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D跑出內存的速度?AMD Ryzen 2700/2600實測StoreMI爆表加速

2020-12-05 零鏡網

第一代銳龍憑藉優秀的產品力再次獲得了高端玩家的認可,第二代銳龍在工藝、架構上的雙優化也讓人眼前一亮(CPU工藝從14nm進化到12nm,架構從Zen進化到Zen+),雙重優化下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的產品力進一步提高,通過對AMD Ryzen 2600X/2700X的實際測試、體驗後給我的印象相當深刻!

Ryzen 7 2700X和i7 8700K的性能相差無幾,價格更加便宜,可搭配主板的價格也較為便宜,也讓長期主宰CPU市場的牙膏廠意識到了危機。

現在乘勝追擊,AMD發布了Ryzen 7 2700/5 2600,相比 Ryzen 7 2700X/5 2600X,它們保持了同樣的核心/線程數量、緩存容量,只是頻率低了幾百MHz,但價格卻進一步下探。現在,讓我們通過對比測試來看看是頻率下降帶來的性能影響大,還是價格降低提高的性價比誘惑高!

AMD全面超過Intel?

AMD的Ryzen 2600/2700對比同價位的酷睿i7 8700,i5 8600似乎並不佔優勢,因為Intel在玩家心中的地位已經算是相當牢固了,對於老玩家而言,有現成的平臺為何還要額外花錢?對於新用戶而言為了去嘗試這個價格和性能僅僅與Intel持平的處理器,還是有些小糾結的!

其實很多玩家對於AMD第二代處理器處於觀望狀態,但是小編在這裡要講一下,Intel的i7-8700/i5-8600兩款處理器鎖倍頻,玩家想要超頻,至少不會隨心!而Ryzen 2600/2700不鎖倍頻。實際上銳龍逐漸提高的IPC和不鎖倍頻的大度對比酷睿一貫摳門的核心規格,已經成為當前玩家放棄英特爾平臺的最大理由。這樣算下來是不是AMD的這兩款處理器更具有優勢呢?

2600和2700相比之前的1700,1600都有哪些提升和優化?

R7 2700的主頻為3.2GHz,最高可達4.1GHz(R7 1700的主頻為3GHz,最高可達3.7GHz),其他參數同R2 2700完全一樣(價格相差300元左右)。而R5 2600則是主頻3.4GHz,最高可達3.9GHz(R51600分別為:主頻3.2,最高3.6),其它參數與R5 1600—樣(價格相差200)。

開箱:

與初代銳龍相同,二代銳龍依舊保持了灰、紅相間的配色,新一代的R7 2700自帶Wraith PRISM「幽靈」LED散熱器,而R5 2600則標配了Wraith PRISM「幽靈」散熱器(非LED)。

當然,兩款散熱器在扣具方面使用的是螺絲固定式散熱器,用戶需要先將主板上的散熱器支架卸下,然後將散熱器通過固定彈簧螺絲擰緊在主板上。

實測:沒有花哨,只有看得見的提升!

測試平臺主要配件一覽

先說說我測試和體驗第二代AMD銳龍處理器後的整體感覺,在一開始機械性地跑測試記錄數據的時候,看到的結果如下圖。因為習慣性對比同價位的產品,所以一直在看R7 2700對比i7 8700的表現,第一感覺是2代銳龍的單核IPC性能依然明顯落後8代酷睿,主要依靠核心規格優勢在多核心測試中扳回一城。

對比R7 2700和i7 8700之間的表現,單核心測試中,i7 8700的表現還是要強勢不少。至於多線程整體性能,更是沒有什麼好說的。按照價格對位對比,你會發現相對還要便宜100元的2代銳龍也能把8代酷睿按在地上摩擦。同樣的情況在R5 2600與i5 8600的對比中更明顯,部分項目(比如CPU-z多核測試中)R5 2600更是比i5 8600強66%,相當搶眼。

在這番此消彼長下,結果就很有意思了,首先3DMark理論測試中,所有CPU相關項目自然是核心規格更高的R7 2700壓制i7 8700。

接下來實際的3款遊戲體驗中,酷睿也沒能展現出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遊戲計算優勢。幾款遊戲的1080p解析度體驗中兩者搭配同一張顯卡時,幀率都是旗鼓相當的。

這樣的結果一開始還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因為無論AMD還是英特爾,任何CPU加速技術都要考慮CPU的實際帶載情況,綜合功耗、發熱量、溫度等參數數據給出一個相對最優的頻率解。而在功耗、溫度控制上,2代銳龍明顯更勝一籌。

而且參數上看,i7 8700與R7 2700都是65W在搭配同樣顯卡,功耗相差不大!

小結:總體來說,第二代銳龍系列處理器能夠讓我們看到AMD的誠心,在兼容、優化甚至是TDP上都做的非常完美,且在一些多線程的任務中,也得到了非常出色的發揮。AMD的處理器正在向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它能夠在很多地方與Intel的主打產品戰的不相上下,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AMD的驅動跟上,銳龍在遊戲的表現還能得到更加出色的發揮!

處理器體驗告一段落,加速福利來襲?

小編在做Ryzen 7 2700/Ryzen 7 2500評測時用到了X470主板,這款主板的優勢在於隨板贈送一個價值19美刀的軟體AMD StoreMI技術。StoreMI是一套軟體解決方案,基於AMD與Enmotus共同推出的FuzeDrive加速軟體,該軟體在Enmotus官網上售價19.99美元(人民幣133元)。Store MI的應用前提是你得有一塊固態硬碟和一塊機械硬碟。不過現在這種搭配已經是主流電腦的標配了,但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是相互獨立的,用戶需要自己選著安裝和存儲文件位置。

從概念上來說,AMD StoreMI就是一個幫你智能管理磁碟和文件的軟體,把常用的軟體放在SSD上,把不常用的放在HDD上,這軟體好用與否,取決於它有多智能,如果不夠聰明,那還不如沒有。AMD StoreMI最重要的一點是實現了多塊硬碟存儲空間的全面打通,類似於JBOD硬碟捆綁。同時,熱數據分層存儲又實現了類似於RAID0卻不同於RAID0的加速效果。StoreMI可支持NVMe或SATA接口固態硬碟,最大容量256GB。

相比與之類似的英特爾傲騰內存加速,通過「傲騰內存+HDD機械硬碟」的組合,達到媲美SSD固態硬碟的性能,而16GB容量的傲騰內存售價近200元,給消費者帶來了額外的開支;並且傲騰內存的使用在主板(Intel 200系及以上規格主板)、處理器(第七代酷睿及以上系列,但不支持奔騰、賽揚等系列)、接口(使用M.2接口,通過PCI-e進行數據傳輸,因而需要NVMe才能充分發揮產品性能)、系統(僅支持Windows 10作業系統,需要專門的Intel相關驅動配合)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AMD的軟體方案和因特爾的比較類似,都是將原本不同的快閃記憶體與磁碟介質捆綁融合,利用快閃記憶體加速磁碟讀寫速度,利用磁碟擴展快閃記憶體存儲空間。不同的是AMD StoreMI不限制固態硬碟型號,可以利用內存、NAND固態硬碟來加速機械硬碟,是後期兩塊硬碟DIY組合,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存儲空間融合成了一個新的C盤,對原本讀寫較慢的HDD進行加速,讓我們在機械硬碟讀寫文件時也快的飛起。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項技術究竟是雞肋,還是提升用戶體驗的神器。

測試平臺及說明

硬體平臺:

軟體安裝

前往官網下載AMD StoreMI,小編在安裝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一個是無法讀取SSD(SATA接口的選擇問題);

第二個是在裝AMD StoreMI時發現了系統盤裝在SSD上,引導盤裝在了HDD上,無法進行AMD StoreMI的啟動,選擇了重裝系統,發現無法讀取到任何一個硬碟(疑是AMD StoreMI鎖死),底層重新格式化硬碟才行。

第三個就是AMD StoreMI的指導手冊和軟體操作全是英文,如果英文能力較弱會奔潰的(暫無漢化版)。不過該軟體安裝操作起來還是較為簡單的:只要不斷點擊Next就好,此外就是額外裝Java 1.7。

裝載完畢後,打開AMD StoreMI軟體按照提示進行相關操作即可,建議英語和計算機能力較差的朋友找一位英語和計算機技術好的朋友幫忙!操作完成的標誌就是融合為一個新的磁碟(暫定MI)。

性能測試:

為了讓大家看的更直觀一點,我們這次將分別測試860 EVO、威騰電子和AMD StoreMI硬碟的成績並匯總在一起,用直觀的數據對比,看看StoreMI技術到底怎樣!

CrystalDiskMark 測試:

小結:AMD StoreMI硬碟在連續讀取和隨機讀取方面成績很高,但在寫入方面有時連HDD都不如。在查閱傲騰相關技術參數後發現,AMD StoreMI的連續讀取速度比因特爾高出不止一星半點,初步估算連續寫入方面高出四倍多。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

小結: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能較為全面的了解一個硬碟的性能,我們通過觀察發現AMD StoreMI的讀取性能依舊很好,但是在寫入性能方面還是很弱。猜測應該是內存—SSD—HDD三者之間的一個寫入數據的轉換問題。

PCMark 10測試:

小結:對於產品的整體性能評估,我們通過PCMark 10進行測試,針對電腦網頁瀏覽、文字編輯、圖形處理、視頻編輯、多人視頻聊天、遊戲等諸多常用功能,最後給出一個綜合評分。目的是測試產品在處理遊戲影音方面的性能表現,測試的對象一般是高性能筆記本或PC,AMD StoreMI下測試最終成績是5056分,這樣分數說明這臺機器運行主流遊戲或是處理一些常用工作,是非常遊刃有餘的。

應用測試:

基準的性能測試能反應出硬碟的理論性能,而對我們實際應用感受,還得結合日常生活應用場景的具體表現才能下結論。

冷、熱機遊戲加載

重啟/開機

通過開關機及重啟的速度測試我們與網上的因特爾傲騰開關機測試做對比發現,傲騰內存後5次開機速度均有明顯提升,相比單獨機械硬碟節省了20%左右的時間,AMD StoreMI相比單獨機械硬碟也有近20%左右的提升,並且開機速度也相對穩定。

日常應用測試小結:在各項日常應用中AMD StoreMI硬碟在遊戲方面比在HDD下的啟動要快上一點,但差距並不是很大(推測可能原因為:一、以上三款遊戲是Steam,均需要網絡進行加載;二、AMD StoreMI硬碟的優化可能側重於經常打開的的應用)。

以上,我們看到了AMD StoreMI的效果。概括起來,效果非常大,另外,作為AMD StoreMI使用的SSD,容量越大效果越好。AMD StoreMI「通過機器學習提高性能」,在這次的測試中效果是有限的。與之對比的因特爾傲騰技術,在Intel研究了這麼多年後,也投了不少錢,目前除了傲騰本身確實很快,也沒什麼實際的應用。

最後對StoreMI技術的一點期待:希望後續版本的StoreMI程序在SSD完全損毀無法識別的時候,也能正常移除被融合的機械硬碟,如果能徹底解決安全問題,那麼StoreMI將會得到多數用戶的認同從而引發一場真正的革命也不是不可能的!

寫在最後

AMD Ryzen 7 2700/5 2600處理器在規格上,相比Ryzen 7 2700X/5 2600X保持了同樣的核心/線程數量、緩存容量,只是頻率低了幾百MHz,性能損失並不大。而且它們倆依然完全不鎖倍頻,對於動手能力強的玩家,只需要簡單超頻設置就能讓它擁有比2700X、2600X更強的性能,可玩性相當高,性價比非常凸顯!另外,Ryzen 7 2700/5 2600的熱設計功耗都降低到65W,功耗和溫度表現更加精細,而且同樣附送原裝風扇,再加上價格也都各自便宜了100至200元左右,對於價格和功耗更敏感的用戶來說無疑更加合適。

而AMD StoreMI技術對於購買了X470主板的消費者是一項不錯的福利(隨X470主板贈送的),AMD 400系列以及後續的主板都能免費使用。不過AMD StoreMI技術這項技術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首先開啟這項功能的過程是不可逆的,除非你的數據不要了;而這也意味著,假如你使用了一個比較渣渣的SSD和HDD開啟了這項技術,一旦固態硬碟掉盤,你損失的是全部的數據!在AMD StoreMI中數據結構早已被打散,只要有一塊硬碟損壞,極有可能就是雞飛蛋打、數據全毀的結局。如果你有一個放心的SSD其實可以大膽去使用這項技術。對於了熱數據還分不太清的小白玩家也比較適合,如果你已經確定哪些文件常用哪些文件不常用,AMD StoreMI存在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除此之外,如果既不是X470主板購買者也不是小白,那麼建議想體驗這項技術的可以等完善後再入手,畢竟它還是一個十分初期的產品,連使用說明書都是全英文的,看起來還是挺費勁的。

相關焦點

  • AMD銳龍7 2700X/5 2600X首發評測:性價狂U
    ,AMD宣稱遊戲在速度可以提升最多2.8倍,程序啟動速度最多可提速9.8倍,融合機械盤、NVMe固態盤、內存三者的終極形態下,更是可以獲得將近13倍於機械盤、3倍多於SATA固態盤的讀寫速度,相當誇張。
  • R5 2600與R7 2700間如何抉擇?實測對比
    作為代表的R5 2600與R7 2700,誰的性價比更高,也成為了目前不少人所關注的重點。本次,筆者就為大家帶來了這兩顆CPU的相關測試,看看結果會如何。對於R7 2700來說,更多的核心數與線程數,使它的多核能力即使在默頻狀態下,都要強於超頻後的R5 2600。而單核性能上,兩者則基本一致,不過超頻前後的差距倒是比較明顯。在實際的Adobe的視頻輸出測試中,R7 2700也能帶來相比R5 2600更高的效率。接下來是遊戲測試環節,本次測試採用1080P最高畫質進行遊戲測試。
  • 銳龍7 2700X/銳龍5 2600X超深度評測-AMD,銳龍,銳龍7...
    由於中間換過顯卡,且內存頻率上也做了一定改變,所以這張表暫時只能供大致參考。表格中不含功耗測試的都是之前測試的結果,僅提取出不受顯卡影響的測試結果。R7 2700X的分析:- CPU性能:2700X已經穩穩的超過了8700K,在很多測試項目中甚至已經超越了十核的6950X。對比自家的1800X,則有8.15%的提升。所以R7 2700X已經是目前主流雙通道內存平臺上(115X & AM4)性能最強的CPU產品。
  • AMD Ryzen 5 2600開箱圖賞
    4月13日,AMD正式推出了第二代銳龍處理器,共四款:Ryzen 7 2700X、Ryzen 7 2700、Ryzen 5 2600X以及Ryzen 5 2600,售價1599元至2699元不等。繼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之後,我們快科技現在也拿到了Ryzen 7 2700和Ryzen 5 2600兩款處理器,下面先來看Ryzen 5 2600圖賞。AMD Ryzen 5 2600處理器採用六核12線程,基礎主頻3.4GHz,加速主頻最高可達3.9GHz。
  • 誰說Ryzen不能超內存的 R5 1600X內存超頻簡測
    AMD最近發布的Ryzen系列CPU,這也使得英特爾在臺北電腦展上使勁擠了一段牙膏,市場上也不再是一家獨大,然而每次發布新品都有小意外,這次ryzen也不例外,似乎內存兼容性方面有所薄弱,群中大神各種翻車,而作為剛入手ryzen的我,決定作死挑戰一下內存超頻。
  • 選AMD R5-2600還是2600X?Ryzen5-2600與2600X性能對比
    AMD銳龍R5-2600和2600X屬於第二代同系列同架構的銳龍處理器,下面看看參數對比。從上面的參數可以看出,2600X在頻率和超頻能力以及三級緩存上都要優於2600處理器,因此功耗也更大了。同時2600X在支持一鍵超頻的基礎上,也多了2600所沒有的XFR超頻,就是自適應動態擴頻,會根據散熱器的好壞來提供合適的性能。在售價上,2600X多了300元。從參數上看出,如果要選擇的話,肯定是2600X更好,但是實際情況如何,還得通過測試來檢驗。
  • AMD 50周年版Ryzen 2700X曝光 搭配Wraith Prism散熱器
    AMD的50周年紀念日將於5月1日舉行,網上零售商發布的信息顯示AMD將推出新的50周年版本Ryzen 7 2700X。 除了提到搭配Wraith Prism散熱器之外,洩露的信息還沒有顯示這款晶片與現有Ryzen 7 2700X型號的區別。該晶片的售價為340.95美元,約合人民幣2300元。
  • AMD銳龍7 2700/5 2600X新版:捆綁高級Wraith Max散熱器
    Intel銳龍的Wraith幽靈系列原裝散熱器有多個不同版本,從低到高包括Stealth、Spire(分有無信仰燈兩個版本)、Max、Prism,不同型號搭配各不相同,其中最頂級的Wraith Prism僅限最頂級的二代銳龍7 2700X。Wraith Max則比較特殊,最初僅用於OEM品牌機,後來推向了零售市場,要價59美元,但一直沒有捆綁版本。
  • Ryzen5 3600跑分幹翻2700X!網友:AMD已不是往日的AMD
    比如之前的Ryzen 5 1600和2600處理器,這次的3600處理器表現怎麼樣呢?AMD R5 3600跑分曝光R5 3600這款處理器雖然蘇媽在發布會上沒怎麼提到,但是關於這款處理器的規格我們還是從官網能夠看到的,並且這一代直接就3600處理器起步看來AMD對於自己的產品真是信心十足。
  • 島津新UV-VIS分光光度計UV-2600/2700登場
    今天,島津公司再次隆重推出新款高性能UV-VIS的分光光度計UV-2600/2700!UV-2600/2700可配合測定樣品自由自在地擴展,在廣泛領域大顯身手。標準配備有效性軟體,可輕鬆確認裝置狀態。同時實現省空間與省能源,更是一款操作簡便的分光光度計。
  • 64G內存分50G做硬碟:這電腦速度驚了!
    通俗概括的說,內存檔能把系統空餘的內存瞬間劃出一部分當作硬碟來使用,由於內存讀寫速度遠遠快於硬碟,把臨時文件或者IE緩存放在內存檔裡,可大幅提高系統運行速度。這裡我們使用的內存檔軟體為「魔方」,使用方法也比較簡單。
  • Intel i5-8600K 與 AMD Ryzen5 1600X 的遊戲性能對比
    一起來看看下面的遊戲實測!參數方面:Core i5-8600K是6核心6線程,基礎頻率3.6GHz,加速頻率4.1GHz,最高加速4.3GHz,L3緩存9MB,支持DDR4-2666內存,整合UHD 630核顯,TDP功耗95W。
  • AMD銳龍Ryzen5 3600X評測 幾乎可以和i7-9700K打個平手
    為了彌補「膠水DIE」帶來的內存延遲問題,Zen2全系配備了超大L3緩存,Ryzen 5 3600X的三緩高達32MB,比Ryzen 5 2600X要多一倍。 TDP為95W,比Ryzen 7 3700X還要高30W,但自帶的Wraith Spire散熱器可完全鎮住它。
  • 蔚來ES6實際能跑多遠 媒體實測 - IT 與...
    當然這是在NEDC標準工況下跑出的成績,那麼真實道路環境中,這個續航裡程會打「幾折」呢?對此,也有媒體進行了實測。實測開始時,室外溫度只有14度左右,車內打開自動空調,溫度調整至23℃,駕駛模式為節能,車內乘坐有三個成年人,總重量約超過了500斤,比一家三口出行稍微重一些。
  • 蔚來ES6實際能跑多遠 媒體實測
    當然這是在NEDC標準工況下跑出的成績,那麼真實道路環境中,這個續航裡程會打「幾折」呢?對此,也有媒體進行了實測。據介紹,測試車輛為蔚來ES6性能版,廠商指導價45.6萬元,搭載前永磁同步電機、後感應異步電機,最大功率400kW(544Ps),峰值扭矩725N·m,百公裡加速僅需4.7秒,動力性能十分優秀。
  • 島津隆重推出高性能UV-VIS分光光度計UV-2600/2700——BCEIA 2011...
    在本屆BCEIA展會上,島津公司資深專家胡家祥先生重點向我們介紹了最新推出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2600/UV-2700的創新特點與應用情況。  UV-2600/UV-27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是在上一代UV2450/2550基礎上的升級。
  • R5 2600X套裝成近期大熱
    值得一提的是,R5 2600X處理器自帶的Wraith Spire散熱器與R7 2700X盒裝自帶的散熱器有所不同,這一個並沒有RGB燈效。雖其貌不揚,散熱能力可以基本壓制95W的2600X,但對於那些喜歡搞超頻的玩家來說,建議入手更好的獨立散熱器,最好是水冷散熱器。
  • AMD也學會擠牙膏了,銳龍R5-3600XT處理器裝機實測
    正好入手了一片3600XT處理器,搭配RTX2070super顯卡給朋友們來裝機實測一番。紙面參數上來講,還是7nm工藝,在功耗、核心數量、L3緩存上都沒啥區別,主要是在加速頻率方面提高了100~200MHz。當然,價格也相應的略有上升。R5-3600XT,後綴多個T,加速頻率也提高了0.1GHz,或者簡單理解為官方特挑體質版本。7nm工藝,6核心12線程,基礎頻率3.8GHz,加速頻率4.5GHz,TDP功耗95W,簡單理解就是一顆特挑的3600X...
  • AMD R5-2600和Intel i5-8400誰更強?
    AMD推出銳龍處理器後,好多裝機用戶大喊AMD YES,那麼同樣是定位中端平臺的R5-2600與Intel的i5-8400相比,誰更強呢?今天就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R5-2600和i5-8400的性能對比評測,來看看AMD是YES還是NO。
  • AMD Ryzen也「戰未來」:雞血BIOS縮短開機時間、四內存頻率至2667MHz
    現在部分主板廠商已經釋放出基於最新的AGESA 1.0.0.4a的BIOS,可縮短開機時間和提升四根內存頻率,大家趕緊升級吧。­  AGESA全稱是AMD Generic Encapsula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是BIOS接口定義,將內部代碼模塊化,幫助廠商們快速完成BIOS編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