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2020-11-26 東莞時間網

2018年7月23日,設在塞納城市嘉園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圖為工作人員演示可回收垃圾投放。

在推廣垃圾分類的實際操作中,小區物業是重要一環。

按照《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從第二季度起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啟動住宅小區「樓層撤桶」「收集點改造」及「定時定點投放」。

如何科學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住宅小區發現,松山湖園區和一些物業企業先行作了探索。松山湖將根據300戶至500戶的標準建設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選點的原則不能對著居民樓的窗戶,或在樓層側面選點。事實上,小區推進垃圾分類,要讓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需要通過精細化、科學化的「繡花工夫」把投放點工作做「細」做「實」。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區垃圾分類示範點

垃圾分類要破解「鄰避效應」

「在小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要破解鄰避效應。」開元國際物業管理東莞東城片區總經理陳雷雷說,從成本管理、環境衛生等綜合考慮,物業企業希望推進垃圾分類。然而,在推廣垃圾分類「樓層撤桶」過程中,最怕遇到家家戶戶都反對垃圾投放點設在居民家附近。因此,他希望政府部門多參與,走進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鄰避效應,是橫亙在居民和生活垃圾投放點之間的難題。許多居民不希望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在自家附近,但建遠了又擔心颳風下雨天撐傘扔垃圾太費心。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區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中心。

對於垃圾分類投放點的選擇,松山湖相關部門也「摸著石頭過河」。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松山湖分局(以下簡稱「松山湖城管分局」)園林環衛辦主任方偉東介紹,松山湖現有37個居民小區合計近50000戶家庭,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是垃圾分類工作中最困難、任務最重的一個環節,也是實現基本建成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目標任務的關鍵一步。

方偉東介紹,松山湖將參照上海經驗做法,重點依靠「三員」,即引導員、宣傳員、監督員。其中,充分調動發揮物業管理單位和業主委員會的「抓手」作用。

「樓層設桶的住宅小區,在松山湖並不多,很多居民已形成了到樓下倒垃圾的習慣。」方偉東告訴記者。事實上,這種先決條件,為垃圾分類進小區鋪墊了基礎。如今,對於松山湖城管分局來說,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需要科學建設垃圾分類投放點。

方偉東說,松山湖房管部門與物業企業也做了一些探討,並充分考慮物業企業的意見、居民的訴求,做了很多人性化的考量。例如,垃圾分類投放點不能對著居民樓的窗戶,或在樓層側面選點;其次,還要方便居民投放,不能太遠。最終,松山湖城管分局初步敲定一個標準:根據300戶至500戶的家庭標準,建設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儘量將引發爭端的設施遠離爭議各方。

用「繡花工夫」做實垃圾分類投放點

在方偉東看來,要讓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需要通過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的「繡花工夫」,把投放點工作做「細」做「實」。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區垃圾分類示範點

為此,在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建設上,松山湖城管分局作了很多考量。最終,選擇組合式長橋型(13米*1.5米)的設計,儘量滿足不佔用太多地方。「小區推進垃圾分類也不容易,都有鄰避效應。」方偉東介紹,該分局參照深圳做法,在垃圾分類投放點擺設4個餐廚垃圾桶、4個660升其他垃圾桶,3個可回收物垃圾桶、1個有毒有害垃圾桶。投放點旁邊,專門設置一個洗手池、撐開一張遮陽傘,方便居民丟完垃圾洗手等。目前,松山湖城管分局形成了方案,預計6月份率先在松湖花園、月荷居試點。

作為松山湖園區14個垃圾分類試點之一,松山湖月荷居在該項工作力求「快人一步」。「小區目前已經著手開展宣傳工作,垃圾桶也正在選購當中。」月荷局物業服務中心項目負責人朱煥強告訴記者,按照園區規劃,每小區300—500戶之間會設置一個分類投放點。「月荷居現有業主600多戶,不久將有2組分類垃圾桶出現在小區出入口。」

「近4成的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是支持的,他們更願意政府部門能通過這項工作改變市容市貌,提高市民素質。」朱煥強說道,同時持觀望態度與反對態度的居民,大概持平在30%左右,反對的原因多集中在分類工作繁瑣,居民已疲於每日的工作,無力再兼顧垃圾分類。

記者了解到,月荷居在小區內的樓道不設置垃圾桶,而設置在23個單元一樓以及地下車庫,每天物業管理公司將各單元的垃圾統一運送到垃圾轉運站,再由市政人員清理運送。

小區分類有規矩也要有溫度

除了松山湖,茶山碧桂園也對垃圾分類做了試水。

茶山碧桂園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目前有777戶居民入住。自2017年建成以來,該小區已形成不在樓層設桶,而在一樓與車庫放置垃圾桶的習慣。目前,物業公司在每棟樓下都按照「四分類」的原則,放置一組垃圾桶。

茶山碧桂園按照「四分類」的原則,放置一組垃圾桶 通訊員 莞佳 攝

雖然小區有這一配套條件,但小區居民還未有意識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一方面居民已經習慣一個包裝袋裝完全部垃圾;另一方面,物業公司也沒有強制要求居民做好垃圾分類。」茶山碧桂園一期小區物業負責人告訴鍾詠梅記者,目前4個垃圾桶還沒有正式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隨著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茶山碧桂園小區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已與垃圾分類小組建立聯繫,很快就會開展垃圾桶的選點及對小區居民的宣傳教育工作。」鍾詠梅說。按照制定的標準,小區將目前的6個垃圾點縮減為3個,而垃圾點的選擇,物業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考慮到業主的感受,確定的垃圾點通常選擇在遠離陽臺與通風口的位置,樓上的居民下樓步行3-5米即可投放垃圾。

經過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鍾詠梅發現,小區內年輕業主對垃圾分類進小區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一些年紀較大的長者,由於信息閉塞,對垃圾分類這一新鮮事物缺乏了解。在此基礎上,物業企業將對這一類長者進行更廣泛更深入的宣傳。

「在小區推行垃圾分類,既要有規矩也要有溫度。」家住南城李萍建議,對於獨居或下樓扔垃圾困難的老年群體,採取了物業「託底」的方式。

鍾詠梅希望,全市既要形成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也要在分類過程中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由物業管理公司、志願者、居民等共同配合,將這一項工作推動到社會各方面。

全媒體記者 潘少婷 馮燦宇/文

全媒體記者 程永強 鄭琳東 實習記者 陳宏穎/攝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

相關焦點

  • 垃圾焚燒發電廠難逃「鄰避效應」?四個運營管理案例給你答案!
    因此,在焚燒廠建設運營過程中僅僅規避「鄰避效應」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2016 年住建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 《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 首次明確要求變「鄰避」 為「鄰利」,構建焚燒廠與居民、社區的利益共同體,「鄰利型」焚燒廠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卻讓社區主任周密犯愁,「這段時間一直睡不好,協調會開過,居民意見也徵集了,明明是為整個小區好,居民說我不為大家考慮,就為了工作」。昨天撥打周主任手機,響起了「垃圾分類靠大家……」的鈴聲。周密說,為了宣傳垃圾分類,自己把手機鈴聲都用上了;自己家的垃圾,每天分得清清楚楚。這樣做就是希望居民能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可是事與願違。
  • 如何理性評估「鄰避設施」對樓盤的影響?
    恰恰是,在我們買房中,樓盤周邊存在這樣的設施是極為常見的,惟其如此,需要我們進行理性的分析判斷。首先,這些設施,在概念上都可以統歸為「鄰避設施」的類別(當然程度上有差別,有的很輕微有的很嚴重)。所謂「鄰避設施」,是指整體社會必需,對城市整體產生正向作用,但卻會對鄰近地區衛生環境產生負外部性,故而不受歡迎的公共設施。
  • 「疫」考之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變」與「不變」
    「疫」考之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變」與「不變」北極星固廢網訊: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珍愛地球,從垃圾分類開始,疫情當下,西安市經開區堅持「變」與「不變」,垃圾分類工作各項環節全面、有序開展。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垃圾房落地還需破「鄰避」
    「我們小區做得蠻好」;「我們小區一塌糊塗」。《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兩個月後,隨意抽問南京市民,回答可能大相逕庭。答案差異的原因,與小區垃圾分類房的推進程度有很大關係。南京總計有6000多個小區,據南京市城管局官方發布最新數據,截止目前,全市已在2545個小區建成垃圾分類收集亭房5159個;583個小區、1538個收集點在建。
  • 居民、社區、物業齊發力 雲水灣小區垃圾分類和諧又溫馨
    雲水灣小區是洪塘街道體量最大安置房小區,有2860戶居民。小區實施「撤桶並點」後,原先119個垃圾投放點位只剩5個點位,1個垃圾投放點位平均「承包」500到700多戶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撤桶並點後,社區負責人收到了居民的反饋:「垃圾桶變少了,年輕人走幾步不礙事,但對小區裡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障人士來說就不方便了。」如何解決這些老人的現實煩惱?在物業的大力支持下,雲水灣小區增加了一項暖心服務。
  • ...垃圾投放點也可以很漂亮——南石頭街推進垃圾分類優化建設
    >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美化、綠化建設,8月17日下午,南石頭街道辦事處主任鄒偉、副主任鄭斯丹帶隊,街道環監所所長潘智超、執法隊教導員江鐵牛等一同赴轄內星匯海珠灣、海玥等小區進行垃圾分類提升優化工作調研。
  • 都不想離自家近,南京小區垃圾分類房「難產」待破局
    11 月初,城南某小區的韓先生收到了物業發來的 " 問卷 ",要建統一制式的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箱房,小區內 A、B 兩組位置可供選擇,並且附上了點位的照片。雖然這兩個位置韓先生都不太滿意,可看到問卷上的備註,棄權視同服從多數。他糾結了半天,還是不捨得放棄選擇權利,回家帶著全家老小一起投票,最終投票給了 A 點位,"A 組點位都是佔用臨時車位,不會侵佔綠地,我覺得更適合點。"
  • 來看你分類投的垃圾怎麼變成能源
    從去年12月28日試燒垃圾起,電廠已經安全生產200餘天,累計處理垃圾40.54萬噸。高標準規劃建設終端處理設施,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上水平走前列。除了煙氣淨化組合工藝技術領先,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建設難度也首屈一指。事實上,剛進園區就不能不注意到「長」在半山腰上的第三資源熱力電廠以及高聳的煙囪。王健說,該項目場平工程難度之大,僅土方量就高達600萬方,還要面對60多米的邊坡落差。
  • 中央環保督察組「回頭看」督察東莞環境治理全記錄
    6月中旬,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東莞開展「回頭看」督察工作,督察組成員深入東莞20個鎮街,現場督察63個點,提出19個問題。7月上旬,中央環保督察組到東莞督導環保工作,指出問題,也看到兩個亮點。麻湧華陽湖從「臭水塘」變身國家溼地公園,證明只要努力整改,「黑龍」可降。市區環保熱電廠實時公開環保監測數據,讓「鄰避」成為「鄰利」,吸引了更多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建共享美麗東莞。
  • 鞏固背街小巷改造成果 推進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安寧區培黎街道...
    「小區乾淨整潔,鄰裡友愛相助,車讓人,人守規,消費市場秩序井然,文明城市的創建讓生活多了色彩、添了暖意 …… 」 10 月 27 日,家住蘭州市培黎街道的吳蘭香說起身邊的巨變不住地感慨。在「以綠治亂」長效機制中,全體幹部及志願者 180 餘人對培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林雜草及垃圾進行了清理。與此同時,建立「街長」管理機制,進一步鞏固提升背街小巷改造成果。
  • 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及處理策略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隨著生活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有了很大進展,城市人口的增多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垃圾的產量逐年增加,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垃圾圍城」的問題,垃圾的分類與管理對「美麗中國」建設有極為重要的推進作用。對此,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對國內外垃圾分類的現狀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相關的處理策略,以減少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 ...設施開放單位接待公眾逾5萬人 保障公眾知情權化解「鄰避效應」
    湖北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接待公眾逾5萬人 保障公眾知情權化解「鄰避效應」 2019-12-24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業典型案例分析之無物業小區如何引入優質物業服務
    本期案例中的通州區玉橋南裡小區,從最開始的無專業物業服務,到引入物業服務,再到享受優質的物業服務,這一變化過程中有什麼創新舉措,又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可喜變化,快來一起看看吧!小區物業按照一星級物業服務標準提供服務,物業費為0.85元/平方米/月,前三年按照三折(0.26元)、五折(0.43元)、七折(0.60元)逐步遞增,以培養居民物業消費習慣,營造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市場環境。通過政府採購、居民付費、新增設施有償使用、落實資產權益等方式,彌補物業服務中物業收費的空缺,實現物業服務長期良性循環。
  • 垃圾分成幾類?如何推進?四川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徵求意見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面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促進城鄉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統籌推進其他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努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 南京雨花經開區:黨建引領 推進垃圾分類落地生根
    圖為雨花經濟開發區志願者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工作。雨花臺城管局供圖垃圾分類看似舉手之勞的小事,卻是一場城市精細化管理大考。在南京雨花經濟開發區,部分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先行試點後,環保屋選址爭議聲音較大。環保屋建成後,如何引導居民正確分類和投放垃圾等,也成了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面對難題,雨花經濟開發區堅持黨建引領,把握居民群眾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關鍵點,建立垃圾分類「1 X」模式,凝聚物業、志願者服務隊、專業公司等各類社會力量,通過宣傳引導、建好設施、約束激勵等有效舉措,逐步推進垃圾分類深入民心。
  • 構建全過程體系 重慶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全面建立高位推進機制2019年8月,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擔任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21個市級責任部門分工推進行業領域分類工作,38個區縣和萬盛經開區全部建立了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政府「一把手」工程,為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 泰安高新區多元推進垃圾分類 點亮高新綠色生活
    泰安高新區多元推進垃圾分類 點亮高新綠色生活2021-01-14 09:01責任編輯:宋曉彤訊(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董文一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生活垃圾被稱為「放錯地方的資源」,有效的垃圾分類,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增加經濟效益。
  •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6日 11:42 來源:湖北日報   該項目是為解決「垃圾圍城」問題興建的民生工程,歷時兩年科學論證和綜合比較,項目選址夷陵區鴉鵲嶺鎮鳳凰觀村四組,計劃總投資10.6億元,佔地面積200畝,設計總處理規模為2250噸/日,建成後年最大上網電量17055萬千瓦時。  像不少地方一樣,該項目在醞釀階段就引發「鄰避效應」。
  • ...市200個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已達100%
    3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介紹。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5年來的工作,200個居民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市本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已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