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大力整治,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華陽湖成了市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記者 鄭志波 攝)
中央環保督察組共向我市轉交33批351宗群眾信訪件,截至7月22日15時,已辦結325件。全市對93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立案處罰,擬罰款金額1151萬元、立案偵查2件、刑事拘留26人、約談38人、問責26人……
環保督察「回頭看」,「看得深、看得準、看得好。」6月中旬,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東莞開展「回頭看」督察工作,督察組成員深入東莞20個鎮街,現場督察63個點,提出19個問題。7月上旬,中央環保督察組到東莞督導環保工作,指出問題,也看到兩個亮點。麻湧華陽湖從「臭水塘」變身國家溼地公園,證明只要努力整改,「黑龍」可降。市區環保熱電廠實時公開環保監測數據,讓「鄰避」成為「鄰利」,吸引了更多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建共享美麗東莞。
當前,全市正以推進「回頭看」工作為契機,掀起新一輪環境治理風暴。東莞將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奮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為東莞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屏障。
敢於揭醜 內河湧垃圾成堆河水黑臭
堅持問題導向,帶著問題來,直奔問題去。
6月11日-16日,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下沉東莞開展「回頭看」督察。他們深入我市20個鎮街,走進企業車間、內河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垃圾填埋場等63個督察點。每到一處,督察組深入調查、調閱資料,確保問題找得準、摸得清。督察組給東莞反饋的問題有19個,主要涉及水汙染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垃圾填埋場整治、固廢監管、「散亂汙」企業清理等,都是市民關切的焦點。
在蔣亞軍看來,「督察組反饋的19個問題只是東莞生態環境問題一小部分,全市上下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作為市環境保護局局長,蔣亞軍認為,現在是東莞治理生態環境的「窗口期」,東莞有能力有條件治理好生態環境,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
在志願者王慶餘眼裡,「40年的高速發展,東莞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環境汙染問題也不容小視」。他是市志願者拓展服務總隊副總隊長,還自願成為巡河護河志願者,多次發起並組織上萬名志願者參與戶外清潔活動。但他坦言,「有些內河湧汙染觸目驚心,河水發黑髮臭」。
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長安環保分局局長王瑞輝對此深有感觸,「幾十年前,人民湧裡魚蝦成群,兒時還能在河裡遊泳」。但近年人民湧卻一度成為「垃圾河」「斷頭河」,被列為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督辦的東莞10條黑臭水體之一,「周邊工廠、養殖場都直接排汙到河裡,河道垃圾成堆,河水黑臭」。
事實上,內河湧水質黑臭只是東莞生態環境「傷疤」的一個縮影。
東莞有近萬家涉VOCs企業,每年排放揮發性有機物達8.8萬噸,單位面積排放強度是珠三角平均水平的兩倍,全市還有2000多臺鍋爐,規上企業年耗煤量全省第一,「散亂汙」企業長期游離監管之外,涉固體廢物企業底數不清,重點流域汙染嚴重……東莞徹底撕開了汙染的傷疤,主動揭醜,公開舉報電話和信箱,發動市民群眾將問題匯總起來,集中整治。
無論是在生態環境動員會,還是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會,這些環境汙染問題逐一釐清,政府職能部門、行政執法部門、社會公眾心裡有了一本帳。
勇於亮劍 逐一排查數千家企業刑拘44人
牢記使命,勇於亮劍,敢於擔當。
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反饋的19個問題,迅速擺在市主要領導案頭。對此,我市迅速行動、立行立改,召開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初步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會議,對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落實進行全面動員部署,並要求立行立改,確保反饋問題整改到位,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打好汙染治理殲滅戰和持久戰,紮實推動整改工作標本兼治。
借督察「回頭看」之勢,市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多次召開動員會、反饋會、推進會,職能部門勇於亮劍,制定詳細的防治路線圖、時間表、責任清單,主動作為,立行立改。
4月18日,全市藍天保衛戰動員大會召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強調,拿出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以鐵腕手段、雷霆之勢,迅速打響東莞藍天保衛戰,確保全市空氣品質得到根本性改善。
5月15日,全市河湧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會召開。明確了2018年全市河湧水環境綜合整治的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單,提出「年底前完成不少於100條河湧綜合整治」。
6月5日,我市召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強調「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以強烈的責任感做好環保督察「回頭看」各項工作。
……
市主要領導還深入重要河流督導水汙染整治工作,強調堅持問題導向,攻克重點難點,堅決打贏水汙染治理攻堅戰。
針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轉交的群眾信訪案件,東莞還成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重點案件督導小組,深入20多個鎮街的企業督導重點案件整改,推動落實案件快查、快辦、快結。截至7月22日15時,全市針對群眾信訪案件,對93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立案處罰,刑事拘留26人、約談38人、問責26人……
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是我市環境治理工作另一「短板」。全市啟動「利劍一號」行動,嚴厲打擊涉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市領導帶隊,深入企業進行一次全面排查,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一次談話,組織企業籤訂一份承諾書,全市已有2385家單位籤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承諾書,全面建立固體廢物臺帳。
5月起至6月底,全市環保執法人員排查2050家固體廢物企業,依法關停56家違法企業,刑事拘留18名環境違法犯罪嫌疑人。
轉型升級 淘汰落後產能攬下4000億元大單
近年來,東莞出臺多項政策防治大氣汙染,其中就包括鼓勵家具企業淘汰汙染嚴重的油性塗料,改用環保的水性塗料,但許多企業仍在觀望。
昨日,威得利(東莞)木業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清告訴記者,「東莞治理生態環境動真格,紮實整改,周邊不少企業因環境違法關停」。她曾在上海、浙江等地辦企業,2015年進駐望牛墩辦起了家具企業,並在東莞家具行業率先「油改水」,用水性塗料替換傳統的油性塗料,「無氣味、可揮發物極少、防水還防高溫」。
許清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她這家上百名員工的企業,「油改水」在設備和工藝方面投入上百萬元成本。「水性塗料比油性塗料價格要高20%左右,家具成本增加。」許清坦言,「當時也挺糾結。」不過,市場需求讓她吃了定心丸,「客戶增加,員工滿意,產值和利潤也大幅度上揚。」
許清的家具企業是環境汙染企業轉型的一個片段。全市家具企業數千家,涉VOCs企業有近萬家。根據全市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今年內,數千家涉VOCs企業需要完成淘汰、提升、整治。許清的「油改水」則為涉VOCs企業轉型提供了樣板。
企業轉型升級也在全市各鎮街如火如荼進行。
在麻湧鎮,以整治華陽湖生態環境為抓手,依法關停了112家「散亂汙」的落後產能企業,清拆223個非法禽畜養殖場,盤活周邊近2000畝土地,吸引了包括京東、阿里巴巴在內的19個優質大項目。
上個月,中堂鎮舉行智能科技生態鎮項目籤約儀式, 10宗項目總投資預計達848億元。落戶中堂的10家企業,既有金地集團、華潤置地等知名企業集團,也有華訊通信、勝藍科技等科技含量高的企業,代表東莞未來發展的新興產業。
中堂鎮半年攬下848億元大項目,其背後則是生態環境的較量。年內全市要淘汰整治5000家「散亂汙」企業,截至7月6日,中堂鎮就依法關停取締607家「散亂汙」企業,工作進度和強度均排在全市前列。
無論是麻湧,還是中堂,靚麗的招商成績背後,都是淘汰落後產能為新興產業騰出發展空間的回報。這也印證了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決擇,在落後產能方面「做減法」,在有效供給上「做加法」。
6月21日,2018東莞市產業招商大會召開,1200多位知名客商嘉賓雲聚東莞,29個重大項目現場籤約,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這也從側面印證,治理生態環境就是築巢引鳳,為新興產業提供發展空間。淘汰落後產能,不僅不會影響經濟發展,還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環保願景 從「鄰避」變「鄰利」讓老百姓獲益
「邊督邊改、立行立改」是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工作的重點內容和有效方法之一。
「揚塵沒有了,噪音也沒有了,環保督察的效率確實高。」7月21日下午,在萬江壩翔路和運河西路交會處,記者看到,這一路段已沒有違停車輛,木材廠也在著手搬遷。周邊有市民告訴記者,6月份的時候,這一段還經常停放大量的泥頭車和叉車,木材廠加工時散發刺鼻氣味,既汙染空氣,又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針對群眾信訪投訴,環保部門聯合交警、交通、巡警、車氣所等部門,對該路段進行聯合執法行動,檢查了4家木製品加工廠,督促店主不能違規進行噴漆。聯合執法人員現場查處違停車輛71臺,對路邊商鋪臨時佔道擺賣進行警告教育。如今周邊市民群眾晚上可以出門散步,「刺鼻的氣味基本消除,環境好多了」。
東莞還從城市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通盤考慮,把異味擾民的黃江鎮盛和化工廠與軌道交通1號線結合起來,與工廠協商啟動整體搬遷,努力變「鄰避」為「鄰利」。
而市區環保熱電廠,則在這次環保督察中成為從「鄰避」變「鄰利」的友好樣本。當前,這家熱電廠無公害處理了全市近三分一的生活垃圾。由於在國內率先實時公開各項監測數據,還主動向公眾開放,接受市民群眾參觀,市區環保熱電廠成為環保教育基地,「老百姓看到了成效,讓百姓感受環境便利」。
在加快群眾信訪案件辦理的同時,東莞依法依規落實整改,不搞簡單「一刀切」,建立長效機制,把工作做細做實,努力讓汙染不反彈、投訴不反覆,督促信訪案件不僅「辦結」,更要「辦好」。通過環保督察,切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
蔣亞軍表示,市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追求,就是環保部門努力的方向。
針對督察組反饋的19個問題,還有轉交的群眾信訪案件,東莞已全面落實整改措施。「回頭看」告一段落,但對生態環境的治理還將持續。全市將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整改落實為契機,堅定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力推進東莞在生態環境方面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