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回收or處理技術?日本城市環境變乾淨的背後

2021-01-15 北極星環保網
分類回收or處理技術?日本城市環境變乾淨的背後

北極星固廢網訊:很多遊客到日本的第一印象就是乾淨、整潔的街道,為什麼日本街邊很少見到垃圾桶,路上卻沒垃圾呢?其實日本城市環境變乾淨的背後也有一段不乾淨的歷史。

也許很多人還記得剛剛過去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日本VS波蘭」的那場精彩比賽,上半場雙方均顆粒無收,下半場波蘭貝德納雷克的破門鎖定了勝局,雖然日本隊輸掉了比賽,但賽後日本球員打掃更衣室,日本球迷邊哭邊收拾垃圾的場景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殊不知像日本這樣一個堪稱典範的潔淨國家也是從一段汙染肆掠的黑暗歷史中走過來的。1955年起,日本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經濟增量與垃圾增量同步爆發,當時的日本也是垃圾隨處亂扔,汙物隨便投棄。

上世紀70年代,東京是日本垃圾問題最嚴峻的城市之一,當時日本教育家高橋敷教授撰寫了《醜陋的日本人》一書,歷數了日本人亂丟垃圾、隨地小便、從不排隊等不文明行為。因為工廠的亂排亂放,大氣汙染一直從日本西海岸的工業城市蔓延至本州太平洋區域。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被很多人視為日本乾淨起來的起點。為了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日本明確提出了3R原則: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循環(Recycle);並且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垃圾分類標準,多年以來,日本居民嚴格執行這些細緻的分類規則,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回收的良好習慣,如今大部分日本人都會選擇把垃圾帶回家,分好類再丟棄,這就是大街上看不到垃圾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垃圾分類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至今已擁有了成熟的市場機制、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完整的回收產業鏈,日本垃圾處理成功的關鍵與全民參與、完善的回收體系、管理措施、企業的技術創新以及政府主導密切相關(見餅狀圖),也正因如此,日本在循環經濟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從1995年至2014年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看,日本垃圾減量處理率、再回收利用率呈逐年增長趨勢,這主要得益於日本先進的垃圾回收處理技術。

日本的垃圾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生產廢棄物固體燃料以及垃圾生物降解,80%的生活垃圾通過焚燒處理,填埋僅佔1.3%,其它部分通過破碎、分選等方式處理。日本是目前生活垃圾焚燒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垃圾焚燒廠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焚燒爐型主要有爐排爐(下圖是以三菱公司為代表的焚燒技術路線)、流化床焚燒爐和氣化熔融爐。

其他國家的垃圾處理也紛紛引入日本技術,俄羅斯垃圾分類也做到了精細化,生活垃圾、廢紙、廢塑料所佔比重較大,成為垃圾處理的主體,這些混合垃圾採用改進後的焚燒技術實現了能源的再次利用,減少了環境汙染。德國斯坦米勒、諾爾-克爾茨公司具有很強的焚燒爐研發能力,目前採取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焚燒、機械和生物處理、填埋、堆肥等,處理前先進行循環利用。(具體垃圾分類和焚燒技術請點擊下圖)

我國是垃圾產量大國,但垃圾處理技術是在引進日本、德國、法國的基礎上進行的國產化改良,根據北京易二零(E20)對環境產業治理的「九宮格」分析,第4象限市政領域的固體廢棄物具有很高集中度,正在逐步釋放更多產能,據統計,我國660多個城市年產垃圾近1.2億噸,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長。

根據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垃圾處理填埋比例佔到59%,焚燒方式佔35%,其他處理方式佔6%。我國垃圾處理通過政府的補貼才能更好盈利,各企業需要在分揀成本和垃圾回收的利潤平衡點上進行權衡。國內環保企業啟迪桑德採用「乾濕分離+潔淨氣化+乾式厭氧」三位一體的處理技術,獲得了良好的垃圾回收效益。

由此可知,垃圾分類的主要依據是垃圾的不同含量、後續利用價值等是否存在潛在汙染風險,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垃圾如何分類是我國垃圾回收亟待解決的問題。

原標題:分類回收or處理技術?日本城市環境變乾淨的背後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方式
    比如,牛奶盒必須用水衝洗後,剪開晾乾,然後用繩子捆綁在一起;寶特瓶的瓶蓋、瓶體和標籤,也需要分開投放;超市裡的塑料盒,用完後會被清洗乾淨,直接送回超市。剛來日本的外國人有時調侃,「簡直要有個博士學位才能理解他們的垃圾回收規則。」日本垃圾分類手冊中關於寶特瓶的回收指南。
  • 日本城市和農村沒有垃圾桶,街道為什麼很乾淨?導遊說出了真相
    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有一段在國民心中不可原諒的歷史,但是咱們今天先拋開歷史,其實日本國民素養值得國內的眾多遊客去深深體會。日本旅遊業經濟大部分也是依靠著中國熱愛境外遊的遊客們來支撐,小編和身邊的許多朋友因為工作、個人旅遊曾前往日本,回國後都是對日本街面的「乾淨」一致好評。而且在日本街上是基本上看不到垃圾桶的存在的,為什麼能做到如此乾淨整潔?
  • 我國南方最乾淨的城市,垃圾分類做得比日本人還好,你知道是哪嗎
    旅遊導語:社會的不斷發展有時難免會帶來一些環境汙染問題,而現在國內的各個城市在建設的同時也開始注意起環境問題。一座城市的整潔程度與市民的素質也是分不開的,不過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國民素質也是層次不齊,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一些城市的環境也是令人堪憂。
  • 垃圾分類在日本意味著什麼?「都市礦山」相當於6800噸黃金
    日本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不僅是為了營造整潔的城市環境更重要的是對資源回收利用3月14日,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的垃圾處理中心,一名工人整理廢舊報紙和雜誌。上勝町是日本四國島德島縣的一個小鎮,在日本國內以垃圾分類細緻而著稱,分類達到45 類。
  • 為垃圾分類回收提供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狒狒到家到底是幹什麼的?
    這10億噸垃圾大部分都被填埋和焚燒,只有不到5%的垃圾被回收利用,處理垃圾不僅成本高昂還汙染了環境。未經分類的垃圾直接焚燒,等於在給整個城市投毒,而填埋只是將垃圾轉移到了地下,有可能會汙染水源。日本垃圾分類政策更為嚴格和細緻,堪稱榜樣。2019年7月上海市正式以法制框架施行垃圾強制分類,一時引爆社交媒體,全國人民垃圾分類意識提升,其他45市先後發布生活垃圾管理相關條例、意見,逐步落實垃圾強制分類政策。2019年9月1日,西安也進入了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 日本街道幾乎沒有垃圾桶,為何還能保持乾淨?這些做法值得學習
    日本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這裡經濟發達,而且擁有特色的習俗和風景,每年都會吸引非常多中國遊客前往日本旅遊。去過日本旅遊的中國人,都會感嘆日本的城市大多數都乾淨整潔,比很多中國城市城市要乾淨許多。
  • 過期藥品汙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有害垃圾需分類處理
    過期藥品汙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有害垃圾需分類處理 原標題:   本報記者 杜曉 本報實習生 王梓丁  有害垃圾指含有害物質,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的垃圾,產生源主要是居民家庭。
  • 城市垃圾分類何以成功?——來自臺北市的案例研究
    據統計,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從1979年的2508萬噸增至2015年的19142.17萬噸,全國一度有約2/3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其中1/4已無填埋堆放場地,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人民幣。垃圾處理極易引發激烈的環境衝突,近年來,圍繞垃圾處理的鄰避衝突在全國各大城市不時上演。為了降低環境壓力,各級政府陸續開始垃圾分類的工作。
  • 電子產品都是可回收物?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而在垃圾分類後,針對不同類型的垃圾也會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垃圾的焚燒量,而且分類焚燒所產生的二噁英也會更少,同時基於焚燒爐對氣體的處理機制和採用新的焚燒技術(焚燒溫度1200℃以上),也能降低二噁英類的排放量並且讓產生的二噁英基本不會排放到外界
  • 降解餐盒餐盒的回收處理需要成本,到底該由誰買單?
    這些油乎乎的餐盒被丟進垃圾桶後,便很難被回收點看上。走訪發現,在廢品回收點難覓外賣餐盒的蹤影。「兩到三毛錢一公斤,如果你想賣,得把餐盒清理乾淨了再拿過來。」平安裡附近的一位廢品回收員說。了解到,一個外賣餐盒的重量通常為20克左右,這意味著攢夠50個餐盒才能賣幾毛錢。面對微薄的回收利潤和清理餐盒所需的成本,塑料餐盒在回收市場上並不受待見。「周邊廢品收購點問了一圈,餐盒沒人要。
  • 垃圾分類——日本人的基本「生存技能」
    圖為2010年5月26日,在日本東京都港區資源垃圾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在按著顏色對回收的玻璃瓶進行分類。(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新華社東京7月4日電(記者華義)在號稱垃圾分類標準「最嚴格」的日本,垃圾分類回收實行多年,已成為人們的基本「生存技能」。
  • 總結|生活垃圾分類背後的10個科學原理
    生活垃圾分類講科學麼?四分類、幹垃圾VS溼垃圾的分類科學麼?許多人有完全不同的見解。進一步講,生活垃圾分類有所謂的科學原理麼?對四分類的科學性,特別是對上海乾溼垃圾分類的科學性,也有非常多的置疑。生活垃圾分類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尚,是一件環境保護的大事,但似乎社會熱議背後,來自環境科學專業人士的聲音卻不多,能從環境科學原理角度提出針對性建議的聲音就更少了。
  • 外賣垃圾咋處理?專家:讓商家、平臺、消費者為回收埋單
    即便消費者主動將塑料垃圾分類,由於回收體系不完善,環衛車在運垃圾時,也有可能把各類垃圾混在一起拉走。既然難以回收,塑料餐盒就只能「混入」城市生活垃圾,進入垃圾處理系統,最終作為普通垃圾進行焚燒或填埋。不過,如果不同塑料成分一起焚燒,那就很容易產生空氣汙染;而在垃圾填埋之前,一般也會對體積較大的塑料垃圾簡單焚燒,會產生大量廢氣排放。
  • 電鍍行業危險廢物的來源和分類,和風環境技術
    為了把電鍍行業的危險廢物捕捉乾淨並變廢為寶,首先要知道它們的來源;其次,為了方便危險廢物回收利用和處置,還必須對它們進行分類。現把來源和分類情況綜述如下:1、廢酸液、廢鹼液和廢有機溶劑廢酸液、廢鹼液和廢有機溶劑都來自電鍍的前處理工藝。
  • 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經濟日報訪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
    北極星固廢網訊: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係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記者日前採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建國,請他談談對垃圾分類的看法。一問: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 持續的動力來自哪裡 從垃圾分類看城市治理(下)
    一鍵接單,上門稱重,每回收1公斤幹垃圾換得0.8元「環保金」,居民可在便利店用「環保金」購買各色商品。去年以來,餘杭的「虎哥回收」模式被視作杭州城市垃圾治理市場化的標杆之一。市場化,是許多發達國家求解垃圾分類的重要途徑。由城市市政部門組織向企業招標進行城市垃圾的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作業是典型做法。
  • 甘肅打造「城市礦產」基地 搬運工變身技術工人
    甘肅打造「城市礦產」基地 搬運工變身技術工人 2020-10-15 17:43:28 (資料圖) 杜萍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15日電 (記者 劉薛梅)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15日披露,蘭州興盛源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加工產業園的10個「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重點建設項目已建成,打造了集回收、倉儲物流、拆解、再製造和綜合交易於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產業鏈條,公司職工從廢舊物資的分揀搬運工,一躍成為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的生產技術工人
  • 世界上那些把垃圾分類到極致的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這要的從垃圾處理方式說起,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最主要的方式是填埋與焚燒。生活垃圾經過了無害化處理後將進行填埋,垃圾填埋的操作很簡單,把各處的垃圾拉到填埋場,埋完後等待垃圾發生各種反應,慢慢分解、減量。由於成本比較低,現在,垃圾填埋仍舊是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
  • 日本街道幾乎沒有垃圾桶卻很乾淨,反觀中國街道,網友:相差甚遠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國家,國與國之間少不了比較,有人說發達國家的月亮都是圓的環境都是好的,而且國民素質普遍都是高的,真的是這樣的嗎?話說回來每個國家的國情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各國人民的生活舉止行為習慣都大不相同。
  • 誰提供一次性餐具誰回收 深圳代表委員熱議垃圾減量和分類
    推淨菜上市減少果蔬垃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深圳將系統開展固體廢物治理,推進源頭減量、資源利用、無害化處理。加快深汕環境科技產業園、寶安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建設。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努力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生態工業區,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節能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