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庭院小區堅持垃圾分類15年,有何辦法?飼養的昆蟲幫大忙

2020-12-06 北晚新視覺網

「黑水虻幼蟲吃廚餘垃圾,長為老熟幼蟲後,可以作為飼料去養殖羅非魚。吃不掉的纖維質以及黑水虻產生的糞便,就用來製作有機肥。」萬科西山庭院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後,將廚餘垃圾和殘枝落葉就地處理,變廢為寶。這個小區從2004年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如今已是第十五個年頭。

西山庭院小區

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垃圾分類被納入了業務部門的考核評分項。自2017年在全市機關推行垃圾分類以來,北京一中院嚴格落實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垃圾分類管理已實現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

據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消息,今後,北京學校、醫院、商業辦公樓宇、旅遊景區、酒店等將實行垃圾強制分類。《北京市垃圾分類治理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達到90%以上。時間緊,任務重。那麼,已經在推行垃圾分類的小區及單位是怎麼做的?是否有值得借鑑的經驗?

西山庭院小區 垃圾分類15年

亮點

廚餘垃圾不出小區,殘枝落葉化作肥料

6月1日,記者走進西山庭院,在小區隱蔽的位置,有一個特別的垃圾處理室。十餘平方米的房間內,放置了一個塔狀的「有機垃圾消化器」,它分為8層,每一層裡都養殖了黑水虻幼蟲。管理人員根據幼蟲的成熟度將它們向上挪移。在黑水虻長為老熟幼蟲時,就變為羅非魚的飼料。養殖羅非魚的魚缸也是一個循環系統,羅非魚的糞便又可用來種養魚缸上方的有機蔬菜。

在小區內,還分布著十餘個堆肥箱,在這些箱子裡,園林廢棄物也變成了有機肥。「小區內的落葉、枝幹等經過粉碎後在箱子裡進行堆肥。我們會進行實時溫度監測,當它完全變成腐殖質後就可以用了。」萬科西山庭院小區環境負責人李英慶告訴記者,在今年四月份,他們邀請居民一起用這些有機肥在小區中種植了50多處鄉土花卉。

「在垃圾分類時,有些居民會疑惑,說我前期分好類了,在後端處理的時候,是不是又給我混到一起處理了?所以我們讓業主參與進來,讓他們知道自己做的垃圾分類讓小區的環境越來越好。」李英慶站在花壇旁告訴記者,他身旁剛種下的花卉開出了零星的小花,到了夏天這裡會變得更加繁茂。

萬科西山庭院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介紹,西山庭院小區作為北京市垃圾分類的第一批試點單位,從2004年起,就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十五年來從未間斷。李英慶認為,現在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在小區內基本達到了百分之百,有些業主分類已經很專業化了。「總體來說,在源頭分類上,大部分業主自覺參與,還算不錯。我們在進行二次分類時,花的精力也不多。」

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小區物業之前宣傳垃圾分類時,給每家每戶免費發放了三個垃圾桶,上面分別寫有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每個垃圾桶的顏色都不一樣。「好幾年了,我們家也一直都在用這幾個垃圾桶,這樣在家裡垃圾分類更方便。我們家住一層,有一個小花園,現在我們自己也會在家裡進行堆肥。買了堆肥箱,有時候也跟物業他們要一點酵素,現在我家的廚餘垃圾都用來養自家小花園裡的花草了。」

點評

小區近7成垃圾問題來自「廚房」

零廢棄聯盟政策顧問、環境史博士毛達認為,西山庭院小區的垃圾分類作為一個示範,主要作用在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閉合循環模版,也重塑了信心。「它的重要意義不在於證明其經濟可行性,在一個小規模的循環中,單位的投入肯定是偏高的,但是它為接下來的嘗試起到了積極作用。因為這種垃圾處理的技術可大可小,適用於一個社區,也同樣適用於多個社區的聯合,甚至是一個街道。西山庭院在小區內形成廚餘垃圾的閉合循環,這也給相關管理部門一個信號,這種垃圾分類和處理的方式是可行的。」

海澱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研究員張麗曼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廚餘垃圾約佔生活垃圾的60%至70%。將廚餘垃圾就地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不出社區,這對改善生態環境帶來的價值也是巨大的。西山庭院通過飼養黑水虻來處理廚餘垃圾,效果很顯著,值得肯定。但可能一些老舊小區內不具備養黑水虻的條件。「用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個設備會佔用一定空間,並且因為黑水虻會產生不太好聞的氣味,還需要做一定的隔離。對於空間緊張的老舊小區,還需要摸索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張麗曼認為,不管是廚餘垃圾,還是落葉,在小區內處理、堆肥,遠比清運到垃圾填埋場更加節省成本。「我所知道的一個小區,一年要產生30至40車落葉,每車消納費至少1500元,每年光處理這些綠植垃圾就要花五六萬元。但如果在小區內把落葉進行發酵製成腐殖質用於改良土壤,成本比送到填埋場低得多。只需要買一臺樹葉粉碎機,便宜的兩三千元,可以長期使用,加上一點耗電,勞動力工資大約兩萬元左右,就可以使綠植垃圾不出社區得到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市一中院餐廳 人人都是分揀員

亮點

注重源頭減量,垃圾分類納入工作考核

5月31日中午,記者來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食堂。此時正值午飯時間,法院的工作人員用完餐後,端著盤子來到殘食臺,他們並不需要食堂工作人員的提醒,自然地先放置好碗筷,然後將剩餘食物傾倒到標有「廚餘垃圾」的垃圾桶中,同時把喝過的酸奶盒和用過的紙巾扔到「其他垃圾」的垃圾桶裡,最後才將盤子遞給站在殘食臺後的垃圾分揀員,轉身離開。這只是一中院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縮影。

「食堂就餐的這種垃圾分類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目前一中院每天產生約700公斤垃圾,其中近500公斤來自於食堂,所以一中院把食堂的垃圾分類視為重中之重。我們在殘食臺設立垃圾分揀員,讓他們以自身行動來引導用餐人員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用餐的同事看到引導員在這幫你分揀,一段時間後就會自覺地做好垃圾分類。」一中院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副主任柴傑告訴記者。除了進行垃圾分類外,還注重源頭減量。機關後勤服務中心經過約兩年的統計分析後,根據季節、菜品和用餐人數精確採購每天的菜品原料,也儘量採購健康、產生垃圾少的淨菜。

跟一般居民小區不一樣,機關事業單位主要的垃圾除了餐廚,就是廢棄的辦公用品。「在對待辦公垃圾上,首先我們特別注重厲行節約,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比如,耐用品能修則修,易耗品儘量節省,紙張兩面列印,不用一次性用具辦公等,推行無紙化辦公。在對待有害垃圾的處理上,我們實行了交舊換新,比如領取新的印表機墨盒,需要拿著用過的舊墨盒換領。同時我們還把垃圾分類的考核納入業務部門考核評分項,對沒做到垃圾分類的同事,要進行提醒和扣分處理。」一中院機關後勤服務中心主任王璐告訴記者。

王璐告訴記者,一中院領導十分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制定下發了具體規定和實施方案,投入專項經費提升硬體設施條件、規範垃圾分揀員的設置,共添置統一標識的分類垃圾桶132個。「垃圾分類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樹立每個人的分類意識,這也是一中院推行垃圾分類最大的難點。如何解決這一難題?一方面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宣傳以及召開會議組織培訓,強調貫徹相應考核機制。另一方面,我們將依託全院辦公信息化大數據系統,研發對諸如辦公用品消耗、食堂原材料消耗等數據信息的統計分析系統,進一步對產生的各類垃圾處理工作進行預判和有效合理應對。」

點評

制度化才能讓好的做法持久

企事業單位如何推進垃圾分類?毛達認為:「在已經有一些比較好的摸索之後,還要注意持久性的問題。如果要保持一種長久的狀態,這就需要制度的建立。」

張麗曼認為,首先要節約資源,做到減量化。其次,重複利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製品。第三,一定要把有毒有害的垃圾首先分出來。「有毒有害垃圾無論是焚燒、填埋都會造成汙染,所以一定不能把它們和其他垃圾混合處理。而且,在有害垃圾這個類別裡,還應該進行細分,不宜使用一個垃圾箱混合投放。因為有害垃圾品種很多,所含的有害物質林林總總,混在一起投放容易發生有毒化學反應,還容易互相碰撞擠壓,造成汙染物的滲漏。例如含汞螢光燈管、體溫計等玻璃製品,如果與其他有害垃圾混合投放,一旦破碎,裡面的汞就會很快蒸發,使人發生汞中毒。」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謝宇航 文並攝

流程編輯:丁也

相關焦點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11月初的一個清晨,在北京瑟瑟的寒風中,穿上黃色反光背心的張青(化名)站在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的任務是將廚餘垃圾桶裡所有的塑膠袋重新打開進行「二次分揀」,確保裡面沒有塑膠袋、玻璃瓶等物品。她和十來個同事是被小區物業招聘來做垃圾分類指導員的。
  • 東城版垃圾分類方案出爐,小區有兩種垃圾投放模式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近日,東城區印發了《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和相關實施辦法。按照實施辦法,東城區住宅小區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可分為固定式、流動式兩類,一些小區也可採取二者的組合模式。《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社會單位垃圾分類全面實施, 所有街道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垃圾如何分類?
  • 10個問題解答北京的垃圾分類
    新修訂的條例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北京的垃圾分類什麼樣?北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有區別嗎?北京什麼時候開始垃圾分類?分錯了怎麼處罰?今天,10個問題幫你解答所有疑慮。北京周邊的垃圾填埋場在2010年就超過了400個,北京已經被垃圾圍城。而焚燒場對北京周圍的空氣造成巨大的汙染,所以垃圾分類就更有意義,幫助北京恢復綠水藍天,別讓霧霾中繼續混合致命的毒素。
  • 我市印發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獎補辦法
    為有效推進和規範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充分調動各方垃圾分類積極性,保證圓滿完成年度工作任務,根據《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近日,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項小組辦公室印發《2020年日照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獎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首批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
  • ...市200個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已達100%
    3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介紹。記者從會上獲悉,經過5年來的工作,200個居民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市本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已達100%。
  • 北京垃圾分類「五一大考」在即 至少六區實施細則出爐
    新京報訊(記者 黃哲程 李玉坤 鄧琦 沙雪良 吳婷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5月1日實施。新京報記者獲悉,為迎接這場「五一大考」,北京多區已下發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細則,並提前部署。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東城區  垃圾分類堅持「乾濕分開、資源回收」  東城區近日印發《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和相關實施辦法,其中提出,到2020年底所有街道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社會單位全面實施垃圾分類。
  • 北京垃圾分類修法五大焦點:不分類可罰款50至200元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垃圾不分類可罰款50至200元——北京垃圾分類修法五大焦點問題透視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垃圾不分類可罰款50至200元——北京垃圾分類修法五大焦點問題透視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關桂峰、邰思聰對違反垃圾分類的行為,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可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賓館和餐飲企業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
  • 北京:混投、無序堆放 垃圾分類問題仍存在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混投、無序堆放 垃圾分類問題仍存在去年5月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至今已過去大半年,北京多數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均有所改善。但是日前,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儘管所在小區也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但仍存在垃圾桶站設置不合理並導致居民投放不便的情況。
  • 定時定點破袋投放,島城這個小區讓垃圾分類變成新時尚
    「廚餘垃圾倒在這個桶裡,袋子不要放進去,需要投到其他垃圾桶裡。」1月13日早上7時30分,在海林花園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兩名分類指導員正在指導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每當有居民前來投放垃圾時,指導員都要打開垃圾袋進行檢查,確認分好類後,再將垃圾投放到對應的垃圾桶內。分類指導員邵女士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盯桶」。
  • 合肥學院:一所高校的15年垃圾分類探索
    而在安徽省,有一所高校早在15年前,「垃圾分類」的觀念尚未家喻戶曉時,就已經悄然開始在垃圾分類處理方法上進行探索,並一直堅持至今,這就是合肥學院環境工程團隊。15年來,前赴後繼的團隊成員們從實驗室到社區,從垃圾填埋場再回到實驗室……如此循環往復,不僅打磨出一套居民認可度較高的垃圾分類處理方法,還積累出一系列合肥市垃圾處理的重要參數,並為安徽省其他城市垃圾處理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 合肥垃圾分類熱度升級!下一個要整治的就是你的小區!
    ,也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既要高度重視、科學管理,又要長期堅持、久久為功。蜀山區垃圾分類體驗館調研現場隨後,宋國權一行首先來到蜀山區垃圾分類移動式科普體驗館、市政府宿舍小區居民在家中將垃圾按「四分法」分好類之後,在每天6:30—8:30、5:30—7:30兩個時間段,統一投放到投放點,志願者會對居民分類的垃圾進行檢查和引導。在非定時投放時間段內,志願者在小區內巡邏,防止居民隨處丟棄垃圾,保障分類和投放工作開展。
  • 養昆蟲吃垃圾 南京高淳區垃圾分類有「法寶」
    中國江蘇網7月14日訊(通訊員 吉穎記者 徐潔)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卻是肥料,在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一種名為黑水虻的昆蟲,成為垃圾分類的「法寶」。今天上午,記者來到高淳區漆橋鎮黑水虻養殖轉化有機廢棄物示範點,在1000平米的工廠內,林立著4排自動化養殖架,每一層養殖架上數以萬計的黑水虻幼蟲正忙碌地吃著餐廚垃圾。「你看,現在正在『享受』餐廚垃圾的就是黑水虻小幼蟲,這是一種腐生性水虻科昆蟲。」
  • 最美我的家丨綠色生活樹家風,垃圾分類倡環保
    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北京市婦聯聯合主辦的尋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動,日前向社會發布了65戶2020年第三季度榜單家庭
  • 我分類 我承諾|21天,垃圾分類「變形計」
    >主動參與社區垃圾分類活動帶動身邊家人親友開展垃圾分類自覺成為垃圾分類的踐行者、宣傳者、引領者各級婦聯、最美家庭、巾幗志願者紛紛發起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活動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延慶區的垃圾分類故事吧「萬事開頭難,其實平時大家每天也要收拾屋子庭院,現在只不過要把垃圾分類存放,只要咱們堅持指導幫扶,不信做不好。」
  •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即將實行!分幾類?怎麼扔?如何罰?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5月1日起實施,進階版生活垃圾分類進入倒計時。今後在北京,生活垃圾分成幾類?如何處理?家裡能裝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嗎?違規投放會有什麼處罰?市民怎樣參與監管?知道君迅速梳理了一份生活垃圾分類手冊。轉發收藏, 5月開始垃圾分類的時候不用慌!1北京生活垃圾分為哪幾類?
  • 北京垃圾分類新規實施首日,居民們怎麼說?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從今天(5月1日)起,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將迎來一項變動,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版條例)正式實施,將對垃圾產生源頭到末端處理實行全流程分類管理。新版條例實施首日,居民們的感受如何?
  • 呼和浩特市近期在多個小區擺放了垃圾分類主題景觀
    原標題:我市近期在多個小區擺放了垃圾分類主題景觀遠看是風景 近看有內涵□文/圖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馬妍做好垃圾分類,重在人人參與。隨著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的展開,近期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小區裡擺放了有關垃圾分類的主題景觀,不僅營造了濃濃的垃圾分類宣傳氛圍,也成為小區的一道亮麗風景。遠看是風景 近看有內涵1月8日上午,記者在水利廳小區採訪時,看見中央小廣場擺放著一個白色的垃圾分類主題景觀,由「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幾個字組成,旁邊是一個涼亭,裡面有幾位老人正在聊天。
  • 北京市垃圾運輸車顏色將與分類垃圾桶逐一對應
    在石景山沁山水小區南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對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進行稱重,居民可獲得積分獎勵攝影/本報記者袁藝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城市管理委獲悉,為破解生活垃圾「混裝混運」難題,本市將研究制定垃圾運輸車輛標準
  • 縣醫保婦聯化身「藍色」指導員,走進小區爭做垃圾分類引領者
    >為進一步發揮機關幹部垃圾分類模範引領作用,近日,縣醫保婦聯志願服務隊走進城東社區,指導小區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垃圾。>「你這袋垃圾裡有易腐垃圾,不能全部投放進其他垃圾桶裡!」身著藍馬甲的醫保局婦聯志願者方瑛對小區居民垃圾混投現象及時進行勸阻。「這袋紙巾中有這一塊西瓜皮,是很容易忽略,以後分類投放垃圾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隨後,方瑛幫助居民打開垃圾袋,將易腐垃圾撿出投進易腐垃圾桶內。
  • 華雲社區:創建高標準居民家庭源頭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新湖南客戶端4月21日訊(通訊員 姚豔)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長沙市雨花區雨花亭街道華雲社區緊緊圍繞「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在垃圾分類這條時尚的道路上奮力前進,連續兩年將垃圾分類列入社區民生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