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類何以成功?——來自臺北市的案例研究

2020-12-0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進,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生產出越來越多的垃圾,垃圾圍城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據統計,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從1979年的2508萬噸增至2015年的19142.17萬噸,全國一度有約2/3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其中1/4已無填埋堆放場地,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垃圾處理極易引發激烈的環境衝突,近年來,圍繞垃圾處理的鄰避衝突在全國各大城市不時上演。

為了降低環境壓力,各級政府陸續開始垃圾分類的工作。2000年,全國設立了8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但是大多城市垃圾分類的效果不彰。在嚴峻的環境形勢下,2016年12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2017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事實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經過多年努力逐漸形成了較完備的垃圾分類治理經驗,比如美國舊金山把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費減免的依據、德國的「私營公司回收-政府補貼」模式、比利時的垃圾強制分類模式等。我國浙江省推出了垃圾分類分級督查考評制度,臺灣地區推出「垃圾不落地運動」等,這些經驗可以為垃圾分類提供有益的啟示。要想推動垃圾分類,機制設計十分重要。那麼,在城市居民缺乏垃圾分類意識的情況下,政府如何幹預、採用何種幹預手段,才能推動垃圾分類政策成功實施?這是本文要解答的關鍵問題。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既有研究關注了政府干預在垃圾分類中的作用,一是聚焦於優化現行的管理體系。有研究基於廣州市的案例,從行政技術層面提出政策產品設計、通路構建和公眾促銷是政策營銷的運作技巧。有學者提出通過法治力量明確相關主體責任,推動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取得實效。有學者提出從「九龍治水」到單一部門統管的垃圾分類模式的再造思路。二是探討政府構建垃圾分類市場化機制的作用。有學者提出必須建立開放透明的垃圾回收市場,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建立合理價格體系的作用。有研究發現經濟因素並不能成為政府干預的充分理由,認為政府應逐漸從城市垃圾處理的經營性領域中退出,工作重心轉移到制定政策、監督與引導公眾參與管理上來。三是分析政府對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作用。有學者證實了政府的教育宣傳政策、經濟激勵政策對居民垃圾分類水平有正向影響,認為提高城市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管理的積極性需要重視外壓機制與誘導機制的共同作用。有研究發現社會資本對於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正向作用 ,一旦政府垃圾管理效率較低,居民則更傾向於社區組織的替代性領導。四是強調政府對非正式垃圾分類體系的管理。有研究通過追蹤H大學垃圾回收流程,認為政府應採取加強監管、承擔低值有害物回收等幹預手段糾正市場失靈。有學者提出政府要設計一個可行的制度使利益相關者都成為受益者,還有學者主張政府完善基礎設施讓非正式部門嵌入到垃圾管理系統中來。

總體而言,既有研究關注到政府構建垃圾分類有效秩序的不同方向,但大多處於政策倡議階段,尤其是對政府干預行為的研究不夠,關於政府作用的觀點缺乏充分的實證基礎,無法揭示政府干預的內在邏輯。在垃圾分類秩序還未經建立,人們垃圾分類意識較為淡薄的背景下,政府出於何種立場、採用何種幹預方式,對於垃圾分類的政策效果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由此,必須從政府元治理的角色出發,考察政府構建垃圾分類秩序的行政邏輯。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文將以臺北市垃圾分類的歷史與現實為案例,展開深入的分析。臺北市人口共有270萬人,約佔臺灣地區總人口數的11.5%,每日活動人口數量達到400萬人以上,地狹人稠的先天條件加之城市化的發展,垃圾處理的問題十分突出。起初,臺北民眾會把垃圾習慣性地堆積在某個角落,土地填埋是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拾荒者、資源回收流動商販、資源回收中間商構成臺北最早的資源回收系統,政府未進行幹預。垃圾處理的無序狀態很快使臺北陷入到「垃圾圍城」危機,至20世紀80年代該市已難以找到垃圾掩埋場地。1984年7月,臺北內湖垃圾山發生大火,燃燒持續十天以上,成為臺北民眾關於垃圾深刻的恥辱記憶。加之1980年代反對環境汙染的社會運動,臺灣地區很快意識到必須提高垃圾處理的效率。

由於垃圾處理設施具有很強的鄰避效應,「一縣市一焚化爐」方案在民眾的反對聲中推行得十分困難。通過對日韓等地的考察學習,臺北市環保局開始引入以資源回收撬動垃圾減量的辦法。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臺北市最終形成了以垃圾分類帶動資源回收,將垃圾工作的重點由末端處置轉向源頭減量,實現了垃圾分類的良好局面。一方面是把大量的垃圾轉變為可再利用的資源,減輕了環境負荷(見圖1),臺北市垃圾清運量持續減少,資源回收總量持續增加,垃圾焚燒廠大幅減量;二是節約了土地,實現土地的增值與再利用,比如曾經被稱為「臺北之恥」的內湖垃圾填埋場被人們清掉垃圾後被重新再利用,騰出來的空地價格是100多億新臺幣;三是城市環境好轉,民眾環保意識提高。臺北市垃圾分類的意識已深入人心,初入臺北的人會為臺北街頭沒有垃圾桶、街道又十分清潔的景象驚嘆。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後與政府干預不無關係。

作者分別於2013年7-8月、2015年7月底到8月上旬、2016年7-8月、2017年7月中旬在臺北市展開了相應的調查和研究,分別對臺北市前副市長、環保部門負責人、裡組織與社區協會、社區環保志願者、相關學者等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對象超過30人。輔之以深度訪談、官方文獻、資料搜集等方式獲取資料,文中出現的組織名及人名均作匿名化處理和編碼。

三、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

本文將引入政府干預理論,對支撐垃圾分類的行政邏輯展開研究。

(一)政府干預理論

政府干預理論是伴隨著市場失靈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其核心是在政府與社會(市場)關係的框架下,發揮政府積極作用,有效配置社會資源。在自由資本主義發生危機的情況下,凱恩斯主張充分發揮「有形的手」的資源配置作用。隨著學界對政府認識的深入,政府干預理論得到相應修正。20世紀90年代,斯蒂格利茨在新自由主義泛濫的情況下,力證由於市場信息的不完備性,市場失靈無處不在,因而政府活動不應該局限於制定法規、再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政府干預應該遍及各個經濟部門、各個領域。

從宏觀來看,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的民生工程,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效應,但是這種收益難以進行效用劃分和測算,市場無法形成有效的排除機制,容易引發搭便車行為,垃圾分類行為難以自然產生;從微觀來看,在缺乏外部制約的條件下,個體可以享受垃圾不分類帶來的全部收益,垃圾不分類容易成為一種毫無成本的行為。由於垃圾分類行為個體「成本-收益」的模糊性和不對等性,完全市場條件下的垃圾分類行為難以形成,因而需要藉助政府干預理論考察政府行為對民眾垃圾分類行為的影響。

(二)分析框架

面對市場、社會的具體情況,政府干預要進行適時調節。政府不僅要決定是否進行幹預,還要決定採取何種幹預手段來達到目的。馬斯格雷夫認為在經濟發展不同的階段,政府發揮的作用不同。同樣,在垃圾分類的不同發展階段,政府的幹預方式應該有所不同。

為了便於對政府干預進行分析,本文將政府干預區分為強幹預和弱幹預,前者特指政府通過強制手段將意志付諸實踐,從而構建社會秩序、形成規範;後者則特指政府通過軟約束等手段達到維護制度、維持秩序的效果。在垃圾分類領域,強幹預手段主要包括立法、行政處罰、監督、強制收費等,弱幹預手段主要包括宣傳教育、調動多元主體參與、社區營造等。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持續的動力來自哪裡 從垃圾分類看城市治理(下)
    從2000年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開始,杭州已與垃圾「鬥爭」近20年,期間積累了經驗,也走過一些彎路。如今,垃圾革命「烽煙再起」,強制分類的時限越來越近,杭州如何打贏這場硬仗?連日來,記者走訪餘杭、蕭山、江乾等地,在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大背景下,解析垃圾分類的現狀與未來。
  • 「垃圾分類·未來城市」STEAM項目大賽總決賽舉行
    昨日,我區舉行「垃圾分類·未來城市」STEAM項目大賽總決賽,來自全區中小學的40支代表隊,以項目制學習的方式想像、研究、設計和建造了一座未來之城,來解決處理城市垃圾時要面對的諸多實際問題。副區長方軍出席。
  •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榮獲2020年度廣東...
    近日,廣州市城市管理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研究與實踐》榮獲「2020年度廣東省環境衛生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研究與實踐》由該中心牽頭編制,並與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申報。
  •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難在哪兒
    來源:光明日報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困擾了人們多年。最近,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新進展——日前,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截至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多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 垃圾不分類最高罰50萬!濟南等多個城市垃圾分類已有法可依
    記者梳理發現,截止到目前,山東已有濟南、青島、煙臺、泰安、聊城等五個城市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或條例),除青島已於今年1月6日、泰安已於今年11月1日起施行以外,其他三市均在明年開始施行。煙臺市城市管理局一級調研員王克山介紹,《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煙臺生活垃圾實行分類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辦法規定煙臺市區生活垃圾以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為基本分類標準。同時,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
  • 垃圾不分類最高罰50萬!山東多個城市垃圾分類已有法可依
    煙臺市城市管理局一級調研員王克山介紹,《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煙臺生活垃圾實行分類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辦法規定煙臺市區生活垃圾以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為基本分類標準。同時,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垃圾分類  廣州在行動  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論證
    人民網廣州6月29日電(記者羅艾樺)記者今天從廣州市城管委分類處獲悉,破解垃圾圍城,讓城市「輕」下來,垃圾分類「西村模式」又向前實質性跨出了一大步。該方案首先研究提出了「政府主導、全民參與、企業運作、社會組織推動」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通過實踐證明具有良好的效果。對推動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及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有積極的作用。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這三個訴訟把班加羅爾市政府和居民都告到了卡納塔克邦高等法院,訴訟的理由是,作為垃圾生產者,居民沒有進行垃圾分類;作為垃圾管理者,市政府嚴重失職。訴訟要求所有居民和政府共同承擔垃圾管理的責任。早自2009年起,SWMRT就開始發動居民和環保組織嘗試社區堆肥,到2012年時已積累了一些成功案例。
  • 垃圾分類知識
    三、你提問我回答1.為什麼要提倡垃圾分類?①據統計,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的年產生量達1.5億噸,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佔地約80多萬畝,現在中國668個城市有2/3的城市處於垃圾的「包圍之中」,1/4的城市已經無地可填。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
  • 垃圾分類:釐清責任做除法更大成效靠乘法
    2020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地區通過立法,垃圾分類進入到「強制時代」,垃圾分類所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近日,零廢棄聯盟舉辦了「道不遠人——《垃圾分類新時尚系列案例》發布會」,為垃圾分類建言獻策。深圳零廢棄發起人毛達博士表示,垃圾分類應該真正發揮各類主體的能動性,落實在具體的社區、鮮活的實踐者、每一位居民身上。
  • 100城市方案⑥|固體廢棄物:從垃圾發電到行為改變
    【編者按】這是一系列(共10篇)給世界各地市長及關心城市未來發展的市民閱讀的文章。每個城市都應承擔起各自的職責,城市面對的挑戰大同小異,典範與案例因而至關重要。《100城》(Cities100)提供100個城市可持續之路的案例以及其成功要素。
  • 淮上區大力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成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淮上區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各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注重培訓學習。多次組織相關單位負責人赴杭州、上海等先進地區學習和考察。聽取垃圾分類專家對全國的生活垃圾現狀、環境汙染、詳細的分類標準、分類要求等進行全面的講解,以便更好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垃圾分類廣州經驗讓人開眼界
    垃圾分類 廣州在行動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傑通訊員成廣聚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廣州垃圾分類水平很高,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昨日下午安排現場觀摩,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分三條線路走訪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
  • 53秒|第四屆(2020)建築垃圾與城市發展大會在臨沂舉行
    大會聚焦總結和鞏固全國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工作成效,就建築垃圾治理、施工減量化、全過程管理、資源化利用等政策與標準、最新科研成果進行交流,推廣建築垃圾治理與資源化的成功經驗、新技術、新工藝、先進裝備,推動建築垃圾大規模高效利用,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 四十六個城市將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以機制調動「全民...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對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等進行了部署。按照《方案》,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的城區範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這意味著全國將有46個城市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的效果如何能長效維持?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瑪麗·哈德教授專門針對與我們開展合作的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從人類的可持續行為研究角度分析出12個關鍵要素。瑪麗教授覺得,我們已經抓住其中的絕大部分,這也是我們在推廣垃圾分類上比較成功的原因。」常年帶著保溫杯,幾乎不買瓶裝水的宋慧告訴記者。
  • 我市印發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獎補辦法
    為有效推進和規範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充分調動各方垃圾分類積極性,保證圓滿完成年度工作任務,根據《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近日,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項小組辦公室印發《2020年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獎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首批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垃圾分類正在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新時尚」。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生活中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垃圾乾濕分類  生活垃圾「乾濕分類」是將居民的一般生活垃圾分為溼垃圾(主要為廚餘垃圾、果皮等)和幹垃圾(其它垃圾)。
  • 宋慧:垃圾分類中的人類行為學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瑪麗·哈德教授專門針對與我們開展合作的社區作為研究對象,從人類的可持續行為研究角度分析出12個關鍵要素。瑪麗教授覺得,愛芬已經抓住其中的絕大部分,這也是我們在推廣垃圾分類上比較成功的原因。」常年帶著保溫杯,幾乎不買瓶裝水的宋慧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