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和精神健康有多大聯繫?一項新研究發現,曾感染新冠的患者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可能更大。據路透社報導,美國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20%的曾感染新冠的患者在90天內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
新冠患者更易出現精神疾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上。研究分析了2020年1月20日至8月1日期間美國6900萬人的電子健康記錄,其中包括超過6.2萬例新冠病例。研究人員稱,這是迄今為止有關新冠病毒和精神健康挑戰之間聯繫的最大規模研究。
研究發現,在新冠檢測呈陽性後的3個月內,每5名康復者中就有1人被記錄為首次診斷出患有焦慮、抑鬱或失眠。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新冠康復者中,焦慮、抑鬱和失眠最為常見;研究人員還發現,這部分患者患痴呆症的風險顯著升高。
研究顯示,在確診新冠後的14至90天期間,研究中5.8%的新冠康復者首次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而對照組的這一比例為2.5%至3.4%。研究人員稱,成年人在確診新冠後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的風險大約增加了一倍。
研究人員還將新冠康復者的精神病診斷同流感、其他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骨折等患者的精神病診斷進行比較。「研究報告稱,相比其他醫療情況,確診感染新冠後的患者被診斷出精神疾病的風險較高,」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名譽教授大衛·柯蒂斯(David Curtis)在一份聲明中說。
「例如,數據顯示,在確診感染新冠之後有18%的機率被診斷出精神疾病,相比之下,得流感之後這一機率是13%,」柯蒂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難判斷這些發現的重要性。當人們去看醫生時,醫生通常會做出精神疾病的診斷,這種情況在新冠患者中發生得更頻繁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可能會擔心自己會變得嚴重不適,也會不得不忍受一段時間的隔離,這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研究沒有解釋感染新冠與精神病診斷之間聯繫的原因或機制。
研究作者、牛津大學精神病學教授保羅·哈裡森(Paul Harrison)說,這可能與幾個因素有關,包括病毒的直接神經或生物效應、用於治療它的藥物、感染新冠引起的擔憂和焦慮情緒以及對大流行的更廣泛擔憂。哈裡森同時說,電子醫療記錄數據可能沒有充分捕捉到可能解釋這種聯繫的社會經濟或行為因素,「我們在解釋和分析這個重要問題時必須謹慎。」
專家:肯定結果但仍需繼續研究
「人們一直擔心,新冠肺炎康復者將面臨更大的精神健康問題風險,而我們的發現證明這是可能的,」保羅·哈裡森提到,世界各地的醫生和科學家迫切需要調查新冠康復後精神疾病的原因,並確定新的治療方法。他補充說:「(衛生)服務部門需要做好提供護理的準備,因為我們的結果可能低估了(精神病患者的數量)。」
沒有直接參與這項研究的心理健康專家表示,這項研究的發現進一步證明,新冠可以影響大腦和精神,增加了患一系列精神疾病的風險。
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麥可·布盧姆菲爾德(Michael Bloomfield)說,「這可能是與新冠大流行相關的心理應激和生理影響的綜合作用。」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醫學教授西蒙·威斯利(Simon Wessely)認為,這項研究發現,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的風險也更高,這一發現與以往傳染病暴發時的類似發現相呼應。「新冠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可能直接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但這項研究證實,這並不是全部,這種風險還會因為此前的健康問題而增加。」
不過,也有醫學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有局限性,尤其是觀察期只有90天。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