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發布管理新規 緩解「鄰避效應」

2020-12-03 中投顧問

  管理新規明確,自動監測數據可作為執法依據——

  自動監測「盯緊」垃圾焚燒超標排放

  為促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穩定達標排放,緩解「鄰避效應」,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管理新規。新規首次明確,自動監測數據可以作為判定垃圾焚燒廠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證據。此舉將有效提升環境執法效能,震懾違法排汙行為,並進一步促進垃圾焚燒廠練好「內功」,倒逼行業優勝劣汰——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的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並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管理規定》的施行能否破除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普遍存在的鄰避困局,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鄰避效應」倒逼達標排放

  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鄉生活垃圾產生量急劇增加,垃圾圍城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之一。垃圾焚燒發電具有佔地小、減量效果明顯、餘熱資源可利用等顯著特點,是解決垃圾圍城的重要手段,已逐步取代傳統衛生填埋成為主流。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科學發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成為符合國情的迫切需求。

  按照規劃,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焚燒規模目標值是59.1萬噸/天,在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中佔比54%;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無害化處理總能力比例達到50%,東部地區達到60%。

  但是,近年來「鄰避效應」一直橫亙在垃圾圍城與垃圾焚燒發電廠選址建設之間,使行業發展處於漩渦之中。少數垃圾焚燒廠建設年代較早,設備相對陳舊,未能穩定達標排放,群眾反映較為強烈。

  「垃圾焚燒廠是重要的市政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是治汙單位,也是排汙單位。垃圾焚燒廠在擁有先進技術設備的同時,也必須有高水平的環境管理『保駕護航』,以推動垃圾焚燒廠高效清潔運行,與周邊群眾和諧相處。」生態環境部環境執法局副局長隋筱嬋告訴記者,這正是制定《管理規定》的基本考慮。

  隋筱嬋介紹,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煙氣汙染物自動監測技術已與國際接軌。全國共有394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通過「裝、樹、聯」,即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廠區門口豎立電子顯示屏、自動監測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為自動監測數據用於行業環境管理打下了紮實的實踐基礎。

  自動監測將成執法依據

  記者注意到,《管理規定》明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利用自動監控系統收集環境違法行為證據,自動監測數據可以作為判定垃圾焚燒廠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證據。

  「這是一次歷史性突破。」隋筱嬋說,自動監測具有連續在線運行的優勢,是監督排汙單位排放行為的「前沿哨兵」,有助於掃除環境監管盲區和死角,已普遍應用於日常環境監管;但是,對排汙單位超標排放行為的結果認定,目前主要還是以人工監測為主。此次《管理規定》填補了自動監測數據直接用於行政處罰的空白,並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全面應用,有望實現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實時監管,讓行業監管更加透明。

  同時,《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垃圾焚燒發電廠主體責任,要求其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完整、有效;自動監測設備發生故障,或者進行檢修、校準的,垃圾焚燒廠應當按照標記規則及時進行標記,未標記的視為數據有效。同時規定,對未按照標記規則虛假標記或者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的,將認定為逃避監管,並依法處罰;對於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幹擾自動監測設備,涉嫌構成犯罪的,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這將倒逼垃圾焚燒廠主動提高自動監測設備運行質量,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隋筱嬋表示,通過自動監控手段,實現線上千裡監控、線下執法聯動,有效提升環境執法效能,將震懾違法排汙行為,促進垃圾焚燒廠自覺守法,也為今後自動監測數據用於其他重點行業的環境管理,打下了實踐基礎。

  二噁英是否達標有「說法」

  《管理規定》提出,以顆粒物、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氯化氫(HCl)、一氧化碳(CO)等5項常規汙染物自動監測日均值數據作為考核指標。為確保垃圾焚燒廠煙氣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管理規定》明確,1個月內5項常規汙染物日均值超標天數累計5天以上的,在予以處罰的同時,還應責令限制生產或者停產整治。

  此外,對二噁英類暫不具備自動監測條件的汙染物,《管理規定》提出以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執法監測獲取的監測數據作為超標判定依據。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海景告訴記者,保持焚燒爐膛內溫度大於850℃,並控制煙氣在爐膛內停留2秒鐘以上,是確保致癌物二噁英達標排放的關鍵。

  記者注意到,《管理規定》明確了採用焚燒爐爐膛內熱電偶測量溫度的5分鐘均值達到850℃作為爐膛溫度判定標準。同時提出,對於1個自然日內爐膛溫度5分鐘均值不達標次數累計超過5次的,將予以處罰。

  隋筱嬋表示,將用多種手段保障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多種手段保障自動監測數據完整有效、實事求是確定特定工況要求等3方面保障《管理規定》落地可行。

  「生態環境部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一貫零容忍、嚴打擊,將利用大數據分析、飛行檢查等手段,對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在內所有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排汙單位不定期開展檢查。」隋筱嬋說。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各地垃圾焚燒廠採用的焚燒工藝不盡相同,操作技術和運行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管理規定》的實施,將通過自動監測手段,實現全天候環境監管,依法打擊超標排汙、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倒逼行業優勝劣汰,淘汰個別工藝水平落後、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長期穩定達標排放的垃圾焚燒廠;更重要的是,促進垃圾焚燒廠練好「內功」,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健全環境治理體系,促使其從「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轉變,切實樹立行業良好社會形象,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設施開放單位接待公眾逾5萬人 保障公眾知情權化解「鄰避效應」
    湖北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接待公眾逾5萬人 保障公眾知情權化解「鄰避效應」 2019-12-24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焚燒發電廠難逃「鄰避效應」?四個運營管理案例給你答案!
    因此,在焚燒廠建設運營過程中僅僅規避「鄰避效應」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2016 年住建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 《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 首次明確要求變「鄰避」 為「鄰利」,構建焚燒廠與居民、社區的利益共同體,「鄰利型」焚燒廠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 通信基站「鄰避效應」困局怎樣破解?
    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著我國已正式進入「5G時代」。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超13萬個,2020年底全國還將建設60餘萬個5G基站。  通信基站作為國家公共基礎設施,是關係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設施,建設需求龐大。然而,公眾對「輻射」問題較為敏感,公眾擔心基站電磁輻射會影響身體健康。這使得基站選址越來越難,「鄰避效應」問題愈顯突出。
  •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6日 11:42 來源:湖北日報   像不少地方一樣,該項目在醞釀階段就引發「鄰避效應」。所謂「鄰避效應」,是指居民或當地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產生負面影響,從而激發情緒化的反抗、甚至過激行為,「再環保,最好不要建在我家門口。」
  • 「鄰避效應」怎麼破?這家單位有妙招
    7月10日,洪山區行政審批局的《行政審批巧解「鄰避效應」》榮獲楚治——首屆湖北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案例讓我們一起看幾則洪山區行政審批局巧解「鄰避效應」的故事吧事件1多美雅醫療美容門診部開辦群體投訴2019年8月,洪山區多美雅醫療美容門診部向區行政審批局遞交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申請。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基站建設「鄰避效應」如何破解?
    基站建設「鄰避效應」如何破解?同時需要建設的基站密度也要大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超13萬個到今年年底還將建設60餘萬個雖說建基站難但選址更難這個確實說出了眾多人的心聲專業的說法叫「鄰避效應」就是說居民不願意自家附近建一些對身體健康或是環境有負面影響的工程比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這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出現鄰避效應現象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基站選址難
  • 生態環境部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
    生態環境部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 2020-12-03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破「鄰避效應」 重在公開透明
    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說到底都是「鄰避效應」。「鄰避效應」指的是人們擔心某些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帶來負面影響,產生該項目「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 通信基站是關係到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設施,建設需求龐大。
  •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一來視覺上影響較小,二來是全密封環境,異味也小。方案公示後,3、4幢部分居民不滿意,這件事就這麼擱置下來了。 「定時定點」投放 是不是太早了?香樟公寓建於2000年,正好卡在老舊小區的分界線,在這一年之前建成的小區,通常算是老舊小區。老舊小區規劃建設時,垃圾分類還是天方夜譚,自然沒有考慮到垃圾房配套。現在要搞垃圾分類,需要一個垃圾房。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汙水廠建設項目鄰避效應問題行政聽證案」獲評廣東省律協典型案例
    陳勇儒律師所代理的序號為137的《汙水廠建設項目鄰避效應問題行政聽證案》,被評為「十五環境與資源類」案例的年度典型案例。本案是典型的市政工程項目與周邊小區業主發生的環境汙染鄰避效應糾紛案件。某小區對該治理項目的環評許可提出了行政聽證申請,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受理了申請,並召開了聽證會。
  • 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日前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其中,排放配額分析初期以免費分配為主,適時引入有償分配,並逐步提高有償分配的比例。有償分配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納入財務管理。
  • 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苯酚...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我國生態環境基準—《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苯酚》(2020年版)(公告2020年70號)。該基準由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依據《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制定技術指南》(HJ 831—2017)起草。苯酚對水生生物毒性效應明顯。
  • 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
    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公告2020年77號),這是我國首個關於地表水體中營養物的生態環境基準。國際上對湖泊營養物基準的研究始於1998年,湖泊營養物自然本底和生態效應的區域差異性導致不同地區、同一國家在不同區域制定的湖泊營養物基準指標和基準值存在較大差異,美國湖泊一級生態區營養物基準採用了總磷(TP)、總氮(TN)、葉綠素a(Chl a)和透明度(SD)四個指標,歐洲地區則採用了TP和Chl a兩個指標。
  • 發展核電怎樣破解鄰避難題
    可是,公眾對核安全的擔心所引發的「鄰避效應」,卻是國內外發展核電都必須面對的。那麼,國外是如何破解公眾涉核項目鄰避難題的?】益普索-莫裡(Ipsos-MORI)發布的調查顯示,42%的人支持新建核電項目,反對者為20%。雖然英國民間的「鄰避」與反核活動也是合理訴求,但能在大多數民眾中達成對核電發展的積極共識,對推進核電建設至關重要。
  • 生態環境部出臺新規:明確聚氨酯氟利昂違法使用認定
    45133次閱讀 作者:徐巖   來源:中化新網    2019年12月17日 收藏   近期,生態環境部發布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出臺。針對《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問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
  • 生態環境部就《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指南》修訂發布答記者問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指南》(公告〔2020〕51號,以下簡稱《登記指南》),《登記指南》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就《登記指南》修訂的背景、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問:《登記指南》的修訂背景是什麼?
  •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1月13日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提出積極明確的達峰目標,制定達峰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