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前,東城所有垃圾都將全程實時監管,每個垃圾桶、每輛垃圾車都配電子「身份證」,每一桶垃圾都將被精準監控。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廚餘垃圾「不分類、不清運」已率先開始在崇文門外地區試點實施。
新世界家園小區5號樓樓下,垃圾桶站負責人胡志英正在忙活著,看到前來扔垃圾的居民,胡志英立刻接過垃圾袋檢查,確認袋中全是廚餘垃圾後,才用電子秤為垃圾稱重。然後,將袋內的廚餘垃圾倒入綠色廚餘垃圾桶內,把塑膠袋抖摟乾淨,再扔進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裡。
「新世界家園小區有600多戶居民,每天大約能產生600多公斤廚餘垃圾。」東城區崇外街道網格中心副主任李濤告訴記者,過去,廚餘垃圾的分出率只有6%,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截至上個月,廚餘垃圾分出率終於突破了21%。
廚餘垃圾混進一張紙那也不能運「每天中午,環衛集團的廚餘垃圾專用清運車會到小區南門外的臨時存放點,統一將廚餘垃圾運走。」李濤介紹,從今年4月起,廚餘垃圾開始實施「不分類、不清運」。
環衛部門的廚餘垃圾車抵達後,要先檢查臨時存放點的垃圾桶是不是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如果連桶的顏色都不對,廚餘垃圾車是不清運的。然後要進行開桶檢查,看看桶內是不是「純」廚餘垃圾,如果混入了其他垃圾,即使只是一張用過的餐巾紙或是一個塑膠袋,那這桶垃圾也不運了。需要垃圾分類指導員重新分揀,等明天中午廚餘垃圾車來了,檢查合格後再拉走。所以,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上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的廚餘垃圾桶重新分揀一遍,保證桶內不能有湯湯水水,也不能混入其他垃圾。
垃圾數量小區餐飲企業被實時監控李濤介紹,崇外街道是全市第一批試點「垃圾分類排放登記系統」的區域。每一個垃圾桶上都設置了一個識別碼,垃圾車只要將桶和車「對接」,傾倒垃圾的時候,立刻能夠稱出這一桶垃圾的淨重,數據將實時上傳到監管平臺。
作為垃圾分類監管系統的開發方,北京智通博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陳威旭告訴記者,整個崇外地區,不管是小區還是餐飲企業,每天產生垃圾的數量都是被實時監控的。他打開監管系統,一個個綠點和紅點分布在地圖上。「綠點都是垃圾已經正常清運的餐飲企業。」他點開國瑞東區小區位置上的「紅點」,屏幕上立刻顯示出這個點位存在「廚餘垃圾分出率」不達標的問題,需要現場重新分揀,整改後如果達標,這個紅點才會變成綠色。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楠流程編輯:tf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