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很多遊客到日本的第一印象就是乾淨、整潔的街道,為什麼日本街邊很少見到垃圾桶,路上卻沒垃圾呢?其實日本城市環境變乾淨的背後也有一段不乾淨的歷史。
也許很多人還記得剛剛過去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日本VS波蘭」的那場精彩比賽,上半場雙方均顆粒無收,下半場波蘭貝德納雷克的破門鎖定了勝局,雖然日本隊輸掉了比賽,但賽後日本球員打掃更衣室,日本球迷邊哭邊收拾垃圾的場景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殊不知像日本這樣一個堪稱典範的潔淨國家也是從一段汙染肆掠的黑暗歷史中走過來的。1955年起,日本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經濟增量與垃圾增量同步爆發,當時的日本也是垃圾隨處亂扔,汙物隨便投棄。
上世紀70年代,東京是日本垃圾問題最嚴峻的城市之一,當時日本教育家高橋敷教授撰寫了《醜陋的日本人》一書,歷數了日本人亂丟垃圾、隨地小便、從不排隊等不文明行為。因為工廠的亂排亂放,大氣汙染一直從日本西海岸的工業城市蔓延至本州太平洋區域。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被很多人視為日本乾淨起來的起點。為了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日本明確提出了3R原則: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循環(Recycle);並且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垃圾分類標準,多年以來,日本居民嚴格執行這些細緻的分類規則,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回收的良好習慣,如今大部分日本人都會選擇把垃圾帶回家,分好類再丟棄,這就是大街上看不到垃圾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垃圾分類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至今已擁有了成熟的市場機制、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完整的回收產業鏈,日本垃圾處理成功的關鍵與全民參與、完善的回收體系、管理措施、企業的技術創新以及政府主導密切相關(見餅狀圖),也正因如此,日本在循環經濟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從1995年至2014年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看,日本垃圾減量處理率、再回收利用率呈逐年增長趨勢,這主要得益於日本先進的垃圾回收處理技術。
日本的垃圾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生產廢棄物固體燃料以及垃圾生物降解,80%的生活垃圾通過焚燒處理,填埋僅佔1.3%,其它部分通過破碎、分選等方式處理。日本是目前生活垃圾焚燒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垃圾焚燒廠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焚燒爐型主要有爐排爐(下圖是以三菱公司為代表的焚燒技術路線)、流化床焚燒爐和氣化熔融爐。
其他國家的垃圾處理也紛紛引入日本技術,俄羅斯垃圾分類也做到了精細化,生活垃圾、廢紙、廢塑料所佔比重較大,成為垃圾處理的主體,這些混合垃圾採用改進後的焚燒技術實現了能源的再次利用,減少了環境汙染。德國斯坦米勒、諾爾-克爾茨公司具有很強的焚燒爐研發能力,目前採取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焚燒、機械和生物處理、填埋、堆肥等,處理前先進行循環利用。(具體垃圾分類和焚燒技術請點擊下圖)
我國是垃圾產量大國,但垃圾處理技術是在引進日本、德國、法國的基礎上進行的國產化改良,根據北京易二零(E20)對環境產業治理的「九宮格」分析,第4象限市政領域的固體廢棄物具有很高集中度,正在逐步釋放更多產能,據統計,我國660多個城市年產垃圾近1.2億噸,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長。
根據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垃圾處理填埋比例佔到59%,焚燒方式佔35%,其他處理方式佔6%。我國垃圾處理通過政府的補貼才能更好盈利,各企業需要在分揀成本和垃圾回收的利潤平衡點上進行權衡。國內環保企業啟迪桑德採用「乾濕分離+潔淨氣化+乾式厭氧」三位一體的處理技術,獲得了良好的垃圾回收效益。
由此可知,垃圾分類的主要依據是垃圾的不同含量、後續利用價值等是否存在潛在汙染風險,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垃圾如何分類是我國垃圾回收亟待解決的問題。
原標題:分類回收or處理技術?日本城市環境變乾淨的背後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