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社區、物業齊發力 雲水灣小區垃圾分類和諧又溫馨

2020-12-04 抽屜視頻

雲水灣小區是洪塘街道體量最大安置房小區,有2860戶居民。小區實施「撤桶並點」後,原先119個垃圾投放點位只剩5個點位,1個垃圾投放點位平均「承包」500到700多戶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

撤桶並點後,社區負責人收到了居民的反饋:「垃圾桶變少了,年輕人走幾步不礙事,但對小區裡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障人士來說就不方便了。」如何解決這些老人的現實煩惱?在物業的大力支持下,雲水灣小區增加了一項暖心服務。每天早上,由小區樓道管家上門宣傳垃圾分類,專門到那些不方便丟垃圾的老人家裡上門收取垃圾,同時對分類不當的居民進行現場督導,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同時也提高了小區垃圾分類的精準度。

垃圾點位少了,住得遠的居民,扔一次垃圾要步行5分鐘。小區物業在走訪過程中發現,12幢的200多戶居民多以老年人為主,撤桶並點以後,他們要繞遠路去最近的點位投放垃圾,十分不便。物業在徵求意見後,開闢出一條捷徑,極大地方便了附近的居民。「垃圾分類工作本身就是一件不方便的事,我們應該在做好分類工作的同時儘量方便居民。」雲水灣小區物業經理應俊輝說。

新聯合物業服務公司近日召開了垃圾分類專題會議,物業人員全員出動,在原5個點位的5位桶邊督導的基礎上,再各配備一名物業工作人員做桶邊督導,輪流值崗,正確引導、主動糾錯。「現在我們每個點位都實行破袋投放,檢查透明化。」小區物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小區業主見我們如此重視垃圾分類,也不甘示弱,每次在點位投放垃圾時也會搶著說『今天我分得很好,我老頭子扔進去的紙巾都被我挑出來』『我的你都不用檢查,不相信你倒出來看,垃圾分類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分得明明白白』『阿拉兒子也很重視垃圾分類,經常跟我說,老媽垃圾一定要分好』。面對那麼多熱心業主的參與和理解、支持,我們物業人的心裡也十分感動。」

不過小區裡還是存在少量垃圾分類「問題生」,為了不讓督導員對他進行檢查,直接將垃圾扔在樓宇門口,和督導員「鬥智鬥勇」,半夜投放。針對這一現象,小區物業加緊了巡檢,仔細查看監控,及時清理在路邊的垃圾包,同時和社區進行反映,聯合社區一同加強上門入戶宣傳。一來二去,大家因為垃圾分類這件「小事」都混成了熟面孔,業主也不好意思不分類,來垃圾點位投放的時候也能笑著交流「今天我分好了」。

據市生活垃圾分類中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市廚餘垃圾分類質量合格小區佔比從年初的30%提升至62%,有機物含量從36%提高至60%。開展中心城區「確桶淨桶消桶」三桶行動,完成中心城區1000多條道路「消桶」工作,沿街店鋪垃圾桶精準分類由原來的93%上升至95.6%。

寧波晚報記者邊城雨

通訊員鮑振茂袁瀟涵範奕齊

來源:中國寧波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華雲社區:創建高標準居民家庭源頭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新湖南客戶端4月21日訊(通訊員 姚豔)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長沙市雨花區雨花亭街道華雲社區緊緊圍繞「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在垃圾分類這條時尚的道路上奮力前進,連續兩年將垃圾分類列入社區民生實事。
  • 蘇州橋西社區巧用小蟲兒「吃」垃圾,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提高了
    「誰也沒想到吧,我們社區的廚餘垃圾是用小蟲子處理的……」蘇州橋西社區的物業人員介紹,被小蟲子處理後的垃圾是最好的肥料,可用在城市社區的綠化中。「這都裝滿了,送走吧!」昨天下午3時,蘇州橋西社區的物業垃圾車將滿滿兩大車從社區回收的廚餘垃圾桶推進小區內的「垃圾處理廠」。
  • ...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在推廣垃圾分類的實際操作中,小區物業是重要一環。按照《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從第二季度起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啟動住宅小區「樓層撤桶」「收集點改造」及「定時定點投放」。如何科學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住宅小區發現,松山湖園區和一些物業企業先行作了探索。
  • 物業典型案例分析之無物業小區如何引入優質物業服務
    新冠疫情爆發後,願景和家物業與街道、社區、下沉幹部、居民志願者一道,共同參與疫情防控,在抗疫期間調撥口罩1000個、84消毒液30桶、酒精30桶等防疫物資,協助社區居委會發放人員出入證4000餘張、登記返京人員600餘人,有效的分擔了街道社區的防疫壓力,保障玉橋南裡小區居民的健康安全,獲得了居民廣泛認可,建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 定時定點破袋投放,島城這個小區讓垃圾分類變成新時尚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為引導小區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行動,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辦事處徐州路32號海林花園啟用了全封閉定時、定點、破袋投放的新型垃圾房。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行,目前小區居民已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垃圾分類已在小區變成新時尚。
  • 嘉興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評比每月公布 還分「紅黑榜」呢
    記者從嘉興市分類辦了解到,為確保嘉興市區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提速、提質、提效,嘉興市區將開展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評比活動。日前第一批參加評比的9個小區已經完成了現場考察,「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分類不準確方面,同時物業和社區工作也需要進一步跟進。」嘉興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 超3萬名黨員齊參與,廣州天河形成垃圾分類「天河經驗」
    強勢宣傳,線上線下齊發力,線下開展「洗樓式」入戶宣傳、擺攤設點宣傳,線上寓教於樂推送「垃圾分類智會人」等,有效拓展分類知識深度,知曉率達99%;站桶引導,全面發動黨員、志願者、環衛工人、物業清潔工站桶引導,形成物管小區物業站桶、非物管小區街道兜底站桶的「天河站桶特色」,推行不分類紅黃牌警告和拒收拒運制度,有效把控垃圾分類精度;注重人性服務,優化投放環境,全面實施投放點硬底化、遮雨篷、洗手盆、照明燈、
  • 垃圾分類齊參與 深圳居民參與度和投放準確率穩步提高
    央廣網深圳12月1日消息(記者李強)自今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深圳居民參與度和投放準確率穩步提高。據萬科公園裡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積極配合落實每一項垃圾分類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區環境愈加美好。每天18點50分是小區居民倒垃圾的高峰期,同時也是物業工作人員垃圾分類執勤的重要時間段。為此,物業及社區義工成立督導小組,對小區內24處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進行督導投放,提升居民垃圾投放的準確率。
  • 都不想離自家近,南京小區垃圾分類房「難產」待破局
    李先生說,垃圾分類來了,房的點位卻一直還沒選好,於是,物業就撤桶並點,建設了臨時投放點位。" 有的居民認為,垃圾桶挨著自家近,氣味大。" 李先生說,出於這種考慮,有的居民直接把垃圾桶拖到了物業門口,物業門口擺了 10 個垃圾桶,成了小區一個投放點。物業工作人員則很無奈,總不能把垃圾桶再拖回到居民樓下吧,只能默默接受了。目前,小區的垃圾房選址還在商討中,並沒有確定。
  • 物業撤離小區管理「癱瘓」 垃圾直接從3樓往下扔
    奔馳商廈是幢老居民樓,一、二樓為業主商用出租,三樓及三樓以上為住戶,共有200多戶居民。小區在兩個主樓梯口一樓設置了半開放式垃圾間,居民可前往自主傾倒垃圾。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個別居民為圖省事,直接從3樓樓梯間把一袋袋垃圾扔下來,如果有幸砸中垃圾間頂棚,就算「成功」倒了垃圾,萬一沒扔中,也當沒看見,下次「再接再厲」。據該小區居民反映,為此還出現過一次垃圾砸到路人頭上的情況。
  • 美達社區:教居民快速區分四類垃圾
    為了更好地引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進一步增強轄區居民環保觀念。近日,美達社區邀請了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的徐柏民老師來社區為居民代表和北銀公寓、大都文苑風情以及和達城的物業員工們開展垃圾分類和焚燒發電的專項知識講座。  在講座中,徐柏民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四大類,並運用生動的例子讓居民們快速區分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同時,還穿插些趣味有獎競答,並與居民就如何更好進行垃圾分類展開交流。
  • 北京:混投、無序堆放 垃圾分類問題仍存在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混投、無序堆放 垃圾分類問題仍存在去年5月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至今已過去大半年,北京多數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均有所改善。但是日前,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儘管所在小區也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但仍存在垃圾桶站設置不合理並導致居民投放不便的情況。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11月初的一個清晨,在北京瑟瑟的寒風中,穿上黃色反光背心的張青(化名)站在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
  • 北京西山庭院小區堅持垃圾分類15年,有何辦法?飼養的昆蟲幫大忙
    「小區內的落葉、枝幹等經過粉碎後在箱子裡進行堆肥。我們會進行實時溫度監測,當它完全變成腐殖質後就可以用了。」萬科西山庭院小區環境負責人李英慶告訴記者,在今年四月份,他們邀請居民一起用這些有機肥在小區中種植了50多處鄉土花卉。「在垃圾分類時,有些居民會疑惑,說我前期分好類了,在後端處理的時候,是不是又給我混到一起處理了?
  • 廢電池、廢螢光燈管等有害垃圾分類處理如何「落地」
    「新增社區回收箱沒有100%覆蓋率,有的居民反映回收箱難尋,計劃在百度地圖和藥監局微信公眾號上標註每個廢藥回收箱的具體位置,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高公眾找尋回收箱的便捷性;同時還要注意防盜,防止不法分子拿去市場販賣。」宋宏宇說。  金榜園小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鎮,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共有28棟樓1300戶人家,是較早推進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
  • 過期藥品汙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有害垃圾需分類處理
    「新增社區回收箱沒有100%覆蓋率,有的居民反映回收箱難尋,計劃在百度地圖和藥監局微信公眾號上標註每個廢藥回收箱的具體位置,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高公眾找尋回收箱的便捷性;同時還要注意防盜,防止不法分子拿去市場販賣。」宋宏宇說。  金榜園小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鎮,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共有28棟樓1300戶人家,是較早推進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
  • 「圍著人心轉」,垃圾分類「不難」
    「請您關注並參與垃圾分類,拒絕不文明及違法投放垃圾行為……」一走進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馬府新村,宣傳垃圾分類的喇叭聲便縈繞耳畔。「垃圾分類得在宣傳、督導上下足功夫。」洪武路街道副主任王宏亮說,每天,街道執法車帶著「大喇叭」在主次幹道流動宣傳;61個小區門口都設置了「中喇叭」,讓物業滾動播放;社區網格員及志願者每天還會攜帶「小喇叭」,穿梭於小區樓棟之間。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此時,正是居民扔垃圾的尖峰時段,也是居民黨員骨幹、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物業人員最忙碌的時候——他們守在垃圾桶邊,一人拿著登記表,一人戴著環保手套,打開每一戶的垃圾袋,檢查分類情況。 由於垃圾分類不準確不收運,因此每一位居民都不敢馬虎。「分類不準確,一查就知道是誰家丟的垃圾。」
  •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香樟公寓建於2000年,正好卡在老舊小區的分界線,在這一年之前建成的小區,通常算是老舊小區。老舊小區規劃建設時,垃圾分類還是天方夜譚,自然沒有考慮到垃圾房配套。現在要搞垃圾分類,需要一個垃圾房。居民都知道這是好事,可建在誰家後院都不樂意。
  • 垃圾分類準確率上不去?這個小區引進專業公司倒逼居民精準分類
    在越城區北海街道金昌美苑小區,每天早中晚,垃圾收集員都會開著裝有智能雲秤的收集車,穿梭於6個新設的垃圾收集點。除了給垃圾稱重,收集員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逐一檢查各家的垃圾分類質量,並及時將信息「上報」。「這是專業垃圾分類公司進駐小區後的做法,居民垃圾分類變得更自覺了。」該小區居民王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