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回收利用率超35%

2021-01-07 中國建設新聞網

南寧市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目前已基本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南寧市2020年第三季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的通報》中,南寧市在4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檔,工作成效顯著。截至今年11月,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自今年三季度末開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35%。

據了解,2017年南寧市被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3年來全市共投入25.95億元用於垃圾分類,按照「管行業就要管垃圾分類」的原則,條塊結合,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探索出「固廢大分流、垃圾小分類」模式,實現「回收利用率提高、分類覆蓋率提高」兩個目標。

加強規劃引領

出臺系列保障制度

南寧市從頂層設計著手,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制度,從根本上保障垃圾分類工作順利推行。

編制配套政策。已編制完成《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專項規劃》《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南寧市有害垃圾收運和處置方案》《南寧市可回收物分類收運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方案》等40份相關配套政策。

完善標準體系。以廣西地方標準形式發布《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配置及作業規範》,用於指導南寧市及全區其他13個地市的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理作業。

強化立法保障。《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已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於今年8月1日正式頒布施行。

建立考評機制。完善考評辦法和實施細則,實行垃圾分類日檢查反饋、月考核通報、年結果總評制度,連續3年將垃圾分類納入市、城區兩級績效考核體系。

明確責任主體。組織開展全市垃圾分類責任主體名錄信息收集工作,完整地摸清了全市建成區內公共機構、公共場所、住宅小區及相關企業等91288個垃圾分類責任主體,為精準開展考評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保障。

補齊設施短板

分類處理力提升

3年來,南寧市注重全流程補齊設施短板,前端投放收集、中端轉運、終端處理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補齊前端設施。3年來,各分類責任主體按照數量充足、設施完善、標識規範的要求新增採購垃圾收集容器約30.12萬個、垃圾分類桶14.07萬組、宣傳設施1.9萬個,有效補齊前端分類投放設施短板。

配套設施設備。在分類運輸方面,配置廚餘垃圾運輸車125輛、有害垃圾運輸車19輛、可回收物運輸車36輛、其他垃圾清運車2174輛,為全市637輛大、中型其他垃圾運輸車、96輛廚餘垃圾運輸車安裝了GPS(全球定位系統)定位儀;在分類中轉方面,建成小型其他垃圾轉運站54座、大型綜合垃圾轉運站1座、可回收物分揀中心6個、有害垃圾暫存點10個,基本實現垃圾分類運輸、計量、中轉等功能。

提高終端處理能力。在其他垃圾處理方面,在市區東北面已建成日處理能力達3135噸的平裡靜脈產業園;在西北面已開工建設設計處理能力達3000噸/日的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在廚餘垃圾處理方面,已建成1個日處理能力達1000噸的南寧市餐廚垃圾處理廠、12個總處理能力達20噸/日的廚餘垃圾就近就地處理設施、1個日處理能力達100噸的維爾利廚餘垃圾處理廠。在可回收物處理方面,做好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處置企業有效銜接工作,日處理能力達1359.99噸。在有害垃圾處理方面,全市4家工業源危險廢物處置企業日處理能力達531噸,能基本滿足生活源有害垃圾處理要求。

開展分類執法

不按要求投放將受罰

自《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今年8月出臺以來,南寧市先後配套制定出臺了《南寧市居民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方案》等多個政策性制度性文件,為下一步執法工作奠定了基礎。

考慮到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和全面攻堅階段,今年8月以來,該市依然以宣傳督導為主、處罰為輔。自今年11月起,由南寧市垃圾分類辦牽頭、市綜合執法局等多個部門組成聯合督導組,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廚餘垃圾規範收運聯合督查執法活動」,重點對商業綜合體、居住區、公共機構廚餘(餐廚)垃圾規範投放、設施配置、規範收運工作進行督查,對存在問題的下達整改通知書,對拒不整改的啟動處罰程序。目前,已對第一批列入到點收運廚餘垃圾的垃圾產生單位共628個單位(企業)開展桶邊執法工作。

據了解,今年12月20日,南寧市已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活動。今年12月底至明年3月,重點針對農貿市場、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開展專項執法;明年3月~6月,重點針對賓館酒店、商場超市、交通樞紐、公園廣場等場所開展專項執法;明年6月起,重點針對住宅小區及投放個人開展執法工作,並開展垃圾分類嚴管月行動,實施執法嚴管、處罰為主。


相關焦點

  • 北京市廚餘垃圾分出量增12.7倍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
    》(簡稱《條例》)實施8個月以來,北京垃圾分類成果顯著,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1.7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北京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說,自2020年5月1日《條例》實施以來,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逐步提升,廚餘垃圾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4248噸/日,增長了12.7倍,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1.78%。
  • 構建全過程體系 重慶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擴大垃圾分類體系覆蓋面重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已覆蓋119個鎮街、1155個社區、8503個小區、417萬戶居民。其中,主城區垃圾分類已覆蓋271.4萬戶居民,覆蓋率從去年6月的33%,提高到2020年5月底的72%。主城區以外區縣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從零開始,到2020年5月底已覆蓋122.8萬戶居民,覆蓋率達到38%。
  • 誰提供一次性餐具誰回收 深圳代表委員熱議垃圾減量和分類
    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努力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生態工業區,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節能建築。王琛是一名「老」政協委員,他很關注環保領域。他認為,生態文明關乎民生幸福福祉。擔任政協委員多年,他提出了多個與環保相關的提案,包括建設自行車綠道、制訂灰霾預警機制等。今年,他繼續準備了「提高環保意識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量」的提案。
  • 垃圾分成幾類?如何推進?四川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提出,四川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為基本類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餐廚垃圾的單獨投放比例,逐步降低其他垃圾佔比。《徵求意見稿》還提出了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時間表:到2020年,成都、德陽、廣元3個國家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 四十六個城市將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以機制調動「全民...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對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等進行了部署。按照《方案》,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的城區範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這意味著全國將有46個城市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我國建築垃圾產量日趨嚴重但資源化利用率不高 專家建議建築垃圾...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建設項目中的設計、施工與拆除工程多採用傳統的粗放型生產方式,直接造成大量建築固廢垃圾產生,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偏低,建築垃圾的處理處置還處在簡單化、無序化的初級狀態;另一方面,對於各類建築垃圾未實施分類回收及有組織的消納和資源化管理,各級政府監管部門未對建築固廢垃圾的生產者規定強制回收的義務。
  • 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對垃圾焚燒發電的影響應對措施
    國內最早的城市垃圾分類採用的是無序和簡單的方式,也就是回收站回收廢物方式。目前垃圾焚燒是最基礎,也是最便捷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現有的垃圾焚燒逐漸暴露出處理效果不佳及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在21世紀經濟結構逐步調整的狀態下,重新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合理地分類利用,將成為新一輪環境問題應對手段。(2) 分類後各種垃圾的比例。
  • 煙臺出臺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 搭建全程分類體系
    煙臺市城管局副局長、一級調研員王克山介紹,《辦法》共八章四十九條,主要從規劃和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促進措施、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方面對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對煙臺市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全程分類管理、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進行規範,重點強化全程分類體系建設,為提升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和實效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 深圳七大資源類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初步形成
    去年起,針對市場上還未自發形成回收處理體系,但具有資源利用屬性的七大類垃圾,包括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餐廚垃圾,深圳市城管局陸續推動新建分流回收處理體系。   若這七大資源類垃圾不被回收再利用或無害化處理,當做垃圾被扔掉,有的不僅汙染環境,形成資源浪費,更對深圳原本緊張的垃圾末端處理設施帶來更大壓力。
  • 為垃圾分類回收提供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狒狒到家到底是幹什麼的?
    ,德國自1904年就已經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政策,其垃圾利用率更是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日本垃圾分類政策更為嚴格和細緻,堪稱榜樣。2019年7月上海市正式以法制框架施行垃圾強制分類,一時引爆社交媒體,全國人民垃圾分類意識提升,其他45市先後發布生活垃圾管理相關條例、意見,逐步落實垃圾強制分類政策。2019年9月1日,西安也進入了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 天津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分類標誌》(GB/T19095-2019)和《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相關標準要求,確定我市生活垃圾「四分類」具體內容,指導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區域及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提升全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和投放準確率,特制定本目錄。
  • 我國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方法探究
    另外,在生活垃圾處理中,相關人員要對垃圾進行回收處理,減少對我國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建立相應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生活垃圾處理工作中,相關單位應建立起相應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保證相關工作可以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提高垃圾處理工作的水平,保證相關工作具備一定的規範性。安裝的垃圾收集設施在垃圾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用除氯垃圾袋收集垃圾,減少在焚燒過程中垃圾出現爆炸的情況。
  • 超3萬名黨員齊參與,廣州天河形成垃圾分類「天河經驗」
    與2019年相比,其他垃圾量下降15%,廚餘垃圾量上升22%,可回收物量上升20%。目前全區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超39%。》等,從分、投、收、儲、運、處六個環節明確主體責任、標準規範、工作措施,構建標準體系、責任體系、投放體系、收運體系等六大體系;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優化提升全程分類的四大能力,實現「主體有作為、鏈條有銜接、資源有整合、成效有保障」。
  • 成都垃圾分類攻略來了
    、清掃、分類收集、轉運和分類處置等各環節具體操作規範,為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提供明確指引。 推行計量收費、分類計價,是國際大城市垃圾管理通行做法,也是促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下一步,成都將會結合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適時建立有利於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激勵約束機制,逐步推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政策。
  • 分類回收or處理技術?日本城市環境變乾淨的背後
    為了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日本明確提出了3R原則: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循環(Recycle);並且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垃圾分類標準,多年以來,日本居民嚴格執行這些細緻的分類規則,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回收的良好習慣,如今大部分日本人都會選擇把垃圾帶回家,分好類再丟棄,這就是大街上看不到垃圾的原因之一。
  • 總結|生活垃圾分類背後的10個科學原理
    總結|生活垃圾分類背後的10個科學原理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環境問題觀察  作者:減法博士  2019/8/26 9:35:03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生活垃圾分類有科學原理麼?溼垃圾回收於大地、幹垃圾回收於天空,可回收物回收於社會以上海為例,溼垃圾通過堆肥變成肥料回歸土地、幹垃圾通過焚燒回歸天空,可回收物通過交易回歸社會,有害垃圾需要通過專門處理才能進一步分類和回歸
  • 垃圾分類來了 濱海新區準備好了
    小朋友參加垃圾分類小遊戲工作人員向商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志願者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1日,《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標誌著垃圾分類正式走入新區市民生活活動現場,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為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並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品,引導居民踐行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嚴格按照垃圾分類要求投放生活垃圾。「希望通過我們的宣傳活動,能夠讓更多的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來,為城市整體文明水平提高作出貢獻。」
  • 泰安高新區多元推進垃圾分類 點亮高新綠色生活
    泰安高新區多元推進垃圾分類 點亮高新綠色生活2021-01-14 09:01責任編輯:宋曉彤訊(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董文一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生活垃圾被稱為「放錯地方的資源」,有效的垃圾分類,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增加經濟效益。
  • 肇慶「垃圾分類」試點正式開始了!這些知識你要知道
    ▲ 徐步河 攝6月27日上午,端州區召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動員大會,部署2018年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加快推進端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步伐。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企業各4處,及2處居住小區。相關公司按照指定線路對分類試點單位的垃圾進行回收。
  • 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及處理策略分析
    1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狀1)管理職能部門缺乏協調合作。目前生活垃圾的清運、處理由市政部門負責,環保部門參與的積極性不足。除北京市可回收物管理併入城管委、上海市生活源可回收物納入環衛體系外,其餘城市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貯存、處理職能沒有進行明確劃分。2)分類處理設施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