一些如手機、筆記本電腦、耳機、相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等小型電子廢物則可以按照可回收物進行投放,當然我個人更建議通過一些渠道進行回收,也能換一些錢,何樂而不為呢?而一些電腦的外設,比如鍵盤、滑鼠、耳機、U盤、存儲卡等等產品,裡面除了主板晶片之外就是塑料或者金屬外殼,因此這些物品實際上也算是可回收物。
但是,電子垃圾其實算是比較特殊的垃圾,因為在有些電子產品中,塑料、金屬等是可以進行回收的,但是電池可能含有重金屬,屬於有毒有害物質,需要投放至有害垃圾。所以如果你把手機、筆記本電腦、相機等拆開扔的話,那麼電池部分則需要投入有害垃圾。還有個非常鮮明的例子就是移動電源是可回收物,但移動電源拆出來的電池則是有害垃圾了。這裡也提醒一下大家,像手機電池、鈕扣電池、鎳鎘電池、蓄電池、鋰電池等含大量重金屬,不可以隨意丟棄,要投入「有害垃圾」桶,而我們現在常用的5號和7號電池都屬於無汞或低汞電池,已無有害重金屬,用完後可以隨生活垃圾一起丟棄,可直接作為幹垃圾處理。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那麼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呢?原因很簡單,我們產生的垃圾太多了,並且很難處理掉。我國每年產生的垃圾總量約有4億噸,並且每年的增長速度是8%。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而作為國內最發達城市之一的上海,率先開始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據統計,1978年,上海的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08萬噸,至2017年已達900萬噸,40年裡增加了近8倍。經濟的高速增長不僅推動消費增長,也導致生活垃圾的激增。2017年,上海平均每天產生2.47萬噸生活垃圾,以2418萬常住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天就要「生產」1.02公斤生活垃圾。可能只說數字大家並沒有特別直觀的感受,按每天2.47萬噸的垃圾產生量計算,14.25天即可堆出一座重量相當的金茂大廈(高度420.5米,約有20萬平方米),37.4天即可堆出一座上海中心大廈。而另一個形象的例子就是杭州市每天會產生1.2萬噸垃圾,三年產生的垃圾量可以填滿整個西湖。城市快速發展和走向繁華的進程中,垃圾的產生量也隨之提升。據2018年環保部發布的「2017年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排名」,其中前十名中有九個是一線城市或新一線城市。根據住建部2018年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600多座大型和中型城市中,三分之二已經陷入垃圾圍城的狀況,並且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沒有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存在。我們目前所產生的垃圾量已經大於我們的垃圾處理能力,垃圾很難被及時處理掉,所以越來越多的城市也都逐漸被垃圾所包圍。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目前,我國處理大量垃圾的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燒和堆肥。其中垃圾填埋靠的是自然降解,我們可以來了解下常見物品的填埋降解速度是多少。蘋果核等水果的降解速度大約是2周,羊毛衣物的降解速度大約是5年,易拉罐等金屬的降解速度大約是200年,塑料製品的降解速度大約是1000年,玻璃製品的降解速度大約是200萬年。一般的填埋大部分垃圾完全降解需要300年左右,以我們目前產生垃圾的速度看,天然降解無法滿足我們目前需要的垃圾處理速度了。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所以越來越多的垃圾開始被焚燒處理,焚燒處理相較於填埋要更加的經濟、高效。不僅能減少填埋用地,並且焚燒後產生的熱能還能進行供暖或供電。但其弊端也非常明顯,垃圾焚燒會產生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物質之一的二噁英,它是含氯及碳氫化合物(塑料製品等)在燃燒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強致癌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內分泌毒性,毒性相當於氰化鉀的1000倍,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一旦進入人體,會長久駐留,破壞人類免疫系統、改變甲狀腺激素和類固醇激素以及生殖功能,最為敏感的是影響人體發育,導致胎兒畸形。而於有機物多(果皮及剩飯菜等),含水量較大而熱值較低,在焚燒過程中難以達到理想高溫,並且含大量塑膠袋及餐盒等塑料製品,在焚燒時更易產生二噁英。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而在垃圾分類後,針對不同類型的垃圾也會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垃圾的焚燒量,而且分類焚燒所產生的二噁英也會更少,同時基於焚燒爐對氣體的處理機制和採用新的焚燒技術(焚燒溫度1200℃以上),也能降低二噁英類的排放量並且讓產生的二噁英基本不會排放到外界。
目前上海市將垃圾分為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種不同的垃圾,在扔垃圾時我們也要按照這四類分好進行投放,具體的分類筆者在這裡也不進行闡述了,反正是蠻複雜的。不過想想日本垃圾要分為51種,我們的只分四類還是挺簡單的了。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這個分類也是難倒了許多人,所以網友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於是就有了豬豬分類法,豬能吃的叫溼垃圾,豬都不吃的叫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賣錢買豬肉的就叫可回收垃圾。雖然並不絕對準確,但整體來說也基本能幫助我們分清大部分垃圾了,如果有分不清的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或是通過一些微信小程序進行搜索。而被分類的垃圾也會進行不同的處理,有害垃圾會交給各類危廢處理企業,可回收物則交給各類資源再生工廠,溼垃圾交給資源化利用廠,幹垃圾則會給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進行焚燒發電,垃圾分類越明確,處理效率也會越高。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而繼上海出臺法規實行強制垃圾分類後,北京也要推動垃圾分類立法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而目前北京所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將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雖然和上海稍有不同,不過據了解廚餘垃圾、其它垃圾與溼垃圾、幹垃圾基本是一樣的,並且雖然名稱不同,但垃圾的投放、運輸、處理操作都是一樣的,目的都是更好的將垃圾進行分類和處理。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當然不只是上海和北京,很多大城市也紛紛加入到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隊伍中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46個重點城市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正在逐步建立。2020年,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垃圾分類,任重而道遠。
其實早在2000年,我國就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當時有8個城市定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不過那時候的垃圾分類非常簡單,就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但基本上是沒什麼作用,很多垃圾都是隨意丟棄到垃圾桶裡的。所以這次推行強制垃圾分類,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的,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生產者也是垃圾的投放者,要想做好垃圾分類,首先我們每個人就要將垃圾分類進行丟棄。雖然前期可能會覺得很麻煩,但好習慣總是慢慢養成的,漸漸的就會把垃圾分類當做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保護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