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所有垃圾年內全程實時監管 崇外試點廚餘垃圾不分類不清運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今年年底前,東城所有垃圾都將全程實時監管,每個垃圾桶、每輛垃圾車都配電子「身份證」,每一桶垃圾都將被精準監控。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廚餘垃圾「不分類、不清運」已率先開始在崇文門外地區試點實施。

新世界家園廚餘垃圾分出率突破21%

新世界家園小區5號樓樓下,垃圾桶站負責人胡志英正在忙活著,看到前來扔垃圾的居民,胡志英立刻接過垃圾袋檢查,確認袋中全是廚餘垃圾後,才用電子秤為垃圾稱重。然後,將袋內的廚餘垃圾倒入綠色廚餘垃圾桶內,把塑膠袋抖摟乾淨,再扔進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裡。

「新世界家園小區有600多戶居民,每天大約能產生600多公斤廚餘垃圾。」東城區崇外街道網格中心副主任李濤告訴記者,過去,廚餘垃圾的分出率只有6%,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截至上個月,廚餘垃圾分出率終於突破了21%。

廚餘垃圾混進一張紙那也不能運

「每天中午,環衛集團的廚餘垃圾專用清運車會到小區南門外的臨時存放點,統一將廚餘垃圾運走。」李濤介紹,從今年4月起,廚餘垃圾開始實施「不分類、不清運」。

環衛部門的廚餘垃圾車抵達後,要先檢查臨時存放點的垃圾桶是不是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如果連桶的顏色都不對,廚餘垃圾車是不清運的。然後要進行開桶檢查,看看桶內是不是「純」廚餘垃圾,如果混入了其他垃圾,即使只是一張用過的餐巾紙或是一個塑膠袋,那這桶垃圾也不運了。需要垃圾分類指導員重新分揀,等明天中午廚餘垃圾車來了,檢查合格後再拉走。所以,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上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的廚餘垃圾桶重新分揀一遍,保證桶內不能有湯湯水水,也不能混入其他垃圾。

垃圾數量小區餐飲企業被實時監控

李濤介紹,崇外街道是全市第一批試點「垃圾分類排放登記系統」的區域。每一個垃圾桶上都設置了一個識別碼,垃圾車只要將桶和車「對接」,傾倒垃圾的時候,立刻能夠稱出這一桶垃圾的淨重,數據將實時上傳到監管平臺。

作為垃圾分類監管系統的開發方,北京智通博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陳威旭告訴記者,整個崇外地區,不管是小區還是餐飲企業,每天產生垃圾的數量都是被實時監控的。他打開監管系統,一個個綠點和紅點分布在地圖上。「綠點都是垃圾已經正常清運的餐飲企業。」他點開國瑞東區小區位置上的「紅點」,屏幕上立刻顯示出這個點位存在「廚餘垃圾分出率」不達標的問題,需要現場重新分揀,整改後如果達標,這個紅點才會變成綠色。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楠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東城版垃圾分類方案出爐,小區有兩種垃圾投放模式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近日,東城區印發了《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和相關實施辦法。按照實施辦法,東城區住宅小區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可分為固定式、流動式兩類,一些小區也可採取二者的組合模式。《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社會單位垃圾分類全面實施, 所有街道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垃圾如何分類?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晚上10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收運車開到了市區佳兆業中心地下停車場,準時停在臨時收運點,工作人員將該商場一天產生的所有廚餘垃圾都搬上了車。佳兆業中心負責垃圾分類的潘金明告訴記者,商場每個樓層都有垃圾分類負責人,在商場公共區域由保潔人員負責對垃圾進行分揀分類。對商場內的餐飲店員工組織了多場培訓,並有專門的垃圾桶存放廚餘垃圾。
  • 發放11.2萬個入戶廚餘垃圾桶,天橋區生活垃圾分類全域覆蓋
    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域全覆蓋以黨建為引領,天橋區環管中心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區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全區設置5處宣傳教育基地,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宣傳活動。今年以來,天橋區共採購發放入戶廚餘垃圾桶11.2萬個,採購240L廚餘垃圾桶400餘個,更換其他垃圾垃圾桶5000多個。
  • 垃圾分類用上了大數據 長春經開區優化區域環境有新招
    15日7時許,項目經理曹毅博早早來到位于洋浦大街上的經開區廚餘垃圾末端處置中心。走進「經開區垃圾分類大數據中心」,曹毅博仔細觀察掛在牆上的顯示器。「這是智慧垃圾分類管理平臺,通過它可以實時了解經開區20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和136個公共機構垃圾的清運情況。」
  • 深晚薦讀|垃圾分類規矩定了,廚餘垃圾要拆袋投放
    其中,《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把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創設了家庭廚餘垃圾拆袋投放制度。若個人違反相關條例且拒不整改的,可以處 50 到 200 元的罰款。該條例將於 2020 年 5 月 1 日實施。深圳將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幹垃圾還是溼垃圾?別擔心,深圳的生活垃圾分類沒有這樣的煩惱。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其實我是站在這兒告訴你怎麼分的,不是來替你們分的。」她一邊快速將垃圾袋破開,熟練地把垃圾倒入回收桶,一邊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旁邊,一位居民見狀主動挑出袋裡的廚餘垃圾遞給她,她還道了一聲謝謝。
  • 幹、溼、易腐、廚餘、其他……垃圾分類到底分了幾種
    河南商報記者崔文劉遠懷鄭州市從2017年成為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後,隨著政府部門的逐步宣傳,市民了解了一些垃圾分類知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還存在不少疑惑。
  • 天氣變冷,廚餘垃圾處理起來不方便怎麼辦?
    眾所周知,目前大部分城市垃圾分類採取的形式均為「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模式,主要是為了方便統一監管和規範居民投遞行為。但是隨著入冬,廚餘垃圾清理問題著實也面臨了一把考驗。     按規定要求垃圾主要分為四分類標準,分別是廚餘垃圾(溼垃圾)、其他垃圾(幹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 南通生活垃圾分類即將試點!將分為這幾類……
    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南通開啟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為不斷提升小區垃圾分類管理質效,提高廣大居民的分類投放意識和投放準確率,市區部分居民小區將實行「定時定點定人督導」垃圾分類管理試點。這項工作也是市政府2020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 每袋廚餘垃圾都可溯源 泰達街福瑞社區垃圾分類實名制-新聞...
    天津北方網訊:連日來,濱海新區泰達街圍繞HOME行動,通過「物聯網+垃圾分類」,搭建「點-站-場」三級網絡,實現整體分類閉環流程全覆蓋。記者近日在福瑞社區星緣軒小區看到,這裡的「HOME社區行動站」已經正式投用,打通了「實名投遞-測評反饋綠色積分-集中暫存-回收處置」的廚餘垃圾分類回收閉環流程。不少市民反映,實名制讓垃圾分類更有責任感。  記者看到,在這裡,居民通過「泰達投對」小程序識別專用廚餘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將垃圾袋與個人綠色帳號進行綁定。
  • 從「滿溢」到「滿意」,垃圾分類還缺什麼?
    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修改通過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首次明確投放垃圾的責任主體,要求對生活垃圾強制實施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 「四分類」,並於2020年5月1日在全市範圍實行。
  • 大棒骨為啥不是廚餘垃圾?宣講員這麼說
    眼下,「垃圾分類」已成為咱老百姓生活中的高頻熱詞。可是,您知道垃圾分類都有哪些嗎?「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這四類垃圾,您真的知道該扔到哪類垃圾桶嗎?7月15日上午10點,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線上開講!
  • 江蘇揚州生活垃圾分類正式「三改四」教你如何垃圾「四分類」
    揚州垃圾分類本月起「三改四」此前,揚州市的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三類,7月1日起改成「四分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規範》實施後,揚州垃圾分類有哪些重點工作要做?
  • 垃圾分類不「麻煩」就是多備一個廚餘垃圾桶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日常生活中產生最多的垃圾是其他垃圾和廚餘垃圾,分類主要是將廚餘垃圾從其他垃圾中分出來。」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魯斌山提醒,迎接垃圾分類,家中準備「兩桶一點」即可,即其他垃圾桶、廚餘垃圾桶,以及一個擺放可回收垃圾的點。手機電池、燈管等有害垃圾產生量非常有限,一旦有了,在投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時候,順便帶到投放點投進相應的垃圾桶就可以。
  • 關於垃圾分類的疑問 打包回答
    為方便市民了解分類類別,我市制定了《青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目錄 (試行)》,可在城市管理局網站、青島城管公眾號進行相關內容的關注和查詢,在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青島生活垃圾分類查詢小程序、百度APP小程序中設有分類查詢功能,可以查詢屬於哪類垃圾。如果實在不清楚屬於哪一類垃圾,也可投放在其他垃圾內。
  • 跟著垃圾去「旅行」 分類後垃圾去哪了?一起來「追蹤」吧!
    (Ps:玻璃瓶,塑料泡沫,舊衣服等也是可回收物哦~)居民:「相比過去,現在家裡多準備了一個廚餘垃圾桶,那些菜幫菜葉、剩菜剩飯順手就倒進桶裡了,一開始認為垃圾進行分類是件新鮮事兒,有些不明白、分不清,現在已經慢慢成為習慣了。」第2步:分類投放 加強桶邊指導和上門收集居民在家裡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是第一站,這些垃圾將在各桶站經分類投放後等待運輸和處置。
  • 這環保酵素竟是廚餘垃圾「變」的
    信息時報訊(記者 吳瀟)本月開始,廣州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執法行動  活動以嘉賓講座和互動訪談的形式與街坊相約,邀請兩位在推行垃圾分類處理方面有深刻理解的嘉賓,向街坊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分享利用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堆肥的經驗,旨在深化街坊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形成全民行動,共同減少廚餘垃圾的綠色低碳生活氛圍。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7個月 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增長13倍
    北京市垃圾分類設施改造年度目標已接近完成,全市現有固定垃圾桶站6.32萬個,達標率96%。具體來看,條例實施以來,居民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達4246噸/日,較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3倍,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0.84%。加上餐飲服務單位廚餘垃圾1927噸/日,廚餘垃圾總體分出量達6173噸/日。此外,其他垃圾減量明顯。
  • 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及處理策略分析
    關鍵詞:垃圾分類;現狀;調控策略引言近年來,垃圾分類制度已經在國內部分地市推行,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試點正在進行,各地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社會各界群策群力的努力下,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取得了好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垃圾不分類最高罰50萬!濟南等多個城市垃圾分類已有法可依
    煙臺市城市管理局一級調研員王克山介紹,《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煙臺生活垃圾實行分類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辦法規定煙臺市區生活垃圾以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為基本分類標準。同時,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