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燃固體
易燃固體通常指容易燃燒的固體,通過摩擦引燃或助燃的固體,這種固體一般是與點火源短暫接觸能容易點燃且火焰迅速蔓延的粉狀、顆粒狀或糊狀、塊狀物質。
二、分類與分級
1、易燃燒的固體和通過摩擦可能起火的固體
這類物質主要包括溼發火粉末(用充分的水溼透,以抑制其發火性能的鈦粉、鋯粉等),鈰、鐵合金(打火機用的火石),三硫化二磷等硫化物,有機升華的固體(如冰片、萘、樟腦)等。
2、固態退敏爆炸品
固態退敏爆炸品是指為抑制爆炸性物質的爆炸性能,用水或酒精溼潤爆炸性物質,或者用其他物質稀釋爆炸性物質後,形成的均勻固態混合物,有時也稱溼爆炸品,如含水量不少於10% (質量分數)的苦味酸銨、二硝基苯酚鹽、硝化澱粉等均屬此類。
3、自反應物質
自反應物質是指即使沒有氧氣,也容易發生激烈放熱分解的熱不穩定物質。在無火焰分解情況下,某些自反應物質可能散發毒性蒸氣或其他氣體。這些物質主要包括脂肪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醯肼化合物、亞硝基類化合物和重氮鹽類化合物等固體物質。
三、易燃固體的火災危險性
1、燃點低、易點燃
易燃固體的著火點一般都在300℃以下,在常溫下只要有能量很小的引火源與之作用即能引起燃燒。
例如,鎂粉、鋁粉只要有20mJ的點火能即可點燃,硫黃、生松香則只需15mJ的點火能即可點燃,有些易燃固體受到摩擦、撞擊等外力作用時也可能引發燃燒。
2、遇酸、氧化劑易燃易爆
絕大多數易燃固體與酸、氧化劑(尤其是強氧化劑)接觸,能夠立即引起著火或爆炸。
例如,發孔劑與酸性物質接觸能立即起火;
萘與發煙硫酸接觸反應非常劇烈,甚至引起爆炸;
紅磷與氯酸鉀相遇、硫黃與過氧化鈉或氯酸鉀相遇,都會立即引起著火或爆炸。
3、燃燒產物有毒
很多易燃固體燃燒後能產生有毒的物質。
例如,硝基化合物、硝基棉及其製品、重氮氨基苯等易燃固體,由於本身含有硝基(—N02)、亞硝基(—N0)、重氮基(—N=N—)等不穩定的基團,在燃燒的條件下都有可能爆炸,燃燒時還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氫等有毒氣體。部分易燃(如硫黃、三硫化四磷等)本身具有毒性,且吸入粉塵後也能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