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餐企限塑「動起來」:打包袋、吸管換裝,可降解餐盒排上日程
歲末年初,除了做好疫情防控,餐飲業還在為「減塑降塑」忙碌著。
《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出臺(下稱「限塑10條」),其中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多家餐飲企業了解到,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同時引導消費者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都已經列入企業減塑限塑日程。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不少餐飲企業已經著手將塑料打包盒逐步更換為環保材質。
不過,新京報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有的餐飲從業者仍存在對相關限塑規定不了解的情況,包括目前外賣平臺上「無需餐具」做法,也經常被從業者「忽視」。業內人士表示,「限塑10條」正式實施,餐飲企業必須要跟上減塑、限塑、環保的步伐。
紙質吸管、新型杯蓋、木質勺成新風潮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北京「限塑10條」中提到,到2020年底,北京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1年6月底,全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攪拌棒。
2020年12月30日,新京報記者來到麥當勞北京遠大路餐廳,餐廳內已經沒有了吸管自取處。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麥當勞已經採用了新型杯蓋,無需吸管可以直接飲用冷飲。包括「麥旋風」一直使用的塑料攪拌勺,現在已經更換成木質勺。
新京報記者從麥當勞中國獲悉,從2020年6月30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已率先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消費者可通過新型杯蓋直接飲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飲,相關減塑舉措在年底前覆蓋中國內地所有餐廳。屆時,預計每年約減少400噸塑料用量。
新京報記者隨後又來到在肯德基北京遠大路店,發現這裡還繼續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新京報記者問詢是否有環保吸管時,門店工作人員提供了一根紙質吸管並表示,由於限塑令正式施行還要兩三天,門店也在做過渡的準備。肯德基方面表示,2021年1月起,6000餘家肯德基餐廳堂食、外帶將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外帶將用木質餐具替換一次性塑料餐具;3800餘家肯德基外帶、外賣中使用的塑膠袋也將全面更換。
此外,部分企業門店以價格調節實施降塑,其中,肯德基APP顯示,可降解塑膠袋收費0.5元,小袋子收費0.3元。運營北方區域吉野家的合興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對新京報記者透露,公司或將考慮採用收費手段實施降塑,例如可降解餐具、可降解塑膠袋收費等。
環保打包袋替換塑膠袋唱主角
新京報記者從多家餐飲企業了解到,目前各餐飲企業已經在為北京「限塑10條」做好準備。中國全聚德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集團已經禁止採購、使用和銷售一次性的發泡塑料餐具、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禁止採購、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這位負責人表示,在集團各品牌的門店,都會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打包餐盒、餐袋、環保紙袋、無紡布袋等非塑料產品,並通過積分獎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逐步使用可降解塑料或非塑料材料等替代產品。
據了解,胡大飯館會提供無紡布材質、可多次使用的環保打包袋,各家門店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吸管。老字號萃華樓和森隆飯莊從2021年1月1日起將全面停止使用塑膠袋,堂食打包袋以及外賣平臺的打包袋,將全部更換成紙質打包袋,所有飲品也不提供一次性吸管。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已經聯繫好了生產廠家,著手替換原來使用的塑料打包盒,全部更換為可降解的紙質環保打包盒,預計2021年1月左右將更換完成。
餐盒既環保又不「灑湯漏水」成新探索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已有不少餐飲企業在限塑減塑方面先行一步。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底撈2019年就推出了環保帆布袋和紙質打包袋,逐步推廣至所有門店。同時,海底撈外送產品採用紙箱盛放,筷子也為可重複使用產品。從2021年1月起,海底撈全國門店、外送將全面推行用紙吸管替代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用紙質打包袋或符合要求的可降解打包袋替換一次性塑膠袋。
金鼎軒市場部總監馬曉兵告訴新京報記者,2017年開始使用紙質打包盒,並為堂食的客人提供紙質手提袋。外賣使用的則是添加了可降解材質的打包袋。「在外賣方面,如果顧客選擇『無需餐具』,我們則會向顧客贈送幸運籤語餅作為獎勵。堂食方面,金鼎軒一直為客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消毒筷子,倡導減少一次性筷子,並倡導客人自帶打包用具,減少白色汙染。所有飲料也都不使用密胺瓷杯。」
餐飲企業主動減少一次性塑料餐盒(具)使用量,也有企業開始嘗試用紙質餐盒替代塑料餐盒進行打包或者外賣,履行生態環保責任。不過,馬曉兵也坦言,目前門店還保留部份塑料打包盒,是因為紙質打包盒在打包一些菜品方面存在缺陷。「比如毛血旺的湯和油比較多,用紙質打包盒無法避免會滲出,客人的感受非常不好。」所以目前金鼎軒也在著手調整,考慮使用鋁箔材質的環保打包盒逐步替換塑料打包盒。
一位餐飲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即使現在在減塑限塑方面做得很好的餐飲企業,也基本上沒有把打包盒全部更換為可降解的紙質材料。「因為紙質的材料可盛放的菜品十分有限,如果一道菜湯或者油多一些,那麼紙質的餐盒很容易滲漏,而且非常影響菜品的口味,從而讓顧客對餐飲企業的出品產生負面評價。」
餐企需做去庫存與環保的平衡
針對外賣平臺,北京「限塑10條」指出,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鼓勵餐飲堂食服務採用可清洗消毒、重複使用的餐具。此外,鼓勵外賣平臺在點單環節設置「無需餐具」等選項,並給予積分等形式的獎勵。
新京報記者發現,或是受去庫存影響,有一些餐飲門店在堂食打包以及外賣方面,可降解塑膠袋的普及程度依舊不高。在外賣平臺上點餐時,雖然有「無需餐具」選項,但仍有勾選「無需餐具」卻依然隨餐送來一次性餐具的情況。
2020年12月27日,在位於北京西單的一家餐館,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顧客用餐完畢需要打包時,餐廳提供的打包盒為PP塑料(聚丙烯)材質,打包袋也是普通的塑膠袋。新京報記者詢問餐廳的工作人員是否了解北京「限塑10條」的內容與期限,這位工作人員稱並不是很清楚。「我們提供給顧客的一直是這種塑膠袋,而且庫房裡還有很多,好像沒聽說要更換可降解打包袋。」
2020年12月27日晚,新京報記者通過外賣平臺點餐,並特意勾選了「無需餐具、調料」的選項。但是拿到外賣後,隨餐送來的有兩雙一次性筷子和醋包。很多網友也表示自己有同樣經歷。「點餐的時候選了不要餐具,但是送來一看,依然是好幾份一次性餐具。」「現在各種外賣隨餐送來的餐具已經攢了一大包,難道這個『無需餐具』的選項是個玩笑嗎?」
業內人士表示,很多餐企目前還處於一邊消耗之前定製的餐盒、打包袋庫存,一邊尋找合適造價的包裝企業階段。如何做到環保減塑的同時,還要平衡用戶體驗、餐盒等用品的造價,都是餐飲企業需要解決的。「在外賣時,很多餐企的工作人員為了快速出餐,都是習慣性地放上一次性餐具,不看客人的需求。這也需要餐企對員工加以培訓並嚴格要求,達到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目的。」
(文章來源:貝殼財經)
(責任編輯:DF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