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企限塑已「安排」: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進入日程

2021-01-09 網易

  

  歲末年初,除了做好疫情防控,餐飲業還在為「減塑降塑」忙碌著。

  《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出臺(下稱「限塑10條」),其中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多家餐飲企業了解到,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同時引導消費者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都已經列入企業減塑限塑日程。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不少餐飲企業已經著手將塑料打包盒逐步更換為環保材質。

  不過,新京報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有的餐飲從業者仍存在對相關限塑規定不了解的情況,包括目前外賣平臺上「無需餐具」做法,也經常被從業者「忽視」。業內人士表示,「限塑10條」正式實施,餐飲企業必須要跟上減塑、限塑、環保的步伐。

  紙質吸管、新型杯蓋、木質勺成新風潮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北京「限塑10條」中提到,到2020年底,北京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1年6月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攪拌棒。

  

  麥當勞遠大路門店提供的木製湯勺。圖/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攝

  2020年12月30日,新京報記者來到麥當勞北京遠大路餐廳,餐廳內已經沒有了吸管自取處。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麥當勞已經採用了新型杯蓋,無需吸管可以直接飲用冷飲。包括「麥旋風」一直使用的塑料攪拌勺,現在已經更換成木質勺。

  新京報記者從麥當勞中國獲悉,從2020年6月30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已率先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消費者可通過新型杯蓋直接飲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飲,相關減塑舉措在年底前覆蓋中國內地所有餐廳。屆時,預計每年約減少400噸塑料用量。

  新京報記者隨後又來到在肯德基北京遠大路店,發現這裡還繼續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新京報記者問詢是否有環保吸管時,門店工作人員提供了一根紙質吸管並表示,由於限塑令正式施行還要兩三天,門店也在做過渡的準備。肯德基方面表示,2021年1月起,6000餘家肯德基餐廳堂食、外帶將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外帶將用木質餐具替換一次性塑料餐具;3800餘家肯德基外帶、外賣中使用的塑膠袋也將全面更換。

  

  肯德基遠大路門店提供的紙質吸管和塑料吸管。圖/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攝

  此外,部分企業門店以價格調節實施降塑,其中,肯德基APP顯示,可降解塑膠袋收費0.5元,小袋子收費0.3元。運營北方區域吉野家的合興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對新京報記者透露,公司或將考慮採用收費手段實施降塑,例如可降解餐具、可降解塑膠袋收費等。

  環保打包袋替換塑膠袋唱主角

  新京報記者從多家餐飲企業了解到,目前各餐飲企業已經在為北京「限塑10條」做好準備。中國全聚德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集團已經禁止採購、使用和銷售一次性的發泡塑料餐具、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禁止採購、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這位負責人表示,在集團各品牌的門店,都會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打包餐盒、餐袋、環保紙袋、無紡布袋等非塑料產品,並通過積分獎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逐步使用可降解塑料或非塑料材料等替代產品。

  

  胡大的無紡布環保袋。圖/企業供圖

  據了解,胡大飯館會提供無紡布材質、可多次使用的環保打包袋,各家門店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吸管。老字號萃華樓和森隆飯莊從2021年1月1日起將全面停止使用塑膠袋,堂食打包袋以及外賣平臺的打包袋,將全部更換成紙質打包袋,所有飲品也不提供一次性吸管。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已經聯繫好了生產廠家,著手替換原來使用的塑料打包盒,全部更換為可降解的紙質環保打包盒,預計2021年1月左右將更換完成。

  餐盒既環保又不「灑湯漏水」成新探索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已有不少餐飲企業在限塑減塑方面先行一步。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底撈2019年就推出了環保帆布袋和紙質打包袋,逐步推廣至所有門店。同時,海底撈外送產品採用紙箱盛放,筷子也為可重複使用產品。從2021年1月起,海底撈全國門店、外送將全面推行用紙吸管替代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用紙質打包袋或符合要求的可降解打包袋替換一次性塑膠袋。

  金鼎軒市場部總監馬曉兵告訴新京報記者,2017年開始使用紙質打包盒,並為堂食的客人提供紙質手提袋。外賣使用的則是添加了可降解材質的打包袋。「在外賣方面,如果顧客選擇『無需餐具』,我們則會向顧客贈送幸運籤語餅作為獎勵。堂食方面,金鼎軒一直為客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消毒筷子,倡導減少一次性筷子,並倡導客人自帶打包用具,減少白色汙染。所有飲料也都不使用密胺瓷杯。」

  

  金鼎軒的紙質打包盒。圖/企業供圖

  餐飲企業主動減少一次性塑料餐盒(具)使用量,也有企業開始嘗試用紙質餐盒替代塑料餐盒進行打包或者外賣,履行生態環保責任。不過,馬曉兵也坦言,目前門店還保留部分塑料打包盒,是因為紙質打包盒在打包一些菜品方面存在缺陷。「比如毛血旺的湯和油比較多,用紙質打包盒無法避免會滲出,客人的感受非常不好。」所以目前金鼎軒也在著手調整,考慮使用鋁箔材質的環保打包盒逐步替換塑料打包盒。

  一位餐飲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即使現在在減塑限塑方面做得很好的餐飲企業,也基本上沒有把打包盒全部更換為可降解的紙質材料。「因為紙質的材料可盛放的菜品十分有限,如果一道菜湯或者油多一些,那麼紙質的餐盒很容易滲漏,而且非常影響菜品的口味,從而讓顧客對餐飲企業的出品產生負面評價。」

  餐企需做去庫存與環保的平衡

  針對外賣平臺,北京「限塑10條」指出,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鼓勵餐飲堂食服務採用可清洗消毒、重複使用的餐具。此外,鼓勵外賣平臺在點單環節設置「無需餐具」等選項,並給予積分等形式的獎勵。

  新京報記者發現,或是受去庫存影響,有一些餐飲門店在堂食打包以及外賣方面,可降解塑膠袋的普及程度依舊不高。在外賣平臺上點餐時,雖然有「無需餐具」選項,但仍有勾選「無需餐具」卻依然隨餐送來一次性餐具的情況。

  2020年12月27日,在位於北京西單的一家餐館,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顧客用餐完畢需要打包時,餐廳提供的打包盒為PP塑料(聚丙烯)材質,打包袋也是普通的塑膠袋。新京報記者詢問餐廳的工作人員是否了解北京「限塑10條」的內容與期限,這位工作人員稱並不是很清楚。「我們提供給顧客的一直是這種塑膠袋,而且庫房裡還有很多,好像沒聽說要更換可降解打包袋。」

  

  目前多數餐館使用的聚丙烯材質打包盒。圖/新京報記者 王萍攝

  2020年12月27日晚,新京報記者通過外賣平臺點餐,並特意勾選了「無需餐具、調料」的選項。但是拿到外賣後,隨餐送來的有兩雙一次性筷子和醋包。很多網友也表示自己有同樣經歷。「點餐的時候選了不要餐具,但是送來一看,依然是好幾份一次性餐具。」「現在各種外賣隨餐送來的餐具已經攢了一大包,難道這個『無需餐具』的選項是個玩笑嗎?」

  業內人士表示,很多餐企目前還處於一邊消耗之前定製的餐盒、打包袋庫存,一邊尋找合適造價的包裝企業階段。如何做到環保減塑的同時,還要平衡用戶體驗、餐盒等用品的造價,都是餐飲企業需要解決的。「在外賣時,很多餐企的工作人員為了快速出餐,都是習慣性地放上一次性餐具,不看客人的需求。這也需要餐企對員工加以培訓並嚴格要求,達到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目的。」

  新京報記者 王萍 歐陽曉娟

  編輯 秦勝南 張明璇 校對 柳寶慶

  圖片來源 企業供圖

  往期內容推薦

  「交個朋友」被曝賣山寨潮鞋,羅永浩稱不能做到百分百無假貨
泡泡瑪特承認濟南一門店涉嫌二次銷售,稱已辭退涉事店員
中國家居輿情報告披露今年家居十大熱詞、行業十大熱點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 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原標題: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歲末年初,除了做好疫情防控,餐飲業還在為「減塑降塑」忙碌著。
  • 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新京報記者從麥當勞中國獲悉,從2020年6月30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已率先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消費者可通過新型杯蓋直接飲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飲,相關減塑舉措在年底前覆蓋中國內地所有餐廳。屆時,預計每年約減少400噸塑料用量。新京報記者隨後又來到在肯德基北京遠大路店,發現這裡還繼續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
  • 北京限塑20年: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北京新舊兩版「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均對減塑提出了要求。 2012年版提出,單位和個人應當減少使用或者按照規定不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勵淨菜上市;2020年版提出,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北京「限塑10條」正式實施——年底商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購物袋、吸管、攪拌棒、外賣餐盒、快遞包裝……這些塑料製品成為北京未來治理塑料汙染的關鍵。近日,《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限塑10條」)正式印發實施。到2020年年底,全市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快遞網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0%、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以上;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門店或電商提供的零售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限塑令」倒計時,可降解塑膠袋緊俏,生產機器也供不應求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明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 北京實施「限塑10條」:年底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吸管
    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1)全市範圍已禁限: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2)全市範圍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3)全市範圍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 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北京建成區
    今年11月中旬,北京「限塑10條」公開徵求意見,記者曾探訪北京多家超市、咖啡館、快遞點,發現連卷袋、快遞填充物等之前未列入禁限名單的塑料製品,仍存在過度使用情況。比如,在物美超市崇文門店,一位女士走到連卷袋前,撕下幾個袋子直接放進了購物車,但並沒有購買果蔬。在物美超市惠新店,每個盛放果蔬的臺子都備了兩到三卷連卷袋,有的顧客購買商品時不想弄髒手,就把連卷袋套在手上當手套。
  • 最嚴限塑令來了 不可降解塑膠袋你還在用嗎?
    燕都融媒體記者 李春煒 文/圖 進入2021年,升級版「限塑令」落地實施,不可降解塑膠袋和一次性塑料吸管還在使用嗎?記者走訪發現,石家莊大部分商超和餐飲門店的購物袋、塑料吸管已然「換新」,不少市民已經開始自帶購物袋逛超市。
  • 2020年北京限塑令新規定 限塑令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泛濫的快遞包裝,無法降解的塑料餐盒,不限量的超市連卷袋……老百姓身邊的這些塑料製品即將成為禁限的重中之重。從昨天開始,市發改委等部門對《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限塑10條」)徵求意見。
  • 廣東最嚴「限塑令」實施一周 貪方便「習慣」何時「可降解」?
    廣東最嚴「限塑令」實施一周 貪方便「習慣」何時「可降解」?就此,新快報記者走訪廣州多個區的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發現農貿市場、超市的免費塑膠袋成了「消耗大戶」,儘管如此,有部分商家紛紛響應政策,開始提供可降解購物袋,並取消了塑料吸管。
  • 告別一次性塑料吸管 最嚴「限塑令」出臺
    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毫無疑問,隨著最嚴「限塑令」的出臺,應對塑料汙染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從「限塑」走向「禁塑」提起「限塑令」,人們並不陌生。
  • 「限塑令」帶動上市公司擴產能 紙吸管供不應求
    與此同時,超市賣場和餐飲企業紛紛開啟轉型升級的道路——可降解購物袋替換塑膠袋、塑料吸管停用、打包袋更換等,不同材質的環保刀叉勺也開始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限塑令的逐步實施,可降解領域公司的產能會逐步擴大。作為可降解領域行業龍頭之一的金髮科技就曾於2020年12月在互動平臺表示,該公司目前已擁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產能6萬噸,同時將有新增年產6萬噸PBAT合成生產線和年產3萬噸PLA合成線在建產能。
  • 限塑令丨記者探訪:個別商家已開始使用可降解塑膠袋
    原標題:商家在行動  記者探訪:個別商家已開始使用可降解塑膠袋  「硬槓槓」要起作用,更需要「軟配套」。
  • 「部分可降解」塑膠袋現身麵包新語門店,限塑也要防「李鬼」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限塑令已執行數日。新京報記者近期走訪北京6家烘焙門店發現,多數企業已明示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外帶包裝使用紙質手提袋或可降解塑膠袋。有的門店還將飲品塑料封膜更換為紙質封膜,提前將塑料咖啡棒更換為木質材料。儘管整體執行情況較為理想,但也有個別門店存在違規情況。
  • 部分可降解」塑膠袋現身麵包新語門店,限塑也要防「李鬼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限塑令已執行數日。新京報記者近期走訪北京6家烘焙門店發現,多數企業已明示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外帶包裝使用紙質手提袋或可降解塑膠袋。有的門店還將飲品塑料封膜更換為紙質封膜,提前將塑料咖啡棒更換為木質材料。  儘管整體執行情況較為理想,但也有個別門店存在違規情況。
  • 新版「限塑令」來了!聽聽商家和消費者們怎麼說……
    在一家名叫「漁上」的日料店內,工作人員正在張貼「限塑」宣傳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要外賣打包的客人,他們提供的是環保袋,且不提供一次性餐具。顧客若執意需要,可以提供竹筷子。新規規定,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刀、叉、勺。全市範圍的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 北京「限塑10條」徵求意見:六大行業成塑料製品禁限重點
    北京「限塑10條」昨起徵求意見——六大行業成塑料製品禁限重點泛濫的快遞包裝,無法降解的塑料餐盒,不限量的超市連卷袋……老百姓身邊的這些塑料製品即將成為禁限的重中之重。吃 年底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次對外徵求意見的「限塑10條」給餐飲塑料用品劃下了「時間大限」: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本市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這些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製品該用什麼替代?
  • 史上最嚴「限塑令」實施兩周 仍有店鋪使用非降解塑膠袋
    通知要求,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用品(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我國是塑料製品消費大國。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
  • 2020限塑令新規定來了 年底前本市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北京今年在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1月19日,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布,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遞塑料包裝等被納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範圍。據悉,北京2020年在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使用塑料製品較多 外賣行業將限塑提上日程
    ,到今年底江蘇全省餐飲行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吸管,餐飲堂食等服務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20日中午,記者來到了南京雨花臺區一處商業綜合體,在一家連鎖咖啡店內,記者看到,店內已經不見了塑料吸管,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使用的吸管均為紙質材質製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