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餐盒餐盒的回收處理需要成本,到底該由誰買單?

2020-11-25 Feijiu網

拿起手機,動動手指,不一會兒就有美食送上門了,吃飽喝足後也無需洗碗收拾。伴隨著網際網路外賣平臺的興起,天量餐盒垃圾越來越成為令人頭疼的環保難題。獲悉,塑料餐盒雖屬於可回收物,但由於垃圾分類體系的缺失,這些可再生資源正日復一日地被當做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

 

目前,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總量已超過2000萬單,按照每個訂單平均需要兩個餐盒來測算,每天就要產生約4000萬個廢棄餐盒。

 

回收點瞧不上外賣餐盒每到飯點兒,和北京的餐廳一起忙碌起來的,還有各大外賣平臺的送餐員。北京市西四附近的一家麻辣燙餐館,每天都要使用100多個塑料餐盒。這些透明塑料餐盒上都印有帶箭頭的三角形標識,意味著屬於可回收物。但這些餐盒到了消費者手中,絕大多數被當做垃圾一扔了之。

 

「清洗餐盒太麻煩,從來都是直接扔掉。」經常點外賣的白領王帆說,「如果餐盒裡留有剩湯,就把蓋子蓋上,放進袋子裡扔掉。」這些油乎乎的餐盒被丟進垃圾桶後,便很難被回收點看上。走訪發現,在廢品回收點難覓外賣餐盒的蹤影。「兩到三毛錢一公斤,如果你想賣,得把餐盒清理乾淨了再拿過來。」平安裡附近的一位廢品回收員說。了解到,一個外賣餐盒的重量通常為20克左右,這意味著攢夠50個餐盒才能賣幾毛錢。面對微薄的回收利潤和清理餐盒所需的成本,塑料餐盒在回收市場上並不受待見。「周邊廢品收購點問了一圈,餐盒沒人要。我也只能拿回家洗乾淨,下回去餐館打包時重複利用。」環保人士董先生表示。餐盒混入垃圾回收利用難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是全世界面臨的難題,如果有比較健全的垃圾分類體系,塑料包裝會通過乾淨的回收渠道得到更有效的循環利用。

 

但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了回收。近日,來到南城一處大型垃圾中轉站。偌大的廠房裡,篩選機和輸送帶不停運轉,垃圾池中的垃圾首先被送進一個滾筒形狀的篩選機中,根據體積的不同,被分為篩上物和篩下物,再分別進入兩個輸送帶。隨後,飲料瓶、餐盒等可回收物和其他體積較大的垃圾一起成了篩上物,工人們站在輸送帶旁不停地將可回收物挑出來。

 

在這個垃圾中轉站,每天有近3噸的可回收物被分揀出來,其中多數都是飲料瓶和塑料餐盒。塑料類可回收物將被送至塑料回收廠,按不同種類進行粉碎和清洗,再造成塑料顆粒,進而被加工為板凳、編織袋等非食用塑料製品。但實際上,如果這些餐盒被洗乾淨專門回收,是可以達到食品級安全標準,再生為塑料飯盒或礦泉水瓶的。由於人工分揀和機器分揀效率有限,很多沒有被分揀出的塑料餐盒便被填埋或焚燒。

 

外賣平臺發力可降解餐盒餐盒的回收處理需要成本,到底該由誰買單?據了解,在日本,餐盒回收處理費由消費者承擔;在歐美,處理費則由生產廠家承擔。而在國內,上海曾於2000年6月開始實施《一次性塑料飯盒管理暫行辦法》,由管理部門向生產一次性塑料飯盒的廠家每個收取3分錢作為回收處理費,但這項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並不順利,2014年5月,該辦法被廢止。「目前我國對於廢棄塑料等再生資源的回收仍沒有相應的補貼機制。」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盛敏表示,有兩種方式可借鑑:一種是歐洲模式,通過政府採取強制性的政策,對可再生資源的回收處理進行補貼;另一種是日本模式,通過培養國民素質,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而在外賣餐盒回收機制缺失的當下,一些外賣平臺開始主動發力環保餐盒。

 

近日,美團外賣聯合中國烹飪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百家餐飲外賣品牌共同發起「綠色外賣行業公約」,並成立「綠色外賣聯盟」。其中,推動使用安全環保可降解的綠色餐具被寫入公約。據餐飲業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可降解餐盒並不適合中餐盛放,不僅容易滲水滲油、使米飯粘連,在品相上也不受歡迎,不過這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投入。

 

美團點評集團首席食品安全官鍾永健表示,綠色外賣聯盟希望能吸引生產綠色餐具的廠商,共同推動綠色餐具的普及。目前,美團外賣已啟動「放心飯盒」項目。「我們和包材研究所合作制定標準,按照這個標準尋找生產廠商。」鍾永健說。

 

真實貨源,貨到付款!專業、省心的再生塑料交易,快來再塑寶:www.zaisubao.com

本文出處:http://www.feijiu.net/

相關焦點

  • 外賣餐盒難再循環利用:降解條件苛刻 回收無人問津
    某些可以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其降解所需的特定條件幾乎不可能在海洋環境中達到,例如這些聚合物需要在工業堆肥中長期經過50℃以上的高溫處理才會分解。有很少的幾種非常特別的塑料的確會奇蹟般地降解,例如氧降解塑料,但這些塑料的用途很少,而且更加昂貴。  韓碩特別提出,有調查發現氧降解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分解是相當緩慢的,可能需要長達5年時間。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那麼,這種產生頻率非常高的生活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很多人都可能分錯。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一次性餐盒是什麼垃圾?用過的一次性餐盒是其他垃圾。一次性餐盒多數是由塑料製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汙染,投放垃圾的時候要注意將它投放到其他垃圾箱內。
  •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點一份炒飯,裡裡外外包了四層,吃完之後,餐盒加包裝幾乎堆滿了一個垃圾桶。我們真的需要這麼浮誇的外賣包裝嗎?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和子楊有同樣感受和困惑的外賣用戶不在少數。中新經緯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外賣包裝精細精美,甚至過度化已成普遍現象,但同時也遭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反感。外賣包裝要好看嗎?有必要嗎?到底誰在為「浮誇」的外賣包裝買單?
  • 外賣垃圾「圍城」 餐盒源頭缺監管
    外賣平臺、商家能否從源頭控制餐盒材質及數量?巨量的外賣垃圾又該如何處理?  記者探訪發現,目前市場上餐盒材質主要為PP5(聚丙烯),這類材料雖然有無毒害、耐高溫等優點,但其不可降解的特點卻引出了垃圾處理難題。  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目前外賣垃圾中的塑料製品回收量極低,多數外賣垃圾都通過焚燒處理。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解禁 記者調查:真能回收嗎?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由聚苯乙烯樹脂原料加發泡劑加熱發泡製成,常用於製作餐盒,也部分用於製作杯、碗、盤等。因這類塑料產品多為白色,被廢棄後又難以自然降解,這類產品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被稱為「白色汙染」。  21號令的發布意味著,因「白色汙染」被禁止生產使用了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下稱發泡餐盒)又回來了。
  • 多方攜手破解餐盒難題山東小麥歌「全降解生態餐盒」先行一步
    在外賣市場發展迅速的今天,大量的餐盒帶來的環境影響已經不容忽視。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我國外賣行業僅一年就消耗數億個餐盒,而這些製成餐盒的塑料使用過後降解至少需要幾百年。山東小麥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便著力探求新型生物降解技術,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作為一家專業從事外賣餐盒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小麥歌始終秉承「誠信為本創新為先」的經營理念,以「打造中國定製餐盒領導品牌」為目標,不斷研發創新。
  • 餐飲業全面減塑正推進,可降解餐盒原料面臨短缺
    一位從事包裝材料的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可降解餐盒成本較高、原材料短缺,是全面減塑遇阻的因素之一。可降解原料供應緊張業內人士表示,吸管的減塑目前最容易實現,可以改變杯蓋設計、用紙質吸管替代。但要減少塑料餐盒的使用,則面臨可降解餐盒成本較高、原材料短缺、回收難等問題。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普遍採用的是塑料餐盒,多為PP、PS、PET等材質。
  • 外賣垃圾咋處理?專家:讓商家、平臺、消費者為回收埋單
    這是一個需要多方施策的難題。塑料餐盒使用量大外賣有多火?根據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等網際網路外賣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家外賣平臺全國日訂單量約在2000萬單左右。由於送餐迅速、種類豐富、支付方便,很多在華外國人評價稱,除了「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外,中國的外賣也該歸於「新四大發明」之中。
  • 一次性發泡餐盒有毒 或導致人體致癌
    國家就明令淘汰有毒的一次性發泡餐盒。但如今,一次性發泡餐具仍佔據著很大市場。究竟是誰在用有毒餐盒,這些餐盒又是哪裡生產的?「有毒餐盒」仍在大量使用在對深圳、西安、北京、南昌四大城市進行的調查中,從路邊攤到大餐館,記者都發現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影子。
  • 兩協會再打口水仗 一次性塑料餐盒是否有毒存疑
    該協會舉例稱:2009年10月,解放日報一篇題為《微波爐加熱塑料餐具致中毒10餘名員工被送醫》的報導中也指出:某美容護膚中心的10餘名員工,因用微波爐加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吃飯不成反而吸入了散發出的苯乙烯單體,導致急性中毒。
  • 可降解餐具≠環保餐具 8成可降解餐盒是假貨
    明明是標著「可降解」的環保型餐具,怎麼飯盒盛上了飯菜會滲色?湯碗裝滿熱湯會變軟?點心盒稍微裝多點兒就會破裂……近日有業內人士透露,據相關協會調查,市面上有近80%可降解材質餐盒都是假的,「不但不一定能達到降解要求,有些標著『可降解』的餐具安全性也令人擔憂。」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物嗎?這張「目錄」上一目了然
    在人們印象中,紙箱、塑料瓶、易拉罐這些可以拿來賣錢的就是可回收物,但實際回收中卻發現,有些已經賣不出什麼價錢,有些甚至都沒人要。像喻阿姨,提著幾袋家裡囤積的廢紙箱、飲料瓶還有一次性餐盒等,來到小區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交投,但收運人員並沒有照單全收。比如這個飯盒是不可回收的,只能當幹垃圾扔。飲料瓶和餐盒明明都是塑料做的,為什麼一個能收一個不能收呢?是不是這個回收點搞特例?
  • 哪一環都有問題 -- 一次性劣質餐盒調查追蹤
    「廢棄回收塑料顆粒最好的才要5000元/噸,食品級的塑料顆粒要1萬元/噸,很多廠家都用回收塑料做飯盒,這樣利潤豐厚些,半年就能收回投資」。按目前食品級塑料原料每噸成本1萬元,每隻餐盒重量15克計算,每隻低於0.15元的餐盒就一定添加了廢塑料和工業填充料,質量肯定不合格。
  • 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大家樂中國採用可降解餐盒支持環保
    而外賣服務在提供了深得人心的快捷便利和美味可口的食物的同時,每天不計其數的餐盒帶來垃圾降解動輒百年的環境影響,也讓使用更易降解材料做餐盒、注重環保和健康安全的呼聲在同步高漲。  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支持環保,始創於1968年的大家樂餐廳於近日宣布在環保餐盒領域的又一項新動作——大家樂內地門店的所有外賣餐盒,均使用可生物降解甘蔗渣製作的新餐盒。
  • 黑窩點竟產6個牌子餐盒 老闆語出驚人「又不會吃死人」
    餐盒廢料滿地,工人隨意踩踏製作好的餐盒直接垂落在地餐盒由傳送帶運到地面,然後直接打包裝箱說起一次性餐盒,幾乎每一位市民都使用過。然而,如果你用的一次性餐盒產自於無牌無證的黑窩點,用的是「無名」的化學原料,也沒有任何消毒和衛生設施,你還敢吃嗎?
  • 塑料餐盒成"隱形殺手" 多款餐盒不適合加熱
    便利店出售便當,在方便、美味的同時,塑料餐盒卻成為「隱形殺手」。   近日,有網友在「樂活·上海灘」發微博稱:「電視臺《新聞透視》報導了塑料餐盒高溫加熱有毒。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標誌裡的數字只有帶5的標誌才可微波加熱。」該微博一經發出,引眾網友跟帖。
  • 一次性飯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那麼,這種產生頻率非常高的生活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很多人都可能分錯。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下吧! 一次性飯盒是什麼垃圾? 用過的一次性飯盒是其他垃圾。
  • 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 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中國全聚德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集團已經禁止採購、使用和銷售一次性的發泡塑料餐具、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禁止採購、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這位負責人表示,在集團各品牌的門店,都會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打包餐盒、餐袋、環保紙袋、無紡布袋等非塑料產品,並通過積分獎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逐步使用可降解塑料或非塑料材料等替代產品。
  • 北京餐企限塑已「安排」: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進入日程
    中國全聚德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集團已經禁止採購、使用和銷售一次性的發泡塑料餐具、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禁止採購、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這位負責人表示,在集團各品牌的門店,都會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打包餐盒、餐袋、環保紙袋、無紡布袋等非塑料產品,並通過積分獎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逐步使用可降解塑料或非塑料材料等替代產品。
  • 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北京建成區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團隊對於外賣行業塑料汙染治理有詳細研究,他們追蹤了幾萬單外賣餐盒的去向。「EPR需要很明確知道生產者是誰、責任要落給誰,外賣行業特殊性在於不知道責任該落給誰,很難明確界定生產者是誰。環境責任主體實在太多了,難道說這個責任就是餐盒生產廠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