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過程體系 重慶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2020-11-24 中國建設報


近年來,重慶市整體推進垃圾分類全過程體系建設,構建垃圾分類智慧化運輸網絡,建設種類齊全的垃圾分類處理基地,取得了積極進展。

全面建立高位推進機制

2019年8月,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擔任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21個市級責任部門分工推進行業領域分類工作,38個區縣和萬盛經開區全部建立了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政府「一把手」工程,為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擴大垃圾分類體系覆蓋面

重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已覆蓋119個鎮街、1155個社區、8503個小區、417萬戶居民。其中,主城區垃圾分類已覆蓋271.4萬戶居民,覆蓋率從去年6月的33%,提高到2020年5月底的72%。

主城區以外區縣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從零開始,到2020年5月底已覆蓋122.8萬戶居民,覆蓋率達到38%。此外,全市1.18萬個公共機構已開展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

提升分類效果

堅持以鎮街為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區分居民小區以及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以及酒店、賓館、超市等相關企業,通過分類別打造示範點,逐步推行樓層撤桶、定時定點投放等措施,提高分類實效。

目前,主城區廚餘垃圾(含餐廚、家庭廚餘、其他廚餘垃圾)量已超過1700噸/日,居民家庭有效分出的家庭廚餘垃圾量明顯增長;全市可回收物收運量目前達到2456噸/日,其中主城區已達到1519噸/日,主城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過30%。

提高分類處置能力

目前,全市有分類運輸車輛2955輛,其中主城區1373輛,準確分類出來的生活垃圾基本實現專車分類運輸。

2020年年初,主城區新建成投運走馬生活垃圾中轉站,分類轉運能力提升到11750噸/日。2019年6月以來,全市新建成投用1座生活垃圾焚燒廠、4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新增分類處置能力5200噸/日。

2020年6月底,主城區啟動調試渝北洛磧餐廚垃圾處理廠和家庭廚餘垃圾處理廠,新增分類處理能力3100噸/日。目前,主城區每日1萬噸的原生生活垃圾已實現「零填埋」。

此外,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有危險廢物處置經營單位71家,年處置能力163萬噸,除螢光燈外,有害垃圾實現市內無害化處置,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站9000個、分揀中心11個、回收基地5個。

提高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

參與率、投放準確率

建立市、區縣、鎮街、村社四級指導員制度。全市組織入家入戶宣傳達310.8萬次,組織校園、家庭、社區互動和「小手拉大手」活動達到9200餘場次,組織月度主題活動達3700場次,編印發放宣傳手冊、指南、知識讀本300餘萬份。

全市發布各類垃圾分類平面廣告14.5萬塊,主流媒體宣傳3800餘篇次;開展垃圾分類網上接力和「時尚小區」評選,參與人數達到450萬人次;「重慶市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達18.6萬,垃圾分類濃厚氛圍正在形成。

許多區縣還結合實際,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生活垃圾分類變得更加時尚。如北碚區結合城區形象進行文創設計,每一個街道形成一個垃圾分類宣傳陣地,用「網言網語」普及分類知識。

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深入開展「文明新生活」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全市垃圾分類志願者達到1.2萬名,全市累計有16.1萬人次黨員幹部帶頭參與垃圾分類。在分類工作中凸顯鎮街「主力軍」、社區「主陣地」作用,以社區為著力點推進分類工作,社區垃圾分類「書記抓、抓書記」的格局正在形成。

形成法律法規和

標準體系

2019年1月1日,《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一年多來,重慶市陸續出臺《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設置及標識導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評價標準》等行業標準,修訂實施重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價細則》,依據新版《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制定印發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和設施設置指南,目前,市級層面貫徹落實《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配套性標準和政策文件已達34個,初步形成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相關焦點

  • 垃圾分成幾類?如何推進?四川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徵求意見
    地級及以上城市至少以區為單位,有條件的縣級城市至少以街道(鎮)為單位,整體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逐步擴大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在此基礎上,地級及以上城市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全覆蓋、分類類別全覆蓋、設施體系全覆蓋」的標準,選取條件相對成熟的街道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鼓勵各地積極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鄉(鎮)和示範村。
  • 什麼是生活垃圾分類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
    什麼是生活垃圾分類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北極星固廢網訊:疫情期間,生活垃圾分類問題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推行垃圾分類為何意義重大?重慶都做了哪些工作?對廢棄口罩又如何管理呢?3月16日-3月20日,FM96.8重慶之聲《民生熱線》節目特別推出重慶之聲3.19生活垃圾分類系列訪談,將就如上問題進行探討。
  •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榮獲2020年度廣東...
    近日,廣州市城市管理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研究與實踐》榮獲「2020年度廣東省環境衛生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研究與實踐》由該中心牽頭編制,並與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申報。
  • 煙臺出臺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 搭建全程分類體系
    煙臺市城管局副局長、一級調研員王克山介紹,《辦法》共八章四十九條,主要從規劃和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促進措施、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方面對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對煙臺市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全程分類管理、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進行規範,重點強化全程分類體系建設,為提升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和實效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 推進總結再提升 垃圾分類首善行 高新區舉辦《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
    2020年12月30日上午,由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服務中心、西安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共同主辦的「同創共享引領示範垃圾分類智啟新程——西安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20年總結暨《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貫徹實施推進會」雲直播活動在高新區管委會舉辦。  三年施治分類大計,首善高新勠力同心。
  • 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及處理策略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隨著生活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有了很大進展,城市人口的增多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垃圾的產量逐年增加,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垃圾圍城」的問題,垃圾的分類與管理對「美麗中國」建設有極為重要的推進作用。對此,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對國內外垃圾分類的現狀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相關的處理策略,以減少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 未來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過程處理工程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建設可持續型垃圾填埋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全過程處理新觀點》一文指出,未來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處理方式必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前端的分類、減量與資源化技術以及末端的汙染物快速消解與防滲漏技術的協同發展。
  • 今年年底,常德市城區公共機構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依據《湖南省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我市示範片區和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包括餐廚垃圾、家庭廚餘垃圾和其他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法」為基本類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市城區公共機構和示範片區可根據生活垃圾產生情況在「四分法」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具體分類類型。
  • 泰安高新區多元推進垃圾分類 點亮高新綠色生活
    泰安高新區多元推進垃圾分類 點亮高新綠色生活2021-01-14 09:01責任編輯:宋曉彤訊(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董文一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生活垃圾被稱為「放錯地方的資源」,有效的垃圾分類,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增加經濟效益。
  •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保護海洋生態
    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天津市宗教事務條例》,表決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的決定和關於天津市資源稅適用稅率、計徵方式和減徵免徵辦法的決定。會議還聽取了關於街道辦事處條例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關於提請審議土地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的議案和說明。  段春華在講話時說,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 南寧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回收利用率超35%
    南寧市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目前已基本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南寧市2020年第三季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的通報》中,南寧市在4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檔,工作成效顯著。截至今年11月,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自今年三季度末開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35%。
  • 高新區舉辦《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貫徹實施推進雲直播活動
    2020年12月30日上午,由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服務中心、西安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共同主辦的「同創共享引領示範 垃圾分類智啟新程——西安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20年總結暨《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貫徹實施推進會」雲直播活動在高新區管委會舉辦。
  • 使用科學方法聚焦重點難點 持之以恆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本報訊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王晶晶)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於今日起正式實施。昨日上午,在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後,龍崗區立即組織召開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實推進會,第一時間傳達學習市會議精神,並對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部署。
  •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難在哪兒
    來源:光明日報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困擾了人們多年。最近,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新進展——日前,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截至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多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 ...市200個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已達100%
    截至目前,我市累計有200個居民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覆蓋居民5萬多戶15萬餘人;街道示範片區建設全面啟動,象山、秀峰、疊彩、七星等4個城區各有一個街道辦,臨桂、雁山2個城區各有2個社區的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基本建成,其他各縣(市)也同步推進。公共機構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市本級機關單位達標覆蓋率已達100%。
  • ...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在推廣垃圾分類的實際操作中,小區物業是重要一環。按照《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從第二季度起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啟動住宅小區「樓層撤桶」「收集點改造」及「定時定點投放」。如何科學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住宅小區發現,松山湖園區和一些物業企業先行作了探索。
  • 淮上區大力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成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淮上區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各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注重培訓學習。多次組織相關單位負責人赴杭州、上海等先進地區學習和考察。聽取垃圾分類專家對全國的生活垃圾現狀、環境汙染、詳細的分類標準、分類要求等進行全面的講解,以便更好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發放11.2萬個入戶廚餘垃圾桶,天橋區生活垃圾分類全域覆蓋
    截至11月底,天橋區共出動作業車輛44627車次,行程763881公裡,共清運生活垃圾約25萬噸,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域全覆蓋。道路精細化保潔進一步提高天橋區環管中心建立了「衝、灑、洗、吸、掃」多元化保潔體系,特別是在治理重點和難點區域,採取「人機結合」的作業模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潔質量;採取「歇人不歇車」的作業方式,增加作業時間,提高機械化作業使用率。
  • 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
    局機關黨員幹部: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活垃圾分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紮實推進全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發出如下倡議:當好生活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局機關黨員幹部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主動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正確掌握垃圾分類方法,帶頭遵守垃圾分類有關法規政策和工作要求,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當好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者。
  • 長島垃圾分類實現城鄉全覆蓋
    「沒想到,用垃圾分類積分卡還能換米麵花生油。今後,我們要繼續把垃圾分類做好,做徹底,讓我們的環境也變得更好。」近日,長島綜合試驗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在步行街西首舉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市民欒曉玲看著家裡的垃圾「換」成了各種生活用品,切實體會到了垃圾分類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