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難不難?上海這個社區的居民、白領唇槍舌劍來辯論

2021-01-13 澎湃新聞

垃圾分類到底難不難?這個居民區的居民、白領有話說。

「垃圾分類的具體實施辦法裡也規定了從生活垃圾源頭就按類別裝入不同顏色垃圾袋,一般居民只要在家準備好分類垃圾桶,分類收集垃圾。出門就可按相應顏色放入垃圾箱。請問對方辯手,這有什麼難的呢?」「人們如果在家裡進行垃圾分類,需要家裡有多大的地方,可以放置四個垃圾桶?這顯然和實際情況有所差異。垃圾分類,一定是在室外分。」……

3月13日上午,在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街道美麗園居民區內,一場「垃圾分類難不難辯論賽」激烈展開,參與的辯手都是居民和白領。

美麗園居民區開展「垃圾分類難不難辯論賽」。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圖

舉辦辯論會之前,經過網格議事會討論,居民自發提出以辯論賽的形式來增強大家的環保和節約意識,帶動更多的居民一起宣傳垃圾分類,推廣全民行動的理念。

辯論賽吸引了周邊樓宇白領、社區單位及廣大社區居民前來「觀戰」。

辯手們通過前期調查資料,詢問左鄰右舍,實地調研獲取了大量的一手資料。紅藍雙方在臺上應對自如,紅方用具體事例來說明目前的垃圾分類推廣的難處,而藍方則從相關政策法規及工作方案等簡述如何做到垃圾分類。

辯論賽現場。

垃圾分類難在哪裡?

紅方認為,一是難在需要全過程分類體系的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程分類體系。在實際操作中,一個環節失誤,就可能會造成垃圾混放,前功盡棄。很多人吐槽過,辛苦將垃圾按要求分類,卻被環衛工人一股腦地倒進環保車。

第二個難點則是垃圾分類需要每個環節責任人履職,需要每一位市民每一天的參與。需要每個人熟記垃圾分類標準。當你為了趕時間,匆匆忙忙吃完一個外賣,要去丟包裝盒。本來打包一丟,10秒鐘。現在,你發現,剩的飯菜需要一點點倒入溼垃圾桶,餐盒要丟進幹垃圾桶,飲料罐要放入可回收垃圾桶,時間成本增加了。

第三個難點則在於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各種瑣碎問題,比如,區分不同垃圾桶的顏色標誌不夠醒目,對色盲、色弱的人群來說,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擾。另外,「是否有配套的社區登記,上門回收」也是紅方關心的一個問題。

而藍方則認為,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8城市被確定為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2019年7月1日起施行。垃圾分類會帶來生活環境的改變;生活習慣的改變。

藍方表示,居委會發放的垃圾分類宣傳冊,色彩鮮明,分類清晰,輕鬆分理,不難。剛開始,可能會有一點不習慣、記不清,那麼先在家裡設置四個對應顏色的垃圾袋,套在對應顏色的垃圾桶上。把居委會發的垃圾分類宣傳單貼在家裡垃圾桶上方,這樣就一目了然,輕輕鬆鬆完成了垃圾分類。

去社區裡的垃圾回收點投放垃圾難不難?藍方也認為不難,擺放著四個不同顏色分類的垃圾箱,拎著四色垃圾袋,到了社區裡的垃圾回收點,哪怕忘了,看看垃圾袋的顏色,對應顏色投放,即可輕鬆搞定。

藍方的辯手還指出,垃圾分類通過這幾年宣傳、試點的推廣,大家認識上都在提高。不少弄堂溼垃圾桶裡放的溼垃圾還是符合要求的,只要每個人、每個家庭從自我做起,逐步從簡單做起,再到精細化,都可以做的好。

藍方表示,根據統計顯示,2018年上海全市每日生活垃圾清運量接近2.6萬噸,年均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900萬噸。垃圾分類、分類投放,簡化了百萬噸級別的垃圾分理。

雙方攻辯環節,贏得了現場觀眾的喝彩。據主辦方介紹,此次辯論的意義在於揭露頑固思想,而辯手們重在傳播理念,在社區掀起一場大家都要參與垃圾分類的學習氛圍。

相關焦點

  • 這個街道的居民因為參加垃圾分類,幸福感提升!
    寶媽一邊帶娃一些學習垃圾分類?老人一邊唱歌一邊宣傳垃圾分類?這個街道的垃圾分類竟然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 「我第一次發現,原來垃圾分類也可以這麼有趣,一邊唱歌一邊宣傳垃圾分類,不僅好記,還有趣,下次的活動我也報名了,我還叫了我的幾個朋友一起來參加」,寧波鄞州首南街道格蘭春天社區的李阿姨說。
  •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難在哪兒
    「一年多來,各地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不可否認,目前這項工作整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楊海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持續深入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讓居民在參與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體味更多獲得感。
  • 垃圾分類推進速度飛快 「大上海,真的不一樣」
    垃圾分類推進速度飛快 「大上海,真的不一樣」 原標題:   這個7月,上海如果有比氣溫更火熱的,那一定是垃圾分類!今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滿月」。
  • 論習慣的養成|煙花爆竹能不放,垃圾分類還難嗎?
    【編者按】上海7月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城市新時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評論部推出「論習慣的養成」,每天一篇,評論員、志願者、大學生、小學生,小區業主,記錄親身經歷,分享小訣竅,吐槽小煩惱,傾聽真民聲,尋求好建議,讓垃圾分類從陌生變成習慣。垃圾分類,利國利民,好處不用多講。
  • 廢舊燈管屬於啥垃圾?社區活動教居民咋分類
    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應該扔到哪一個垃圾桶中?7月11日下午,為讓社區居民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鄭州市管城區航海東路街道銀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以請給垃圾找個合適的家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引導更多人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
  • 上海「最嚴垃圾分類」第一天 網友曬「教科書級」答案
    7月1日是上海市實施「最嚴垃圾分類」的第一天,無論是政府部門、公司單位還是社區居民,都迎來了準備近半年來的第一次大考。那麼,上海市民能否適應這個新的生活方式呢?1日上午,記者來到上海市某小區,下著雨的周一清晨,居民們正冒雨有序地投放垃圾。上午7點半左右,正是小區裡垃圾投放的高峰期。記者在小區內的定時定點投放點看到,源源不斷有市民前來投放垃圾。記者也上前進行了隨機檢查。
  • 居民、社區、物業齊發力 雲水灣小區垃圾分類和諧又溫馨
    撤桶並點後,社區負責人收到了居民的反饋:「垃圾桶變少了,年輕人走幾步不礙事,但對小區裡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障人士來說就不方便了。」如何解決這些老人的現實煩惱?在物業的大力支持下,雲水灣小區增加了一項暖心服務。
  • 出妙招 這個社區的這波垃圾分類操作穩了
    網格員歐陽霽向前來投廚餘垃圾的居民介紹道,「當您投放廚餘垃圾累積達到10、20、30公斤及以上時,您就可以憑積分卡來社區兌換食品、生活用品,10公斤廚餘垃圾可兌換牙刷、肥皂、毛巾、雞蛋等;20公斤廚餘垃圾可兌換溼紙巾、牙膏、抽紙、麵條等;30公斤廚餘垃圾可兌換洗手液、洗衣粉、廚餘垃圾桶、環保垃圾袋等,學生積極參與還可以參加『環保小達人』評選哦!」
  • 蘇州橋西社區巧用小蟲兒「吃」垃圾,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提高了
    「誰也沒想到吧,我們社區的廚餘垃圾是用小蟲子處理的……」蘇州橋西社區的物業人員介紹,被小蟲子處理後的垃圾是最好的肥料,可用在城市社區的綠化中。「這都裝滿了,送走吧!」昨天下午3時,蘇州橋西社區的物業垃圾車將滿滿兩大車從社區回收的廚餘垃圾桶推進小區內的「垃圾處理廠」。
  • 華雲社區:創建高標準居民家庭源頭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新湖南客戶端4月21日訊(通訊員 姚豔)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長沙市雨花區雨花亭街道華雲社區緊緊圍繞「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在垃圾分類這條時尚的道路上奮力前進,連續兩年將垃圾分類列入社區民生實事。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這三個訴訟把班加羅爾市政府和居民都告到了卡納塔克邦高等法院,訴訟的理由是,作為垃圾生產者,居民沒有進行垃圾分類;作為垃圾管理者,市政府嚴重失職。訴訟要求所有居民和政府共同承擔垃圾管理的責任。早自2009年起,SWMRT就開始發動居民和環保組織嘗試社區堆肥,到2012年時已積累了一些成功案例。
  • 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創新激勵機制引導居民垃圾分類  位於蘇州吳中區城郊的莫舍社區,兩層高的小洋樓聯排鋪開,每家門前放置著一個塑料收納箱,用於盛放廚餘垃圾——這裡是蘇州「四分類」試點小區,也是2016年廚餘垃圾就地處理示範點。
  • 垃圾分類準確率上不去?這個小區引進專業公司倒逼居民精準分類
    在越城區北海街道金昌美苑小區,每天早中晚,垃圾收集員都會開著裝有智能雲秤的收集車,穿梭於6個新設的垃圾收集點。除了給垃圾稱重,收集員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逐一檢查各家的垃圾分類質量,並及時將信息「上報」。「這是專業垃圾分類公司進駐小區後的做法,居民垃圾分類變得更自覺了。」該小區居民王女士說。
  • 都不想離自家近,南京小區垃圾分類房「難產」待破局
    而另一個小區業主劉先生直言,小區垃圾分類房的選擇已經進行了兩輪。" 靠著哪棟樓,哪棟業主不同意,簡直比選美還難。" 劉先生說,鄰避效應,可以理解,垃圾分類房建設也是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業主恨不得拿尺子來量和自家的距離。
  • 嘉興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評比每月公布 還分「紅黑榜」呢
    記者從嘉興市分類辦了解到,為確保嘉興市區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提速、提質、提效,嘉興市區將開展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評比活動。日前第一批參加評比的9個小區已經完成了現場考察,「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分類不準確方面,同時物業和社區工作也需要進一步跟進。」嘉興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 垃圾分類活動丨分類不規範,地球兩行淚,做好垃圾分類沒那麼難!
    舉手之勞,從垃圾分類引入環保身體力行開始!溼垃圾、幹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都有些什麼呢,垃圾分類收運的小知識你們都知道嗎?▼知慧學術英語最近的「垃圾分類工作坊」,給孩子們上了生動一課,一起來看看吧!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宋慧是上海靜安區愛芬環保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的總幹事,這家民非組織已經創辦近10年,目前,上海市的各級政府通過購買其服務,已在300多個社區推進垃圾分類,覆蓋超18萬戶居民,收穫較好的效果,「根據復旦大學的調查(以40個小區為樣本),我們介入的大部分社區能夠分出廚餘(溼)垃圾的比率達到70%以上,這個數據超過了倫敦。」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決定一個人亂不亂丟垃圾?
  • 垃圾分類來了 濱海新區準備好了
    為推動《條例》有效落實,當天上午,濱海新區開展了「你我同行、垃圾分類」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帶動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共同呵護綠色家園。記者了解到,根據《條例》規定,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垃圾的單位和個人將受到處罰。
  • 科達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倡導綠色綠色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永興 通訊員 劉來福為倡導綠色生態、健康環保的生活環境,讓垃圾分類融入居民的生活,科達社區網格員引導居民從日常小事開始,科達社區網格員通過張貼宣傳掛圖、入戶發放宣傳頁等形式大力宣傳,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推進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從
  • 綠色積分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韋玥 通訊員 羅姍珊 「此舉不僅增強了轄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更提高了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度。」連日來,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人大工委組織轄區60多名退休黨員、熱心居民成立了「垃圾分類在行動」志願者隊伍,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廢舊物品再利用」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