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嚴垃圾分類」第一天 網友曬「教科書級」答案

2020-11-23 健康界

居住環境的改善,還離不開每個人的維護。7月1日是上海市實施「最嚴垃圾分類」的第一天,無論是政府部門、公司單位還是社區居民,都迎來了準備近半年來的第一次大考。那麼,上海市民能否適應這個新的生活方式呢?1日上午,記者來到上海市某小區,下著雨的周一清晨,居民們正冒雨有序地投放垃圾。

上午7點半左右,正是小區裡垃圾投放的高峰期。記者在小區內的定時定點投放點看到,源源不斷有市民前來投放垃圾。記者也上前進行了隨機檢查。

記者:你這些垃圾是怎麼分類的?

居民:這些是幹垃圾,餐巾紙、牛奶盒、香菸盒都是幹垃圾。桶裡的是西瓜皮、還有吃的剩飯剩菜都放在裡面。

記者:西瓜皮是什麼垃圾?

居民:溼垃圾咯,都是分開的。

居民:現在我們家裡有四個桶了,幹垃圾桶、溼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可回收物桶。

記者:分類情況感覺自己清楚了嘛?

居民:還可以 我老婆給我打了一張紙,專門讓我分類。

新規實施初期 志願者「保駕護航」

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內,現場檢查的居民幾乎都將垃圾順利分類投放。此外,現場還有一位社區的垃圾分類志願者,為市民投放垃圾進行指導。

志願者 陸浩英:一般大家分的都還可以。那些阿姨都分的很清楚的。年輕人也還行,特別小孩分的特別好。

這個小區上午的定時投放時間截止為八點半,那麼過了八點半之後該怎麼辦呢?在小區內的另一個垃圾投放點,截止時間剛過,就有一位市民匆匆忙忙前來扔垃圾,但發現垃圾桶已經被運走。

記者:怎麼會遲了呢?

居民:今天下雨天,出來睡過頭了,所以晚了點。

記者:那你知道這些垃圾怎麼處理嗎?

居民:我扔到另一個投放點,那邊也有的。

記者從居委會了解到,小區內還會開設一個投放點,讓小區保安引導錯過時間的居民進行投放。不過如果以後再發生此類情況,除了工作特殊向物業說明,將由物業代為投放,否則居委會將採取一定措施。目前這個小區在部分投放點已經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對於錯過時間亂丟的市民,將予以曝光。

「定時定點」扔垃圾 不會「一刀切」

目前,上海很多居民小區都推行了定時定點投放的措施,為了鼓勵市民按時投放,一些小區還在集中投放時段,採用綠色帳戶積分的方式,鼓勵市民按時投放。不過,定時定點投放也給一些加班族、老年人等居民帶來了不便,對此,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也表示不會「一刀切」。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 唐家富:定時定點是約定而不是規定,所以要堅持精細化的管理,做到一小區一方案,同時也要滿足一些個性化的需求。

上海開出首張垃圾分類整改通知書

居民們積極配合,各單位是否執行到位呢?今天(1日)上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組織了專項檢查,對單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檢查。在上海靜安區靜安寺商圈附近的一家酒店,城管執法部門開出了《條例》實施之後的第一張責令整改通知書。

據統計,今天一天,全市各級城管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3600人次,檢查各類單位4216家,依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共教育勸阻垃圾投放責任人881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623起。

如何投放?生活垃圾分四類 乾濕垃圾最難分

其實投放垃圾不難,難的是在家如何分好類,為了便於市民參照,上海市特意發布了一份《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

《指南》明確,溼垃圾就是易腐生物質垃圾,比如食材廢料、剩飯剩菜、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植物。

而幹垃圾範圍就比較廣泛,除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廢棄物,比如各種乾濕紙巾、尿不溼、大骨頭、汙損塑料、編織袋,除衣服鞋帽這類織物外的內衣褲、舊毛巾等都屬於幹垃圾。

網友曬照:一桌海鮮家常菜的垃圾分類

具體怎麼分?我們來看一位網友的垃圾分類日常,這是一桌豐盛的海鮮家常菜,吃得大快朵頤,吃完了之後怎麼分類呢?這位網友給出了「教科書級」的答案,這些餐後垃圾被按照骨頭、魚骨、果核、果皮、貝殼、易拉罐歸類分好,就連牙籤、紙巾也一一碼放整齊。最後,這些垃圾按照「可回收」、「溼垃圾」、「幹垃圾」成功分類。

為了更好地記住垃圾分類的常識,上海市民們還發明了很多方法,聽一曲垃圾分類歌曲,也許能記得快:

「紙巾,幹垃圾,不管多溼它都是幹垃圾;瓜子皮,溼垃圾,不管多幹它都是溼垃圾。」還有人發明了微信小程序「垃圾分類小助理」,能查詢常見垃圾的種類,比如輸入「面膜」顯示是幹垃圾;輸入「奶茶」,顯示「珍珠是溼垃圾,奶茶杯和塑料蓋都是幹垃圾」。

被分類以後 垃圾前路何方?

其實,實行如此嚴格的垃圾分類是為了資源能更好地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比如常見的幹垃圾能焚燒發電,而容易招引蚊蟲產生惡臭的剩菜剩飯、瓜皮果核、花卉綠植、肉類碎骨等溼垃圾也可通過厭氧發酵處理產生沼氣供熱發電,通過好氧堆肥處理改良土壤呵護花草植物發揮剩餘價值。

可回收垃圾裡的廢玻璃最終可以作為鑄造溶劑、製作新玻璃;廢紙可以根據來源和紙漿的品質製成相應的再生紙用品;很多不穿的衣服廢織物可以通過清洗捐贈給平困地區,也可以利用工業方法重新製成產品進行資源再生利用。

而有害垃圾中的廢電池、廢燈管、廢油漆桶,它們在經歷一系列物理與化學方法進行安全處置,或是資源化利用製成新的材料。

從源頭減少垃圾 酒店不主動提供「六小件」

除了在終端做好垃圾分類,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投放也很重要,從今天起,上海市旅遊住宿業將不主動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鬚刀、指甲銼、鞋擦這6件一次性日用品。但客人有需要的話,可以要求酒店提供。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管理處 牛弘歡:發現如果有飯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日用品的話,我們會先進行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會處以 500元以上 5000元以下的罰款。

他山之石:各國垃圾分類如何做?

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標誌。在有些國家,垃圾分類已經有著幾十年的歷史,經驗也值得借鑑,下面就了解一下他們是如何做垃圾分類的。

日本:扔垃圾不僅詳細分類 還分時間

日本從1980年起,就開始執行垃圾分類。扔垃圾不僅要詳細分類,還要分時間。以大阪為例,每周二和周五收可燃性普通垃圾,每周四收塑料容器類垃圾等。這些垃圾都必須在指定日期的上午9點前放到指定地點。如果錯過了,就只能等到下星期。而廚房中產生的垃圾,扔之前通常要先將水完全濾去才能丟棄。牛奶盒要把殘留洗乾淨,拆開後再扔。而日本法律明文規定:亂丟棄廢棄物者最多可被處以5年有期徒刑,並處以1000萬日元的罰款。

美國舊金山:重罰作為槓桿推動居民垃圾分類

美國舊金山 在2009年通過了一項強制性法案《垃圾強制分類法》,要求當地企業和居民按照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如果在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內發現可回收或可堆肥垃圾,環境委員會將對初犯者給予警告,對於多次違規的小型企業或單戶住宅將處以100美元罰款,大型企業和多戶住宅將處以最高1000美元罰款。

瑞典:垃圾桶有八九種 分類意識從小培養

在瑞典,多數民眾的垃圾分類習慣,在兒童時期就建立了。他們會把報紙、塑料、金屬、玻璃、電子設備、燈泡和電池都細緻地區分開,也會把廚餘垃圾如類型區分,社區內的垃圾桶往往有八九種之多。最後進入垃圾焚燒廠的,只是一些實在沒法回收利用的乾性垃圾。在瑞典,垃圾的填埋率不足1%。

相關焦點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 題:垃圾分類迎來「史上最嚴」,這些焦點你應當知道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杜康 楊有宗 周穎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社會公眾稱為迎來垃圾分類「史上最嚴」。在很多人看來,垃圾分類如何分?如果自己的分類不妥,很可能會被罰款。要求「定時定點」投放,如果錯過時間,又該怎麼辦?
  • 全國人民都在笑話上海垃圾分類,有誰注意到阿姨說的「廚餘垃圾」
    短短幾句話,讓上海人民感到無比心酸,卻樂壞了全國人民。7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都將面臨處罰。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陸續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而上海最先試行,因此上海人民見面後的問候語都是「你是什麼垃圾」。一時間,上海人民不談股票,不談房價,甚至不談朋友,只談「垃圾分類」。
  • 上海垃圾分類多嚴格?明星也不敢亂扔,迪瑪希乾脆把梨核吃了下去
    上海垃圾分類多嚴格?明星也不敢亂扔,迪瑪希乾脆把梨核吃了下去為了保護環境和合理規劃資源現在垃圾分類,這一規劃逐漸的實行在了各個城市非常的嚴格,很多明星也成為了這一行動的倡導者,公眾人物顯而易見對人們更加有影響力。
  • 南孚垃圾分類非有害垃圾?疫情期間,網友漲知識了!
    南孚垃圾分類非有害垃圾?疫情期間,網友漲知識了!  宅家期間,生活垃圾確實比平日多了不少。而且這段日子裡唯一的出門活動,就是出門扔垃圾沒錯了。  可上海去年七月才出了全國最嚴垃圾分類政策,更多地方是像小編社區這樣,直到今年才開始逐步嚴格管理居民垃圾分類。  看著垃圾袋裡的口罩、過期藥品、和黑暗料理,這才發現,得認真補習垃圾分類小知識了!  不留心不知道,一注意不得了:這才發現垃圾桶旁邊的宣傳欄,貼著南孚電池的垃圾分類倡議海報。
  • 上海那些被垃圾分類搞瘋狂的網民,有哪幾種垃圾的分類?
    最近,上海居民已經開始對垃圾進行分類了,不過這件事被推上了熱搜了。是咋回事呢?原來,上海居民快被垃圾分類逼瘋了,這次的垃圾分類不像以前了,分了好幾種,也更嚴格了,所以上海居民為了搞懂哪些垃圾是哪些分類,已經焦頭爛額了。而且更無語的是,有些垃圾一種東西卻分成2種不同類型的垃圾。
  • 社論:垃圾分類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上海市民將迎來被稱為垃圾分類「最嚴執法」大考。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規劃,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因此,率先實施的上海備受關注。
  • 最嚴「禁塑令」帶來環保市場新機遇,智能力量推動武漢垃圾分類
    用玉米澱粉做成塑料供應全球「武漢最嚴『禁塑令』出爐後,最近幾天,我們接到電話不斷,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景象,以前大多是國外企業和南方的企業聯繫我們,現在湖北省內和武漢的和很多企業都找上門了」。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斌先生對中國綠髮會工作組介紹。
  • 強制垃圾分類,海洋垃圾治理迎利好
    近段時間,上海居民非常「苦惱」。自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居民迎來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個人或者單位要分門別類地投放,不能弄錯,否則就要被罰款。說實話,讓上海居民因此而「忐忑不安」的,還不是垃圾分類,而是罰款。
  • 垃圾分類太複雜記不住?全國垃圾分類小程序將上線!
    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標誌類別構成通過對比《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新版標準與2008版標準可以發現,最新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在適用範圍、類別構成、圖形符號上都進行了不少調整。生活垃圾的類別也被調整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4個大類、11個小類。
  • 把垃圾分類的種子撒在孩子心田
    20日,上海中小學和幼兒園的開學第一課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一主題,將新時尚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學生的心裡,幫助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良好生活習慣。 建生態堆肥箱,設"綠色帳戶" 新學期第一天,普陀區真如文英小學充滿了"環保味道"。走進校園,一個生態堆肥箱尤其引人注目。值日小隊隊員告訴記者,從昨天開始,學校每天產生的菜皮果殼、剩菜剩飯等都放入這個箱子,加工成有機肥料和液體肥料。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垃圾分類培訓,讓每個孩子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常識。
  • 上海發布生活垃圾分類「怪題集」 這些知識點你懂嗎?
    這裡有一本生活垃圾分類的「怪題集」,快來看看能不能解答你的困惑!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2月26日報導:包著口香糖的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鏟屎官」家中的寵物糞便,又該如何處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生活垃圾如何正確分類正成為市民們日常起居的「判斷題」。
  • 都9102年了,別說你沒讀過「垃圾分類」英文指南!
    從今年7月1日起,上海正式開始執行垃圾強制分類,將生活垃圾分為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由此,史上最嚴垃圾分類(Garbage sorting)開始了,而錯誤投放者將會受到相應處罰。這裡是上海「垃圾分類」大戰中的廢棄物種類:* Household food waste:溼垃圾(可降解)* Residual waste:幹垃圾(無法被回收或降解)* Recyclable waste:可回收物* Hazardous waste:有害垃圾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城市難題,肯定會有不少孩子甚至大人產生疑惑:
  • 調研「N次」查個遍,上海用「問題清單」監督垃圾分類
    新華社上海11月16日電(郭敬丹 施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近一年半,「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法規與「新時尚」生活習慣的融合越來越深。這背後,有效監督的力量不可或缺。「問題清單」來自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專項監督過程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從2019年的6個方面31個細目,到今年的7個方面24個細目,「問題清單」在更新,生活垃圾管理監督工作的有效「閉環」愈加完善。「用『問題清單』的方式進行有效監督,需要有發現問題的機制,而發現問題源於對問題精準的了解。」
  • 上海7月1日進入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拒不分類者將受罰
    根據條例規定,人們須將家中的垃圾按照幹垃圾、溼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以及有害垃圾這四個類別放置,如果個人沒有將垃圾分類投放最高罰款200元人民幣,單位混裝混運最高罰款5萬元人民幣。此外,未經分類的垃圾,收運單位可以拒絕接收。
  • 6600字講透垃圾分類,對話清華大學教授劉建國:現階段還不能指望...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7月1日,上海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正式實施,首日開出責令整改通知書177份,4名個人被開出垃圾分類罰單。上海先行,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也開始蠢蠢欲動,地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代即將來臨。
  • 每小時分揀5400次 上海交大超視覺機器人助力垃圾分類
    圖說:上海交大超視覺機器人助力垃圾分類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生活垃圾來源廣、組成複雜、性狀不一,海量幹垃圾分揀仍依賴大量人工參與。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與智能裝備團隊研發的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可以精準識別可回收物,每小時可分揀垃圾5400次,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助力垃圾分類處理的關鍵環節。目前,這款機器人已進入產學研技術推廣階段,團隊將與國內環保頭部企業對接合作與共同開發,儘快推進市場應用。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方式
    「混在一起是垃圾, 分類以後成資源。」日本居民在給垃圾分類。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編輯 | 宋灰宗 校對 | 劉軍本文約2401字,閱讀全文約需5分鐘6月開始,上海人遇到了一個新問題——垃圾分類。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它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實施垃圾分類管理
    6月19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物業人員通過舞蹈的形式吸引樓內人員參與了解垃圾分類。當日,位於浦東陸家嘴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面向樓內工作人員舉辦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據介紹,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從4月份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工作,製作了通俗易懂的垃圾分類圖解進行派發,召開樓內租戶專場說明會,派專人上門服務,並對員工進行培訓和具體操作指導。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6月19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垃圾回收人員將垃圾運回垃圾房,進行集中分類整理。
  • 龍族幻想垃圾分類問題答案大全
    在遊戲中新出的垃圾分類異聞可是難倒了許多玩家,很多玩家答不上來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答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機械手握一握就可分辨垃圾 傳感器 算法助力垃圾分類
    自2019年7月上海正式實施「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條例,我國各個城市都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政策。垃圾分類不僅是為了減輕垃圾處理負擔、提高資源回收率,也是面對迫在眉睫的「垃圾圍城」問題有效的應對措施。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垃圾的產量也在以驚人的數量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全球垃圾產量在2016年就已經超過20億噸,其中佔比最大的是廚餘垃圾,其次是紙和塑料。而我國,2019年僅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就有3.43億噸。巨大的垃圾產量也帶來了沉重垃圾處理問題。我國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約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