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橋西社區巧用小蟲兒「吃」垃圾,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提高了

2021-01-22 北晚新視覺網

「誰也沒想到吧,我們社區的廚餘垃圾是用小蟲子處理的……」蘇州橋西社區的物業人員介紹,被小蟲子處理後的垃圾是最好的肥料,可用在城市社區的綠化中。

「這都裝滿了,送走吧!」昨天下午3時,蘇州橋西社區的物業垃圾車將滿滿兩大車從社區回收的廚餘垃圾桶推進小區內的「垃圾處理廠」。在小區的一角,一塊專門隔離開的「小廠房」內,立著一隻普通鍋爐大小的大罐子,罐子裡裝的全是黑色的小蟲子。工人們剛把兩車垃圾倒進罐子,小蟲子們就狂吃起來……「這就是生物處量容器,別看它不太大,裡面可裝著數千隻黑水虻。」物業負責人李春燕介紹,黑水虻最愛吃腐爛的東西,像廚餘垃圾、寵物的糞便等。就這麼大的一隻罐子,一天能銷納100公斤廚餘垃圾,待小蟲子消化後排出體外就轉成了最好的複合肥料。

李春燕說,「我們用黑水虻處理形成的肥料完全能滿足本小區的需求。其中一部分直接用在小區的綠地裡,另一部分配成有機土壤,培植好各種綠植送給居民。」

李春燕說,自從得知用生物技術處理廚餘垃圾後,小區居民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提高了,常常主動把分好的廚餘垃圾放到「專車」上。為了方便居民,物業也主動上門回收廚餘垃圾,進一步帶動了整個小區的垃圾分類行動。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群琛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鄭生竹  「綠色帳戶」吸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智能化垃圾分類、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國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採用激勵辦法和剛性約束手段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
  • 居民、社區、物業齊發力 雲水灣小區垃圾分類和諧又溫馨
    撤桶並點後,社區負責人收到了居民的反饋:「垃圾桶變少了,年輕人走幾步不礙事,但對小區裡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障人士來說就不方便了。」如何解決這些老人的現實煩惱?在物業的大力支持下,雲水灣小區增加了一項暖心服務。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班加羅爾市社區堆肥具有三個特點:1)在一個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裡,將廚餘就地或就近堆肥當作解決居民廚餘問題的一種技術路徑;2)只要是在政策規定範圍內的住宅小區,不論面積大小,每天產生多少廚餘量,都要求就地處理,或交給政府認證的堆肥公司處理;3)非常注重堆肥過程管理,儘可能減少蚊蟲滋生、散發異味以及滲濾液的產生,從而保證堆肥產品實現安全無害化,也大大提高了居民對廚餘堆肥的接受度
  • 華雲社區:創建高標準居民家庭源頭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新湖南客戶端4月21日訊(通訊員 姚豔)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長沙市雨花區雨花亭街道華雲社區緊緊圍繞「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在垃圾分類這條時尚的道路上奮力前進,連續兩年將垃圾分類列入社區民生實事。
  • 垃圾分類難不難?上海這個社區的居民、白領唇槍舌劍來辯論
    垃圾分類到底難不難?這個居民區的居民、白領有話說。「垃圾分類的具體實施辦法裡也規定了從生活垃圾源頭就按類別裝入不同顏色垃圾袋,一般居民只要在家準備好分類垃圾桶,分類收集垃圾。出門就可按相應顏色放入垃圾箱。請問對方辯手,這有什麼難的呢?」
  • 寧波垃圾分類公益基金⑩丨姜山鎮「光合小將」青少年團隊
    通過「兩個途徑」——走進去+走出來和「三方維度」——城鄉文明+社區治理+社區志願,構建適合青少年主動探究、學習、實踐的志願服務模式,為垃圾分類助力。「光合小將」青少年志願服務公益基金項目自開展以來,廣泛開展志願培訓,綠色知識學習,組織開展各類相關垃圾分類講座、沙龍;實地開展「搭把手小小解說員」綠色垃圾分類主題培訓課程,以搭把手軟體為培訓載體,重點聚焦可回收垃圾的正確處理,積極宣傳綠色垃圾分類,倡導青少年活學活用,爭做少年好模範,以小帶大專項培育青少年特色文化才能,鞏固開拓學識領域。
  • 綠色積分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韋玥 通訊員 羅姍珊 「此舉不僅增強了轄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更提高了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度。」連日來,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人大工委組織轄區60多名退休黨員、熱心居民成立了「垃圾分類在行動」志願者隊伍,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廢舊物品再利用」等活動。
  • 垃圾分類齊參與 深圳居民參與度和投放準確率穩步提高
    央廣網深圳12月1日消息(記者李強)自今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深圳居民參與度和投放準確率穩步提高。據萬科公園裡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積極配合落實每一項垃圾分類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區環境愈加美好。每天18點50分是小區居民倒垃圾的高峰期,同時也是物業工作人員垃圾分類執勤的重要時間段。為此,物業及社區義工成立督導小組,對小區內24處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進行督導投放,提升居民垃圾投放的準確率。
  • 科達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倡導綠色綠色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永興 通訊員 劉來福為倡導綠色生態、健康環保的生活環境,讓垃圾分類融入居民的生活,科達社區網格員引導居民從日常小事開始,科達社區網格員通過張貼宣傳掛圖、入戶發放宣傳頁等形式大力宣傳,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推進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從
  • 廢舊燈管屬於啥垃圾?社區活動教居民咋分類
    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應該扔到哪一個垃圾桶中?7月11日下午,為讓社區居民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鄭州市管城區航海東路街道銀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以請給垃圾找個合適的家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引導更多人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
  • 嘉興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評比每月公布 還分「紅黑榜」呢
    記者從嘉興市分類辦了解到,為確保嘉興市區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提速、提質、提效,嘉興市區將開展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評比活動。日前第一批參加評比的9個小區已經完成了現場考察,「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分類不準確方面,同時物業和社區工作也需要進一步跟進。」嘉興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 分類垃圾桶送進居民家!從源頭上「隔離」廚餘垃圾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和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為了讓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實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4月21日,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在甸新佳園開展垃圾四分類宣傳及分類垃圾桶發放活動。
  • 快板書、文化牆、雲直播 北京朝陽多形式宣傳垃圾分類
    》實施以來,北京朝陽區各街鄉、社區創新宣傳形式,宣傳垃圾分類,教居民垃圾分類知識,倡導「低碳、環保、健康」的生活理念。清脆的竹板和精湛的表演將垃圾分類理念和知識傳達給在場居民,獲得現場居民陣陣掌聲。  快板的表演者均來自社區快板隊。此段表演是成員宋榮存結合垃圾分類自編自創的快板作品,用快板的方式倡導垃圾分類,讓居民加深記憶。  如今,在樓門長和垃圾分類宣傳員、指導員、監督員、分揀員的帶動下,棗北社區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中,踐行環保理念。
  • 分類後的垃圾有什麼用?志願者舉例講述告訴您垃圾分類多重要!
    為進一步推行垃圾分類,改善社區環境,提升資源回收利用率及社區文明程度,鄭州市惠濟區新城辦事處日前聯合美家淨物業在正商家和家組織開展了主題為「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建優美社區環境」的志願者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志願者通過精彩分享和舉例講述,讓更多居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並引導更多人積極行動,身體力行。  「為什麼倡導人人參與垃圾分類?」「分類後的垃圾去哪兒了?」
  • 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及處理策略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隨著生活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有了很大進展,城市人口的增多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垃圾的產量逐年增加,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垃圾圍城」的問題,垃圾的分類與管理對「美麗中國」建設有極為重要的推進作用。對此,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對國內外垃圾分類的現狀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相關的處理策略,以減少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湖裡區主要領導親自抓,區垃分辦對各部門每周進行靶向通報點評,並梳理成工作專報送至各部門;通過日考核、周通報、月排名、季考評、年度總結方式,緊盯薄弱區域和關鍵環節;機關單位做表率,定期開展機關單位垃圾分類專項考評;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壓實「一把手」責任,機關單位、街道、社區等各部門負責人,做到對垃圾分類工作了如指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充分調動了居民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 海澱學院路街道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建「綠色」環保家園
    為加強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斷提高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12月30日上午,學院路街道北科大社區黨委開展廚餘垃圾積分兌換活動。活動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居民們紛紛表示,活動能夠使用積分兌換家裡所需的東西,既環保又給大家帶來了實惠。
  • 垃圾分類「家」行動丨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學起來!教你做「最美...
    為更好地宣傳和普及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日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社區工作組面向各成員單位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徵集活動,按照創新、可推廣等標準,最終篩選出四大類43個「小妙招」。近期市婦聯將陸續發布這些「小妙招」,激勵和引導更多婦女和家庭學習掌握垃圾分類減量、廢物利用的巧妙方法,倡導家庭文明健康新生活,推動形成首都垃圾分類「新時尚」!
  • 垃圾分類「半年戰報」 還原踐行新時尚「蘇州路徑」
    □蘇報記者 肖辛今年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施行,半年來,垃圾分類不僅是蘇州市民熱議的話題,更開啟了全新的綠色時尚生活方式。半年來,蘇州居民小區、單位等地垃圾分類情況如何?垃圾中轉和終端處置運轉狀況怎樣?從大伙兒口中、眼中的「新時尚」真正落實為自覺自愿的「指尖文明」,我們還有多少距離?
  • 垃圾分類這樣「玩」:銀桂苑社區發放玉米澱粉做的可降解垃圾袋
    (小小志願者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圖片均由通訊員 提供)  星辰在線1月25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 通訊員 李瑩)「我手上拿著的這種可降解垃圾袋,35%的成分是玉米澱粉,丟棄後兩年內就可降解,是一般塑料垃圾袋降解時間的1%......」長沙市銀桂苑社區環保「代言人」向現場居民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