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餐盒難再循環利用:降解條件苛刻 回收無人問津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可降解」條件苛刻「可回收」無人問津

  難以循環利用的外賣餐盒

  9月1日下午1點,金龍大廈樓梯間仍有穿著各色工作服的送餐員在樓道內「飛奔」。一位送餐員一手提了6份外賣,等候在電梯旁。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站點平均一天配送外賣800份左右,如果是下雨等惡劣天氣,配送量超過1000份。

紙質餐盒更環保,但無法容納湯水。(閆珍珍 攝)

  與之相對應的是——每天大量的快餐盒被扔進垃圾堆。記者在未封口的垃圾箱內看到,外賣盒散亂堆放,有些還剩下大半碗湯汁。「工作日時,一天平均要收十七八車垃圾,每車大概30袋外賣垃圾。」

  據第三方研究機構艾媒諮詢統計,2016年每天產生2.56億份外賣,其中至少分別產生2.56億個餐盒和塑膠袋,使用過後降解至少需要470年。除焚燒外,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料被傾倒入海。

中午剛過,垃圾袋中多是用過的餐盒。(閆珍珍 攝)

  A 「可降解」餐盒也會汙染環境

  「55元1000個,批發可降解餐盒。」「生物可降解塑料、無毒無害。」在餐盒批發市場和網上商店,這樣的字眼描述隨處可見。

  在淘寶網,記者看到有些一次性發泡餐盒,上面清楚地寫著「降解」字樣。一入駐天貓的餐盒供應商告訴記者,他們的銷售量以卡車來計,每年平均銷售3000卡車,每車裝200箱,每箱300套,一年可銷1.8億套。

  因為「可降解」,所以多數人認為這些塑料最終可在環境中降解、綠色無害,丟棄時心理負擔不大。可實際上呢?專家表示,生物可降解塑料不會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它會對環境、尤其是海洋環境造成持久汙染。故被貼上「生物可降解」標籤的產品的廣泛使用並不會顯著減少進入海洋中的垃圾量,或者降低塑料對海洋環境所帶來的物理和化學風險。

  「很多被稱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東西確實達到了某些國際機構設定的標準,但這隻意味著它們能夠在特定的高溫情況下降解。」鄭州大學材料學碩士、「材料+」微信公眾號編輯韓碩說。最常使用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是不可能在海洋中生物降解的。某些可以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其降解所需的特定條件幾乎不可能在海洋環境中達到,例如這些聚合物需要在工業堆肥中長期經過50℃以上的高溫處理才會分解。有很少的幾種非常特別的塑料的確會奇蹟般地降解,例如氧降解塑料,但這些塑料的用途很少,而且更加昂貴。

  韓碩特別提出,有調查發現氧降解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分解是相當緩慢的,可能需要長達5年時間。而且氧降解塑料碎裂後仍繼續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威脅,由此形成的微塑料顆粒會被海洋生物攝取,造成有害微生物、病原體和藻類的轉運。

  針對餐盒質量監控問題,記者了解到目前尚無針對外賣餐盒具體成分的標準,相關部門人員表示「無毒無害,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就行」。

  餓了麼外賣平臺客服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外賣平臺的包裝都由商家自己負責,平臺對於入駐商戶的餐盒材質和質量並無特殊要求。「餐盒是商家銷售給顧客的,都收費,由商家自己提供。」

  一位美團外賣騎手表示,平臺對於餐盒的環保性沒有要求,但「肯定不能含有害物質」,對於包裝,平臺要求不能有漏灑,也不能直接用塑膠袋盛裝食品。

  B 「可回收」餐盒多淪為生活垃圾

  目前市場上的外賣餐盒主要有四種,分別是PS(聚苯乙烯)材質打包盒、PP(聚丙烯)材質打包盒、紙質打包盒和天然秸稈漿或者玉米澱粉等原料製成的可降解餐盒。

  記者探訪市區10多家商戶發現,外賣商戶使用的餐盒全部由線上、批發商處採購,材質主要為PP5(聚丙烯)。一家黃燜雞米飯商戶提供的餐盒顯示,使用溫度為「20℃-100℃」,上面還標有「PP5」、「QS」、「微波爐許可」等字樣,有的商家餐盒還標有「可回收」三角符號。

  一家蘭州拉麵的老闆表示,餐盒是否環保自己並不清楚,但可以保證是無毒無害的。「現在市場上外賣基本都用這種餐盒,不過出於保險起見,我們還是提醒顧客一次性使用,不要加熱。」該老闆介紹,餐盒是從批發市場採購的,價格為0.5元一個,每天使用量約50個。

  在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消費者訂餐時會顯示餐盒費用,一般根據訂餐量和使用情況,一個餐盒1元。

  據了解,合格的PP5餐盒上面都有「QS」和編號,這個編號相當於產品的身份證,也是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頒發的。這類產品經過了嚴格的質量審核,也就是它的原材料、生產環境、生產工藝包括人員的健康要求,都是有嚴格的規定。

  標有三角符號,說明這個材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但記者採訪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外賣垃圾中的塑料製品回收量極低,多數外賣垃圾都是通過焚燒處理。為什麼標明可回收的餐盒最後卻淪為生活垃圾處理?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盛敏介紹,這些材料本身確實具有回收價值,但回收價格不高。以目前作為主流餐盒使用的純聚丙烯(PP)透明餐盒更是品質較高的塑料材料之一,收購價格也不過每公斤兩三元錢。而且,作為外賣餐具使用後,已經基本無法進入回收鏈條。

  「從回收情況看,無論是拾荒者還是回收企業,他在前端一般只會選擇可樂瓶這類比較簡單的類型品,像這種含有油漬、髒的飯盒是無法被回收的。」韓碩表示,所以廢棄之後大多並沒有進入回收渠道再利用,而直接做了焚燒處理。如果有的餐盒在生產階段為了簡化工藝而偷工減料,那麼會給焚燒處理造成更大汙染,以至於本身可降解的材料實際上也「不可降解」。

  C 食物與塑料餐具分離代價太大

  在採訪中,記者也發現,幾乎沒有人將盒內剩餘的食物與一次性塑料餐具分離。很多被丟棄的塑料餐盒內,都有剩下的食物。

  外賣垃圾中的廢棄食物是否應與一次性塑料製品分離?相關部門人員表示,二次分揀及清洗的成本很高,而且塑料製品再生利用的價值有限。因此,大多不會進行二次分揀。

  這一說法得到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博士、北京泛銳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方鵬的認可。他解釋說,食品一旦與一次性塑料製品混合,分揀的代價太大。以目前的現狀來看,分離後,這些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大多無法循環利用。

  從目前來看,紙質餐盒是最環保的。在發達國家,外賣多用紙質餐具。國內也有一些洋快餐和烘焙商家選擇紙質的外賣包裝。

  方鵬表示,紙質餐具的原材料多為木漿,再利用衝壓成型工具進行壓制定型,然後在表面上塗上化學助劑防止滲水。同時,紙質餐具也是無毒無害的,在一些比較高端的外賣店中,他們一般就用這種餐具來包裝食物,顯得精緻。「但是紙質餐具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是價格高,二是無法包裝湯水。」

  還有一種真正的可降解餐具也是以塑料為主要成分,但會加入光敏劑或澱粉,這種餐具在自然環境微生物酶的作用下,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對環境不會造成有害影響。「缺點也是價格高,如果沒有特殊要求,商家不會主動使用。」方鵬說。

  那麼進入垃圾處理系統的塑料餐盒和包裝,對於環境會帶來多大壓力?方鵬介紹,對於塑料垃圾,焚燒和填埋仍然是兩類主流的方式。

  D 履行環保責任外賣企業義不容辭

  美團外賣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美團每日訂單量達1200萬份,累計用戶2億。另據NGO組織素社引用「餓了麼」發布的中國外賣大數據顯示,中國市場規模達到6億。2016年在線外賣用戶消費頻次,每周消費3次以上的用戶佔比高達63.3%。該公益組織統計,按照上述這種消費方式,每周至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至少產生4億個一次性打包盒和4億個塑膠袋,以及4億份一次性餐具的廢棄。

  一餐盒生產商表示,雖然他們生產的餐盒屬於食品級,但國家並沒有對餐盒廠家提出「可降解」的標準或要求。如果按現在一年使用146億個餐盒,每個多增加0.5元的成本計算,外賣行業就會多出73億元的開銷。誰來為這些開銷埋單呢?

  「外賣行業由三國殺變成兩家領軍,這時候應該考慮一下垃圾解決和環保問題了。」有人這樣提出。

  在方鵬看來,政策層面如果能加以引導和鼓勵,讓願意承擔環境成本的企業不吃虧,可以通過補償機制,用經濟槓桿撬動企業的積極性,讓維護環境成為各方的理性選擇。「外賣企業要承擔塑料餐盒的回收責任,按照銷售額劃出專門資金給餐盒回收或處理企業。」考慮到我國餐飲的特點,很多時候還是只能使用PP餐盒。「在技術和政策上支持PP餐盒廠家開發可降解的PP餐盒生產工藝,與外賣商家、外賣平臺籤訂PP餐盒回收計劃,提倡使用PP餐盒的食客自覺清洗餐盒,並放入指定回收處,方便之後的回收再利用。」

  今年6月,美團外賣、中國烹飪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曾與多家餐飲外賣品牌共同發起《綠色外賣行業公約(綠色十條)》,其中包括「推動使用綠色餐具」的內容,並呼籲科研界為產業提供智力支撐,研發優質低價的可降解環保餐盒。不過,目前「綠色十條」的落實還只能依靠行業自律,其效果有待時間檢驗。(本報記者 閆珍珍)

  ●記者手記○

  如何破解外賣包裝垃圾汙染

  在許多發達國家,食品外賣產業都很繁榮,為何這些國家沒有嚴重的外賣垃圾汙染?

  原因就在於,在這些國家,紙質以及可降解餐盒,是外賣包裝的主流。而在國內的餐飲行業,出於成本的考慮,商家大多選擇便宜的塑料餐盒,而棄用可降解的紙盒等綠色餐盒。但是,塑料餐盒的製造成本低,但環境成本卻非常高昂。

  如果把板子只打在訂餐平臺身上,也許失之偏頗。相關產業政策的缺陷,以及垃圾回收處理體系的不完善,大大加劇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就如方鵬所說,解決外賣塑料垃圾汙染問題需界定清楚個人消費者、外賣企業、垃圾處理企業和政府的責任劃分,各方共同努力。

  國家應當通過稅收槓桿,大幅提高塑料餐盒的使用成本,同時降低紙盒等綠色餐盒的使用成本,如此才能遏制外賣包裝汙染的源頭。

  此外,外賣包裝汙染,也暴露了眼下垃圾回收處理體系的落後。我們目前的垃圾處理仍然處於粗放階段,並沒有形成有效的分類回收處理體系。外賣包裝作為可回收的資源,卻沒能有效回收,結果成了惹人生厭的垃圾。既造成了汙染,也帶來了浪費。

  外賣訂餐平臺需要積極履行自己的環境責任,不能對增加垃圾的問題視而不見。同時,也需要政府主導之下的,針對外賣包裝和垃圾回收處理行之有效的公共治理機制。只有多方共同發力,才能找到破解外賣包裝「垃圾圍城」的路徑。

相關焦點

  • 降解餐盒餐盒的回收處理需要成本,到底該由誰買單?
    面對微薄的回收利潤和清理餐盒所需的成本,塑料餐盒在回收市場上並不受待見。「周邊廢品收購點問了一圈,餐盒沒人要。我也只能拿回家洗乾淨,下回去餐館打包時重複利用。」環保人士董先生表示。餐盒混入垃圾回收利用難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是全世界面臨的難題,如果有比較健全的垃圾分類體系,塑料包裝會通過乾淨的回收渠道得到更有效的循環利用。
  • 外賣垃圾「圍城」 餐盒源頭缺監管
    近兩年,隨著外賣行業迅速發展,不斷增長的外賣垃圾潛伏的生態隱患引發擔憂。外賣平臺、商家能否從源頭控制餐盒材質及數量?巨量的外賣垃圾又該如何處理?  記者探訪發現,目前市場上餐盒材質主要為PP5(聚丙烯),這類材料雖然有無毒害、耐高溫等優點,但其不可降解的特點卻引出了垃圾處理難題。  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目前外賣垃圾中的塑料製品回收量極低,多數外賣垃圾都通過焚燒處理。
  • 外賣垃圾咋處理?專家:讓商家、平臺、消費者為回收埋單
    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物標識,可以通過垃圾回收的流程,實現資源的再利用。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消費者用完餐後,直接就把餐盒扔掉了。即使餐盒裡有剩菜剩飯,也大多一「蓋」了之。塑料垃圾與餐廚垃圾「混搭」,給外賣垃圾回收帶來不少麻煩。塑料回收渠道不暢即便進入到垃圾回收流程,外賣餐盒的回收價值也並不高。
  • ...嚴「限塑令」:六大領域「減塑」,快遞、外賣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一減」即著力推動減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兩促進」即積極促進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供給、積極促進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薛濤表示,「一控」是比較容易實現的,相對來說,「兩促進」則缺乏商業模式的支持。因為塑料一般是低價值可回收物,其價值完全不能和家電相比。而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即使家電的可回收也並沒有做得很好。
  • 餐飲業全面減塑正推進,可降解餐盒原料面臨短缺
    同時,隨著餐飲外賣業務的快速發展,外賣平臺也推出減塑行動,包括實行外賣「無需餐具」選項。餐飲業全面減塑已經進入倒計時。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每天產生8000萬個一次性餐具,滬人大代表...
    這還不包括其他網絡外賣平臺和傳統餐飲門店產生的一次性餐具!」 周星增說,部分外賣餐飲商家的過度包裝、豪華包裝又一定程度提高了塑料餐具的使用數量。 目前,外賣餐盒主要分為泡沫塑料餐盒、紙質餐盒、普通塑料餐盒等幾大類。普通塑料餐盒、餐具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包裝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不論是聚丙烯還是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都是造成「白色汙染」的主要汙染物。
  • 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北京建成區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團隊對於外賣行業塑料汙染治理有詳細研究,他們追蹤了幾萬單外賣餐盒的去向。「EPR需要很明確知道生產者是誰、責任要落給誰,外賣行業特殊性在於不知道責任該落給誰,很難明確界定生產者是誰。環境責任主體實在太多了,難道說這個責任就是餐盒生產廠家的嗎?」
  • 北京限塑20年: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將退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比如,北京「限塑10條」鼓勵外賣平臺在點單環節設置「無需餐具」等選項,並給予積分等形式的獎勵。鼓勵外賣平臺加大宣傳力度,樹立主動減少一次性塑料餐盒(具)使用量餐飲企業履行生態環保責任的良好形象,並通過發放平臺「專屬綠色優惠券」等措施引導消費者選擇。其中,「可重複利用餐盒」是很多專家認為比較好的方式,並設計了一些回收制度。
  • 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積極應對塑料汙染,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
  •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對於這些餐盒的去向,國家垃圾分類處理與再生資源利用兩網融合協作體副主任曲睿晶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在我國,塑料一次性餐盒的去向有三個,回收再利用、焚燒和填埋。曲睿晶表示,我國外賣行業中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多為PP(聚丙烯)材質,這種材料具有極好的機械性能和熱性能,適合飯菜的包裝。但在實際中,塑料餐盒的回收率極低。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解禁 記者調查:真能回收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的檢驗結果表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樹脂衛生標準》(GB9692—1988)和《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GB9689—1988);  二是使用後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可以回收再利用;  三是國際上許多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等一直在生產和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四是因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質量輕,耗材少
  • 武漢重點區域年底前「禁塑」 商超及外賣打包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不可降解塑膠袋:武漢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5年底,武漢市建成區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鼓勵有條件的其他場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武漢市「限塑令」再升級:今年底,禁產禁售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
    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普遍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顯著提高;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塑料汙染防治典型模式。今年底,武漢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5年底,武漢市建成區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鼓勵有條件的其他場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年底商超擬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同時,徵求意見稿鼓勵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各類可重複利用包裝材料,超市、集貿市場可以探索提供購物筐、購物車租賃服務,引導消費者減少塑料購物袋使用,鼓勵大型超市創新物流模式,使用可摺疊、可循環的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裝物。  按照計劃,到2020年底,北京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多方攜手破解餐盒難題山東小麥歌「全降解生態餐盒」先行一步
    在外賣市場發展迅速的今天,大量的餐盒帶來的環境影響已經不容忽視。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我國外賣行業僅一年就消耗數億個餐盒,而這些製成餐盒的塑料使用過後降解至少需要幾百年。而且餐盒本身在生產環節就會消耗大量工業用水、石油、木材等資源,廢棄時進行填埋或焚燒,會產生土壤、水、大氣汙染,破壞生態環境。近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餐盒在環境汙染中的「重要」角色,同時也披露了其安全性也較難監管等多個問題,呼籲多方攜手破解餐盒難題。專家認為,外賣餐盒從生產到流通,涉及環節很多,對於餐盒的環保、安全問題,應多方推動,共同解決。
  • 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大家樂中國採用可降解餐盒支持環保
    動動手指輕輕一點,坐等外賣送上門。足不出戶、腳不下樓享用美食,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群體的餐飲習慣。而外賣服務在提供了深得人心的快捷便利和美味可口的食物的同時,每天不計其數的餐盒帶來垃圾降解動輒百年的環境影響,也讓使用更易降解材料做餐盒、注重環保和健康安全的呼聲在同步高漲。
  • 天津:不可降解塑膠袋將逐步禁用
    北極星固廢網訊:2020年在全市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全市範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到2022年底,全市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在重點區域投放快遞包裝、外賣餐盒等回收設施日前,為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製品長效管理機制
  • 紙質外賣餐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一次性餐具替代空間巨大
    而在餐飲外賣場景中,儘管目前已有部分餐飲企業推出白卡吸管、白卡外賣餐盒、可降解餐盒等以代替塑料吸管和餐盒等,但這些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仍然極為普遍。隨著「限塑令」的實施,未來白卡紙替代塑料或其他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有望成為趨勢。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那麼,這種產生頻率非常高的生活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很多人都可能分錯。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一次性餐盒是什麼垃圾?用過的一次性餐盒是其他垃圾。一次性餐盒多數是由塑料製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汙染,投放垃圾的時候要注意將它投放到其他垃圾箱內。
  • 廢舊珍珠棉怎麼回收利用?
    珍珠棉造粒機(廢舊珍珠棉造粒機)又叫珍珠棉顆粒機,珍珠棉打粒機等,全套設備由珍珠棉粉碎機、珍珠棉擠出機、水槽和切粒機組成,由於珍珠棉放在野外可以自然降解,不產生塑料垃圾。所以珍珠棉的包裝用的越來越多,珍珠棉造粒機主要用於各類廢舊珍珠棉、珍珠棉的回收加工再利用,如各種電器包裝珍珠棉、廢舊餐盒、珍珠棉邊角廢料等,通過珍珠棉造粒機簡單加工後成為可二次利用的珍珠棉再生顆粒,循環利用,節約能源,綠色環保,創造綠水青山的美好環境。廢舊珍珠棉完全可以再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