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環境保護的萌芽
從小家吹到大家
他叫徐博
是一名90後的垃圾分類社會督導員
同時是一名蒲公英計劃的志願講師
低碳、節能、環保
這三個關鍵詞
貫穿徐博工作生活的日常
當環保的種子
如同隨風飄揚的蒲公英
從他的小家
吹散到大家
在深圳各個角落裡萌芽
《人與自然》中一直都是徐博心中最愛的紀錄片。
當看到蔚藍的大海深處飄零著無數垃圾,刨開擱淺死亡的鯨魚胃中發現大片塑料垃圾,被瓶蓋、玻璃瓶折磨到死的海龜這樣的畫面時,徐博內心總會泛起波瀾,「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低碳環保、做好垃圾分類,是不是會讓整個自然都能少一份垃圾。「
這份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徐博也未曾想到,有一天自己身體力行在踐行這樣的願景。
因舞蹈夢而來深圳,成為一名蒲公英講師
剛剛大學畢業的徐博,與當時還是女朋友的妻子,懷揣著華爾茲的舞蹈夢來到了深圳。在2017年一次活動中,徐博接觸到零廢棄促進會,開始了自己的蒲公英之路。
據介紹,蒲公英計劃是讓垃圾分類這顆文明的種子像蒲公英一樣,不斷地傳播擴散,讓人人都成為垃圾分類的倡導者和行動者,把深圳打造成「人人知道分類,人人參與分類」的先鋒城市。
無論是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的志願者,還有每次社會督導中努力學習垃圾分類的市民,還有垃圾分類的環保培訓,這些人與經歷都帶給了徐博不一樣的感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老虎坑垃圾焚燒廠,那次參觀讓我們真實地看到了垃圾從產生到處理的整個過程。那一刻切實感受到了每個人做好垃圾分類是有多重要。
垃圾分類是個很酷的事,小家做好才能傳播到大家
9月1日深圳實施垃圾分類,10月9日深圳垃圾分類進入執法階段,刻不容緩的垃圾分類,卻在許多人眼裡成為苦惱和麻煩的事,然而徐博則認為,垃圾分類真得一點都不難,反而是件很酷的事!
「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儘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可回收物的標準是乾淨、乾燥、無異味,將每次買完奶茶咖啡的紙袋,買菜的塑膠袋,收好以便於日常使用,廚餘垃圾的標準是容易腐爛的物質。」
在面對很多人認為最麻煩的廚餘垃圾分類,徐博則有自己的看法。「面對廚餘垃圾的分類,其實很簡單,可以在廚房準備一個盆子或者垃圾桶,擇菜的時候將菜葉菜梆丟進去,不要把塑料盒塑袋混著扔,就非常簡單!」
也正是徐博身體力行將這些環保理念融入生活,在他影響下家人也將垃圾分類做成了一種家庭習慣。
「在我們家有專門的抽屜來放用過的塑膠袋、紙袋,每次買東西前我都會去拿一個放在包包裡,我們的女兒在喝完飲料後,會主動將瓶子扔進家裡專門的垃圾桶裡......」徐博的愛人談及家中的垃圾分類,十分感嘆道。
在徐博看來,做好垃圾分類,從自己的小家到深圳的大家,這也正是蒲公英種子傳播的意義。
記者從10月22日市政協開展的「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全面實施」監督性視察活動獲悉,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量為5623噸/日,市場化回收的再生資源量約6600噸/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為40.2%,已提前超額完成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的目標任務。
推薦閱讀
出品人 | 陳寅
總監製 | 周斌
監 制 | 藍岸
製片人 | 陳建中
策 劃 | 張穎 李璐
文 案 | 李璐
海 報 | 李楚翹
視 頻 | 李璐 魏丹 唐小涵(實習)
編 輯 | 李璐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特區40年·榜YOUNG|90後垃圾分類倡導者,吹散了「蒲公英」的種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