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11月27日發布的最新公告,自明日起(11月28日),我國將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相關葡萄酒以保證金的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各公司保證金比率為自107.1%—212.1%不等。據悉,收費原因判定為,澳大利亞出口至中國市場的葡萄酒存在傾銷行為,使得中國國內的葡萄酒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
今年8月18日-30日期間,我國商務部先後2次行動,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發起反傾銷以及反補貼調查。隨後在11月初,不少媒體都曝出,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收取費用的事情已是「板上釘釘」。
與此同時,不少中國買家也開始減少了自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的規模。11月23日當天,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協會(Australian Grape and Wine Association)執行長Tony Battaglene透露,近期該國發往中國的葡萄酒數量已經減少了50%至60%。還有澳大利亞媒體指出,若中國買家從此不從澳大利亞購買葡萄酒,預計澳洲相關產業將瀕臨崩潰。
要知道,我國是澳大利亞葡萄酒第一大海外買家,2019年澳大利亞總共對中國出口了10億澳元(折合約48.4億元人民幣)的葡萄酒。其中,受益於2015年籤署的自貿協定,澳大利亞出口至中國的葡萄酒產品可以享受關稅遞增減免,到了2019年初,該國銷往中國的葡萄酒已經可以享受「零費用」的待遇。
眼看著澳大利亞在華葡萄酒市場的優勢不再,不少國家已經蠢蠢欲動要來搶佔市場了。新華網報導稱,今年8月,阿根廷紅酒協會代表人士瑪格達萊娜·佩斯就立下目標,接下來要將中國作為高端葡萄酒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爭取吸引更多的中國消費者。
此外,我國的葡萄酒市場也在蓬勃發展。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的葡萄酒產量32萬千升,同比增長4.6%。據悉,國產葡萄酒成為三大酒種裡(白酒、啤酒、葡萄酒)中產量唯一實現正增長的酒種。
按照我國的規劃,截至2025年的5年時間內,我國將打造世界級酒產業集群,實現超1.2萬億元(12130億元)的銷售收入目標。由此來看,此番失去中國市場後,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產業恐怕很難回到風光時期。
文 |廖力思 題 |曾藝 圖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