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2021-01-20 瀟湘晨報

去年10月起,城西香樟公寓推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地點選定在南門口。

距離較近的3幢、4幢居民不答應了,擔心夏天有異味,還可能滋生蚊蟲、蟑螂和老鼠。

今年4月,社區打算在南門口建一個密封式垃圾集置點。一來視覺上影響較小,二來是全密封環境,異味也小。方案公示後,3、4幢部分居民不滿意,這件事就這麼擱置下來了。

「定時定點」投放 是不是太早了?香樟公寓建於2000年,正好卡在老舊小區的分界線,在這一年之前建成的小區,通常算是老舊小區。

老舊小區規劃建設時,垃圾分類還是天方夜譚,自然沒有考慮到垃圾房配套。現在要搞垃圾分類,需要一個垃圾房。居民都知道這是好事,可建在誰家後院都不樂意。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卻讓社區主任周密犯愁,「這段時間一直睡不好,協調會開過,居民意見也徵集了,明明是為整個小區好,居民說我不為大家考慮,就為了工作」。

昨天撥打周主任手機,響起了「垃圾分類靠大家……」的鈴聲。周密說,為了宣傳垃圾分類,自己把手機鈴聲都用上了;自己家的垃圾,每天分得清清楚楚。這樣做就是希望居民能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可是事與願違。

前幾天,有居民把南門口垃圾桶堵在了物業門口,昨天一早,又有居民到社區「吵鬧」。

2019年10月之前的香樟公寓,垃圾分類一直做得不錯,只不過當時垃圾桶分布在小區裡,大家都沒意見。現在「定時定點」投放,臨時清運點來到了部分居民家門口,「鄰避效應」產生了。

居民們希望,投放方式恢復到2019年10月之前的模式,隨到隨投。原因很簡單,「天天要掐著點丟垃圾,去晚了還得帶回家,太麻煩了」。

周主任何嘗沒想過定時定點投放麻煩,但他發現,小區垃圾分類這麼多年下來,光靠居民自覺分類,分類準確率很難保證,而且垃圾桶附近,會一直有清理不完的垃圾,更容易滋生蚊蟲、老鼠。

如果「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分類投放成為家家戶戶每天必做的事,大家會更認真對待。當然,也更容易安排監督員檢查大家的分類情況,更利於垃圾分類進一步推進。

周密有時候也在想,現在推行「定時定點」投放是不是太早了,為什麼居民不理解。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香樟公寓碰到的困擾,杭州很多老舊小區也存在。大部分小區居民和垃圾房之間還在僵持,但有的已經率先破題。

文二西路上的蘭桂花園,是杭州的一個明星小區。去年9月16日,小區正式實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同樣出現了「鄰避效應」,大家都不想垃圾房建在自家樓下。

業委會主任周國柱不慌不忙,他勘察步量,初定了兩個點,最遠的住戶離投放點不超過250步。隨後,小區召開動員大會,公布垃圾房地點、資金來源,做好會議紀要,開始進行15天公示。

「公示期間,就是讓大家提意見,開始意見越多,後面阻力越小。每一條意見我們都認真討論、解答,這樣居民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蘭桂花園的兩個定時定點投放點,居民們為什麼沒意見?周主任說,因為一個建在我家門口,一個建在副主任家門口,我們以身作則了,居民也沒話好說了。打那以後,周國柱多了個身份——桶長,每天監督大家分類是否準確。

只有管理得好,居民才會叫好。如何杜絕不按規定時間投放?業委會想了個辦法,比如在小區轉盤處的垃圾房,周邊安裝了3個攝像頭,監督居民投放。業委會還制定了紅黑榜,做得好的就獎勵,做得差的就扣分。

此外,小區給每個易腐垃圾桶做了布套,等待清運期間,套起來,防止異味飄散;垃圾桶的清洗點,放在小區角落,儘可能不影響居民。

現在,蘭桂花園的「定時定點」投放點,成了小區的一個景點,吸引不少小區前來參觀取經。

「鄰避效應」如何破?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楊逢銀:

垃圾房是一種典型的「鄰避設施」。在落實垃圾定點投放、定點收集過程中,幾乎任何小區都存在「鄰避效應」,這也讓垃圾站房建設成為引發社區治理矛盾的「導火線」。

破解「鄰避效應」,我認為對已建垃圾站房存在明顯「鄰避效應」的小區,街道、社區、物業等落實垃圾分類的工作力量,應努力做好鄰近居民溝通工作,爭取居民的理解;同時切實完善好垃圾分類設施設備,加大推廣帶有除臭、消毒等功能的整裝式智能收集亭或智能收集設備,做好清潔、清運工作,把垃圾投放後的二次汙染影響降到最低。當然,有條件的社區,可考慮對受影響居民給予相關補助。

定時定點投放不僅能夠提高垃圾分類質量,還可以提升垃圾清潔直運的效率。但目前,廣大居民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存在較大差異,定時定點投放的確讓很多居民感覺不方便。

我認為,在推廣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工作過程中,要堅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加強宣傳、引導力度的同時,配合設置24小時垃圾智能分類投放設施,對少數居民無法定時定點投放的,進行必要的工作補充,讓居民逐步養成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

現在,杭州垃圾分類到了進一步深化的時候了。我認為一是繼續推進、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法治託底、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分類工作原則和工作格局,鼓勵市場力量參與,系統完善垃圾分類處理產業鏈。

二要繼續堅持打造「無廢城市」工作目標,從比拼錦上添花式的樣板工程,轉變為評比治理短板的提升水平上,不比最好的「盆景」,而比誰的短板最短、最多。

三是要補齊硬體設施、設備建設的短板,加快末端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加大清潔直運工作力度,完善分類收集,分類投放設施、設備的改造,儘快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流程的閉環管理。

四是利用好信息技術賦能的治理優勢,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城市大腦等最新的技術手段,對分類設施、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搭建垃圾分類處理考核、監管信息平臺,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智慧分類和智能化建設。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松山湖將根據300戶至500戶的標準建設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選點的原則不能對著居民樓的窗戶,或在樓層側面選點。事實上,小區推進垃圾分類,要讓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需要通過精細化、科學化的「繡花工夫」把投放點工作做「細」做「實」。
  • 垃圾焚燒發電廠難逃「鄰避效應」?四個運營管理案例給你答案!
    因此,在焚燒廠建設運營過程中僅僅規避「鄰避效應」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2016 年住建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 《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 首次明確要求變「鄰避」 為「鄰利」,構建焚燒廠與居民、社區的利益共同體,「鄰利型」焚燒廠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垃圾房落地還需破「鄰避」
    「我們小區做得蠻好」;「我們小區一塌糊塗」。《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兩個月後,隨意抽問南京市民,回答可能大相逕庭。答案差異的原因,與小區垃圾分類房的推進程度有很大關係。南京總計有6000多個小區,據南京市城管局官方發布最新數據,截止目前,全市已在2545個小區建成垃圾分類收集亭房5159個;583個小區、1538個收集點在建。
  •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6日 11:42 來源:湖北日報   該項目是為解決「垃圾圍城」問題興建的民生工程,歷時兩年科學論證和綜合比較,項目選址夷陵區鴉鵲嶺鎮鳳凰觀村四組,計劃總投資10.6億元,佔地面積200畝,設計總處理規模為2250噸/日,建成後年最大上網電量17055萬千瓦時。  像不少地方一樣,該項目在醞釀階段就引發「鄰避效應」。
  • 「鄰避效應」怎麼破?這家單位有妙招
    「鄰避」問題一直是困擾基層社會治理、影響社會發展與穩定的突出問題之一。近年來,武漢市洪山區行政審批局以提前化解、信息透明和傾聽民意的主動作為巧妙地化解了多個因垃圾、汙水、危險廢物等城市設施建設所引起的「鄰避事件」,形成了提前主動介入,遵守程序正義和注重三治結合的寶貴經驗。
  • 生態環境部發布管理新規 緩解「鄰避效應」
    管理新規明確,自動監測數據可作為執法依據——  自動監測「盯緊」垃圾焚燒超標排放  為促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穩定達標排放,緩解「鄰避效應」,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管理新規。
  • 垃圾分類新時尚|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溼垃圾純度將直接影響...
    垃圾處理,不僅要看技術可實現性,還要講究性價比。特別是在溼垃圾的處理上,主要難點不在技術,而是出路,處理不當更會造成二次汙染。隨著垃圾分類的推進,老百姓將乾濕垃圾分得更清了,溼垃圾的處理手段和方式有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圖說: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破「鄰避效應」 重在公開透明
    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說到底都是「鄰避效應」。「鄰避效應」指的是人們擔心某些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帶來負面影響,產生該項目「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 通信基站是關係到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設施,建設需求龐大。
  • 如何理性評估「鄰避設施」對樓盤的影響?
    所謂「鄰避效應」(NIBY,音譯),全稱是「Not in My Backyard」,即「不要建在我家後院」運動,發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本指一些「汙染性設施」(垃圾站、發電站、px項目等)的選址建設引發在地居民的抗議抵制運動。後來一些非汙染性但有負面影響的設施,比如墓地、醫院、高速路、高架地鐵、橫穿小區的快速路等等,也都被列入抵制之列。
  • 垃圾分類新風|溼垃圾能厭氧產沼發電,也能好氧堆肥改善土壤
    垃圾分類新風|溼垃圾能厭氧產沼發電,也能好氧堆肥改善土壤 你知道嗎?根據垃圾組分分析,上海居民家中的溼垃圾,佔到生活垃圾總量的60%左右。
  • 城市垃圾分類何以成功?——來自臺北市的案例研究
    那麼,在城市居民缺乏垃圾分類意識的情況下,政府如何幹預、採用何種幹預手段,才能推動垃圾分類政策成功實施?這是本文要解答的關鍵問題。二、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既有研究關注了政府干預在垃圾分類中的作用,一是聚焦於優化現行的管理體系。有研究基於廣州市的案例,從行政技術層面提出政策產品設計、通路構建和公眾促銷是政策營銷的運作技巧。
  • ...設施開放單位接待公眾逾5萬人 保障公眾知情權化解「鄰避效應」
    湖北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接待公眾逾5萬人 保障公眾知情權化解「鄰避效應」 2019-12-24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定時定點破袋投放,島城這個小區讓垃圾分類變成新時尚
    「廚餘垃圾倒在這個桶裡,袋子不要放進去,需要投到其他垃圾桶裡。」1月13日早上7時30分,在海林花園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兩名分類指導員正在指導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每當有居民前來投放垃圾時,指導員都要打開垃圾袋進行檢查,確認分好類後,再將垃圾投放到對應的垃圾桶內。分類指導員邵女士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盯桶」。
  • 都不想離自家近,南京小區垃圾分類房「難產」待破局
    劉先生說,鄰避效應,可以理解,垃圾分類房建設也是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業主恨不得拿尺子來量和自家的距離。No.3 垃圾桶放物業門口," 同甘共苦 "而仙林某小區的業主們有點直截了當,直接把垃圾桶拖到了物業服務中心的門口,讓物業和大家一起 " 同甘共苦 "。
  • 來看你分類投的垃圾怎麼變成能源
    位於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是廣州規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生化處理項目。項目正式投產,標誌著廣州市真正建成全鏈條垃圾處理系統,後端垃圾處理能力與前端垃圾分類基本匹配。「廣州這麼多年不斷地做示範,因為大規模推開垃圾分類要求後端處理有條件。」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陶鎮廣表示。
  • 8公斤溼垃圾可發1度電 溼垃圾純度影響能源轉換效率
    許多人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溼垃圾不能連帶可降解塑膠袋一起投放?陳衛華介紹,這主要是因為可降解塑膠袋要降解的時間遠遠超過「預處理+厭氧消化產沼」工藝的時間,因而溼垃圾一定要破袋處理。只有每個環節都確保垃圾正確分類,垃圾進入末端處置環節後,才會更加高效地變為有用的資源。  「垃圾分類之後,特別是溼垃圾的破袋,在我們這裡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 ...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溼垃圾純度將直接影響轉換成綠色能源...
    垃圾處理,不僅要看技術可實現性,還要講究性價比。特別是在溼垃圾的處理上,主要難點不在技術,而是出路,處理不當更會造成二次汙染。隨著垃圾分類的推進,老百姓將乾濕垃圾分得更清了,溼垃圾的處理手段和方式有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圖說: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 這個街道的居民因為參加垃圾分類,幸福感提升!
    首先在首南街道陳婆渡社區推行出「三級桶長制」垃圾治理新模式,自上而下建立三個層面的管理工作模式。一級桶長由社區擔任,通過社區巡邏,統查各個垃圾分類站點的最新信息,落實垃圾分類相關情況等。二級桶長由熱心居民、黨員擔任,負責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培訓等,每天針對居民投放情況進行督導,對分類不理想的家庭進行入戶指導。
  • 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
    許多人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溼垃圾不能連帶可降解塑膠袋一起投放?陳衛華介紹,這主要是因為可降解塑膠袋要降解的時間遠遠超過「預處理+厭氧消化產沼」工藝的時間,因而溼垃圾一定要破袋處理。只有每個環節都確保垃圾正確分類,垃圾進入末端處置環節後,才會更加高效地變為有用的資源。  「垃圾分類之後,特別是溼垃圾的破袋,在我們這裡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