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2021-01-13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

11月初的一個清晨,在北京瑟瑟的寒風中,穿上黃色反光背心的張青(化名)站在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

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11月初,東城區一小區內,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正在二次分揀

從5月1日新修改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開始,北京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已經超過半年時間。據媒體報導,在11月26日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報告檢查《條例》實施情況時指出,目前北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共計333個,覆蓋範圍達到了99%。10月份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

在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背後,許多像張青這樣的分類指導員、守桶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於北京垃圾分類並未像上海一樣強制要求「定時定點」和破袋投放,但廚餘垃圾清運時要求其中不含有玻璃陶瓷、金屬雜物和塑料橡膠,除了部分示範小區外,不少小區都需要靠人工進行二次分揀才能滿足清運標準。

為何會出現二次分揀?

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收運體系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4個環節。原本在收集環節,只需要將分類投放的垃圾用分類垃圾車單獨運走,保證不「混裝混運」即可。之所以出現二次分揀任務繁重的情況,與北京垃圾分類制度設定中在分類投放和分類運輸兩個環節中對破袋的要求不一致不無關係。

在最初制定垃圾分類制度時,北京就提出不能強制撤桶撤站,也不強迫定時定點和破袋。也是因此,在《條例》當中並沒有規定廚餘垃圾投放時是否必須要「破袋」,是否定時定點。北京城市管理委員會方面則提出,鼓勵各區根據人口分布、基礎設施等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

但是,在北京垃圾分類的具體措施,即「一大四小」實施辦法中的《北京市居住小區垃圾分類實施辦法》當中,卻明確了廚餘垃圾應從產生時就應與其他品類垃圾分開,交付運輸時應做到「無玻璃陶瓷、無金屬雜物、無塑料橡膠」,有包裝物的過期食品應將包裝物去除後分類投放。

此外,北京垃圾分類的檢查和監督又主要針對於各類機構。1月初,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就指出,對垃圾分類的處罰更多的是「刀口向內」,對各類機構和垃圾收集、運輸、處理企業嚴格要求,比如混裝混運,必須嚴懲不貸。

也就是說,居民們如果完全按照要求分類投放,也並不需要進行破袋處理。但在廚餘垃圾運走之前,物業或居委會必須讓桶內的垃圾從「有袋」變為「無袋」狀態,否則將面臨較為嚴厲的處罰。

另一個問題是,由於沒有要求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居民們可以在24小時內任意時間投放帶袋的垃圾,而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工作時間基本上只限於早上6-9時、晚上7-10時。因此,當張青們站在工作崗位上時就面臨著許多需要處理的垃圾,單靠指導當場丟垃圾的居民分好類甚至破袋,都並不足以解決全部的問題。

剛性分類vs柔性分類

事實上,早在2019年7月,上海就實行了「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嚴格要求撤桶並點,在社區志願者監督下定時定點破袋投放垃圾。由於投放垃圾的時間固定在日常上班族的上下班時間,不少獨居的年輕人對此感到不便:「單位稍微加會兒班,就趕不及回家扔垃圾了」。尤其在盛夏時節,如果垃圾不能及時清理,難免會導致屋內空氣不潔。

北京選擇了較為柔性的管理方式,以避免給居民生活帶來過多的不便。但是不要求定時定點和破袋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也指出,目前的宣傳工作雖然已經大幅提升了居民群眾對於垃圾分類的知曉率,桶站有人值守了,但是對居民群眾面對面的指導和督促還比較少,「二次分揀」任務很重。

而過度依賴二次分揀也會對居民垃圾分類的主動性有所影響。「反正還有人再給分一次,我就隨便扔一下吧。」一位受訪居民說。在記者走訪的幾個小區裡,仍然能見到隨意投放、錯誤投放的現象,例如扔在「其他垃圾」桶裡的塑膠袋裡有水果,「廚餘垃圾桶」裡有塑料瓶等。

事實上,是否應該要求「定時定點」和「破袋」確實受到業內爭論較多。部分業內專家認為,「定時定點」和破袋措施方便從源頭上檢查廚餘垃圾的「成色」,保證廚餘垃圾的有機質足夠生產有機肥,不會出現無法資源化又必須填埋、焚燒處理的情況。但也有一部分專家認為,「定時定點」對群眾生活影響太大,破袋則會增加清洗垃圾桶等一系列費用,也會給城市汙水造成負擔。

目前,北京也有部分示範片區要求居民投放垃圾時進行破袋,並為此引進了一些新型設備。例如,東城區崇外街道崇文門西大街社區引進了一臺廚餘垃圾袋智能分離機器人,居民只需投入袋子,機器人內部的機械抓手將撕破垃圾袋將垃圾倒入,並抓回垃圾袋。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廚餘垃圾必須要「破袋」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5月1日開始,北京便開啟了垃圾分類的新篇章。目前北京垃圾的分類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廚餘垃圾處理時,因為有些小區的物業嚴格要求居民在傾倒時必須要「破袋」,引發了不少居民的擔心——因「裸投」廚餘垃圾的存在有可能出現的蚊蠅等環境問題。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7個月 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長13倍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今天(12月2日)下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城管委舉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目前居民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較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3倍。
  • 定時定點破袋投放,島城這個小區讓垃圾分類變成新時尚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為引導小區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行動,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辦事處徐州路32號海林花園啟用了全封閉定時、定點、破袋投放的新型垃圾房。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行,目前小區居民已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垃圾分類已在小區變成新時尚。
  • 用了可降解塑膠袋,投放廚餘垃圾還需「破袋」嗎?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最近,部分場所是不是已經更換了不可降解塑膠袋,商戶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如何,成為關注焦點。 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各類可降解塑膠袋有什麼不一樣?可降解塑膠袋對環境完全沒有影響嗎?使用了可降解塑膠袋,在垃圾分類投放時還需要「破袋」嗎? 可降解≠隨意用所謂的可降解塑料是一個較大的概念,可通過光降解、氧化降解、生物降解等方式實現。
  • 垃圾分類不「麻煩」就是多備一個廚餘垃圾桶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日常生活中產生最多的垃圾是其他垃圾和廚餘垃圾,分類主要是將廚餘垃圾從其他垃圾中分出來。」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魯斌山提醒,迎接垃圾分類,家中準備「兩桶一點」即可,即其他垃圾桶、廚餘垃圾桶,以及一個擺放可回收垃圾的點。手機電池、燈管等有害垃圾產生量非常有限,一旦有了,在投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時候,順便帶到投放點投進相應的垃圾桶就可以。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你進階為「會分垃圾的文明人」了沒?
    不過,對於1650噸/日的南京全市廚餘垃圾處理能力來說,廚餘垃圾遠還沒達到「應分盡分」。一種文明新風尚的形成,不是一聲令下就能戛然切換的。萬名分類指導員,垃圾分類的把關領路人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李名英就趕到新街口香居美苑小區,她在這裡擔任垃圾分類指導員,上班時間是上午7點到9點、下午6點到9點,但李名英總是提前一兩個小時到崗。
  • 北京垃圾分類修法五大焦點:不分類可罰款50至200元
    垃圾分類立法,能否讓市民改變「一包丟」的習慣?焦點1:垃圾如何分類?北京的生活垃圾分「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為配合條例實施,北京將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和投放指引。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說,廚餘垃圾就是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動植物殘渣,不要夾雜塑料、紙張等雜物,儘可能瀝乾水分。
  • 北京市廚餘垃圾分出量增12.7倍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
    》(簡稱《條例》)實施8個月以來,北京垃圾分類成果顯著,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1.7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北京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說,自2020年5月1日《條例》實施以來,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逐步提升,廚餘垃圾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4248噸/日,增長了12.7倍,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1.78%。
  • 幹、溼、易腐、廚餘、其他……垃圾分類到底分了幾種
    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的利海·託斯卡納小區走訪時看到,絕大部分居民家中都沒進行垃圾分類,有居民這樣說:「樓下的垃圾桶也不分類,而且,需要分類的話,我也不知道咋分呀!」河南商報記者看到,該小區的垃圾桶的確都一模一樣,小區居民基本都是將垃圾袋隨意投放在垃圾桶內。經二路某小區內也是類似情況。
  • 東城所有垃圾年內全程實時監管 崇外試點廚餘垃圾不分類不清運
    新世界家園廚餘垃圾分出率突破21%新世界家園小區5號樓樓下,垃圾桶站負責人胡志英正在忙活著,看到前來扔垃圾的居民,胡志英立刻接過垃圾袋檢查,確認袋中全是廚餘垃圾後,才用電子秤為垃圾稱重。然後,將袋內的廚餘垃圾倒入綠色廚餘垃圾桶內,把塑膠袋抖摟乾淨,再扔進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裡。「新世界家園小區有600多戶居民,每天大約能產生600多公斤廚餘垃圾。」東城區崇外街道網格中心副主任李濤告訴記者,過去,廚餘垃圾的分出率只有6%,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截至上個月,廚餘垃圾分出率終於突破了21%。
  • 北京備戰垃圾分類大考:廚餘垃圾變身營養土|組圖
    分類垃圾桶安裝了便民拉手。新京報訊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進入倒計時。面對這次升級版垃圾分類大考,北京準備好了嗎?4月28日,新京報記者來到海澱區二裡莊社區和大工村餐廚垃圾處理廠實地探訪了解垃圾分類工作的各種軟硬體準備情況。
  • 破袋神器、自製花肥……這份垃圾分類「三十六計」,快點收藏
    近日,《新民晚報》匯集了垃圾分類實踐中湧現出的很多「金點子」,這「三十六計」既集中體現了上海市民的智慧,也是上海市民參與感、獲得感的鮮活反映。第一計神器一出 一秒破袋「破袋神器」——在溼垃圾桶的邊緣,掛一個湖綠色的傢伙,「神器」由廢舊鋼材做成,呈直角掛在桶壁上,鋸齒斜斜向下。
  • 全市日收廚餘垃圾714噸,較一個月前增加約572噸 垃圾強制分類...
    「很多小區一開始顯得有點倉促,但差不多花了一周到兩周的時間,就已漸漸進入狀態,居民適應得越來越好。」市城管局相關人士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171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接近全覆蓋。在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琥珀森林小區,為避免居民拎著垃圾袋滿小區找收集點,每棟樓的單元門口都有一個指示牌,告知居民收集點在哪裡。
  • 每袋廚餘垃圾都可溯源 泰達街福瑞社區垃圾分類實名制-新聞...
    天津北方網訊:連日來,濱海新區泰達街圍繞HOME行動,通過「物聯網+垃圾分類」,搭建「點-站-場」三級網絡,實現整體分類閉環流程全覆蓋。記者近日在福瑞社區星緣軒小區看到,這裡的「HOME社區行動站」已經正式投用,打通了「實名投遞-測評反饋綠色積分-集中暫存-回收處置」的廚餘垃圾分類回收閉環流程。不少市民反映,實名制讓垃圾分類更有責任感。  記者看到,在這裡,居民通過「泰達投對」小程序識別專用廚餘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將垃圾袋與個人綠色帳號進行綁定。
  • 一秒拆袋解袋,「破袋神器」讓垃圾分類無憂
    易腐垃圾怎麼投?裝易腐垃圾的塑膠袋屬於什麼垃圾?近日,在甌海區麗岙街道盛嶂家園小區內的易腐垃圾桶邊沿,出現了一個備受居民喜歡的「破袋神器」。居民扔易腐垃圾時,只需要把塑膠袋放在鋸齒上,輕輕往上拉,自動破袋,易腐垃圾便可自行掉入垃圾桶,居民再把塑膠袋扔進其他垃圾桶。  在以往垃圾分類實踐中,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就是垃圾袋的處理。按照標準,易腐垃圾要丟進綠色易腐垃圾桶內,而裝易腐垃圾的塑膠袋要扔進灰色其他垃圾桶。 這一「破袋」的過程,往往讓居民感到非常繁瑣和不衛生,容易弄髒手或衣服,給居民帶來諸多不便。
  • 南京垃圾分類疑問解讀: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鼓樓區啟用的新型廚餘垃圾轉運車。 本報記者 陳儼 攝□ 本報記者 白雪 劉霞我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會不會「前端細分類,後端一鍋燴」?這是垃圾分類推進過程中常常聽到的疑問。事實上,從前端到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置,垃圾分類鏈條需環環相扣,才能實現閉環。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這個鏈條進行了革命性的再造、提升。
  • 深晚薦讀|垃圾分類規矩定了,廚餘垃圾要拆袋投放
    其中,《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把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創設了家庭廚餘垃圾拆袋投放制度。若個人違反相關條例且拒不整改的,可以處 50 到 200 元的罰款。該條例將於 2020 年 5 月 1 日實施。深圳將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幹垃圾還是溼垃圾?別擔心,深圳的生活垃圾分類沒有這樣的煩惱。
  • 「圍著人心轉」,垃圾分類「不難」
    南京施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已近一個月,但一些小區居民仍然覺得,要做到「人人願意分、會分」有點難。不過,馬群公寓居民邵建國擺擺手說,不難!到目前為止,他們小區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率都超95%以上。垃圾分類新時尚,在部分小區先行一步、漸成風氣,有什麼秘訣?記者進行了探訪。
  • 垃圾分類考驗社會精細化治理水平
    「請問家庭如何執行垃圾分類?購買多個垃圾桶,分幾類比較合適?」在網絡平臺上,有公眾這樣問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  「按照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方案,我國居民家庭垃圾可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它垃圾等4類。家庭有害垃圾屬於偶爾產生,量很小,積累一段時間後單獨投放到社區有害垃圾收集桶即可。
  • 「居行」垃圾扔進去、全部自動分!民間發明家研製的「分類神器...
    ,經過一系列的分篩,廚餘垃圾、玻璃瓶、硬物、塑膠袋等分門別類從各個出口魚貫而出。②破 袋對象:垃圾袋和袋裡的垃圾這一步的關鍵就是破袋處理,這裡也藏著整臺機器的核心機密。技術要點在刀頭,怎麼才能力透紙背精準破袋,而又不把玻璃瓶等打碎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