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齊參與 深圳居民參與度和投放準確率穩步提高

2020-12-05 央廣網

央廣網深圳12月1日消息(記者李強)自今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深圳居民參與度和投放準確率穩步提高。

據萬科公園裡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積極配合落實每一項垃圾分類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區環境愈加美好。

每天18點50分是小區居民倒垃圾的高峰期,同時也是物業工作人員垃圾分類執勤的重要時間段。為此,物業及社區義工成立督導小組,對小區內24處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進行督導投放,提升居民垃圾投放的準確率。

在節假日期間,社區工作站會在小區內開展垃圾分類宣講活動,讓居民更深刻了解垃圾分類,有效增強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促進垃圾分類的實施。同時,為了進一步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物業在小區內全覆蓋式宣傳垃圾分類,在小區出入口、各樓棟信息欄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張貼垃圾分類宣傳海報,讓業主更深刻的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另外,物業通過微信、管家朋友圈等渠道給居民普及垃圾分類小知識,幫助居民提升日常垃圾分類的準確率。目前,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推進,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大幅度提升,居民參與度和投放準確率穩步提高。

相關焦點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這麼做可以大大提升垃圾分類成效,從源頭上杜絕垃圾混裝問題。」湖裡區垃分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機制實行一年多來,垃圾分類準確率大大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頭一批試點,金秋花園一期小區居民黃大姐一開始挺不習慣。
  • 超3萬名黨員齊參與,廣州天河形成垃圾分類「天河經驗」
    在全社會參與方面,天河區垃圾分類基本形成全社會共識和行動。黨建引領合力推進,3萬多名黨員、2200多名志願者深入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入戶宣傳、站桶引導,220個社區建立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制度。宣傳動員聲勢浩大,居民知曉率、參與率分別超過99%、95%。去年至今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培訓993場次。
  • 綠色積分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韋玥 通訊員 羅姍珊 「此舉不僅增強了轄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更提高了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度。」連日來,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人大工委組織轄區60多名退休黨員、熱心居民成立了「垃圾分類在行動」志願者隊伍,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廢舊物品再利用」等活動。
  • 深圳生活垃圾分類與上海不同!有哪些具體標準?
    作為全國垃圾分類工作首批46個先行先試的重點城市之一,深圳從2015年就正式大力推廣垃圾分類。那麼,深圳垃圾分類投放標準與上海有何區別?又有哪些具體標準?近日,記者從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獲悉,2019年底前,深圳所有住宅小區要實現樓層垃圾撤桶。
  • 華雲社區:創建高標準居民家庭源頭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新湖南客戶端4月21日訊(通訊員 姚豔)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長沙市雨花區雨花亭街道華雲社區緊緊圍繞「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在垃圾分類這條時尚的道路上奮力前進,連續兩年將垃圾分類列入社區民生實事。
  • 精準實施求實效 不斷提升參與度 我市各縣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垃圾...
    為增強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創建綠色、低碳、宜居的文明城市。近日,我市紅古、榆中、永登及高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促進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
  • 「圍著人心轉」,垃圾分類「不難」
    南京施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已近一個月,但一些小區居民仍然覺得,要做到「人人願意分、會分」有點難。不過,馬群公寓居民邵建國擺擺手說,不難!到目前為止,他們小區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率都超95%以上。垃圾分類新時尚,在部分小區先行一步、漸成風氣,有什麼秘訣?記者進行了探訪。
  • 崮雲湖街道開展「敲門行動」,垃圾分類入戶入腦
    為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打造高標準的垃圾分類社區,廣泛發動小區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切實實現引導有序、規範投放,同時提升居民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和投放準確率,崮雲湖街道聯合志願者在文匯嘉苑和蘭園小區開展「敲門行動」,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所前鎮三泉王村垃圾分類進入2.0時代~
    垃圾分類拼的是責任、比的是落實,三泉王村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職責使命,發動全體村民共同參與,為打贏垃圾治理攻堅戰,建設美麗三泉王貢獻力量。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學習一下三泉王村的垃圾分類模式吧!廣泛宣傳,人人知曉垃圾分類黨員代表我先行。通過定期召開黨員會議,動員號召黨員家庭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做到黨員代表戶垃圾分類參與率、正確率百分百。
  • 分類後的垃圾有什麼用?志願者舉例講述告訴您垃圾分類多重要!
    為進一步推行垃圾分類,改善社區環境,提升資源回收利用率及社區文明程度,鄭州市惠濟區新城辦事處日前聯合美家淨物業在正商家和家組織開展了主題為「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建優美社區環境」的志願者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志願者通過精彩分享和舉例講述,讓更多居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並引導更多人積極行動,身體力行。  「為什麼倡導人人參與垃圾分類?」「分類後的垃圾去哪兒了?」
  • 垃圾分類準確率上不去?這個小區引進專業公司倒逼居民精準分類
    在越城區北海街道金昌美苑小區,每天早中晚,垃圾收集員都會開著裝有智能雲秤的收集車,穿梭於6個新設的垃圾收集點。除了給垃圾稱重,收集員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逐一檢查各家的垃圾分類質量,並及時將信息「上報」。「這是專業垃圾分類公司進駐小區後的做法,居民垃圾分類變得更自覺了。」該小區居民王女士說。
  •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難在哪兒
    來源:光明日報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困擾了人們多年。最近,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新進展——日前,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截至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多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 ...垃圾投放點也可以很漂亮——南石頭街推進垃圾分類優化建設
    據介紹,兩個小區均為新交付小區,未來隨著入住率提高,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將面臨嚴峻挑戰。鄒偉聽取匯報後提出,物業方要緊抓落實基礎設施設備,以發展的眼光提高標準,建成設計合理、動線流暢、擴容擴量的投放點及垃圾房
  •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卻讓社區主任周密犯愁,「這段時間一直睡不好,協調會開過,居民意見也徵集了,明明是為整個小區好,居民說我不為大家考慮,就為了工作」。昨天撥打周主任手機,響起了「垃圾分類靠大家……」的鈴聲。周密說,為了宣傳垃圾分類,自己把手機鈴聲都用上了;自己家的垃圾,每天分得清清楚楚。這樣做就是希望居民能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可是事與願違。
  • 降低分類難度,返現購物激勵居民參與
    廚餘垃圾分類後集中收運,可回收垃圾經居民前端粗分,再經分類收運至分揀中心,最後再細分的全鏈條處理方式正在實踐,居民平均參與率達到50%以上。擺放在小區樓門前的廚餘垃圾桶。廚餘垃圾早上放門口 晚上取空桶北六環外的安福苑小區22號樓,16個單元門前都擺放著鐵架子,由綠色、黃色組成的廚餘垃圾桶置於架上,桶上貼著二維碼和相對應的門牌號。
  • 垃圾桶能自動識別垃圾 裡面還有機械手二次分類!下城區這7個24小時...
    由中國聯通完成改造的24小時誤時投放點如今,杭州市民都積極參與垃圾分類,不少小區已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分類準確率提高了,周邊環境也變好了。但問題依然存在,譬如不少市民因湊不好早晚定時投放的時間,只能投到小區的24小時誤時投放點。由於缺少監管,那兒的分類質量往往不太好。
  • 垃圾分類:釐清責任做除法更大成效靠乘法
    2020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地區通過立法,垃圾分類進入到「強制時代」,垃圾分類所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近日,零廢棄聯盟舉辦了「道不遠人——《垃圾分類新時尚系列案例》發布會」,為垃圾分類建言獻策。深圳零廢棄發起人毛達博士表示,垃圾分類應該真正發揮各類主體的能動性,落實在具體的社區、鮮活的實踐者、每一位居民身上。
  • 垃圾投進「美麗銀行」!十年磨出垃圾分類「廣州樣本」
    (劉雲)天河穗園小區:定時定點提高投放精準度2019年6月起,穗園小區作為天河區第二批垃圾分類樣板小區之一,全部樓宇樓層撤桶工作完成,正按照市、區工作部署,全面推廣「定時定點」投放模式,實現精準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記者走訪看到,穗園小區共設置七個「定時定點」生活垃圾收集點,一個誤時投放點,定時定點時間段為上午7點到9點和晚上7點到9點。
  • 泰安高新區多元推進垃圾分類 點亮高新綠色生活
    高新區自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採用「陣地式」「入戶式」「移動式」宣傳方式,促使宣傳全覆蓋,全方位發動社會參與,通過上門入戶宣傳、流動宣傳等形式開展宣傳;利用地插、樹牌、地貼、易拉寶、展板、橫幅、LED顯示屏、宣傳欄等媒介進行宣傳;通過開展宣傳活動及知識技能培訓提高幹部群眾、物管人員、社區工作者等對垃圾分類的參與率。
  • 贛州經開區黃金嶺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初見「綠色」成效
    黃金嶺街道楊梅村作為贛州經開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之一,於2020年9月正式施行垃圾分類,建成了垃圾分類收集亭7個和1處大件垃圾投放點,同時配置7名垃圾分類指導員,4名垃圾分類監督員以及30餘名垃圾分類志願者,生活垃圾分類初見「綠色」成效。志願者正在協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