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2/21 8:49:39
來源:文匯報 作者:張鵬 朱穎婕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垃圾分類正在成為城市生活的新時尚。20日,上海中小學和幼兒園的開學第一課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一主題,將新時尚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學生的心裡,幫助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徐匯區紫薇實驗幼兒園,家長、老師、學生一起設計、體驗了用廢舊品搭建"摩天大樓"的遊戲;在黃浦區市八初級中學,垃圾分類教育與德育、環保、勞動教育融為一體……在學習和踐行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漸樹立起小事從我做起的責任感,以及心繫國家、關注社會的主人公意識,同時,也以獨特視角為新時尚的形成獻計支招。
建生態堆肥箱,設"綠色帳戶"
新學期第一天,普陀區真如文英小學充滿了"環保味道"。走進校園,一個生態堆肥箱尤其引人注目。值日小隊隊員告訴記者,從昨天開始,學校每天產生的菜皮果殼、剩菜剩飯等都放入這個箱子,加工成有機肥料和液體肥料。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垃圾分類培訓,讓每個孩子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常識。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究竟如何分。吃得乾乾淨淨的魚骨頭,即便再幹,也得分類到溼垃圾裡;過期的餅乾雖然是幹的,也得扔到溼垃圾的垃圾桶……一些生活中似是而非的問題,在開學第一課中找到了答案。
學校還為每位學生配置了一本"綠色帳戶",用於記錄大家在變廢為寶中獲得的利潤,由此創立公益事業專項基金——"F·P"(廢品、扶貧)基金,定時定點援助希望小學。
小發明助力垃圾分類推廣
垃圾分類進校園,首先要變的是校園環境。在徐匯區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每個班級都更換了可回收垃圾桶,走廊、食堂裡的垃圾桶也針對不同類型垃圾作了調整。
學校老師坦言,過去對於垃圾分類的認識有些盲區和誤區。現在,自然老師承擔起垃圾分類培訓的責任,定期為全校講解、普及相關知識。大隊輔導員張路介紹說,為普及垃圾分類常識,學校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比如徵集垃圾分類"金點子"。一年級(4)班學生王宇虓一開學就向老師遞交了一個小發明。寒假中,他設計了一個類似飛行棋的棋類遊戲——玩家根據擲骰子的點數走到相應格子上,並回答格子上的垃圾屬於哪一類,最先到達終點的人獲勝。
在校園推廣自己的這個小發明,成了王宇虓的新學期願望:"要是這個遊戲可以在課間推廣,那我們很快都能成為垃圾分類的小能手,回家也可以幫助長輩們,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深入社區傳播新理念
開學首日,長寧區延安中學的學生們互相分享了寒假裡走入社區傳播垃圾分類理念的趣事和收穫。環保社團成員說,在蘇一街道居委,他們向居民們分析了垃圾不分類的危害,講述了垃圾的來源與去處,以及上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現狀,並邀請六位居民參與了垃圾分類小遊戲:將一些印有垃圾名稱的紙片放到對應的垃圾桶中。遊戲中,五位居民正確完成了垃圾分類任務,還有一位居民指出了分類提示中的錯誤,展現出大家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素養。
今年,學校將垃圾分類教育和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起來,鼓勵學生深入社會、深入生活,到社區進行志願者服務,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意識逐漸增強,對理科感興趣的同學還能從科學探究的角度研究如何將垃圾分類做得更好。
解決分類實踐中的小困惑
"如果你把菜打翻在報紙上,應該怎麼處理?""塑膠袋裡裝著蛋殼,屬於哪種垃圾?"開學典禮開始前,一場特別的"垃圾分類小課堂"在虹口區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東校教學樓一樓大堂舉行。安全老師舉著塑膠袋、礦泉水瓶等常見物品,為師生分析講解垃圾分類的常識。
"垃圾分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包含著很多環保及科學知識,不僅需要師生們加強學習,也需要不斷實踐鑽研。"該校常務副校長吳佩玉告訴記者,自2017年9月開始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以來,全校師生們已基本養成了分類收集與處理生活垃圾的習慣。眼下,校園各個角落都有可回收垃圾、幹垃圾、溼垃圾三類垃圾桶。
即便如此,平日裡,師生們多少還是會遇到一些誤解和困惑,比如原子筆芯是否屬於有害垃圾等。還有老師反映,應該在辦公室增加"有害垃圾類"垃圾桶,用於印表機墨盒等垃圾的處理回收。
為了幫助師生更好辨析各種常見垃圾的具體分類和處理手段,除了加強對師生的專項培訓及檢查力度,學校還計劃在本學期舉辦一場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實踐中的小困惑可能會影響垃圾分類的真正落實,我們希望師生們能夠以科學的態度,了解垃圾分類中的學問。"吳佩玉這樣說。
垃圾分類納入綜合素養報告
在楊浦區,一場垃圾分類線上知識競賽活動吸引了6萬餘名學生參加。新學期開學,每個學生都建立起來一份成長檔案資料庫,自動生成學生綜合素養報告,其中就包括了垃圾分類的學習過程和完成情況。
楊浦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儘快掌握相關知識,更希望藉助"小手牽大手",讓學生帶動家庭成員參與踐行垃圾分類。
眼下,楊浦區各中小學已逐步將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納入學校常規管理,構建日常垃圾按"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溼垃圾、幹垃圾"四分類的收集模式。同時,學校還把垃圾分類工作與學生的養成教育和自主課程的開發緊密結合,通過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社會》課程、初中階段的《科學》《思想品德》等課程,積極開展垃圾分類減量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節能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