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現在老師這裡有一枚2分硬幣,應該怎樣稱出它的質量呢?
生:(動手操作)硬幣的質量是1克。
師:1克放在手心是怎樣的感覺呢?請大家從學具袋拿出2分硬幣,用手掂一掂,靜靜感受1克的重量。把1克的感覺記在心裡。
師:誰願意與大家分享你的感覺?
生:非常輕。
師:對,所以平時我們在描述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板書:較輕)
師:雖然1克很輕,生活中也有一些約重1克的物品,學具袋裡就有一些,請同學們小組內自己比一比、掂一掂。
師:說說你找到了什麼?(生交流)
師:同學們真棒,找到這麼多重1克的物體。學具袋裡還有一些用克作單位的物品,一袋10克重的感冒顆粒,掂一掂,感受一下。
師:1袋感冒顆粒的質量是10克,那5袋感冒顆粒的質量是多少呢?10袋呢?學具袋裡還有一塊香皂,它的質量就是100克,輪流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1.放手讓學生去「做數學」為建立質量觀念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2.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的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環節的教學中,需要做好學具的合理選擇,精心設計好各種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放手讓學生去掂一掂,估一估,感受1克、10克、100克的實際質量,為建立質量觀念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充分的數學感知活動,使學生獲得數感的啟蒙,培養學生的「親數學」行為,對數學學習充滿樂趣。教學中注意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