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計算、度量)產生於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需要,是人們對客觀事物進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
對於物體質量的把握離不開質量單位。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如下:
1.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 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進行簡單計算。
3. 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基礎上,會以此為標準估量物體的質量,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年級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輕、重的概念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比如他們知道自己的體重,會用「掂量」的方式比較一些物體的輕重等,但是他們還不能進行量化比較。
因此,本單元以學生已有認知為基礎,藉助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教學。使同學們對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產生更直觀的感受,從而準確理解質量的概念,並能進行換算和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實物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
1、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去超市或者市場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有多重。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質量單位克或千克。
稱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作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時常用「千克」作單位。
需要注意的是,這學期不涉及質量單位「斤和兩」的學習內容。「克和千克」是國際通用的單位,「斤和兩」是我國計量單位。
如果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可與「克和千克」的學習內容聯繫做解答。
克和千克之間的換算關係:1千克=1000克
相同質量的物體,他們的重量是相等的。比如: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麵粉一樣重。
2、在教學中,老師採用的是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方法,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
「克」是較小的質量單位,藉助生活中的物品讓同學們先掂一掂,再估一估,最後再利用測量工具天平秤一稱,使這一概念明確地在學生的大腦裡形成。
因為質量單位與我們的生活聯繫緊密,所以學生應通過學習,能估算某個物品的質量,並能用合適的單位說明。
能熟練估算以後,我們就來做一做下面的練習吧!看看自己能不能全部準確地填上合適的單位呢?
換算應在相同單位間進行
不論是質量計算還是應用,都要在保證單位相同的前提下進行。
如果發現單位不同怎麼辦?對,先轉換成相同單位,然後再進行計算。
例如:1千克-700克=( )克。
這道算式裡出現了兩個單位,我們習慣上把較大單位換成較小單位,即把「1千克」換成「1000克」。
這樣,算式就變成了1000克-700克=( )克。同學們很快就能寫出答案了。
提示:注意學生在做應用題第7題和第14題的解答。