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蔡君彥 通訊員 潘慧慧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到廣大民眾的生活環境,關係節約資源,也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體現。為進一步推行垃圾分類,改善社區環境,提升資源回收利用率及社區文明程度,鄭州市惠濟區新城辦事處日前聯合美家淨物業在正商家和家組織開展了主題為「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建優美社區環境」的志願者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志願者通過精彩分享和舉例講述,讓更多居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並引導更多人積極行動,身體力行。
「為什麼倡導人人參與垃圾分類?」「分類後的垃圾去哪兒了?」「四色垃圾桶究竟怎麼用?」 活動中,志願者向居民拋出的幾個問題,啟發大家思考,積極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逐一弄清答案。
「垃圾分類不只是口號,它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垃圾分類志願者介紹說,隨著城市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垃圾產量也越來越驚人。每年有大量的耕地被迫填埋這些垃圾,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汙染了空氣,填埋場環境也十分糟糕。但是,如果把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再經過分類收集、處理,垃圾則搖身一變,成為了對人們有大作用的資源,「所謂的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分類後的垃圾究竟有什麼用呢?志願者給大家舉例講述:每回收一噸紙張,能再造700公斤好紙;每噸廢塑料可回煉成600公斤柴油;每噸鋁製易拉罐,能融化結成一頓好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被分類收集後的易腐爛廚餘垃圾可以經過生物技術堆成有機肥料,有害垃圾將由相關企業進行專業的無害化處理,其他的幹垃圾進行焚燒也可以發電或供熱……當然,所有對垃圾進行高效利用的前提,是把它們不亂丟、分好類。
接下來,志願者現場普及垃圾分類的方法,帶領居民認清四種垃圾桶的顏色和標誌,教大家如何正確分類和投放垃圾。重在實踐!志願者還把垃圾模擬卡片分發給現場的男女老少,讓大家正確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中。對全部投放正確的居民,均贈送小禮品一份,鼓勵大家學好、做好垃圾分類,帶動更多人參與其中。
此次活動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投放準確率,激發了居民的環保意識,「不僅有助於積極營造小區持久潔淨的衛生環境,而且讓廣大居民意識到垃圾分類人人有責,身體力行,為呵護我們的美好家園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